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子說歷史

    高平之戰是柴榮繼位以來第一次大戰,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大戰。此戰之後他的權威在後周便建立起來。

    此戰使柴榮在之後的施政、整軍之時,少了很多阻礙。讓柴榮成為五代第一名君,有了第塊墊腳石。那柴榮到底是如何在高平之戰中把契丹和北漢打到沒脾氣的?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組成:

    ①實力差距

    ②皇帝格局

    一、實力差距

    1.北漢地小人口也少,支援不了太大的軍事開銷。每一次的大戰都是,在拿北漢國的命運做賭注。有一次大敗就有可能,會產生被滅國的危險。

    2.再說契丹雖然是為北漢助戰,其實就是撈便宜的。撈不到就走了,不會為北漢出大力的。畢竟北漢才是戰事發起的一方,若契丹出大力的話,直接契丹自己就發起戰爭了。哪還要北漢分利。

    3.而後周不同,後周雖然倉促出兵,但實力與北漢的舉國大軍,實力相差並不大。並且後周所擁有的,是中原的半壁江山,地大物博人口也多。敗一次兩次也不傷根本。

    總結:由此可見北漢與契丹聯軍,被打的沒脾氣,是非常正常的事。

    二、皇帝格局差距

    1、北漢皇帝劉崇的格局,從內政、用人、發動高平之戰就可看出。

    ①內政是實力的源泉,但北漢並沒有突出成績。

    ②用人方面劉崇手下有提意見的大臣,他說的話不合劉崇胃口,就被直接殺了。

    2、後周世宗柴榮的格局,從內政、用人、應對高平之戰也可看出。

    ①內政方面他在繼位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新政,使國家富強。

    ②用人方面,馮道曾經三次當面對柴榮,說柴榮這個不如唐太宗,那個不如唐太宗。最後柴榮氣極敗壞之下,只是去後宮消消氣,這事兒就不了了之啦。

    總結:由此可見北漢劉崇,與後周柴榮的差距。柴榮能打的他沒脾氣,是自然而然的事兒。

    三、決心與勇氣的差距

    1.北漢劉崇在眼看要吃敗仗時,劉崇的第一反應,就是逃命。並且還迷了路,可見都慌成了什麼樣子。

    2.契丹在看到北漢要吃敗仗時,直接撤退了。

    3.後周柴榮在看到後周軍,要吃敗仗時,不退反進。他以皇帝之尊,直接衝上前線,最後還反敗為勝啦。

    總結:打仗沒決心與勇氣必吃敗仗,而北漢劉崇被打的沒脾氣,是應該的。

    綜上所述:北漢皇帝劉崇,在實力方面、皇帝格局方面、決心與勇氣方面,都不如後周皇帝柴榮。所以柴榮在高平之戰中,把契丹和北漢打到沒脾氣,是理所當然的事兒。

  • 2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高平之戰,柴榮以他天才的表演,告訴我們:什麼叫果決!

    趁他死,要你命,志在滅周的北漢

    郭威去世,柴榮即位。北漢劉崇大喜,立刻聯絡契丹,“叔,侄兒和後周那些反賊不共戴天,以前郭威善於用兵,我們還忌憚三分,現在蒼天有眼,郭威死了!請叔叔幫侄兒一起出兵,滅了後周,恢復我漢家天下!”

    隨後,契丹、北漢合軍,一起南下!這次南下,北漢的意圖很明顯,不是為了攻城略地,而是為了直奔開封,滅周復漢!

    他在潞州擊敗了北周名將李筠,卻不貪攻城,直奔澤州而去,試圖出天井關,直入中原,一舉滅後周!

    被看輕的柴榮

    後漢的國力遠遠弱於後周,此時如此囂張,不是沒有理由的。他確實看不起柴榮。

    柴榮,在即位之前,雖然也擔任過節度使、樞密使之內的職務,本人也是善於騎射,但卻長期以治政、參謀聞名,放在五代十國這個老兵油子滿天飛的時代,確實欠軍事經驗。

    果然,不但劉崇看不起他,連後周自己的臣子也不怎麼看好柴榮的軍事能力。

    當柴榮決定親自出徵時,五代的不倒翁、活化石、老混子馮道就直接懟了上去。

    馮道:持重,陛下就不要去親征啦!

    柴榮:親征怎麼了?唐太宗李世民不就以屢次親自出戰,平定天下的嗎?

    馮道:你是唐太宗嗎?

    馮道作為五代的不倒翁、老混子,可不是說話不知輕重的愣頭青,都敢這麼懟柴榮,可見群臣對柴榮的軍事能力是有多看輕!

    而在柴榮出兵後,也聽到過一些將領私下嘰嘰歪歪!

    胸有成竹的“冒失鬼”

    柴榮是個有主見的人。擼了馮道的官職,斬了幾個嘰嘰歪歪的將領,從大梁出兵,一鼓作氣,直奔山西!

    可是,進軍時,柴榮至少有兩個決策在別人看來是有些冒失的。

    此時,後周的國力、軍力是佔據優勢的。可是,前提是要集合各地軍隊。但柴榮的兩個決策卻使自己看起來浪費了兵力優勢,導致在決戰戰場上兵力不足。

    1、柴榮並未集結各路大軍,就直接衝過了天井關,接近戰場!

    2、隨後,在初步與後漢軍接觸後,又在後軍劉詞還沒有到達時,就率領前軍猛進,提前展開決戰!不僅如此,在決戰前,又分兵埋伏到北漢軍後路,準備截斷北漢軍,一舉殲敵。

    果然是冒險嗎?

    這似乎更是柴榮的深謀遠慮。他的兩次冒險,使自己在開戰前,就立於不敗之地。

    1、河東戰場的地形我們不多說了。但天井關卻是當時北漢進軍中原必須經過的孔道。

    柴榮的快速進軍,過天井關,即使在高平作戰不利,又能從容退守險要,隨時監視敵軍。

    而如果柴榮集結大軍在進軍,北漢不敢與後周決戰,或許據險而守,分兵攻取澤、潞。而澤、潞是中原之屏,丟失這兩地,北漢對後周的威脅將接近當初李存勖前期的晉軍對後梁軍的威脅!

    2、正如擔憂者所說,世宗初即位,人心不穩。此時,如果不阻擊北漢於邊境地區,放敵深入,後果不堪設想!而如果委派將領去抵抗呢?柴榮對義父郭威怎麼當的皇帝印象還是很深刻的。

    3、劉詞軍確實還未抵達戰場,但此時如果他不積極進取,放北漢軍後退,則周軍將進退兩難,或者無功而返,或者在敵軍主力尚存時進入太原一帶作戰!戰局將更加複雜。

    一句話,柴榮,要的就是決戰於邊境!

    致命的列陣

    北漢軍初與後周前鋒交戰時,一度退了一段。

    可劉崇見柴榮兵少,又來了精神,列陣迎敵!

    此戰中,雙方的列陣,對後來戰事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聯軍的列陣:契丹叔叔領右軍、劉侄兒領中軍,猛將張元徽領左軍。

    後周軍的列陣:李重進、白重贊領左軍,史彥超領精騎居中,樊愛能、何徽居右,柴榮自己帶著張永德的禁軍在後。

    預備隊在此戰中的作用,將顯得淋漓盡致!

    叔侄抬槓

    看到後周軍的陣容嚴整,契丹楊袞認為:這是強敵,不可輕易出擊!

    劉崇則顯示出了勇氣:叔,您不願意打就先不打,就眼前這麼點後周軍,我們自己就夠了!

    就在劉崇懟完契丹叔叔後,風向轉變,由東北風轉想南風。

    樞密使王得中認為,風向不利,不要進攻!

    劉崇笑了笑,回頭對將士們說:兄弟們!這一仗,我們不但要送周軍這些反賊去見郭威,還要讓契丹這些狗日的看看我們漢軍威武!

    垃圾後周將領,右軍男兒齊解甲北漢的自信,不是沒有理由。先出陣的張元徽確實是個猛人!只見這哥們策馬而出,大軍蜂擁而從,聲勢震天,宛如鬼神一般,令人不寒而慄。受死吧!凡人!我是死神!

    接戰不久,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被死神嚇破了膽:我日,還有這樣的死神?算了,柴榮是個垃圾,肯定今天會死在這兒了,不管了,我們先撤!

    於是,帶了騎兵逃走了。

    將熊熊一窩,主將垃圾,士兵也不幹了。騎兵兄弟跑了,咱步兵還打個毛?紛紛放下武器,跪倒在地,投降了!

    決死激戰

    看到右軍兄弟這麼奇葩的表演,後周軍一時被雷倒了。

    身先士卒,勝過千言萬語。

    但柴榮沒有被雷倒,只見他招呼都不打一聲,只帶了少數親兵,徑直衝向張元徽軍!

    此時,後來的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此時正在禁軍中擔任宿衛將,他對將士們大聲呼喊:陛下都不懼生死,親自上陣了,我們當大兵的難道還能安安穩穩地混著嗎?

    一時,禁軍軍心大振!

    接著,趙匡胤對張永德說:敵人前面的勝利太順利,現在軍心驕狂,如果我們奮力反擊,一定能取勝!您的軍隊多擅長左射,我建議您領軍居右,我領軍居左,我們左右並進!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滄海橫流,方見英雄本色。趙匡胤激勵將士!

    於是,趙匡胤等人各率兩千軍分路猛擊張元徽側翼。趙匡胤一馬當先,帶隊衝鋒,大聲呼喊,周軍軍心大振,無不奮勇爭先,銳不可當!本欲趁勝鎖定勝局的北漢軍開始陷入苦戰,士氣漸漸低落。

    此時,內殿直夏津馬仁瑀也大呼:天子都親自上陣了,還要我們當兵的幹什麼?於是,躍馬大呼,連射數箭,連殺數十人!周軍士氣更振,紛紛不要命地衝殺起來!

    而殿前右番行首馬全乂則拉住一頭往前衝的柴榮,陛下, 敵軍已經搖搖欲墜了,您和您的馬兒慢慢走,放鬆地看我們的表演吧!說完,率領數百騎兵徑直殺入敵陣,對搖搖欲墜的北漢軍陣發起了猛略衝擊!

    死神的落幕

    此時,禁軍勇猛的衝擊,讓劉崇看到了機遇!禁軍這麼猛,柴榮一定在這裡!抓住他,一了百了!

    他令人嘉獎張元徽,並對張說:柴榮一定就在你對面。上吧,死神!

    張元徽這樣的猛將當然不會放過這種發財的機會!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就能吹一輩子,老子直接取了帝王首級,讓後人敬仰我!

    於是,張元徽在搖搖欲墜的北漢軍中逆襲而出。你柴榮親自衝陣能挽回敗局,老子也能!

    可是,弓箭如蝗蟲一般密集的戰場上,要建功立業。沒有運氣,什麼也別說!

    柴榮吉人有天象,子彈打中他以前會拐彎,你張死神就沒這運氣啦!

    張死神衝出來還沒喊兩嗓子就被射下馬來,被殺紅了眼的禁軍將士送去見真死神了!大追擊

    張死神都掛了,還打毛?北漢軍士氣崩潰,接連敗退,劉崇連續揮舞軍旗都無濟於事。無可奈何之下,劉崇往右望去:叔叔,救救···

    可是,哪兒有什麼叔叔?契丹叔叔被劉崇摳死了,又覺得後周不好惹,直接撤軍了。好侄兒,你那麼牛逼,自己解決吧!

    無可奈何,劉崇撤了!

    可是,劉崇也是個狠人,他組織了手中剩下的萬餘人,阻澗而陣,試圖壓住陣腳,收攏散兵,再圖後舉!

    此時,後周也是激戰一日,疲勞不堪,要過澗決戰,有些吃力。正好,劉詞的後軍趕到了!

    原來,劉詞軍緊趕慢趕,沒有趕上決戰,還遇到了樊愛能的敗軍,老樊親切地慰問了後軍,告訴劉詞,撤吧,柴榮垃圾,幹不過劉崇!

    劉詞沒搭理他,快馬加鞭,總算追上了!

    人馬齊了,那還說什麼?衝吧!

    他們一舉擊潰了北漢的殘軍,一路追殺到了太原城才返回!

    此戰中,柴榮向我們展示了果決的力量!

    即使自己經驗不豐富,別人也都不看好他,他卻自信地依賴自己的勇氣和判斷,果毅迅捷。

    同時,他近乎瘋狂的舉動,卻都穩妥得當。

    柴榮搶出澤州以北,使自己進退有據;而北漢只能一敗回到太原城。

    柴榮列陣時自領預備軍,使得後周軍在危急時刻能側擊敵軍,反敗為勝;而北漢軍則在被逆轉後只能迅速崩潰!

    用兵果決,果決到近乎冒險,除了柴榮心心念唸的李世民,就是柴榮本人了!

    果決的柴榮,生命短暫,宛如流星。但是,他給趙匡胤留下了一個充滿盛世希望的帝國,也深深地激勵著我們:自信率直、果決而行,不論別人看好或看壞!

    願君如柴榮一般,不糾結過去,不擔憂未來。果決而行,開創未來!

  • 3 # 歷史在記錄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繼位後不久,北漢皇帝劉旻聯合遼國乘機南下,打算乘後周內部未穩定,打擊後周的力量。二月,遼國派耶律敵祿率騎兵萬餘及步兵五萬餘人,到達晉陽城(在今太原市境),兩軍會師晉陽,一路攻上潞州(今長治)。北漢主劉旻親領中軍,張元徽領左軍,耶律敵祿為右軍,陣容嚴整。後周昭寧節度使李筠派部將穆令均率領兩千人馬迎擊。穆令均中伏被殺,損失千餘人。李筠退回潞州。

    柴榮決定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耶律敵祿觀察了後周軍的陣勢和軍容,認為後周軍強,不可貿然進攻。劉旻卻不以為然,命張元徽率領東軍先進攻。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怯敵,一戰即潰,有上千步兵投降。在高平之戰中柴榮冒著矢石親臨戰場,一開始戰事不利,後周軍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潰了北漢軍隊。張元徽的戰馬被射倒,被後周軍斬殺。戰後後周軍隊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三月二十三日,周世宗率軍暫屯潞州(今山西長治)。

    戰後,周世宗將樊愛能、何徽等七十餘名將校斬首,以正軍法。此役趙匡胤表現出色,升殿前都虞侯,得以迅速崛起,成為柴榮日後倚重的大將。

  • 4 # 中孚鑑

    柴榮,是五代時後周皇帝。他本為郭威養子,後來郭威建立後周,當郭威駕崩後,柴榮繼位為帝。柴榮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可謂是國強民富。曾打敗後蜀,取得秦州、鳳州等地。又敗南唐,取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又曾北破契丹。柴榮可謂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然而他卻在三十九歲時就離開了人世。

    在柴榮在世時,他和別的勢力發生的戰爭有很多,其中著名的就是高平之戰。高平之戰時後周和北漢、契丹之間的戰爭。當然結果是柴榮的後周大獲全勝。

    後周在此戰的勝利,也當時是有很大影響的。之後柴榮就任用賢能、南征北戰,消滅割據勢力,這為以後趙匡胤建立北宋時統一割據勢力奠定你基礎。

    那柴榮在高平之戰中,是如何把北漢和契丹打敗的呢?

    在後周太祖郭威去世後,柴榮繼位為帝。當時北漢認為後周天子剛繼位,又值喪期,是最好的滅周時機,於是北漢就聯合契丹一起攻打後周。之後北漢和契丹聯軍士氣很高,並還想一舉消滅後周。

    柴榮接到戰報後,根據當時的時局,他知道此戰的重要性,為了鼓舞士氣,於是他就親征,率大軍抵抗北漢和契丹的聯軍。

    高平之戰後周的勝利,也是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王朝由弱變強的開始。故而此戰也是五代十國時期非常重要的一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113-109雷霆,哈登41+7+6,小裡弗斯關鍵時刻2個三分,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