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大雨初停,小可剛吃完煮玉米和燉茄子,坐在電視機前看《長安十二時辰》,便以此為題,看看能否寫出一個入門級別的五律,然後舔不知恥地修改一番,看看能不能出臺一篇九流的五言律詩。

    五律,說穿了就是押韻,平仄、粘對,和對偶,這個相當於十以內加減法的東西網上好多,自己去查就好。

    一、0分級別(滿分100分)

    黃昏停大雨,懶散臥三樓。

    苞米臺鍋煮,紫茄瓷碗稠。

    方屏優酷夜,廣告玉蘭油。

    五律臨屏寫,長安十二秋。

    所謂詩,管他是不是五律七絕,如果你不是李杜蘇黃二安,絕對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所謂改,就是改得古韻古香一些,至於是否與事實相符,先不管他,美,排在第一位。首選技巧就是把所有的詞能換成古韻味的全換上,別管距離和真假。比如

    二,10分級別

    細雨溼黃昏,小樓誰斷魂。

    鼎鍋浮玉杵,碧碗軟茄痕。

    舊事銀屏冷,胭紅桃面論。

    悄然拼五律,十二長安孫。

    可是,問題又出來了,雖然有些古韻,但看著還是牽強,而且像樣的五律首句要仄收,可我這個卻是平收,還是不像。唯一的辦法就是接著改嘍,怎麼改呢?電視劇叫《長安十二時辰》,只能簡化為“長安十二時”,而時屬於四支韻,所以這個韻角就拿四支開刀唄,如下

    三,15分級別

    黃昏兼細雨,花落小樓遲。

    金米鼎鍋顆,紫茄青碗絲。

    換屏塵似舊,凝脂影相宜。

    今日盛唐夢,長安十二時。

    還是做作,15分有些多了,不提也罷,反正就是改呀改呀改到吐,就能打到30分了,再努努力能到50分,機緣巧合能及格,若是此生能寫出70分的唐詩風情來,死而無憾了。

  • 2 # 梧桐樹邊羽

    就個人喜好來說,在格律詩中比較喜歡五絕、七絕的一劍封喉,如果有稍微豐富的東西需要表達,可以使用七律,篇幅相對大很多,適合“起承轉合”的把內容和情感交代清楚。

    而五律作為律詩,雖然有八句,卻只有四十個字,篇幅不大不小,對仗又比絕句要求精研,特別是句子中字數越少,平仄把握難度相對越高。

    五言律詩如何寫?

    首先從規則上來看,五言律詩遵守平仄格律,那麼在創作的時候心裡要有數。首先必須五字一句,總共八句完成整詩。然後詩內要遵循律詩規則。

    而律詩的格式規則無外乎三點:平仄、押韻、對仗。

    平仄關係:五律的平仄格式同樣是從首句判斷,遵守“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四種基本平仄格式。

    押韻:仄收格式偶數句押韻(二、四、六、八句);平收格式首句也要押韻(一、二、四、六、八句),一韻到底,不能轉韻,而且必須押平聲韻。其中平收格式的首句可以押鄰韻,稱“孤雁出群格”,在首句不押鄰韻的情況下,尾句可以押鄰韻,稱為“孤雁入群格”。當然,這都屬於變格,我們暫時不管,創作的時候儘量都押韻。

    對仗:律詩的規則是中二聯(頷聯、頸聯)需要對仗,不過由於難度有點高,後期有些放寬,只需要頸聯對仗即可,但是頸聯必須對仗,這是律詩的底線,否則就不是格律詩了。只有頸聯對仗的我們稱之為“蜂腰對”,還有就是首聯和頸聯對仗,頷聯不對仗,這種我們稱之為“偷春對”。

    我們在創作的時候還是儘量以中二聯對仗來要求自己。實在是詩意要靈活處理,再適當進行放寬。

    遵守上面幾點,就基本上能稱為五律。但是一首真正的律詩還需要在內容上合理安排,並非合規即可。

    如何寫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詩?

    格律決定了詩的體式,內容決定了詩的好壞。

    而律詩的普遍文法就是“起承轉合”,每一聯對應一個字。在初學精進甚至稱為熟手的路上,按這條路鋪開我們的律詩肯定是不會錯的。因為“起承轉合”是世間所有事情的單線發展邏輯,作者按這個寫,讀者是最能接受的。

    中唐以後,韓愈將散文風格引入詩中,開始了文法的變化,到晚唐李商隱,則開始了朦朧派詩風,不再固定遵守“起承轉合”的路子。

    我們也可以學習他們,但絕對不是都能學好的。普適性才是入門的根本,天下人多歎服李白,有幾人學成?而學杜甫的人,基本上都有所成。

    有所成之後,再去追求自己的風格,才算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走得更遠。

    五律創作示例

    原本是打算分析名家作品作為示例,但是賞析永遠是賞析,分析他人的作品不如自己創作思路清晰。前面有篇問答邀請續詩,續了一首五律,順便做例子為大家分析以下一首五律如何寫成。個人水平有限,大家不要吹毛求疵。

    題主的要求是用《增廣賢文》中的這段五言四句的首句作詩: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我們來看如何用“庭前生瑞草”寫出一首五律。

    首先從平仄格律方面找出骨架,“庭前生瑞草”,平仄為“平平平仄仄”,這是平起仄收的律句,那麼整首五律的格式就可以推導得出(格律詩的平仄關係如何推導另外有文章說明,這裡不重複):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們得到了平仄骨架,同時可以看到韻部是用首聯的第二句尾字來定。對仗和用韻就在寫詩的同時注意就好了。

    下一步要進行內容的整體佈局。寫詩,特別是寫律詩絕不是想到什麼寫什麼。我們平時說“佳句偶得之”是靈感,但是偶得的一兩個佳句是支撐不起一首詩的,特別是律詩和排律,他們不像絕句短小精悍,留白意境。律詩講究的是整體圓熟,有始有終。

    現在就假設“庭前生瑞草”是我們得到的佳句,我們來具體分析如何成詩。

    “庭前生瑞草”,那麼肯定是獨門獨戶的小院,城市裡的高樓絕對沒有這個環境。而題主使用了“瑞草”,在句子中加入了吉祥、祥瑞的意思,那麼詩的走向可以往喜慶或者更廣闊的的環境去想象。

    個人不喜歡熱鬧的詩,那麼就往清遠淡泊的方向走。而一般出句中使用了“前”這種型別的字,對句中習慣性就會使用“後”來對仗,雖然首聯並不要求對仗。

    根據這些思考,我們對出第二句,承接首句的環境描寫,進一步細化,而且和首句對仗:“屋後起山煙”。這樣,就把屋後有山的景色帶出來,可以脫離城市居住感,把詩往自然、甚至遊仙方面引導。

    我們得到首聯“庭前生瑞草,屋後起山煙。”鑑於我們先提到過的對仗中的“偷春對”格式,那麼我們在頷聯如果不對仗是可以的。同時也得到了韻部為平水韻“一先”部。

    首聯“起”,頷聯“承”,那麼第二聯就是進行寫景深化,並繼續往空靈,遊仙方面引導思緒。我們寫屋後山中的景色,帶上聲、色動態描寫:“春澗靈溪響,華芝向水眠。”春山空澗水叮咚,溪邊的靈芝靜靜生長。

    頸聯“轉”,不能再寫景,否則就成為了流水賬了。轉到人的行為描寫,凸顯整首五律的主題,注意這一聯必須對仗:“清虛三界外,放蕩五行巔。”原本是吟得“放蕩五行間”,但“間”字平水韻中出韻,換成“巔”字也不錯。當然也可以不換,那就是押新韻了。

    尾聯“合”,既要承接頸聯,又要能大致呼應首聯,完成一個完整的“起承轉合”。為什麼既“清虛三界”,有“放蕩五行”?是不是想長生不老?尾聯給出答案:“不望千秋老,吟詩作散仙。”我並不指望長生不老啊,快快活活作為一個能吟吟詩的散仙就好。

    一首平起仄收,符合格律,押韻“一先”部的五言律詩就完成了。

    庭前生瑞草,屋後起山煙。

    春澗靈溪響,華芝向水眠。

    清虛三界外,放蕩五行巔。

    不望千秋老,吟詩作散仙。

    寫景、言志都還算到位吧。有同學就會問,感覺尾聯並沒有合回首聯啊?確實不明顯,但是我們把中二聯拿掉,變成一首五絕,大家是否覺得詩意照樣暢通呢?

    庭前生瑞草,屋後起山煙。

    不望千秋事,吟詩作散仙。

    這在詩意上的承接完整,算是成功的。

    總結

    學習好格律規則,構建好整體框架,用詩家語表達清楚自己想發散給讀者的內容,然後五字一句,八句完成,就完成了一首五律。

    隨手寫成,難免粗疏。

  • 3 # 張建軍1870

    水五言詩。水是生命源,萬物不離泉。莊稼保豐收,抗旱能澆田。生活日常見,無水斷炊煙。人人珍惜它,水管及時關!

  • 4 # 木頭奶奶

    要如何寫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詩,我認為主要必須掌握幾個方面:

    1.要懂基本規則。首先,五言律詩要求每句要有五個字,總共要有八句。其次,要求三和四,五和六句要求上下句要對仗。第三,要求符合格式。五言律詩總有四種格式:平起首句入韻、平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仄起首句不入韻。第四,要求二、四、六、八末字要押韻。

    2.要懂得什麼是格律。包括平仄、押韻、對仗。首先要懂得區分平仄,如果你不懂,或者分不清楚,那寫出來的詩就不符合格律要求,這樣也寫不成格律詩。押韻也是如此,不懂可以查韻部書,然後對照來寫。對仗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如同對聯,你要懂得詞性、平仄、句式等等規則。

    3.懂得了五言律詩的基本規則,以及格律的基本知識後,就要確定寫詩的主題,然後再圍繞這一主題,運用相關的語言,利用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擬物,借代、引用、設問等等,來表達你要寫的內容。

    總之,要寫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詩,必須要多讀、多理解前人的詩,自己要多實踐,多寫,可以一步步練習,先寫古詩,等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後,再來寫律詩,這樣寫起來相對會熟練一些。

  • 5 # 文化一家人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五言律詩如何寫?

    五言律詩,是格律詩的一種,要求每句五個字,共八句,四十個字。另外押韻、平仄、對仗要滿足要求。達到此標準,既可稱為五言律詩。

    素昧奢千里,唯願步履悠

    埋首耕耘作,無暇顧風流

    褒貶煙雲渺,一如往日求

    田邊有小憩,坦然不自羞

    這是本人多年前寫的一首題名《黃牛》的五言律詩。通篇平鋪直敘,缺典少故,了無新意。當時只想抒發一下多年寫作的辛勞,心繫感慨隨口吟出,自然談不上什麼水準。

    今天把它從箱底兒倒騰出來,見一下日光,只是想以自身創作經驗為例,說明一下五言律讀的寫法。懇請不要誤解。其實《黃牛》不僅膚淺,毛病也很多,限於篇幅,就不在這探討了。

    下面回答第二個問題:如何寫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詩?

    前後兩個問題都是如何寫,後者多了“真正”兩字,就有了講究。

    對前者,稍有這方面的理論常識,都能說上兩句。但若問如何寫“真正”的五言律詩,這就叫“真兒”了。

    什麼才是“真正”的五言律詩呢,回答這個問題,只好展開說了。

    詩言志。詩歌和其它文學體裁一樣,首先有個立意的問題。立意立意,是指意義要立得住。好比當今的電視劇,《亮劍》、《潛伏》、《懸崖》眾口皆碑。可那些比比皆是的爛片神劇,白白浪費觀眾寶貴時間,招來罵聲一片。

    寫詩也是同樣,如果不是“真正”的詩歌,鎖在抽屜裡自我欣賞當然可以。但要是拿出來給別人看,首先立意就得能站住腳。

    其一,立意必須積極健康向上,給人以精神上的力量。否則,詞藻再華麗,語句再通順,平仄再合理,押韻再準確,又有什麼用呢?格律是外殼,立意才是核心。

    其二是內容。要給別人一桶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自己肚子裡沒東西,詩的內容必定空洞乏味。只是風花雪月,一味的搬弄詞藻,為了作詩而作詩,那不是真正的詩歌。

    其三,行內有句話:憤怒出詩人。還有一句是:如痴如醉始為詩。詩歌之所以邊緣化,受冷落,我認為與作者沒有憤怒,沒有如痴如醉有很大關係。

    其四,必須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其實這與內容也是息息相關。有感動,有衝動,寫出的東西才能感人。

    其五,唐代大詩人寫完詩後先給老嫗看。東晉大詩人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明白曉暢,朗朗上口。所以,縱觀流傳下的名篇,都是淺顯易懂的。

    說到此,第二個問題,我想應該有答案了:

    我認為,有了積極的立意,有了真情實感,再符合律詩的格律要求,就是“真正”的律詩。律詩就應該這樣寫。

    再一次拿自身創作為例:(是舉例,絕不是樣板)

    我姐姐從事一輩子教育工作,如今已退休在家。她打小優秀,手拉手帶著我們弟妹長大成人。幾十年坎坷磨難,晚年又遭逢姐夫重病需要扶持。想到多年的風雨歷程,我心生感慨,揮筆寫出:

    少先大隊長,臂戴三道格

    臺上閱操練,聲音美如歌

    每當音樂起,奶奶笑嗬嗬:

    那是我孫女,能耐沒的說

    花叢似小河,楊柳舞婆娑

    家在校園內,書聲暖心窩

    父母言傳教,姐做弟楷模

    德智體優美,聲名遠傳播

    平地起旋渦,小鬼扮神佛。

    黑白被顛倒,是非遭切割。

    平坦Sunny路,無端現波折。

    陰霾籠罩下,歲月受磋砣。

    霧散亮光澤,撥亂歸正轍。

    練達從師教,風彩笑鬼魔。

    結緣遷省會,兒女喜訊多

    天道酬勤事,家興業蓬勃。

    人生有開闔,心態不偏頗,

    勇對疾患起,療養健身多。

    兒女都孝順,禪經安神絡,

    康復效果好,精神有寄託。

    生命如浪波,貴在悟清澈。

    樂觀看天下,晚年不寂寞。

    既往無愧事,未來眼開闊。

    願我姐安好,全家樂趣多。

    談寫作,最好用自身創作的例證才最能說明問題。儘管會帶來詬病。但從切磋探討的心態出發,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理解萬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向客戶推薦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