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劍依稀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抑鬱的階段,你很難定義某個時刻的一件事情,深度抑鬱不僅僅是心理上的,生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所理解的是,在某些問題上不能夠看自身的調節和自愈,尤其是思想上更會越陷越深,至於這樣的靈魂的話,應該是敏感脆弱的,但是也是簡單純粹的,謝謝

  • 2 # 小曦1的空間

    憂鬱症:

    又叫抑鬱發作或者抑鬱症。

    抑鬱症的表現可以分為核心症狀、心理症狀、軀體症狀三類。

    一  抑鬱症的表現:

    (一)情緒低落。這是憂鬱症的核心症狀。主要就是常常會覺得興趣索然、痛苦難熬、憂心忡忡、鬱鬱寡歡,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覺。

    (二)抑鬱的認知。常常表現為感覺到前途非常的渺茫,悲觀、失望,產生孤立無援的感覺,包括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價值,一無是處,充滿了失敗,也就是我們說的“三無”症狀,無望、無助和無用。

    (三)興趣缺乏。覺得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什麼事都缺乏興趣。

    (四)快感的缺失。患者喪失體驗快樂的能力,不能從平時從事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五)思維遲緩。就是腦子反應非常的慢,想問題速度也比較慢,反應也比較遲鈍,思維比較閉塞,往往會覺得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卡在那裡不動。

    (六)意志活動減退。行動也慢,生活被動、懶散,不願做事,不願與周圍人交往。

    (七)精神運動性的改變,焦慮,精神運動性的遲滯或者激越。

    (八)生物學的症狀。比如睡眠障礙、體重下降、食慾下降、性慾減退、精力缺乏,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還包括一些其它的軀體不適,如非特異性的疼痛等。

    (九)精神病性的症狀。

    對一些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可以出現一過性的幻覺和妄想。

    二發病危險因素

    涉及生物、心理、社會多個方面

    (一)生物學因素方面:

    1.遺傳因素。發病具有家族傾向,基因型賦予個體對環境因素的,敏感性或易感性,易感性高的個體當遇到環境中的,相關風險因素時更容易引發疾病。

    2.中樞神經遞質代謝異常,和相應受體功能改變,涉及5-羥色胺(5-HT)、多巴胺(DA)、甲腎上腺素(NA)。

    3.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主要在3個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下丘腦、垂體、性腺軸。

    4.神經影像研究提示,調控情緒的神經環路相關結構,及相應腦區功能存在異常。

    (二)心理社會因素方面:

    1.負性。應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危險因素,如喪偶、離異、婚姻不和諧、失業、嚴重軀體疾病、經濟狀況差、家庭成員患重病等。

    2.內向並且易於焦慮的人,通常缺乏應對社會生活壓力的社交技巧,容易產生抑鬱障礙。

    3.兒童期不良的生活經歷。

    4.婦女患病的風險更高。女性對災難的反應往往是轉向內心,進行自我責備,產後抑鬱,可能與內分泌快速變化有關。許多軀體疾病或藥物也可導致抑鬱,如甲狀腺和腎上腺疾病、良性和惡性腦腫瘤、腦卒中等。特定的藥物,如皮質醇、干擾素等,濫用某些藥物,如酒精、苯丙胺、也會導致或伴發抑鬱症。

    三治療方法:

    抑鬱症與軀體疾病一樣,既然是一種疾病,就必須要按照科學的、規範的方法進行治療。在世界上所有的抗抑鬱防治指南中,抗抑鬱藥,即藥物治療都是一線治療、首要選擇。如果合併一些心理治療更佳。

    (一)藥物治療法。

    建議患者在正規醫院的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

    (二)心理治療。

    根據不同的心理學流派進行具體操作;

    (三)自我調節。

    對於康復期患者配合藥物治療較為有效,如運動鍛鍊、培養興趣愛好等。

    1、管理不良情緒,學會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2、加強體育鍛煉,如慢跑、瑜伽等,建議在Sunny充足的環境下運動;

    3、保證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事件的刺激,避免緊張和過度勞累;

    4、積極參加社交活動;

    5、飲食調節,減少罐頭類肉製品、辛辣、刺激、油膩食物的攝入,適量飲用中藥茶。

  • 3 # 5修身養性

    我是中醫醫生,就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說我個人的見解,抑鬱的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身體精血虧虛,不養五臟,首先表現就是睡眠不好,易驚,善恐,自卑,焦慮,多疑,慢慢的就形成了抑鬱症。其次是心裡受到過重大創傷,一直走不出心裡陰影。這只是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多交流!

  • 4 # 抹茶少女biu

    不開心,總也高興不起來,即使有時候好了一點,又會被拉回去

    負能量爆棚,在無人的時候會崩潰大哭或者壓抑到哭不出來

    害怕被別人知道我的真實心情,迴避社交,時刻為裝出一副很快樂的樣子

    常常感到胸悶,有壓迫感,容易疲勞,沒胃口,睡不好覺

    沒勁,對很多事都提不起來興趣,伴隨而來的還有自責

    無法集中精力,記憶力越來越差,總是忘記事情

    生活變得無望,時常在想人生的意義,有過想死的念頭,心裡很恐慌

  • 5 # 汐煒醫生

    抑鬱期的情況大致有以下兩種:1,退縮,即“我不行,別讓我我去做”。病人會感覺很自卑,自己“一無是處”,每天最怕醒來,因為醒來後不知如何面對一天的事,不想吃飯,不想上班,不願講話,病人會感到沒有做任何事的動力,即使被迫去做,也會非常不自信,越是擔心,越是出錯。2,激惹:“都別來煩我”!病人會感覺世界都在“擠兌”自己,抱怨世界的不公平,每天都是灰濛濛的,喘不過氣,別人多說一句話我都想發火。這兩種情況,第一種出現“自殺”的風險更高,因為她(他)感覺不到生活有出路,唯有“離開”才能解脫。而第二種情況,除了存在自殺的風險,還可能伴隨傷害他人。綜上所述,無論出現那種情況,都最好儘早就醫,因為“抑鬱症是可以被治癒的”。

  • 6 # 醫護有約

      抑鬱症患者與普通人的靈魂並沒有什麼差異,只是更加孤獨罷了!

      抑鬱症的患者往往都是善良的,真誠的!如果是自私的人是不會為世人的眼光所困擾,只要自己合適便好。

      抑鬱症患者他們只不過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了些,更加渴望別人的理解了些,其實與常人沒有什麼差異。

      不要再給抑鬱症患者壓力以及異樣的眼光了,也許你的異樣就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棵稻草!

  • 7 # 朗達心理

    先確認一下,這裡說得靈魂,是說得抑鬱症的人想法嗎?

    如果是的,我認為,每個人得抑鬱症的原因不同,他們的想法也不一樣。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得了抑鬱症的人一些共性:

    1. “就像是你在海中下沉,漸漸被淹沒,而周圍人都能夠呼吸。”

    在抑鬱症患者眼中,自己是孤獨的,不得不獨自面對絕望和恐懼。其他人看起來好像都挺開心、挺忙碌,有他們的生活,或至少不像自己過得這麼絕望。外部世界就像是夜幕下的深海,彷彿茫茫無邊,又彷彿是巨大的囚籠,將自己困於其中。

    2. “當你抑鬱的時候,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相反,你的想法會控制你。”

    抑鬱症患者的內心會有很多負面的、自我攻擊的話語,比如“我真蠢”、“我就是不行”、“所有人都在笑我”……或許在旁觀者看來,這些評價是不真實的。許多人會勸抑鬱症患者“往好的方面想”,因為旁觀者自己可以控制內心想法,做出積極的調整。但是,抑鬱症患者在病程中,沒有能力控制這些負面的想法,只能任由它們每天在腦海裡徘徊,淹沒自己。

    3. “人們可能覺得抑鬱就是悲傷;人們可能覺得抑鬱就是哭個不停;人們可能覺得抑鬱就是裹著黑衣服、躲在角落裡。但人們錯了。抑鬱是長久的麻木:對情緒麻木,對生活麻木。早上醒來和晚上睡去毫無分別。”

    4. “當你處於抑鬱當中時,‘我累了’意味著永久的疲憊。睡眠是無法修復這種疲憊的。睡眠不再是睡眠了——它是一種逃避。”

    通常人們睡醒的時候,精神是比較充沛的,但抑鬱症患者不會。無論是睡著還是醒著,他們都會感到持續的情緒疲憊,也就是所謂“心很累”。即使一天沒做任何事,他們的內心也是疲憊、沉重的。

    5. “唯一一件比抑鬱症更讓人身心俱疲的事,是假裝自己沒有抑鬱。”

    許多抑鬱症患者都感覺,自己的抑鬱情緒會打擾別人的快樂。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會假裝自己也是開心的,甚至會主動去關照他人。但事實上,每多一分假裝,他們內心深處就感到與真實世界更遠了一些;每次勉強說自己沒事,都會在寂寞和痛苦中陷得更深。

    6. “他們問我:你現在怎麼樣了?但他們真實的意思是:你到底好沒好呀?”

    抑鬱症患者比誰都知道,跟自己待在一起的感覺並不好。通常,大家會試著和他們共情、安慰他們——但只會到某個程度,然後就開始說一些鼓舞人心的話、提出建議、讓他們“看開點”……而這份期待,也讓他們感到無力與憤怒——憤怒自己對疾病的無能為力,也憤怒於他人的輕描淡寫。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得了抑鬱症,請給予他們多一些支援和照顧,並勸他們到當地的醫療機構接受心理醫生系統的治療,以便更好地痊癒。

  • 8 # 補課老師兼心理諮詢

    追求完美,對自己十分苛刻,但這一切的核心其實是潛意識裡缺乏安全感,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覺得沒有做好,害怕有一個小小的細節沒做好,就會招致巨大的災難,這就是不安全感的投射 時時刻刻擔心會失去別人的愛,所以無時無刻不想要做到最好來討好別人,這是他潛意識裡的思維過程

  • 9 # 心理射線

    抑鬱症患者,內心深處強烈需要別人認同。

    他們是怎麼染上認同上癮症的呢?我們能推測這禍根可能在你小時候,和親人朋友們開始交往時就已理下了。只要你不聽話,你父母可能 厲地批評你。有時即使你沒犯什麼大錯,他們也會對你發火。你的母親可能教訓你:“你怎麼能那樣做呢?你太過分了!”或者,你的父親可能對你咆哮:“你什麼事都做不好,你什麼都學不會。”

    在你還小的時候,你很可能會視父母如神明。他們教你說話,教你係鞋帶,他們的話絕大多數都是對的。如果爸爸說:“不許到馬路中間亂竄,不然你會被車撞死的。”這話肯定是對的。像大多數孩子一樣,你可能會認為父母的話都是正確的。所以,當他們說“你是個廢物”和“你什麼都學不會”時,你會百分之百地相信,雖然這話傷透了你的心。你當時太小了,你不會這樣思考:“爸爸是在誇大事實,他以偏概全。”你的感情還不成熟,你看不出來爸爸那天累了,脾氣不好;或者他喝了很多酒,想一個人安靜一會兒。你沒法判斷他發火是他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就算你長大一點能批評父親蠻不講理也沒用,只要你想讓父親理智一點,你的背上可能會捱上一巴掌,所以你很快就會洩氣,以後再也不敢試了。

    怪不得你會有壞習慣,只要別人一反對你,你就會下意識地看低自己。你從小就養成了這種習慣,這不是你的錯;你長大了還保留著這個習慣,這也不能怪你。可是,作為一個成年人,你有責任理性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你更有責任採取明確的措施,來克服這一弱點。

    你只是害怕別人反對你,可為什麼這種恐懼會讓你產生焦慮和抑鬱情緒?小王是一位說話唯唯諾諾的建築師。他40歲,還沒結婚。小王一直生活在對批評的恐懼之中。他患有嚴重抑鬱症,雖然治療了幾年,但還是沒有效果。他的病仍然經常復發,所以只得找我治療。有一天他的心情格外好,他非常積極地跑去找老闆,想談談他對某個重要專案的新思路。可老闆卻不耐煩地說:等兒會再說,小王。你沒看到我正在忙嗎?”小王的自尊心立即就崩塌了他垂頭喪氣地回到辦公室,滿腦子裡都是絕望和自我憎恨的念頭,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他責問自己:“我怎麼總是這樣不體諒別人呢?”

    當小王把這段故事講給我聽時,我向他問了一個簡單直白的問題:“這事到底是誰做錯了,是你還是你的老闆?到底是你的行為不當,還是你的老闆表現不耐煩讓人不快?”他想了一會兒,然後說出了真正犯錯的那個人。由於見是下意識地習慣於責怪自己,所以他怎麼也想不到做錯事的可能會是老闆。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沒一點錯誤、完全沒必要慚愧時,他覺得輕鬆多她的老闆之所以冷冰冰的,很可能是因為他那天壓力很大,精神不在狀態。然後,小王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總是這麼想得到,別人的認同呢?為什麼我會這樣崩潰呢?”他想起了他12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他的弟弟在那一年由於長期患白血病夭折了,他失去了他惟一的兄弟。葬禮過後,他無意中聽到媽媽和奶奶在臥室裡聊天。他的媽媽一邊哭一邊說:“現在,我再也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他的奶奶回答道:“噓!小王正在走廊裡!他可能會聽到的。

    小王把這件事告訴了我之後,他開始哭起來。他聽到了這些話,它們對他有特別的意義。他說:“這說明我沒什麼價值,弟弟比我重要多了。媽媽根本不愛我。”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過這件事。多年以來,他一直想擺脫這段記憶,他對自己說:“不要管媽媽到底愛不愛我,這事一點也不重要。”但是他總是拼命地努力,想用自己的成就和事業來博得母親的歡心,因為他非常看望母親能認可他。

    他從內心裡就不相信自己有什麼真正的價值,他覺得自己不如弟弟,甚也不值得母親愛。為了彌補失去的自尊,他總是想贏得別人的讚賞和認可。可是,這一切就好像是在不斷地吹一隻破氣球。在回憶這件事之後,小王想明白了,他在走廊裡偷聽到的話其實沒那麼可怕,他的反應過激了。他的母親當時很痛苦,內心充滿失落感,任何父母先了孩子都會這麼難過,這是很自然的感情。她的話和小王無關,她只是在表她當時傷心絕望的心情。

    當小王能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這段回憶時,他意識到他不該把自己價值和別人的意見聯絡在一起,這樣不合邏輯,無異於自尋煩惱。也許你也明白了,你不該過於重視外界的認可,這種想法太不現實了。能使你保持快樂心情的最終只有你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人。既然你這麼渴望自尊和自重,要想將這種渴望轉化為情緒上的現實。

  • 10 # 知識解決所有問題

    缺知識,痛苦困惑,迷茫。沒有正確的知識指導就不知道該怎樣做。都是正確知識不足的表現。學習知識是獲得最大的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葫蘆灰黴病如何防治?用什麼藥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