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物簡史

    我們先了解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1戰爭爆發是德法矛盾、德英矛盾、德日矛盾、德俄矛盾、俄奧矛盾發展的結果。新興強國不滿老牌帝國的利益分配。在這些矛盾的基礎上,各帝國主義國家加緊擴軍備戰,紛紛增加軍事預算,擴大軍隊,制訂作戰方案,一步步走上戰爭道路。

    同時,各帝國主義國家的宣傳機器也配合煽動沙文主義情緒,如,資產階級御用學者竭力宣揚戰爭可以解決人口過剩問題,挽救工商業危機等反動謬論,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另外,19世紀末西方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些內容也是促使大戰爆發的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源是由於帝國主義的本性導致的,是幾十年來帝國主義各國瘋狂掠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政策的繼續。進入壟斷資本主義之後,資產階級追求最大利潤的慾望推動各國政府瓜分殖民地與勢力範圍,從而引起了各國間的矛盾。另外,由於二十世紀初,隨著帝國主義各國對內壓榨和對外掠奪的加強,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因此,轉移國內人民鬥爭的視線,以瓦解國內革命運動和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也是這次戰爭爆發的又一個原因。

    3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但發生這一事件的原因還是各帝國主義發展不平衡導致的。英法等資本主義先發展成熟,已形成主宰世界格局的局面。而德意志後來居上,要求打破英法主宰的格局。於是英法與德的矛盾激化,成為一戰前各國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正是它們之間矛盾的發展才導致了這次規模空前的戰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經濟上的競爭、殖民地的爭奪、聯盟體系、民族主義願望。

    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源和禍果。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也是必然會出現的結果。推翻屈辱的凡爾賽條約,也可以說以德國為首的納粹集團為一次世界大戰而復仇。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利益分配不均

    1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經濟困難重重,而戰敗的德國利用英、法、美等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依靠美國的扶植,經濟再度超過了英法。

    2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德國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專政,而英、法、美繼續堅持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具體原因:

    1德國、日本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被懲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滿。

    2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和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3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縱容侵略,助長了法西斯侵略的氣焰,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 2 # 舒克不會開坦克

    莎拉熱窩事件只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索,只是藉口,只是一個油頭!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國家發展的不平衡而造成的!二戰的根源在於一戰戰敗國想要推翻凡爾賽和約,以及極端主義的膨脹!

  • 3 # 古風93814281

    謝邀,一戰和二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1871年德國的統一和建立。在1871年以前,歐洲透過戰爭、科技進步和政治改革逐漸形成了英、法、奧匈、俄和西班牙等幾個主要政治玩家。相對而言,在中歐日耳曼民族地區缺乏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政權。本來這個地方,最有希望把日耳曼民族統一起來的國家應該是奧地利,但是當時統治它的哈布斯堡家族似乎缺乏配合它野心的能力,而且它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二元帝國而專注於做日耳曼民族的帶頭大哥。於是在中歐日耳曼民族中實力第二的普魯士站了出來,而且它還誕生了一位千年難遇的戰略和外交奇才卑斯麥。可以說卑斯麥是現代德國之父,沒有他就沒有現代德國。透過普丹、普奧和普法三次戰爭,普魯士基本將除奧地利以外的日耳曼人及其領土統一,這也是歷史上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說,德意志民族嚴謹、尚武的民族特徵讓他們很快成為了中歐強國,他們重視教育、發展科技等政策,讓他們在統一之後不久就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偉大的民族必然有與之相匹配的雄心,然而遺憾的是當時的世界基本已經被其他老牌工業殖民帝國瓜分殆盡。要重新排位就必然要動其他人的乳酪。1870年的普法戰爭不僅促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誕生,同時也讓德國獲得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大家應該都記得都德的《最後一課》,說的就是這段歷史)。因此德法之間矛盾暫時無法調和,在卑斯麥當政之時,他透過高明的外交手段和策略,基本保持了和其他幾個帝國的友好外交關係,從而對法國保持戰略優勢。然而,皇帝威廉二世上臺後,讓年老的卑斯麥退休,也放棄了他的模糊外交政策,並且在軍事、外交方面都表現得咄咄逼人。從而形成了德、奧、意三國同盟,逼得英、法、俄形成三國協約,其餘小國都不得不選邊站,戰爭變得一觸即發。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之後,戰爭爆發了!在4年半的時間裡,戰爭漫延到三大洲數十個國家,最終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終結。然而英法主導的巴黎和會採取了錯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們對戰敗國極盡壓榨,完全缺乏公平正義,以至於法國的福熙元帥看到《凡爾賽條約》的文字時都驚歎,“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休戰!”果不其然,隨著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德意等國以凡爾賽和約的條款煽動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法西斯政黨奪取了政權。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又開始了。很多歷史學家把二戰看做人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固然沒有錯誤,但是法西斯主義從何而來,為何能夠奪取政權,德國為何在一戰二戰都成為戰爭的策源國?其實根本仍然在於沒有很好地解決大國崛起的相關問題。

  • 4 # 趙建明Zhao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資本主義國家為重新分割勢力範圍而發動的戰爭。由於發展的不平衡,均勢破壞,力圖以發動戰爭來重新瓜分世界。一方是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的同盟國,另一方則是俄、英、法的同盟國。

    戰爭是奧皇太子斐迪南在受協約國支援的克羅埃西亞的薩拉熱窩被刺,戰爭爆發。先後有奧匈、德、意、俄、英、法、日、羅馬尼亞、美、中、土耳其、保加利亞等三十三個國家參戰,歷時四年零三個月,作戰軍隊超過二千九百萬,動員人數七千萬,涉及的世界人口達十五億以上。大戰以同盟國失敗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法西斯反動勢力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所發動的侵略戰爭,目的在於建立世界霸權,奴役各華人民。其根源是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為了解決自身的內外矛盾,將危機轉嫁於人。這些侵略行動也引起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化。首先,是德意對歐洲數國的戰領,日本全面侵略中國,德國進攻蘇聯,英法對德宣戰,大戰爆發。日本1941年12月8日發動太平洋戰爭,轟炸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這樣,戰爭進一步擴大。

    大戰的結果是,蘇、中、美、英、法等同盟國戰勝了德、意、日為首的法西斯軸心國集團。

    戰後,殖民體系瓦解,亞、非、拉殖民地紛紛獨立。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經過戰爭逐漸衰落,而美國雖然參戰,但本土未進行戰爭,未遭受戰爭破壞,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取代了日不落帝國英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 5 # 圖文繪歷史

    兩次世界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都是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政治不平衡是國家之間體制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國家之間對比力量發生了變化。一戰前夕英國國力衰退,當然這個衰退相對德國來說的,而德國在1871年統一後趁著二次工業革命迅Sagitar飛,英國雖然把握了一次工業革命,但是二次工業革命時英國已經由工業國邁入了金融國,所以工業騰飛的機會給了德國。

    圖為一戰中,英國士兵給受傷的德國士兵喝水。

    德國統一晚,但成長快,20世紀初德國經濟已經排世界第二,美國第一,但德國殖民地非常少,而英國已由第一降到了第三,還擁有世界最多的殖民地和最廉價勞動力和原料,德國眼紅,兩國的矛盾不可調和,於是1914年爆發了一次世界大戰。

    圖為一戰中,遭到化學武器受傷的英國士兵,排隊接手治療。

    一戰並沒有解決矛盾,反而問題越來越嚴重,德國並沒有打趴下,只是打得抱頭蹲下,英法對德國的懲罰非常嚴厲,德國由戰爭仇恨轉變為民族仇恨,法國知道問題所在,所以修了個馬奇諾防線,但根本沒派上用場,後來德國一個狠人希特勒上臺後,改變了德國的現狀,他是希特勒。

    圖為二戰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在倫敦總部開會。

    希特勒上臺後,把民用工業轉為軍事工業,舉全國之力武裝自己,這時的英法又實行綏靖政策給了德國喘息機會,隨之到來的經濟危機,英國的英鎊集團,美國的美元集團,法國的金本位集團,在世界上打著金融戰,德國苦不堪言,找不到出路的德國和日本就想以戰爭的形式轉化自己的經濟危機,遂爆發了二戰。

    這個年輕的亞洲面孔叫楊景鍾,他是北韓人,被日本人抓壯丁後加入日軍,諾門罕戰役被蘇聯俘虜後加入蘇軍,蘇德戰場被德國俘虜後加入德軍,後來被美軍俘虜,最後遣送至英國戰俘營,他有著最心酸的從軍史,也是二戰中命最大計程車兵,1992年在美國去世。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英法都是戰勝國,雖然沒有挑起戰爭的主觀意圖,但英法的做法也耐人尋味,二戰的結果讓英法大跌眼鏡,本來是兩大巨頭的英法在戰爭後並沒得到勝利的實惠,反而自己生靈塗炭,成就了美國和蘇聯,英法兩國跌落神壇,世界中心由歐洲的國聯轉到了美國的聯合國,二次世界大戰也讓各國認識到,透過戰爭的方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至今未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 6 # 愛科學的阿開

    這個問題在英國的時候聽英國曆史愛好者講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其實都是德國。19世紀下半葉,德國崛起。但是這時候世界上的主要殖民地都已經被英法荷西瓜分完畢。德華人覺得自己是個後來者但是不甘心所以挑起對老牌殖民國家的戰爭。按元首的說法,就是“用德國的犁和劍去換取德國的生存權”。很可惜歐洲有英國這個攪屎棍。英國在歷史上,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法國拿破崙,這一次又打敗了德國。最終導致了歐洲現在的局面。英法荷這些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在二戰中損失慘重,導致戰後各個殖民地紛紛獨立,形成了現在的世界格局。

  • 7 # 前沿陣地

    一戰是由於各國之間的發展不均衡的矛盾導致的,而二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戰中對戰敗國壓迫過重,以及30年代經濟危機等多個原因導致的。

    一戰之前,西方列強已經存在有很大的矛盾了,各大洲的勢力範圍基本已經劃分完畢,像德國等新興力量,由於發展較晚擁有的殖民地最少,自然要求重新分配,這已經和英法等國構成了嚴重衝突。同時,德皇威廉二世過於激進,刺激了周邊國家,導致局勢一直較為緊張。歐洲的其他國家也各有矛盾,比如沙皇俄國和土耳其帝國帝國的矛盾,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矛盾等,最終這些都隨著斐迪南大公被刺殺而最終一起爆發。

    而一戰後,德國受到了嚴厲的懲處,包括其工業區都被法軍佔領,萊茵河西岸不得駐軍,這已經激起了德國的復仇慾望。同時,1929年爆發經濟危機,包括日本德國等國在內受到了嚴重影響,日本就選擇了大舉侵略中國,而德國開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在納粹黨的領導下,德國暫時走出了經濟危機,而納粹黨開始吹捧民族主義和復仇,德意志戰車再次啟動。

    日本此時在中國戰場陷入僵局,開始謀求東南亞,因此開始和美國等國關係緊張,最終選擇孤注一擲開戰,在珍珠港先發制人,二戰此時達到了最大規模。

    一戰本質上就是列強對既得利益不滿而引發的戰爭,兩邊都不正義,而二戰則是法西斯勢力擴張引起的戰爭,最終被正義的反法西斯同盟擊敗。

  • 8 # 淮上秋陽

    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列強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後起之秀美國、德國、日本實現了跳躍式發展,英國、法國等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緩慢了下來。到19世紀90年代,英國已經失去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已躍居世界第一位。到20世紀初,德國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日本工業生產雖因起步較晚,絕對數字較低,但在發展速度上也超過了其他許多國家。帝國主義各國之間力量對比這一變化,同當時它們對殖民地和勢力範圍佔有的狀況是極不相稱的。1900年,英國佔有3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5000多萬人口,俄國吞併了鄰國17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2500多萬人口。就連荷蘭、比利時、葡萄牙等資本主義小國,也佔有670多萬平方公里殖民地,6500多萬人口,遠遠超過了德、美、日三國殖民地的總和。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不能容忍這種狀況。在世界還沒有被瓜分完畢的時候,它們之間的衝突往往透過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暫時得到緩和。但是,在世界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國主義戰爭就不可避免了。1898年的美西戰爭,1899—1902年的英布戰爭,1904—1905年得日俄戰爭,便是最早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戰爭。但是這3次戰爭只帶有區域性爭霸的性質,沒有根本改變資本主義各國實力對比同佔有殖民地及勢力範圍狀況不相適應的情況。於是各帝國主義國家開始進行緊張的外交鬥爭和擴軍備戰,為在世界範圍內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勢力範圍而準備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最終導致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同一戰一樣,仍然是帝國主義國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一戰後的一二十年,資本主義的發展極不平衡,德國隨著其經濟軍事實力的迅速增長,強烈要求從英、法、美戰勝國手中奪取殖民地和市場,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義大利和日本不滿意一戰的分贓結果,企圖建立地區霸權,結果德、意、日首先發難,挑起了二戰的戰火。其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它加速德、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和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另外,一些大國為自身的利益而採取的綏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戰的爆發。世界各華人民雖然進行了反法西斯戰爭,但沒有互相配合。還不能制止戰爭的爆發,最終使區域性戰爭走向了世界大戰。

    我們說判斷一場戰爭的性質,主要看交戰雙方的政治目的。參與一戰的雙方都是為了爭奪殖民地而戰,所以一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雖然塞爾維亞進行的民族自衛戰爭,但改變不了整個大戰的性質。

    二戰的性質很很明確,對軸心國來說,是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來說,是一場正義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 9 # 馬Dame

    第一次世界大戰始於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於亞洲,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不僅包括帝國主義國家,還包括社會主義蘇聯,內戰不斷的中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是凡爾賽體系,二戰結束之後是波茲坦體系,一戰時的主戰場在歐洲,二戰時的主戰場在蘇聯,中國,太平洋,一戰時從開始到集中爆發用了不到四天時間,而二戰卻從開始到集中爆發用了四年多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貨是分批進場好還是一次性進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