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嬌羞帝老師
-
2 # 劉家五叔
第一:首先確定其是有著對明朝產生深遠影響的改革,有著大明脊樑,明朝宰相之首的美譽
一、改革家----張居正(功)
初入職場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 初到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張居正目睹了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夏言、嚴嵩二人爭奪首輔職位,結果是夏言被殺,嚴嵩成為內閣首輔(對初入職場的張居正來說,這是一堂現實而又必修的課-懂得了為官之道),在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為次輔,又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
成為政治中心人物
總結:嚴嵩對夏炎、徐階對嚴嵩,高拱對徐階,張居正對高拱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階與奸臣嚴嵩的政治交鋒中奸臣嚴篙倒臺,徐階繼任首輔。他和張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遺沼,糾正了世宗時期的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的弊端,為因冤案獲罪的勤勉朝臣恢復宮職,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歡迎(徐老師的得意門生,籠絡人心的絕佳機會)。但不久,隆慶二年(1568),七月,徐階終因年邁多病,舉籌失措而被迫歸田。次年,徐階的老對手高拱重回內閣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內閣大權。 張居正曾是高拱知己,後因對待徐階及其孩子問題上出現嫌隙。高拱又和宦官馮保不和。隆慶六年,穆宗病歿,年僅十個歲的神宗繼位。張居正遂聯合馮保(同上有待考卻),攛掇后妃,以“專政擅權”之罪令高拱回原籍。這樣,張居正就成了首輔,從此獨掌國家大權達十年之久。
在執政改革:
1、穩定邊境問題:主持了固鞏邊防的工作(三娘子事件)。俺答不再侵犯大同,並決定請求封貢、互市,和明友好相處。 並在沿邊三鎮開設馬市,與韃靼進行貿易。
2、萬曆元年(1573)十一月,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施行考成法時,將追收逋賦作為考成的標準。萬曆四年規定,地方官徵賦試行不足九成者,一律處罰這使懼於降罰的各級官員不敢懈怠,督責戶主們把當年稅糧完納。由於改變了拖欠稅糧的狀況,使國庫日益充裕。據萬曆五年戶部統計全國的錢糧數目,歲入達435萬餘兩,比隆慶時每歲所入(含折色、錢糧及鹽課、贓贖事例等項銀兩在內)250餘萬兩之數,增長了74%(《明通鑑》卷六七)。財政收支相抵,尚有結餘85萬餘兩,扭轉了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實行考成法雖是一種政治改革,但它對整頓田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他透過加強對官吏的考核,裁減冗員,節省朝廷的俸祿開支。
3、強兵政策 重用戚繼光等大將,進一步穩定邊境。
4、同時,張居正還要求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勒緊褲帶,和大家一道過緊日子。他不僅多次向神宗提出“節用愛民”,“以保國本”,而且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費上,也是錙株必較,寸步不讓。 對於自己的用度,張居正也是力戒奢華。 張居正在整頓吏治、厲行節約的過程中,不僅自己廉潔奉公,而且對家屬也嚴格要求。兒子回江陵應試,他吩咐兒子自己僱車;父親生日,他吩咐僕人帶著壽禮,騎驢回裡祝壽。萬曆八年,居正次弟張居敬病重,回鄉調治,保定巡撫張滷例外發給“勘合”(使用驛站的證明書),居正立即交還,並附信說要為朝廷執法,就不能以身作則。
5、清丈良田:張居正上疏並獲准在全國陸續展開清丈土地,並在此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 萬曆八年,全國田地為7013976頃,比隆慶五年(1571)增加了2336026頃。隨著額田的增加,加大打擊了貴族、地主偷稅漏稅,謊報面積、使朝廷田賦收入大為增加。
面勞瘁於國事,人亡而政息
張居正於國事日以繼日地奔忙,連十九年末得見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喪守制。萬曆九年(1581),五十七歲的居正,終於勞累病倒。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居正病逝,死後,神宗為之輟朝,諡“文忠”
二、過
1、張居正當時是內閣首輔,可謂權傾朝野,隻手遮天,“代天子執政”,可以說張居正是當時的“攝政”,此時萬曆皇帝已經不小了,對於這種玩弄權術早以記在心中,只等報仇機會
2、他鋪張浪費,行事張揚,有次馬車規模凌駕於皇帝之上,張居正為了維護程朱理學的統治地位,下令拆毀全國各地的書院,並且嚴令禁止王陽明的“心學”傳播,更是為此殺了不少具有思想解放的文人,致使明朝後期興起的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潮流被嚴重打壓。
3、透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張居正深深地觸動了那些富商、貪官、地主、及明朝特色獨處一派的言官的根本利益,這些結怨的人,有遭他整肅的特權人物,也有被他觸犯的既得利益者,還有被他革職或降級的官員。這些受過他打擊的人尋求報復的機會。張居正當年深深憂慮的是他本人的安危,萬萬沒有想到死後居然禍及自己的老母及子孫。
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皇帝查抄太監馮保家,聚得金銀百餘萬兩,外加珠寶無數。年已20歲的萬曆皇帝,找到了抄家得財的門路。各個言官紛紛上奏彈劾,說張貪汙(查抄出來的家產都不及名妓杜十孃的一半)、有篡位之嫌等(萬曆皇帝的復仇機會來到了)詔查抄張居正的家產,以罪狀示天下,而且險遭鞭屍,張居正的兄弟及幾個孫子都被充軍邊地,
一代名相、十年皇師張居正,身後落得如此下場,讓後來以國為重的仁人志士寒心戰慄!
文學大師梁啟超於1908年寫作《中國六大政治家》,將張居正與管仲、商鞅、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同列
-
3 # 小珺驛站
千古僅此一人。他是一介草民,卻憑藉才學,終成大器,創下豐功偉績。他在跌宕起伏中銳意創新,推行新政,鑄就“萬曆中興”。他是貪官汙吏的“眼中釘”,屢處險境,常遇“明槍暗箭”。他又是皇帝口中的罪人,慘遭滅門抄家的噩運。他就是萬曆首輔張居正,中國歷史上卓有成就的政治家、改革家。
他是稱職的內閣首輔。他以天下為己任,在吏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推行一條鞭法,“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也是個複雜的人。處於錯綜複雜、險象環生的政治漩渦中,他也拉幫結派,整過人,也被人整過。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表裡不一,手段毒辣。他有經濟問題、作風問題,他或許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但是,他仍是一個有理想、有良知的人。瑕不掩瑜,他仍將彪炳千古,受人景仰。
當年明月很客觀的描述這些內閣輔臣們。他們並不都是坦蕩君子。他們走向事業巔峰的每一步,多是踩著別人在前進。他們有結黨私營、陽奉陰違的,有排除異己、落井下石的,有老好人、和稀泥混日子的------伴君如伴虎,他們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他們可能被打壓流放,永不任用;他們可能遭人迫害,株連九族-----但,他們中,仍不乏有良知和懷揣理想的,誓死捍衛真理,保家衛國。而大多盛世多良臣,小人多誤國。
-
4 # 趣觀歷史
謝邀。關於萬曆首輔張居正,歷史上一般都是以正面形象為主,同時人們也將下令抄沒張家的萬曆皇帝視作昏君庸君。拋開萬曆皇帝不談,張居正本人的性格如何?有沒有一些過分的地方呢?事實上,張居正的悲慘下場和他的性格及處事方式不無關係。其中細節,且聽子淵為君道來。
▲張居正故居
一般人認為,張居正身後之所以橫遭厄運,原因之一就是大權在握、功高震主。明穆宗朱載垕(hòu)病逝後,高拱認為皇帝年幼無法親政,打算將司禮監的權力收歸於內閣,於是與張居正進行密謀。
▲張居正劇照
誰知張居正與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交好,馮保聽說後向李太后進言說高拱專權自恣,於是李太后以“專政擅權”為由將時任首輔高拱遣回原籍。這時張居正成了首輔,與李太后、馮保二人組成大明王朝的“三駕馬車”,維持著政治平衡並開始推行著名的“萬曆新政”。
▲萬曆皇帝朱翊鈞畫像
萬曆皇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成人,雖對張居正極為敬重,但作為一國之尊,內心的不滿也日益增加。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6月20日,張居正因憂勞成疾去世,萬曆宣佈為其輟朝,贈上柱國、諡“文忠”,成為大明王朝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臣,其地位之高、權勢之重,可見一斑。
▲明代出行儀仗
其二,則是因為他行事張揚。張居正一生仕途平順,12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之後又權傾朝野,難免志得意滿。據史料記載,張居正父親去世後,張居正回湖北治喪期間,行事高調且不加收斂,出門要坐32個轎伕抬的高規格轎子,盥洗室、休息室等一應俱全。離開湖北的時候,沿途從總督到縣令各級官員皆列陣恭送,儼然天子排場,完全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張居正曾說過一句話:“吾非相,乃攝也”。攝有“管理,代理”的意思,一個“攝”字就暴露出張居正張揚的個性。
▲張居正故居塑像
第三,張居正有些愛慕虛榮,並絲毫不顧虛榮背後的風險。明代邱南鎮求張居正辦事,把黃金製成的一副對聯送給張居正,但重點不是黃金的價值,而是對聯的內容。對聯寫道:“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對聯的下聯是要比上聯重的,這副對聯暗指張首輔地位高於皇帝。張居正看到之後非但沒有覺得不妥,反而十分得意,心滿意足了收下了對聯。
▲萬曆皇帝賜給張居正的匾額
由此可知,萬曆皇帝對張居正下狠手,不是沒有原因的。在其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張居正生前推薦的潘晟,萬曆隨即詔令潘晟致仕。這一行動公開表明了張居正的失寵,於是言官將矛頭指向張居正,此舉正中神宗下懷。於是皇帝以空前力度下令抄家、削其宮秩,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
▲明代犯人流放劇照
張居正長子迫於壓力自縊身亡,其家屬或餓死或流放,在世時任用的官員或削職或棄市,就連張居正本人也險遭開棺鞭屍。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萬曆皇帝才極不情願地收手。一代首輔下場至此,無疑令人惋惜,卻又不得不感慨一句性格決定命運。
-
5 # 大飛哥愛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前需要全面的瞭解一下張居正的為人、處事以及執政理念。怎麼評價張居正?縱觀張居正一生,後世人對他褒貶不一,大飛哥認為對待張居正要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張居正是湖北江陵人,少年有才,聞名鄉里。1547年,年僅二十三歲的張居正高中進士,授庶吉士。此時的徐階是翰林院教習,由於徐階重視治世經幫的學問,張居正深受其影響,正是在翰林院的這一段時間,張居正有時間有精力鑽研朝章國故,注重經世致用之學。與此同時,在當時內閣中正進行著一場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夏言和嚴嵩二人正在進行角力,最終夏言成功榮登首輔之位,但是沒多久夏言即被嚴嵩進讒言處死。血淋淋的現實擺在張居正面前,官場鬥爭充滿了爾虞我詐,要想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就要學會隱忍,學會厚積薄發。年輕的張居正一直在不動聲色的觀察和學習著,嘉靖四十一年,他的恩師徐階不動聲色用計處死了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嘉靖皇帝勒令嚴嵩致士,抄沒家產,最終嚴嵩孤苦伶仃,最後慘死,徐階升任內閣首輔,後來徐階推薦張居正做裕王府的侍講,成為張居正人生的轉折點。隆慶元年,徐階被先前的合作伙伴高拱逼的致士,回到了松江府老家。高拱成了內閣首輔,張局正為次輔,此時距離他的目標還差一步之遙。由於高拱為人過於剛直,獨斷專行,處理事情咄咄逼人。得罪了不少人,而他和張居正的矛盾也在不斷的加深,此時的張居正對官場爭鬥已瞭然於心,這些年來這些個權臣鬥來鬥去,最終把自己的命給鬥沒了。他要做一個成功者,最起碼也得像自己的老師徐階一樣,“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依據張居正的生平及處事理念,大飛哥對張居正做了一個評價:
一、張居正是一個權謀家
一向善於隱忍觀察的張居正發現高拱和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關係很緊張,所以他私下厚結馮保,二人互相支援,隆慶六年,明穆宗去世,他的兒子,年僅十歲的兒子朱翊鈞繼承皇位,是為萬曆皇帝。張居正聯合馮保和萬曆生母李貴妃在早朝時將高拱拿下,勒令回籍,而張居正則被任命為首輔,開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萬曆新政”。由此看來,張居正處事注重厚積薄發、事皆不顯於面相,內心深不可測,擅於權謀之術。
二、張居正是一個理財專家
後來萬曆新政執行後,張居正根據早年回鄉發現的問題,以及當下存在的土地兼併嚴重的問題,上奏皇帝,在李太后和萬曆皇帝的支援下,張居正大刀闊斧的重新丈量土地,查出很多皇親國戚隱瞞大量土地,又不向國家繳稅。發現隱瞞的一一登記在冊,後來攤丁入畝,實行一條鞭法,使糧食和財政賦稅都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由此看出,張居正的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改革,目的使明王朝擺脫那種積貧積弱的狀態,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為國理財、為民謀福利,從這方面來說他是個理財專家。
三、張居正是一個獨裁者
張居正執政時期,總得來說對國家和老百姓都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凡事都具有兩面性,他主政時過於專權,事皆決於首輔,次輔呂調陽和張四維等人基本上沒有話語權,聽不進不同意見,對異己多采取打壓政策,過於強勢。晚年生活奢靡,沒有守住底線。對皇帝過於嚴格,沒有恪守臣禮,引起皇帝的反感,這也是張居正死後言官相繼彈劾以至於萬曆皇帝對他清算的直接原因。
以上評價僅出於個人觀點,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回覆列表
張居正是中國明代中晚期著名的治世能臣,個人能力非常突出,但是優缺點都很明顯:
優點:1,個人能力突出,尤其是執政能力,從他的執政成果不難看出。
2,有眼光,洞察社會百態,從他看出大明發展一百多年來所遭遇的困難癥結。
3,性情堅韌,出生貧寒,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幹起來的。這種人一般都勤奮刻苦而且心志堅定。
4,有理想有抱負,少年時張居正便有了一腔為國為民的抱負。初心是好的,只是到了後來改變。
缺點:1,野心膨脹,權慾薰心,嚐到權力的滋味,覺得很好,想獨霸朝政。
2,不知進退,以至於後人結局悽慘。
但綜合來說,張居正是歷史上少有的名臣,幾乎以一己之力扭轉了大明朝的國力,後來的萬曆朝三大徵,底子就是張居正積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