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小伊侃侃
明朝宗室。
說到錢糧,那自然要先說說人口的事。
從相關的資料統計看,明末明朝宗室的人口大約在二十萬左右,清朝八旗編制人口大約十幾萬。簡單的人口比較,明朝宗室的人口比清朝八旗人多,錢糧需求自然也比較多。
從明朝宗室和清朝八旗的群體性質分析。
-
3 # 瀛史拾貝
就明末農民戰爭的史料來看,一個親王府光女眷就二三百人,太監宮女奴僕不勝其數,還有旁支的郡王,將軍,中尉等宗室。而明朝總共封了61個親王,算算多少人吧!
而且明朝人口,財政收入少於清朝,攤到人頭上的負擔更重。明朝爵位是世襲罔替的,親王傳十幾代到明末還是親王,還衍生出許多旁支子孫。清朝除了八個鐵帽子王,傳一代就要降一級,旁支庶子更是不努力就會淪為無官無位的閒散宗室。
網上那些朱明的死忠粉,大概是想穿越到明朝,給哪個王爺當太監吧!
-
4 # 坐古談今
明朝宗室人口底線13萬再加上其下屬的不需要工作的其他人口(女眷們、僕人們、打手們等)高達數百萬;而清朝八旗人口清亡時為150多萬人。本文主要透過財政支出講述這一問題。
(1)透過宗室和八旗的人口數量對比
透過6月12日我回答的“明代養宗室和清代養旗人,哪一個對當時影響更大”一文,我們談了宗室和旗人是不同的,宗室是皇帝家族,旗人則是一種軍事和統治制度,更可以說是一種民族。所以,兩者對比有些不地道,明顯是有些人想批評清朝。
靖江王府
明朝的皇帝家族比清朝的宗室人口多幾倍呢,即明朝的宗室底線13萬多,清朝則2.4萬人口。很顯然,明朝的宗室比清朝宗室危害大多了。
清朝皇帝對宗室管理非常嚴格,以軍功、貢獻作為給爵位的標準,爵位是遞減制。清朝統治主要依靠的是八旗制度,雖然八旗制度人數比較多,但因為八旗底層是大多數,對他們的供給比宗室差遠了。所以,如此一平衡和明朝宗室相比就難以對比了。
但總體上,八旗需要打仗、幹活才能生存;明朝的宗室成員則只需要會吃就行。
(2)從中央財政看,明宗室與八旗對百姓的負擔
從公開制度看,如果完全按照規定去看,明朝整個財政都不足以支付明朝宗室,同樣,宋朝、清朝也是如此。但實際上,宗室、八旗佔財政支出比重沒那麼多。
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這點一定要注意。
透過6月13日“明朝宗室和清朝八旗哪個對百姓的負擔重”一文(此回答較重要),我們明確明朝的宗室政策佔明朝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弱。清朝的八旗制度比重也差不多。為了控制人口,清朝才對漢八旗進行了較大範圍的除籍,用以降低財政支出。
再透過6月14日的“八旗生計問題是怎樣發生的?”的回答,繼續講述了底層八旗人員在乾隆開始已經出現生計問題,並以北京文化的形成作為案例進行說明。
同理,明朝的宗室人員大部分都不是貧窮人口。雖然,明朝政府和皇室對大部分宗室人口進行剋扣,但他們的生活不至於成為窮苦人。
(3)八旗制度是一種軍事制度,類似於明朝“軍戶”,得幹活得去打仗、工作
對一名八旗軍人的供給就是對這個家庭地支援。
八旗男子在沒當兵之前沒有俸祿。因此,八旗家庭一家老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是靠著當兵俸祿過活的。從從八旗軍費支出,基本可以看出對八旗的支出。
代王府
傳統社會八旗軍費主要是兵餉、馬乾等常規支出,雍正元年之前為1300多萬兩;乾隆元年開始為1700萬兩。其中,八旗兵和綠營兵的人數比例大概在1:3,但在支出上八旗兵卻多餘綠營兵。也就是無論是1300萬還是1700萬,底線的一半兒都是給八旗兵。
康熙二十四年以前,清朝的財政收入為2400多萬兩;康熙雍正年大概三到四千萬兩間;光緒以前各時期為四到五千萬兩;光緒年間為七八千萬兩;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開始上億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兩億兩。其所佔比例一除就差不多。
康熙朝對八旗的餉銀大概七八百萬兩,其所佔比重大概30%。跟晚明的財政支出所佔比例類似。
八旗子弟在晚清典型形象
自同光開始,軍費雖然越來越高,但因為漢族武裝越來越強大,八旗的軍費所佔比例也就越來越低。例如光緒年間的八旗支出,佔1億1千多兩的財政支出的10%。很顯然,這個比例已經明顯低於晚明宗室的佔比。
-
5 # 薩沙
第一,明朝宗室人口有多少?
明代皇家檔案就是玉牒上正式收錄的人數,萬曆三十二年又增至8萬多人。這個玉牒記載的人,包括男女,並不僅僅是男人。到明朝滅亡前,宗室人口不超過20萬人。
第二,滿清宗室人口有多少?
溥儀時期的滿清宗室玉牒,僅詳實記錄的宗室男性就有10餘萬人。
如果同大明一樣加上女性,宗室人口至少三四十萬(一夫多妻的很多),是大明的一倍有餘。
要知道,這還是宗室,如果八旗人數就更近人。
第三,八旗有多少人?
溥儀時期,僅僅八旗兵丁就有十多萬,整個八旗人口也是幾十萬人之多。
八旗是特權階層,男丁是不需要工作,只需要打仗的。
但從乾隆往後,八旗兵就基本沒有戰鬥力,作戰主要靠綠營。八旗也就徹底淪為國家養活的寄生蟲階層。
大家可以看到,滿清宗室比大明要多,還有特權階層八旗。
看來看去,滿清特權階層總數還是要比大明多很多。
明滅亡是複雜因素導致,而並非明末比清末還要腐敗。
這都是滿遺的夢語。
-
6 # 深度工場
在明朝萬曆32年,在冊的宗室有6.2萬人,年俸祿2384萬石,相當於國家收入的84%。到了天啟4年,在冊宗室為13.3萬人,年俸祿3967萬石,相當於國家收入的143%。
也就是說光是明朝宗室的俸祿,其實就已經超過了國家總收入。這還不計算,軍費,皇室開支,官員開支,修水道等等的開支。因此,明末賦稅徭役非常重。因此,也把很多權利直接下發給宗室,讓他們自己收錢。
從效果上來說,明朝宗室是完全沒有用處的龐大蛀蟲集體,不產生任何效益,就是一個寄生蟲集團。而清朝八旗則不同,八旗軍是軍事組織,是軍隊,任何王朝都需要養軍隊。
清朝一年軍費二千數百萬兩白銀,在乾隆時期等於全國收入的一半,維持80萬八旗綠營軍隊。其中軍費接近一半用在了八旗軍的身上。但是,八旗軍也程度了從黑龍江,外興安嶺,內外蒙古,新疆,青海一直到西藏,這些邊境艱苦地區的絕大部分駐防和軍事行動任務。
同時一直到多隆阿恢復西北,左宗棠收復新疆,八旗軍還具備戰鬥能力,同時參加了戰爭。最後到甲午戰爭,八旗軍還在東北抵抗日軍,參加了鳳凰城等等戰鬥。
八旗軍是軍事組織,從年度消費來說,其實是越來越低的。從佔全國收入的五分之一,到清末宣統年間,八旗軍費已經只有全國收入的三十分之一。而明朝宗室費用則是全國收入的143%。
-
7 # 風塵講歷史
明朝和清朝作為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有許多的不同點。一是統治階級不同,明朝是漢族統治,清朝是滿族統治;二是皇帝品質不同,明朝皇帝多奇葩,清朝皇帝無昏君(但是有許多平庸的皇帝);三是國家版圖不同,清朝版圖要比明朝大的多,實際控制區域也多。既然有不同點,那肯定也有相同點,明清兩朝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到了王朝末期國家都有一個大蛀蟲,明朝是宗室成員,清朝是八旗子弟,這兩個集團都是不用勞作,由國家供養的,是明清兩朝的大負擔。那麼明朝宗室和清朝八旗哪個消耗國家的錢糧多呢?
先來看看明朝的宗室。明朝宗室成員是不能做官,不能掌兵,更不能離開封地的,基本是成天無所事事,於是就一個勁的生孩子。到了明末皇室成員有一百多萬,這對日薄西山的明朝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負擔。明朝的皇室成員十歲以後就可以領取俸祿,許多省份的收入都要被省內皇室吃空了。史書也曾記載“王府將軍,中尉動以萬計,假令複數十年,雖損內府之積貯,竭天下之全稅,而奚足以贍乎?”很多省份為了養活明皇室都是入不敷出。
明朝宗室如果只是安心的領俸祿也還說得過去,可他們仗著自己皇室成員的身份到處欺壓百姓,霸佔良田,無惡不作。皇帝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他們不造反皇帝都能原諒。但是如果地方官員阻止這些宗室作惡,就會被宗親們叫人闖入衙門毆打官員,甚至打死。明朝的這些皇室為明朝的滅亡也是作出了貢獻的,他們吃國家的用國家的,但是打仗不出人,危機不出錢,又毫無才能,皇帝無法依靠這些宗親,除了禍害國家毫無用處。最終明亡後朱氏子弟都被李自成張獻忠和後來入關的清朝殺絕了,個別漏網之魚也是隱姓埋名,再也不敢拋頭露面。
再來看看清朝八旗是什麼情況。八旗軍是清朝入住中原的主力軍,清朝更是把八旗制度立為國本,十分重視。這些八旗子弟不需要勞作,只需要等著國家養他們就行,這也導致了八旗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到了清末清朝能依靠的軍隊只有漢人軍隊了。雖然這些八旗子弟有特權,但是他們並沒有像明朝宗親那樣連地方官員都敢欺負。而且清朝的八旗軍數量是穩定的,不像明朝宗室一樣數量越來越多。所以八旗軍對國家的負擔雖然大,但絕對在可承受範圍內。況且除了駐紮在京城的八旗外在各地也分散駐紮著八旗軍,有一定的防衛功能,並不像明朝宗室那樣什麼都不做。
這麼比較下來,明朝宗室顯然是比清朝八旗更消耗國家的錢糧的,一者明朝宗室數量比清朝八旗數量多很多,二者就是明朝宗室只管奢侈的生活,清朝八旗還有一點鎮國的作用。
-
8 # 我的嗚嗚嗚
當然是明朝宗室了,“光拿錢不幹活,白吃國家飯”而且,錢是根據家裡人頭髮的。清朝八旗是軍隊,要上戰場、戍邊。清末八國聯軍八旗也得去。人家八旗幹活掙錢很正常好不好。
回覆列表
一般人大概會以為是清朝的八旗吧?但事實正相反,是明朝的宗室損耗更大。
首先,明朝的宗室人口眾多,而八旗的人口反而比一般人想象中還少些。
清代講究“兵有常數,餉有定額”。雖然滿族人口的不斷增加,但也並非所有滿族人都能披甲,到後來,披甲人佔滿族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小。最早的時候,一個牛錄200人,滿八旗人最多的時候,是入關前和剛入關時,超過6萬人。到了嘉慶年間,滿、蒙、漢牛錄共681個,滿八旗約佔一半,約340個。嘉慶時,一個牛錄才150人,滿八旗大約5萬多人,之後更是越來越少。
八旗官兵的額數,據史料記載,清末光緒、宣統時,實存職官約6680人,滿漢八旗全部加起來,全國共駐防有817個佐領,兵力12萬人左右。即便有“吃空餉”的情況存在,但對於整體數目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明朝宗室,其直系,據明代皇家檔案記載,就是玉牒上正式收錄的人數,洪武年間是5人,到永樂年間,增至127人,到嘉靖三十二年增至19611人,而萬曆三十二年又增至8萬多人。這個玉牒記載的人,包括男女。
僅僅直系,在萬曆年間就達到了8萬之眾。
旁系宗室,也就是不姓朱,但是跟朱氏皇族有親戚關係的,據王世貞的《皇明盛事》記載,有一位王爺兒子多達100人,除長子世襲封王位外,其餘99人都封鎮國將軍。每次家族聚會,同父兄弟之間竟不能盡識。到了萬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有檔案可查的宗室人口就有15萬7千餘人,明末的時候,各個宗親的總人數超過100萬人。
另外,就算明皇族“本宗”,也有不姓朱的。
比如沐英,他是朱元璋的義子,但正正經經在玉牒上收錄,屬於皇室“本宗”,卻不姓朱。再比如李文忠,他其實是朱元璋的外甥,但同時也是朱元璋的義子;何文輝,又是朱元璋的義子;徐從政,還是義子;平保兒,仍是義子……
朱元璋很能收乾兒子,史料記載的,就有二十多個。他們認了個好爹呀,雖然不姓朱,但並不是外戚,照樣屬於皇室本宗。他們的待遇要比普通的皇族親戚更高些。
所耗費的錢糧,也是明朝的宗室更大。
當然,這兩個寄生集團都不是什麼好貨色。但是,清八旗享受的只不過是鐵桿莊稼,有一定特權。只是由於他們的特權都是建立在直接損害百姓利益的基礎上,讓人更加討厭。
按八旗制度,俸銀每月發放,祿米每季發放一次,其規定如下:都統每月俸銀為180兩,祿米每年90石;參領每月俸銀130兩,祿米每年65石;佐領每月俸銀105兩,祿米每年52石5鬥;步軍校每月俸銀80兩,祿米每年40石;驍騎校、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每月俸銀60兩,祿米每年30石;步軍、護軍、前鋒、親軍營兵丁每月俸銀為4兩,祿米每年4石8鬥;馬甲每月俸銀為3兩,祿米每年4石8鬥;步甲每月俸銀為2兩,祿米每年4石8鬥。
根據歷史資料,一般八旗子弟,每年歲入70-80兩銀。按八旗最巔峰時期滿漢12萬人,每人平均歲入100兩,總額不過1200萬兩。
順便,據清史記載,乾隆三十一年,連官員帶八旗,其祿銀總額543萬餘兩。
因此,其實有很多八旗子弟並不那麼富裕,很多主人後來混得比旗奴還慘。比如《紅樓夢》裡的描述,原來的主子給賈府當了婢子,原來的奴才卻成了賈府的座上客。
而明宗室,他們的特權其實比八旗子弟更高也更多,但他們的大部分消費是由國家支付,並不是直接從百姓手中搶奪,“看起來”稍微好一些。
可是,明宗室除了正常的財政支出外,還有很多臨時性或特殊的補貼和支付,如婚喪之事、建造宮殿府第、修築陵墓、為宗室服務的儀仗衛隊官員俸祿及額外的賞賜等,嘉靖時禮部右侍郎霍韜在其奏疏中指出,“洪武至今,周王府祿米增數十倍,子孫日益繁矣”。禮部尚書梁材也跟皇帝談到了這個問題,他在奏疏中說:“河南初封周府一王,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增郡王、鎮、輔、奉等將軍、中尉,郡縣等主君並儀賓等,至一千四百四十位員,共歲支祿米六十九萬二百五十石。”
嘉靖年間明朝御史林潤的奏摺裡,說的就很清楚:天下供應京城的糧食,每年四百萬石,但各王府消耗國家的糧食,每年卻有八百萬石。具體到地方上,軍事重鎮山西省,每年存留糧食一百九十萬石,但當地王府消耗糧食,卻有三百多萬石。河南省存糧九十四萬石,當地藩王消耗糧食,卻有一百九十多萬。也就是說,全國的稅糧加起來,也抵 不上藩王的消耗。
按歷史記載,嘉靖年間明朝歲入約2000萬兩銀,但是這2000萬還不夠宗室消耗的,也就是說,宗室的消耗至少超過2000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