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5
回覆列表
  • 1 # 一葉飄飄8

    郭嘉多智謀,天文地理皆通,善周易,因其對事態前因後果有獨到的把握能力,總能輔佐曹操馬到成功,尤其是官渡之戰,袁勢遠大於曹的情況下,郭嘉提出了歷史上著名的袁紹‘‘十敗’’和曹操‘‘十勝’’論斷,使曹操正確把握了戰爭形勢及走向,增強了信心,一舉擊敗了袁紹,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為曹操被譽為戰神美名增添了重筆。再如,孫策大軍百戰百勝之際,曹操及手下皆驚懼,準備遷都之時,郭嘉則輕描淡寫地說,‘‘孫策其人必不可怕,此人必死於豎子之手’’,果然,在郭嘉論斷後不及一個月,孫策果如郭嘉言,死於許氏三門客亂箭之下,這許氏三門客只是許貢的門客,連名字都無人知道,正應了郭嘉的‘‘豎子’’斷言,確實‘‘鬼’’也!也正因郭嘉諸如此類表現屢屢,故被稱為‘‘三國第一鬼才’’和‘‘三國第一奇才’’。但郭嘉其人,喜自由且放浪不羈,尤其好色,但瑕不掩瑜,因此,曹操對郭嘉從來都是異常看重,諸多綱紀全不加於郭嘉之身,從這個角度說,郭嘉是曹操第一寵臣。

  • 2 # 談點東西

    郭嘉是被穎川才子荀彧推薦給曹操的。有王佐之才的荀彧高風亮節,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荀彧之於曹操就像蕭何之於劉邦。荀彧有著傑出的行政才能,但同為穎川人的郭嘉沒有。郭嘉少時埋頭苦學,不大與周圍的人來往,所以時人知之甚少。這一點和諸葛亮出山之前相似。但荀彧知道他,所以把他推薦給曹操。 曹操很幸運,他得到了好幾個能夠真正為他運籌帷幄的人。曹營謀士的水準絕對高於蜀漢和東吳,曹操收羅了一大批當時絕頂的智謀之士,而唯獨漏掉了周瑜和諸葛亮(當然東吳還有一個陸遜,那是稍晚一點的),可偏偏就是這兩個人,一個在赤壁火燒了他的二十多萬大軍,一個用疑兵戰術把他趕出了漢中,讓他統一無望而從此天下三分。曹營的謀士有很多都是特色鮮明的傑出人物。郭嘉被苟遇推薦給曹操後,深得曹操的賞識。而曹操特別欣賞郭嘉,除了郭嘉相當擅長戰略分析看問題意味深遠視覺獨特之外,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郭嘉性格和曹操有相似的一面,外表豪放而心思細密。被曹操成為“最達孤意”。另一點是郭嘉比曹操小了十幾歲,是晚一輩的,而其餘的幾個人如荀彧、苟攸、程昱、賈詡都和曹操年紀相仿,曹操本有意託孤於郭嘉,遺憾的是他過早的死去了。否則後來的司馬懿就不會那麼輕易得手,這是後話了。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胸中藏經史,腹內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郭嘉之為人大概也不是那種圓通而八面玲瓏的。只把他和范蠡、陳平相比,而不比張良,“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郭嘉和程昱常常並列,史載程昱“性孤僻,與人多失”。我想郭嘉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或許這是長於戰略分析判斷的他養成了勤于思索而且是長時間的沉思而與周圍的人相交過少造成的。說他”豪傑冠群英“,大概是他和曹操一樣外表豪放灑脫。而曹營其他的幾個謀士如苟家叔侄、程昱、賈詡則沒有豪傑的”稱譽“。雖為書生出生卻有英豪之氣,這一點大概和陸遜有些相似,當然是指意氣神采而言。陸遜出將入相,能獨立統兵作戰,程昱也能帶兵。這似乎也是郭嘉的一個缺陷,意氣有餘而行動不足,但儘管行動不足卻決不是紙上談兵。郭嘉缺乏統兵作戰馳騁於沙場的能力,而且也缺少行政才能。前者不如陸遜、程昱,後者不如苟遇。但沒關係,這並不影響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他於戰略判斷上思路之清晰為三國罕見。赤壁大敗後曹操曾哭祭郭嘉,“郭奉孝若在,必不教吾有此敗。”有缺陷才顯得可愛而讓人產生親近感。不像諸葛亮和周瑜太過完美而讓人仰視,諸葛太過智慧,而周郎又太過倜儻。郭嘉是性情中人。 郭嘉在歷史中的面目(轉載) 一、人品 郭嘉行止不端,《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載:“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合著這位整個一“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勢,怎麼著吧,老子就是不治行檢,你能奈我何?曹操和郭嘉是一丘之貉,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居然越發和他臭味相投,但是畢竟世界上還有“正義”二字,曹操也不得不欣慰於還有陳群這樣的人能主持正義,否則魏國所有人要都和曹操郭嘉人品一樣,早亡國了。 二、受曹操的重視度 這是郭嘉迷們津津樂道的地方,曹操說過什麼“唯奉孝為能知孤意”,“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最重要的是赤壁慘敗曹操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均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好像很強啊,可是,先別高興的太早。 曹操這人,可不光是誇郭嘉一人,對別人程度可絲毫不遜色啊。 對荀彧:“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這個是實質性問題,好像比空口無憑強,(以上均見《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臣自始舉義兵,周遊征伐,與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發言授策,無施不效。彧之功業,臣由以濟,用披浮雲,顯光日月”(《三國志·魏書·荀彧傳》注引《彧別傳》) 對荀攸:“是時荀攸常為謀主”(《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仍然是實質性問題,“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教誨曹丕)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攸從徵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涕”(均見《三國志·魏書·荀攸傳》),“太祖稱‘荀令君之進善,不進不休,荀軍師之去惡,不去不止’也”(《三國志·魏志·荀攸傳》注引《魏書》) 郭嘉得到的誇獎顯然沒有“子房”這麼強。 至於那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純粹是曹操赤壁打了敗仗後的遮羞布,賈詡沒勸過曹操不要輕舉妄動嗎?“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三國志,賈詡傳》曹操明明是自己不聽賈詡良言,事後竟然去賴什麼沒有郭嘉,豈不荒唐! 在三國志中,二荀賈詡這三個人是一傳,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等等一大幫子人又是一傳,並且程昱的排名還在郭嘉之前,這說明什麼?在曹營中,郭嘉的地位在二荀賈詡之下,比程昱還要稍遜,所以說,什麼“曹營第一謀士”實在是無稽之談。 三、郭嘉的功績 郭嘉究竟幹了些什麼?好像真的沒什麼。 首先是那個“十勝十敗論”,這個又讓郭嘉迷們念念不忘,可惜啊,我就是因為這個才覺得郭嘉怎麼也比不上荀彧的。 “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寡,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原為用,此德勝也”(《三國志·魏書·荀彧傳》),看看吧,人家荀彧總結的多好,比起郭嘉那個前後重複車軲轆話來回轉拍馬屁第一齣計策第二的東西是強多了。 還有,(賈詡語)“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這“十勝十敗”根本不是郭嘉的專利,荀彧的全面詳細,賈詡的概括簡煉,郭嘉的呢?極盡詆譭袁紹捧曹操臭腳之能事,把打仗說的比兒戲還輕鬆,嘿,厲害啊。郭嘉十勝十敗論見下,不信的可以自行比對,看究竟是荀賈厲害,還是郭嘉高明。“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

  • 3 # 中孚鑑

    郭嘉,字奉孝。其是東漢末年著名的一位謀士。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郭嘉有著很大的功勞。曹操稱郭嘉見識過人,是他的良佐。郭嘉在史書上則稱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只可惜郭嘉在他三十八時,就離開了人世,其去世後,諡號為貞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那時年少的郭嘉就很有遠見,他結交英傑,但因為他當時隱居,所以知道他的人並不多。

    後郭嘉投到袁紹那裡,不過後來郭嘉就離開了,之後郭嘉經過荀彧的推薦,來到曹操賬下。自此。郭嘉就成為曹操賬下的一個重要謀士。為曹操出謀劃策,立功無數。

    後來袁紹和曹操相爭,這時郭嘉提出了袁紹、曹操的“十勝十敗”之說。郭嘉的十勝十敗之說不但很具有說服力,而且還鼓舞了曹營計程車氣,同時也給曹操制定了近期和遠期的志向部署。再則郭嘉也因此成為了曹操賬下謀士中的重要地位。

    在曹操的謀士中,郭嘉很瞭解曹操,曹操和郭嘉的關係也很親近,他們不僅是主公和屬下的關係,而且還是朋友的關係。郭嘉為人不拘小節、不拘常理,結果就有人向曹操說郭嘉行為不檢點,曹操雖然當時表揚了檢舉之人,但對郭嘉卻不聞不問。

    在曹操心裡,郭嘉是非常之人,所以就不應該用常理約束他。曹操在征戰之時,經常都會把郭嘉留在身邊,讓他參與軍政之事,郭嘉也不負曹操所望,獻出的計策都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而曹操對郭嘉也報了很大的希望,當時郭嘉還很年輕,曹操本來打算將來對郭嘉託付後事,然而郭嘉卻在曹操征討烏丸時因病去世。他去世後,諡號為貞侯。

  • 4 # 南宮寂嵐開壇品歷史

    郭嘉(公元170――207年),字奉孝,是曹操最得力的謀士之一。對於郭嘉的功勞,曹操曾由衷地評讚道:“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因他足智多謀,奇計迭出,被後世譽為“鬼才”。

    下面請讀者朋友隨筆者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鬼才”短暫而奇計迭出的一生:

    ◉棄袁投曹◉

    郭嘉是穎川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年少時郭嘉就胸有大志,並且很有遠見。他見天下將要大亂,自二十歲左右便隱居匿跡以待時日,同時秘密地與英傑之士結交往來,雖然並不為一般人所知,但見識高超的人對郭嘉的優異才幹都十分讚歎,非常看重他。

    郭嘉最初人仕,曾北上歸附當時實力最強的袁紹。袁紹對郭嘉很敬重,並給以禮遇。但郭嘉與袁紹相處了數十日後,見袁紹不善用人,優柔寡斷,絕非能消除戰亂、統一天下之人,便毅然離袁紹而去。這時,曹操正由於心腹謀士戲志才之死而深感“莫可與計事者”,荀彧就向曹操推薦了郭嘉。曹操召見郭嘉並與他議論天下之事,詢問攻打心腹之敵袁紹,有無勝利把握。郭嘉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從道義、用人、執法、用兵決策等十個方面,把曹操與袁紹作了充分的分析和對比,認為曹操有十勝而袁紹有十敗。郭嘉斷言,雖然袁曹雙方實力對比暫時是懸殊的,但就像劉邦與項羽爭鬥的結果一樣,最後失敗的必將是“雖兵強”卻失道寡助的袁紹。曹操聽後大笑,嘴裡雖謙虛了幾句,但內心卻十分折服郭嘉的精闢議論。曹操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也傾心折服,他高興地對人說:“真吾主也。”

    ◉屢出奇計◉

    郭嘉足智多謀,屢出奇計,替曹操規劃滅呂布、破劉備、鬥二袁、討烏桓,為統一北方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公元198年,曹操滅呂布,郭嘉與荀攸參決謀議,已如前述。呂步被滅後,又是郭嘉獻策,曹操進兵河內,建立了對抗袁紹的河上基地。建安四年冬十二月(公元200年1月),曹操親率大軍屯駐官渡迎擊即將南下的袁紹。這時劉備在徐州殺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車胄,屯兵於沛(今江蘇沛縣)反曹,宣佈了漢獻帝的衣帶詔。曹操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打算趁袁紹大軍還未南下之時,迅速出兵擊敗劉備,但又擔心袁紹從背後殺來,猶豫不決。曹操問計於郭嘉。郭嘉分析說:“紹性遲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三國志·郭嘉傳》裴注引《傅子》)”曹操拍手稱“善”,堅定了信心。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親率大軍從官渡出發東征劉備,出其不意一舉擊敗劉備,獲其妻子,生擒關羽。劉備全軍覆沒,曹操穩固了後方。正如郭嘉所料,曹操勝利回軍官渡,袁紹才慢吞吞地殺來。

    ◉計滅二袁◉

    官渡之戰後,曹操乘勝進兵河北,連戰皆捷。公元202年,袁紹病死,諸將勸曹操大舉進兵,企圖一口吞掉袁譚、袁尚。郭嘉力排眾議,獨建奇謀。他分析了二袁之間的矛盾,認為二袁兄弟各擁重兵,各有謀臣,二人為爭冀州牧而互不相容,“急則相助,緩則相爭”,不如南向荊州擺出要討伐劉表的樣子,等待二袁相爭。可以一舉平定。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親率大軍南進至西平(今河南西平縣西),二袁果然為爭冀州大打出手,袁譚被袁尚擊敗。袁譚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抓住戰機立即北進,各個擊破,滅了袁譚,袁尚敗逃至烏桓。曹軍輕而易舉取得了冀州,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力主遠征烏桓◉

    袁尚逃入烏桓是曹操南下的隱患。曹操打算乘勝追擊袁尚,計平烏桓,諸將不從,怕劉表派劉備襲擊許昌,曹操再一次沉吟難決,問計於郭嘉。郭嘉認為劉表平庸無能,不敢把重兵交給劉備北犯,主公即使傾全國之力遠征,也不必憂慮。郭嘉對曹操說:“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曹操這才放寬心北征烏桓。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戰事的發展,完全如郭嘉所料,曹軍大獲全勝,斬了烏桓大君長蹋頓,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袁尚兄弟逃往遼東被公孫康所殺。袁氏殘餘勢力被徹底清除,曹操統一了北方。

    ◉病死途中◉

    郭嘉隨曹操平定烏桓,從柳城返軍回中原。半路上郭嘉不幸患病,且病情逐漸轉重,曹操不斷派人去探視,“問疾者交錯”。不久,郭嘉病死。曹操親自到靈堂去弔喪,悲痛萬分。曹操用詩一般精練的語句道出了自己的無限哀傷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郭嘉的不幸早死,對曹操的統一大業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在赤壁遭孫劉聯軍火攻後,大敗而歸。曹操無限感慨:“郭奉孝在,必不使孤至此!”

    縱觀郭嘉波瀾壯闊的一生,被譽為“鬼才”實在是當之無愧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在生活中有時候會出現“怕什麼來什麼”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