回覆列表
  • 1 # 長治老好人

    隋文帝廢除了北周仿照《周禮》所創立的六官制度,承襲北齊的三省制,正式確立三省六部制,全面性的發展中央集權。

    隋朝中央機構簡而言之為:三師、三公、五省、兩臺、九寺、兩監。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五省: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秘書省、內侍省兩臺:御史臺、都水臺九寺: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僕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兩監:國子監、將作監

    三師、三公虛職,品位崇尊,並不主事。

    尚書省是行政中心,“事無不總”,下轄六部,六部的命令再交給九寺五監執行。職官:尚書令、左僕射、右僕射。

    門下省職掌封駁,為審議機構。職官為納言。

    內史省起草詔令,為決策機構。職官為內史監、內史令。

    秘書省掌管國史的修撰及管理中外三閣圖書。

    內侍省參用宦官和士人,掌侍皇帝,管理宮室之事。

    御史臺為中央監察機關,掌管邦國刑憲典章,以肅正朝廷。

    都水臺掌管河道運輸、管理隋唐大運河與溝渠灌溉。

    先把中央機構說清了,官制等下好好整理再說

  • 2 # 賀茂金

      尚書省,置令,左、右僕射各一人。又置吏部、祠部、度支、左戶、都官、五兵等六尚書。左右丞各一人。吏部、刪定、三公、比部、祠部、儀曹、虞曹、主客、度支、殿中、金部、倉部、左戶、駕部、起部、屯田、都官、水部、庫部、功論、中兵、外兵、騎兵等郎二十三人。令史百二十人,書令史百三十人。

      尚書掌出納王命,敷奏萬機。令總統之。僕射副令,又與尚書分領諸曹。令闕,則左僕射為主。其祠部尚書多不置,以右僕射主之。若左、右僕射並闕,則置尚書僕射以掌左事,置祠部尚書以掌右事。然則尚書僕射、祠部尚書不恆置矣。又有起部尚書,營宗廟宮室則權置之。事畢則省,以其事分屬都官、左戶二尚書。左、右丞各一人,佐令、僕射知省事。左掌臺內分職儀、禁令、報人章,督錄近道文書章表奏事,糾諸不法。右掌臺內藏及廬舍、凡諸器用之物,督錄遠道文書章表奏事。凡諸尚書文書,詣中書省者,密事皆以挈囊盛之,封以左丞印。自晉以後,八座及郎中多不奏事。天監元年詔曰:“自禮闈陵替,歷茲永久,郎署備員,無取職事。糠粃文案,貴尚虛閒,空有趨墀之名,了無握蘭之實。曹郎可依昔奏事。”自是始奏事矣。三年,置侍郎,視通直郎。其郎中在職勤能,滿二歲者,轉之。又有五都令史,與左、右丞共知所司。舊用人常輕,九年詔曰:“尚書五都,職參政要,非但總領眾局,亦乃方軌二丞。頃雖求才,未臻妙簡,可革用士流,每盡時彥,庶同持領,秉此群目。”於是以都令史視奉朝請。其年,以太學博士劉納兼殿中都,司空法曹參軍劉顯兼吏部都,太學博士孔虔孫兼金部都,司空法曹參軍蕭軌兼左戶都,宣毅墨曹參軍王顒兼中兵都。五人並以才地兼美,首膺茲選矣。駕部又別領車府署,庫部領南、北武庫二署令丞。

      門下省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各四人,掌侍從左右,擯相威儀,盡規獻納,糾正違闕。監令嘗御藥,封璽書。侍中高功者,在職一年,詔加侍中祭酒,與侍郎高功者一人,對掌禁令,公車、太官、太醫等令,驊騮廄丞。

      集書省置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各四人。員外散騎常侍無員。散騎侍郎、通直郎各四人。又有員外散騎侍郎、給事中、奉朝請、常侍侍郎,掌侍從左右,獻納得失,省諸奏聞文書。意異者,隨事為駁。集錄比詔比璽,為諸優文策文,平處諸文章詩頌。常侍高功者一人為祭酒,與侍郎高功者一人,對掌禁令,糾諸逋違。

      駙馬、奉車、車騎三都尉,並無員。駙馬以加尚公主者,無班秩。

      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員外散騎常侍,舊併為顯職,與侍中通官。宋代以來,或輕或雜,其官漸替。天監六年革選,詔曰:“在昔晉初,仰惟盛化,常侍、侍中,並奏帷幄,員外常侍,特為清顯。陸始名公之胤,位居納言,曲蒙優禮,方有斯授。可分門下二局,委散騎常侍尚書案奏,分曹入集書。通直常侍,本為顯爵,員外之選,宜參舊準人數,依正員格。”自是散騎視侍中,通直視中丞,員外視黃門郎。

      中書省置監、令各一人,掌出內帝命。侍郎四人,功高者一人,主省內事。又有通事舍人、主事令史等員,及置令史,以承其事。通事舍人,舊入直閤內。梁用人殊重,簡以才能,不限資地,多以他官兼領。其後除通事,直曰中書舍人。

      秘書省置監、丞各一人,郎四人,掌國之典籍圖書。著作郎一人,佐郎八人,掌國史,集註起居。著作郎謂之大著作,梁初周舍、裴子野,皆以他官領之。又有撰史學士,亦知史書。佐郎為起家之選。

      御史臺,梁國初建,置大夫,天監元年,復曰中丞。置一人,掌督司百僚。皇太子已下,其在宮門行馬內違法者,皆糾彈之。雖在行馬外,而監司不糾,亦得奏之。專道而行,逢尚書丞郎,亦得停駐。其尚書令、僕、御史中丞,各給威儀十人。其八人武冠絳韝,執青儀囊在前。囊題雲“宜官吉”以受辭訴。一人緗衣,執鞭杖,依列行,七人唱呼入殿,引喤至階。一人執儀囊,不喤。屬官治書侍御史二人,掌舉劾官品第六已下,分統侍御史。侍御史九人,居曹,掌知其事,糾察不法。殿中御史四人,掌殿中禁衛內。又有符節令史員。

      謁者臺,僕射一人,掌朝覲賓饗之事。屬官謁者十人,掌奉詔出使拜假,朝會擯贊。高功者一人為假史,掌差次謁者。

      諸卿,梁初猶依宋、齊,皆無卿名。天監七年,以太常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農為司農卿,三卿是為春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為少府卿,加置太僕卿,三卿是為夏卿。以衛尉為衛尉卿,廷尉為廷尉卿,將作大匠為大匠卿。三卿是為秋卿。以光祿勳為光祿卿,大鴻臚為鴻臚卿,都水使者為太舟卿,三卿是為冬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而太常視金紫光祿大夫,統明堂、二廟、太史、太祝、廩犧、太樂、鼓吹、乘黃、北館、典客館等令丞,及陵監、國學等。又置協律校尉、總章校尉監、掌故、樂正之屬,以掌樂事。太樂又有清商署丞,太史別有靈臺丞。詔以為陵監之名,不出前誥,且宗廟憲章,既備典禮,園寢職司,理不容異,諸正陵先立監者改為令。於是陵置令矣。

      國學,有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十人,太學博士八人。又有限外博士員。天監四年,置五經博士各一人。舊國子學生,限以貴賤,帝欲招來後進,五館生皆引寒門俊才,不限人數。大同七年,國子祭酒到溉等,又表立正言博士一人,位視國子博士。置助教二人。

      宗正卿,位視列曹尚書,主皇室外戚之籍。以宗室為之。

      司農卿,位視散騎常侍,主農功倉廩。統太倉、導官、籍田、上林令,又管樂遊、北苑丞,左右中部三倉丞,莢庫、荻庫、箬庫丞,湖西諸屯主。天監九年,又置勸農謁者,視殿中御史。

      太府卿,位視宗正,掌金帛府帑。統左右藏令、上庫丞,掌太倉、南北市令。關津亦皆屬焉。

      少府卿,位視尚書左丞,置材官將軍、左中右尚方、甄官、平水署、南塘邸稅庫、東西冶、中黃、細作、炭庫、紙官、柴署等令丞。

      衛僕卿,位視黃門侍郎,統南馬牧、左右牧、龍廄、內外廄丞。又有弘訓太僕,亦置屬官。

      衛尉卿,位視侍中,掌宮門屯兵。卿每月、丞每旬行宮徼,糾察不法。統武庫令、公車司馬令。又有弘訓衛尉,亦置屬官。

      廷尉卿,梁國初建,曰大理,天監元年,復改為廷尉。有正、監、平三人。元會,廷尉三官與建康三官,皆法冠玄衣朝服,以監東、西、中華門。手執方木,長三尺,方一寸,謂之執方。四年,置胄子律博士,位視員外郎。

      大匠卿,位視太僕,掌土木之工。統左、右校諸署。

      光祿卿,位視太子中庶子,掌宮殿門戶。統守宮、黃門、華林園、暴室等令。又有左右光祿、金紫光祿、太中、中散等大夫,並無員,以養老疾。

      鴻臚卿,位視尚書左丞,掌導護贊拜。

      太舟卿,梁初為都水臺,使者一人,參軍事二人,河堤謁者八人。七年,改焉。位視中書郎,列卿之最末者也。主舟航堤渠。

      大長秋,主諸宦者,以司宮闈之職。統黃門、中署、奚官、暴室、華林等署。

      領軍,護軍,左、右衛、驍騎、遊騎等六將軍,是為六軍,又有中領、中護,資輕於領、護。又左右前後四將軍,左右中郎將,屯騎、步騎、越騎、長水、射聲等五營校尉,武賁、冗從、羽林三將軍,積射、強弩二軍,殿中將軍、武騎之職,皆以分司丹禁,侍衛左右。天監六年,置左右驍騎、左右遊擊將軍,位視二率。改舊驍騎曰云騎,遊擊曰遊騎,降左右驍、遊一階。又置朱衣直閣將軍,以經為方牧者為之。其以左右驍、遊帶領者,量給儀從。

    本文選自隋書百官志

  • 3 # 善發歷史說
    三省制度的沿革

    三省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往上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

    尚書檯

    從西漢末年開始建立尚書檯,東漢光武帝劉秀鑑於西漢末年皇帝被權臣把控最終導致失國,於是將權力轉移到了臺閣,以尚書檯代替了過去的丞相府,使得尚書檯成為實際的中央最高行政機關。

    到了三國曹魏時期,尚書檯正式形成完全獨立的中央機構,尚書檯通常由皇帝指定親信大臣兼任的錄尚書事全權處理,成為權力最大的中央官員,也成為俗稱的“宰相”。但是錄尚書事的職務並不常設,尚書檯的長官主要是尚書令,其下有協助工作的左、右僕射和左、右丞,下設各曹還有各曹尚書執行具體事務。隨著尚書檯地位日益重要,南朝到了梁朝的時候正式稱為尚書省,北朝的北齊也改尚書檯為尚書省。

    中書省

    中書省的前身在秦漢時期的中書監和中書令,其職責主要是負責為皇帝在宮中掌管抄寫記錄的宦官。到了三國曹魏的時候,曹丕為了牽制尚書令的權力,就以他的幕僚擔任中書監和中書令,這兩個職務不再由宦官擔任,同時建立中書省機構,中書省比尚書省更接近皇帝,負責協助皇帝管理奏章、釋出詔令、掌管機要,逐漸形成了中書省成為政令機構、尚書省成為執行機構的模式,中書監、中書令也成為了事實上的宰相。

    門下省

    門下省的形成,是因為當皇帝發現中書省權力也日益重要的時候,設立牽制中書省的機構,門下省形成於魏、晉時期,門下省的長官侍中,最初只是皇帝身邊的顧問,以備天子諮詢。三國曹魏時期,侍中已經開始和尚書們共同參與商議國家大事,在晉朝的時候逐漸發展成了門下省,凡軍國政事皇帝都要諮詢侍中的意見,侍中成為皇帝信任的重要職官之一。

    隋朝的中央機構組成

    隋朝中央機構設定上,中央核心中樞機構主要為三省六部,在附屬輔助機構上還有一臺二省四監九寺等(臺、監、寺在隋朝不同時期有過相關變化和相互調整,此不做詳細討論)。三省長官在國家政務處理上,相互合作又相互牽制,這一做法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保證了皇帝的權力,大大削弱了前代丞相制度集權的情況。逐漸形成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這種分權制衡的機制,對後世中央機構的組成產生深遠影響。

    隋代中央機構和職官構成情況

    中樞三省:

    內史省(就是中書省,由於為避諱楊堅父親楊忠,改中書為內史),職掌機要、起草詔書、釋出詔令、制令決策。長官為內史令,正三品;次官為內史侍郎,正四品下;主要屬官還有內史舍人、起居舍人、通事謁者、主書令史、錄事等。

    門下省,職掌獻納諫正、與內史省同掌機要、負責審查詔令、簽署奏章。長官為納言(為避諱楊堅父親楊忠,改侍中為納言),正三品;次官為給事黃門侍郎,正四品上;主要屬官有散騎常郎、散騎侍郎、員外散騎常侍、通直散騎侍郎、員外散騎侍郎、城門郎、符寶郎等。

    尚書省,是政務執行機構,負責處理日常具體政務。長官為尚書令,正二品;次官有左、右僕射,正二品;主要屬官有左丞、右丞、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員外郎、右司員外郎、主事、令史等,尚書省還負責管理中樞核心中最重要的六部。

    六部:

    六部為吏部(掌官吏管理)、民部(掌民政、財政、稅收)、禮部(掌禮儀、貢舉、文教)、兵部(掌武選、兵備、軍令、軍籍)、刑部(掌司法刑獄)、工部(掌工程、農、林、漁、牧等);

    六部長官為尚書,正三品;次官為侍郎,正四品上;主要屬官有郎中、員外郎、主事、令史等。

    九寺:

    九寺為太常寺(掌廟樂祭祀等)、光祿寺(掌總理朝會典儀中的膳羞供設)、衛尉寺(掌國家武庫)、宗正寺(掌皇族事宜)、太僕寺(掌車、馬、牧等事宜)、大理寺(中央司法機構,掌審判刑罰)、鴻臚寺(掌外交、兇喪之儀)、司農寺(掌屯田、倉庫、皇家宮苑等事宜)、太府寺(掌財貨和貿易)。

    九寺長官為卿,從三品,次官為少卿,從四品上;主要屬官有令、丞、主簿、錄事等,根據各自執掌分設不同機構。

    四監:

    四監為少府監(掌握百工技藝、工程營建)、國子監(中央教育機關,培養官僚統治人才)、都水監(掌川澤津樑事務)、將作監(掌土木工程、陶器製作)。

    監的長官一般為監,一般從三品,次官為少監,一般從四品;其中國子監的長官為祭酒,次官為司業;主要屬官有令、丞、主簿、錄事等,根據各自執掌分設不同機構。

    一臺:

    御史臺:掌全國監察。

    長官為御史大夫,從三品;次官為治書侍御史,從五品下;主要屬官有侍御史、殿內侍御史、監察御史等。

    兩省:為秘書省和殿中省。

    秘書省,主要負責掌管典司圖籍,長官為秘書監,正三品;次官為秘書丞,正五品下;主要屬官有秘書郎、校書郎、正字、錄事、儒林郎、文林郎等。

    殿中省,主要負責天子服御,長官為殿中監,從三品,次官為殿中少監,正四品上;主要屬官有各局奉御、直長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軍令部總長、陸軍總參謀長的權力明顯高於海軍大臣、陸軍大臣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