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飛80292751
-
2 # 木魚23766
懂事的孩子會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更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考慮,更明白好東西要與人分享,從而可以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朋友多了更多的人也會跟懂事的孩子分享,所以懂事的孩子會有糖吃。
-
3 # 毛子蟲
懂事,可能得有個限度,明明眼裡有淚,還能說出懂事的話,作出懂事的事情,感覺挺委屈的,在孩子的年紀,很多時候懂事的孩子沒有糖,等到長大了,懂事的孩子可能真的得到了糖,可那糖可能沒有小時甜了已經!一直覺得孩子,不必太懂事,不想讓就不讓,不想給就不給,不必處處為他人想!
-
4 # 沐小沐3218
首先來說,我們看我們看待這個問題不能夠走極端啊,並不是說懂事的孩子就一定沒有糖吃,因為說什麼呢,懂事的孩子啊,它可能 會為對方去考慮。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那比如說這個孩子。還很小,有一天,看見賣糖葫蘆的。特別想吃。但是呢,他這邊就考慮到了。家長沒有這個條件。因為可能他這邊還有一個弟弟,或者是個妹妹。那他很懂事,就不會說出來。這個時候父母也很粗心,沒有觀察到他的這個想法,所以他沒有說出來他的父母就不會知道他有這個需求,他想吃這個糖葫蘆,自然就不會去給他買。
但是如果說這個小孩子,去和她的父母講了,那他父母肯定就能給他買了。即便是不去給她買也會去說下一次啊,或者是跟他解釋一下。
所以其實我覺得主要在於一個溝通。但是孩子還很小,哦,可能他的溝通能力沒有那麼強。
所以說為什麼孩子啊想要一件東西,就會撒潑打滾,或者是大哭大鬧。因為他表達不出來,我為什麼想要那個,但是我說不出來個1234。那我的表達能力就這麼多,所以只能用我的面部表情,或者我的肢體。去告訴你,我有這個需要。我想要這個東西。
那其實反過來說的話。嗯,人都是活在環境裡面的孩子也是一樣的。他這個家庭的環境是怎麼樣的孩子也就是怎樣的。
-
5 # 幸福夏小洛
不可否認,父母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有時會疲於應付而鬆懈自己的原則,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是無理要求,而懂事的孩子則可能會心理不平衡:認為他會哭鬧,所以父母就更關注他,答應他更多要求。其實,這是大多數父母會自然而然形成的行為慣性,:對懂事的孩子寄予更高的期望,從而有更嚴格的要求,更嚴苛的標準,而對不懂事的孩子則會降低期許,給予更多包容,比如一直考第一的哥哥,又考了第一,父母可能就隨口誇一句,就過去了,而一直倒數的弟弟偶爾考了一次中游成績,父母可能就會喜出望外,大肆慶祝。父母這樣的雙重標準會進一步加劇懂事的孩子的心理失衡,認為自己的懂事造成了自己的不受重視,而不懂事的孩子則在一次次的包容與放縱中越來越不懂事。首先,對於父母,我強烈建議多看一些教育類的書籍,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情商,對懂事的孩子給予更多關注,在不違反原則的條件下給予更多包容,其實即便你偶爾放縱他,他長期以來的行為習慣與三觀認知也會約束他,不做出逾矩之事。要讓懂事的孩子知道,自己也很受父母關注喜愛,將他失衡的心理天平拉回來。而且懂事的孩子心理平衡後。會更加Sunny自信,爆發強大的正能量,這也會對不懂事的孩子產生強烈的正面影響。其次,對於懂事的孩子來說,你要明白一點,你的懂事不是做給父母看的,這是你一生的寶貴品質,是你以後步入社會的重要財富,最大的最終的受益人是你自己。而不懂事的孩子,在家可以不懂事,但在步入社會以後,會受到社會的教育,讓他被迫懂事。所以,不必在意這一時一事,相信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對於人生,都算數!
-
6 # 明星日刊社
圖片來自花瓣網
-01-
這幾天,我的QQ空間被一條眾籌刷屏,發起眾籌的人是我高中的一位校友,相依為命的父親生重病進了重症監護室,昏迷了好幾天才醒來。
在她幾歲時,母親生病去世,去年這個時候,奶奶去世,今年這個時候,誰曾想,父親也突發疾病,生命岌岌可危。
每次我遇到這樣的眾籌,都會盡自己所能給予一點幫助,因為在磨難面前,希望真的很重要,而錢就是壘砌希望的唯一支柱。
一邊翻,一邊忍不住的同情她,心裡不禁感嘆:“這麼懂事的姑娘,真可憐!”
那一瞬間真的覺得“懂事”二字挺傷人的,因為裡面包含著別人對你的同情以及你自身滿滿的無奈。
是啊,因為沒有辦法,所以不得不懂事,可誰不想當王宮裡無憂無慮的公主呢?誰不想當像曲筱綃一樣任性、隨性的人呢?
可惜我們做不到。
-02-
我從小也是那個別人眼中懂事的孩子,勤快、有禮貌、不胡鬧、不貪吃、學習也還挺不錯,最重要的是很聽父母的話,不惹他們操心。
我的堂哥比我大一歲,就住在我們隔壁,比較調皮,還老愛想方設法找父母要零花錢去買玩具、買零食吃。很多時候,我都會聽到嬸嬸對堂哥說:“你看看人家比你還小一歲多懂事,而你簡直讓我操不完的心,你能不能懂事點?”
那時候年紀小,每次聽到這樣的言語都覺得是一種誇讚,心情也會美滋滋的,因為覺得自己為父母減輕了負擔是一件特別值得開心的事情。
有一次,有兩個同齡的小夥伴來找堂哥玩,我當時正準備過去找他們,卻突然聽見堂哥說:“我們走吧,別喊她,她可是懂事得很,不和我們這些不懂事的人一起玩。”
我一個人呆呆的站在原地,心裡很失落也很傷心,我突然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懂事還會被別人孤立。
後來越來越發現,懂事的人比較難合群,要麼別人覺得你性格孤僻,要麼覺得你無趣,其實我們只是想多照顧他們的情緒而已。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前很多固有的認知都被一一推翻,“懂事”一詞也從褒義詞慢慢變成了一種貶義詞,其實裡面摻雜的更多是無奈,自己無法改變的現實,所以只能改變自己。
圖片來自花瓣網-03-
我不是不想任性,相反我還挺羨慕那些可以隨時任性的人,至少他們活得很輕鬆,不用各種小心翼翼,也不用為了迎合別人的情緒而選擇委屈自己。可是我生來就忍受過貧窮,我怎麼能不懂事呢?
家裡最窮的那幾年真的很難熬。
俗話說:“養兒防老”,爸爸一直想要一個兒子,在堅持要了第三個孩子時,還好是個兒子。
由於弟弟的出生,使我們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揹負了很大的壓力。超生被交了6000元的罰款,對於90年代的6000元,可以做很多大事,只是放到現在沒那麼值錢了而已。
後來媽媽生病動手術,又花了幾千元,瞬間讓我們家整整揹負了一筆債務。爸爸是工人,在福建沿海一帶工作,工資也不高,一邊要還賬,一邊還要支撐整個家庭的開銷,經濟真的是入不敷出。
那時候最害怕開學季了,因為每次開學,三個孩子都要報名費,那時候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好像還沒開始,所以對於當時的家庭經濟來說,是一筆很高的費用。
每次我們姐弟上學學費都交不起,還得東拼西湊找親人借,有時候還會看別人臉色,因為窮,別人連錢都不願意借給父母。
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是怎樣的,所以我心裡一直在告訴自己要懂事,要體貼父母,不要讓他們操心。
每次去趕集,別的小朋友就會拉著自己的媽媽去買糖葫蘆、玩具,我都是隻看看,然後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媽媽問我要不要時,我都說不需要。
其實有時候也會心生羨慕之情,但我從來沒有因為家窮而嫌棄父母,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而且他們已經盡力把該給我的給我了,我已經感到很滿足了。
我爸文化不高,但是他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在家裡負債累累的情況下,他依舊願意拿錢給我買書讓我學習,他說:“雖然家裡窮,但是絕不能讓你比其他同學少些什麼。我只給你鋪好開頭的路,至於今後的路怎麼走,就全得靠你自己了。”
好在,我們一家人一起挺過了最艱難的那段窮日子,現在過得還不錯,只是我依舊很懂事,習慣了,沒辦法。
-04-
我有個朋友談了戀愛,我發現她每次和男朋友打電話,聽到最多的幾句話就是“我什麼都不缺,你不用給我買,你生活費都不夠,留著自己用吧。”
有一次我們一起出去旅遊,朋友本來看上了一串手鍊,很文藝範,我們都說配上她的裙子特別好看,看得出來她也很喜歡,但還是沒買。她男朋友要為她買下來,可硬被朋友拉著往外走了,嘴裡還不停的說:“買來多浪費啊,我很少戴首飾,再說這條裙子我也很少穿。”
其實我們大家都心知肚明,她想給她男朋友省錢。
我有時會對她男朋友感嘆:“你有一個這麼懂事這麼好的女朋友,處處為你著想,真幸福啊!”
可我卻沒從對方的臉上看出一絲的欣慰和自豪,反倒如常人一般,不冷不淡。
有一次我便問朋友:“為什麼每次你男朋友說給你買東西都不要呀?這難道不是男女朋友之間很正常的事情嗎?”
朋友一副嚴肅的表情回答:“因為我要做個懂事的女朋友啊,不會讓他操心的。”
因為朋友從小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父親出工出了意外,拋下她們母女倆永遠的離開了。
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孩子長大非常不容易,所以經常會教育朋友說:“小雨,你爸爸去世得早,我也沒有穩定的工作,我們家現在很窮,不能給你買很多漂亮衣服,也不可以給你買玩具,媽媽掙錢很辛苦,所以你要乖乖聽話,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好嗎?”
那時候朋友還很小,但依稀明白她媽媽所說的話,邊點頭答應。於是她經常撿表姐的舊衣服穿,也不會主動找媽媽買零食吃,平時給的零花錢都用存錢罐存起,還會幫她媽媽做家務,就連和鄰居小女孩鬧不愉快了,也是她先低頭認錯,在眾人眼裡,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因為家庭的殘缺以及貧窮,練就了朋友不得不懂事的技能。
你看啊,連從小就懂事的人在愛情裡都會變得小心翼翼。其實越是對愛情小心,越是容易失去對方對你的愛,相反,有些愛賣萌、撒嬌的姑娘更容易惹得男朋友的疼愛。
圖片來自花瓣網-05-
被大家冠以懂事的標籤大概是這樣的:
小時候父母說什麼不好,不買給我們,我們就會乖乖離開,父母說什麼好,我們就會乖乖選擇。
老師叫我們不要逃課,要做個乖學生,我們就真的沒敢逃過一節課,成績卻沒那麼優秀。
朋友請我們幫忙,我們就會答應幫,不會說一句“我不願意”的話。
我們所謂的懂事不過是在剋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去討好身邊的人,我們總是在為對方著想,卻從來沒有為自己多著想一分,所以我們難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忍受很多委屈。
很多時候,懂事的孩子會被別人夸人好,其實他們的“好”不是因為有多麼寬容大度,而是處於對自己的保護,缺乏安全感的人,對外界的一切都有防備。
知乎有一條追問:“懂事的孩子快樂嗎?”差不多4000多條回答大多都是“不快樂”。
都說懂事的孩子活該沒糖吃。
其實懂事的人,真的挺讓人心疼的。比起懂事,我更願意我們每個人選擇性的懂事,成為一個孝順、友好、善良的人,而不是事事先選擇委屈自己。
-
7 # 知無涯悟有道
懂事的孩子,沒糖吃。要用相對的思維來看待,它說的不是絕對的沒有糖吃,只是相對不懂事的孩子少糖吃。這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是一樣的道理,這是人性的外在變現,是規律,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可能有人會說,我要是這個父母會跟他更多的糖,這是不成立的,多與少是透過什麼來衡量的呢?舉個例子,懂事的孩子心裡想要100顆糖,但因為他懂事,只說要1顆,處於以上多給的思維假設,給了他10倍,你會認為對他來說沒有少給,但事實上對於他內心想要的少了90%。反觀察一下會哭的孩子,你至少會給他100顆。這種現象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同樣在精神層面,也一樣適用,懂事不會哭的孩子相比不懂事會哭的孩子得到的關愛就少。這個現象在其他任何存在資源配置和競爭的組織團體關係裡都會存在,比如:家庭、課堂、公司等等。
你不明確表明你想要的或你需要的,對方就會理解為你不想要或你不需要,既然你不想要或不需要,對方就不會給你。
-
8 # 能量時光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懂事的孩子自己就是糖,不依靠別人給。
小朋友總是有很多願望和慾望,看待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遇到可愛的玩具想要媽媽不給買,走路走累了想讓爸爸背,想在遊樂場一直玩不回家……而這些訴求一旦不被滿足,他們就開始滿地打滾哭鬧不止,而父母這個時候迫於面子,或者是對孩子的心疼,總是趕快哄,去儘量滿足孩子。
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小朋友真是一群可愛的小魔鬼,他們懂得這種方式會讓成年人頭疼,也會引起成年人的疼愛。
而“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不僅僅發生在小時候,甚至在婚戀關係中,適當地“作”都反倒會獲得更多的寵愛,而不作的人往往卻總被忽略。
這是因為看起來很乖很懂事的孩子,他們的能量是向內的,他們喜歡自己消化處理事情,而不願意去麻煩別人,他們不喜歡錶達自己的喜惡也就很難被人輕易瞭解,他們不以喧鬧的方式刷存在感也就不被人注意。而“會哭的孩子”,能量是向外的,他們走到哪裡都是焦點,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
短時間內看,會哭的孩子很即時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長時間來看,尤其等他們長大後,處在社會中,處在其他關係中,可能會讓周圍的人變得很累。因為他們太感性,也太任性了。
適當的“作”有益於增加關係的親密度,而作過頭就不免會惹人厭煩了。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理性、剋制,學會平靜有理有據地講清自己的訴求,而不是用哭鬧的方式,因為那只是情緒的宣洩而非有效表達。
不會哭的孩子,也許有時候會被忽略,但當他們獨處的時候,卻往往非常強大,因為他們從來不依靠別人給糖,他們自己就是糖,自己給自己甜,也能給別人帶去甜。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孩子不能管的太嚴了,孩子本就是在不斷探索這個世界,過分的嚴格要求只會毀了孩子,孩子可以皮,但是要懂道理,分是非,千萬不要為了別人口中一句:你家孩子真懂事!而處處限制孩子的天性。小時候過分的懂事只會在孩子長大踏入社會後給他造成不善於溝通和不善於競爭的影響,長遠的來說,懂事的孩子很難吃到最好吃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