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昌談歷史

    古代當兵是享受到一定待遇的,一是給予一定薪水,二是免除士兵家庭的賦稅或徭役。

    你說的古代錢是銀子和銅幣,帶在身上很不方便,士兵打仗總不能把沉重的銀子銅幣帶在身上吧,那麼怎麼解決?

    第一種方法是,發給士兵家屬,只給士兵極少的日常零花費用。第二種是存入部隊營地的地方錢莊,代為保管。第三是,古代士兵也有探親假,可以帶回家去。

    看來這並不是一個難解決的問題。

  • 2 # 1314吐槽星君

    古代士兵的軍餉在明朝前是沒有發白銀的,因為明朝中後期白銀才成為主要流通貨幣,這是西方大航海通路到達中國的關係,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另外小兵也沒有多少錢可拿,一二兩的銀子放懷裡就可以了,有時也不一定是發錢,也會發實物抵軍餉,還有發銀票的。

  • 3 # 廣州花都是我家

    兌成銀票,然後錢莊換成銀子,或直接用銀票流通,軍隊裡面只會發很少的餉銀,朝廷是對有人出征或有人戰死的家庭發錢糧或劃分土地准許耕種。

  • 4 # 錢多多讀文史

    放到哪裡?

    各位看官不用愁,咱們能想到的,古人也能想到。

    一般來講,當兵的領點薪餉,不多,隨便塞哪兒都成。

    但若是遇上有戰事,只要不死,就有發財的機會。

    攻了城,趁火打劫。

    不要說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就是清正如曾國藩,也會縱容士兵搶兩天。

    這就有沉甸甸的銀子了。

    放哪兒?

    自有人來開方便之門。

    譬如胡雪巖,他就給人兌銀票。

    各位兄弟,儘管把銀子放我這裡,你拿好銀票就好,或者把銀票捎回去,家裡人在那邊也能兌。

    萬一這兄弟不幸戰死沙場,那銀票還認不認?

    認。

    因為胡雪巖口碑好,講信用,所以人家者相信他。

    所以,不用擔心沉甸甸的銀子沒地兒放,只愁掙不到。

  • 5 # 閒客193223645

    古時平民當兵,一是有義務非去不可,二是可免除家中的賦稅和徭役。古代的賦徭很重,免除這兩項已是救了全家的命,官家豈能再給銀兩?真若戰爭過後搶點細軟,早就賭博或買吃的了,哪還有餘錢寄回家?

  • 6 # 起居郎雜記

    首先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沒有沉甸甸的銀子,為啥這麼說呢?得把士兵們靠什麼生活說清楚。

    中國古代的兵役體制,大體分為徵兵制和募兵兩大類,期間又可以分為屯田制,世兵制,府兵制軍戶制等等。

    由於古代的統治者,既喜歡強悍軍隊帶來的絕對權力,又懼怕軍人專政的暴力機器,其矛盾的心態,便反映在軍人的待遇上面。上面種種的兵役制度,在各各朝代反覆試行,以至於軍人的薪資水平也在來回變化。下面我簡單說一說各制度下的軍人收入水平:

    第一、徵兵制

    在這個階段,國家的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經常難以滿足大批次人員武裝的條件,加之當時國家隊的控制非常嚴格,人民無償為國家勞動,所以這個時候的軍人工資是以實物來進行發放的,當時的貨幣購買力非常的低,甚至在民間根本就不流行,所以士兵肯定不存在手中存有大量銀錢的問題。

    當時為保證士兵有較高的忠誠度,要求士兵必須是家中有田產在冊登記的良民,一般為一家一戶中的次子,或是沒有繼承權的三子。這些良家子弟在軍中服役,軍餉和生活物資都由其家鄉的官員,發到其家人手中,包括他們在軍中服役所享受的一些政策優惠(包括免除勞,役獲得爵位等等),這些都將作為他們的軍餉來支付,家裡享受他們這些待遇的同時也會為他們提供在軍隊中生活的錢糧、衣物等等。這樣雙向繫結既保證了士兵的忠誠又使一個個小家庭,綁在了國家的戰車上。

    要好好幹啊,家裡就指望你的軍功分田地了

    總之一句話就是沒有所謂軍餉一說,基本靠戰利品和政策補償了,當兵是一種國家義務,要不就服勞役,要不就當兵,你選吧!那些周邊的小國和遊牧民族也大體如此。

    第二、募兵制

    唐朝中後期由於戰爭頻發,靠徵兵制已經無法滿足戰爭的需求,加入戰爭的形式已經專業化,靠農民半民半兵的形式,戰鬥力上已經得不到保障,甚至會影響生產生活。這時由於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這也讓國家有財力供養大量專業化計程車兵,由於貨幣購買力的加強,士兵們也願意用這種形式來支付自己的報酬。

    但這種形式並非一刀切似的,所有計程車兵都享受這種待遇,只有專業化的野戰部隊,和皇帝直屬的一些近衛才是這樣。一些地方衛戍則不在此例,或者是部分如此。

    宋代軍士的工資標準是月俸“自一千至三百,凡五等”(《宋史》)。雖然十分微薄(當時普通百姓日入約100錢),但經常會有各種補貼,“禁軍一兵之費…一歲約費錢五十千”。(蔡襄奏言),再加上空餉、經商等軍中常見“理財”套路,也就是說,只要善於搜刮,廣開財源,某些軍官甚至士兵的腰包還是很肥的。

    這時軍隊中管理軍需的官員,就開始為手頭寬裕計程車兵管理錢財甚至進行投資,加上當兵是高危職業,士兵們如果沒有家人經常會來個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想那麼長遠,有點浮財就花了。軍隊有作戰任務時,一般情況下不會全軍出征,總會有負責後勤的輜重部隊。唐軍士兵每人都有“隨軍被袋”,上面“具注衣服物數,並衣資、弓箭、鞍轡器杖”(《李衛公兵法》),如果外出作戰,包括錢財之外的非作戰物品都可以留在後方,自會有人妥為保管,而且也不必擔心與他人混淆或被盜:“並令具題本軍、營州、縣、府、衛及己姓名”,“其衣資不上文歷,縱使遺失,官不為理(登記便有保障)。”

    綜上所述,士兵們要不是根本沒錢,要不是攢不下錢,有點錢就想辦法送回家或者存錢莊,放軍隊裡和軍官手裡,那個只能做個參考,因為也曾發生過為謀奪財產而讓士兵去參加高危任務的情況,所以當兵這個職業,在古代從來就不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工作。

  • 7 # 清風醉史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當兵吃糧、領餉銀”自古有之,天經地義。

    但說到普通士卒能領到沉甸甸銀子的機會很少,為數不多的犒賞或者餉銀下發時,存放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幾點:

    1、寄回家中養育親人。

    2、存放在信得過的官員那裡。(一般是掌後勤、記功或發餉銀的官員)

    3、隨身攜帶,以便花銷。

    大多數情況下,普通士卒除了寄回家中的錢財外,剩不下多少,尤其是戰爭期間,誰也不知道能活多久,發了餉銀下來,基本上都揮霍一空。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士兵是不可能領到餉銀的,也就沒了處置的煩惱。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古代早期的兵制。

    古代的兵制

    中國古代的兵役制度按照是否發放餉銀,大致分為兩種:

    1、徵兵制

    春秋時代以前,國家採用“兵農合一”,所謂寓兵於農政策,平時務農,戰時國家授於鎧甲和兵器。到了戰國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和對抗的加劇,開始出現了全民皆兵制。戰國後期,秦楚決戰皆帶甲百萬,而其他五國參戰軍隊人數也在30-50萬之間。

    以上就是徵兵制,士兵沒有餉銀,有許多時候,士兵自己要準備戰爭物資,包括:鎧甲、武器、戰馬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

    例如:秦朝“黑夫家書”中,參戰的良家子黑夫兄弟向遠在千里之外的兄長索要錢財,以便能維持生計,這就是最典型的明證。

    為什麼沒有餉銀,還要時刻冒著生命危險征戰沙場呢?只為了軍功,為了立功封爵後,獲得的土地以及特權。

    秦朝、西漢時期的主要兵制就是徵兵制,在這種制度下,平常士兵是不能領到俸祿的,也沒了存放在何處想法。當然為了軍心和士氣的需要,在古代是允許士兵在戰爭勝利後,劫掠錢財按比例上交後,留有剩餘的。

    2、募兵制

    募兵制的雛形起於東漢光武帝時期,建武年間,相繼罷郡國都尉、輕車騎士、材官、樓船。自此各郡國兵備空虛,一些地方豪強不得不私自組建個人武裝保衛家鄉。

    到了宋朝募兵制完全替代徵兵制,國家和士兵成為僱傭關係,這時士兵的待遇得到改善,國家招募士兵,要給與安家銀,在軍隊中的吃穿都由國家供給,每月還有餉銀可拿。

    宋朝的兵種編制分為禁軍(中央軍)和廂軍(地方軍)。

    禁軍編制為廂、軍、營(指揮)、都四級。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諸郡,京城與畿輔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內外相制。

    廂軍屬地方軍,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的雜役兵。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

    在宋之後,各朝各代士兵一般都有餉銀髮放(元朝除外)。我們來看看,最典型的宋朝士兵的餉銀有多少呢?

    宋朝士兵的餉銀

    再來看看一個普通宋朝士兵每月餉銀有多少呢?

    先來說說北宋中央禁軍,軍中也分等級,大致分為上、中、下三等。他們各自之間的俸祿也差距明顯,上等禁軍一個月俸祿足足有一貫(千文),中等禁軍一個月俸祿只有500文,而下等禁軍最慘,只有300文。地方軍的情況還要差,他們之中最低等級計程車兵,經過層層盤剝,一個月只能拿點鹹菜和粗糧,連錢都沒得發。

    在網上經常看到一種觀點,說宋朝士兵俸祿優厚,一年能拿30到50貫銅錢,純屬斷章取義、不求甚解。

    每年50貫左右的數字,是朝廷在一個士兵身上一年的花費,包括:吃食、穿著、維護和保養兵器,最後才是拿到手的餉銀,一年大概也就10貫左右,每月也就不到一千文銅錢,換算成銀子1兩,多重呢?

    古代16兩為1斤,摺合1兩=1/16*500=31.25(g),每月發到手裡就這點,別說,還怕一不下心就丟了,那麼士兵們領到銀錢後,是怎麼放置的呢?

    餉銀的處置

    上文書說道,士兵處置餉銀的方式大致三種:

    1、寄回家中

    古代當兵,都是青壯之人,家裡的頂樑柱,在古代科技並不發達的時期,一家老幼的生活都要考家中成年男子的勞作獲得。

    在當兵成為一種職業時,士兵每月的餉銀也就成了家中老幼婦孺生存的希望,因此大多數士兵發到餉銀後,會託人寄回家中以供養親人。

    2、官員保管

    如果沒有合適的人能及時的把這份俸祿寄回家中,在軍營之中,放在自己身邊怕丟失和被竊,士兵們普遍的做法是找一個信得過的軍官儲存自己的餉銀。

    哪怕是在之後的戰鬥中不幸喪生,這個品德高尚之人,也不會貪墨了自己這份血汗錢,在這之後會找機會轉交給他的家人。

    3、隨身花銷

    古代大軍行動,歷來會有許多的買賣之人跟隨,攜帶大量貨物以便軍中將士採買。當然,大量的銀錢都會交到女人手裡,這裡所說的女人就是隨營的“女妓”,靠軍隊生活,白天洗衣做飯,晚上有償解決士兵的生理需要,當然這是在相對和平的時期。

    戰爭是殘酷的,士兵在經歷了戰場上血雨腥風的磨難,有命活著回來的,邀三五袍澤大吃大喝一場之後,為了解決精神和生理方面的問題會把大量的軍餉花到這些女人身上,這一連串的活動下來,這為數不多的錢財也就花光了,根本就不用考慮怎麼存放了。

    綜上所述,古代士兵餉銀多不多、有沒有這要看是在哪個朝代,至於具體怎麼放置的問題,純屬現代人沒事瞎操心,總之為了生存和享受,不會無緣無故的丟棄就是了。

  • 8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古代小兵哪有沉甸甸的銀子呀,銀子成為士兵的軍餉要到明朝後期,也就是四百來年時間,在那以前銀子最多是記賬單位,並不是日常用的貨幣單位。古代士兵的軍餉主要是布匹、絲綢和銅錢,秦代士兵的主要工資就是布匹和銅錢,大部分朝代有采取了類似的政策,漢代還給士兵發“金”這種鉅額貨幣,漢代的一斤黃金價值萬錢;元代明朝還發寶鈔。中國古代並不盛產白銀,唐朝最多的時候一年只產了3萬多兩銀子,哪有那麼多銀子發給手下計程車兵,唐代的白銀都是皇帝賞給大臣們祭祀、光宗耀祖用的。就算是明清兩朝工資也沒有那麼多,一般來說明朝一個士兵月薪只有一兩銀子左右,清朝一個普通士兵月薪不超過二兩銀子。湘軍給大頭兵兵開出6兩銀子時,就有無數湖南的人願意和太平軍拼個你死我活。湘軍給的銀子多,長官們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沒良心的長官,特別喜歡在軍中設立賭局騙榨取底下士兵的賣命錢;而曾國藩親自抓的部隊喜歡讓士兵把銀子寄回老家,讓士兵安心賣命。

  • 9 # 巔峰白羊

    我們以秦朝為例,那時候計程車兵就是徵兵制。當國家需要打仗的時候會進行徵兵,被錄取計程車兵家庭可以免除徭役。注意了啊,免除徭役這是個很重要的福利,因為修長城就是徭役,特別慘!不過,這軍營裡需要用到的生活物品都要自己準備的。也就是說,你家裡不富裕沒點存款,你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了,還有一種募兵制就是朝廷管吃管住還給工錢,並且這些士兵的工資還不能拖欠,你要是敢拖欠士兵的工資,那問題就算是捅破天了。歷史上有一個專門的詞來形容拖欠軍餉的後果——“譁變”,再說直白點就是造反。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士兵領了錢放在哪兒呢?

      古代發軍餉首先由兵部向朝廷申請,再由戶部撥出銀子裝車運到士兵的駐地,然後這些士兵排隊領錢。但當時的錢說白了都是銅和銀這種沉重的金屬,又重又佔地方,不可能隨身揣兜裡帶著。不然打起仗來砍人不方便不說,還叮叮咚咚地響。

      大家可能會說放起來,但放哪安全不會被偷呢?您還別說,這確實是個問題,畢竟是拿命拼來的,放哪都不放心啊。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用智慧解決這個問題的吧。

    第一,直接發給家屬。古代的募兵制度,對於有家屬計程車兵是這樣發軍餉,大部分發給家屬,少部分發給士兵本人。一旦開戰,士兵的吃喝拉撒全部由軍隊負責,最多隻需要幾個零花錢即可。

    第二,古代士兵也不是天天打仗,大部分時間都在駐紮和行軍。一旦要打仗了,軍隊會有專人負責收集士兵要送回家的財物。這些財物打包後,委託路過的商人或者安排專人將打包的東西送回士兵老家。就像唐朝詩人岑參《逢入京使》中寫的那樣:“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第三,還有一些士兵,他們領到錢之後局勢花掉!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約幾個好友一起吃點好的、大醉一場。酒足飯飽之後就去逛窯子。除此之外,就是打打牌了。這一連串的娛樂活動下來,這銀子也就花光了,根本就不用考慮怎麼儲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構為何不把岳飛撤職或充軍發配?為何非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