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77994670834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大學士高斌女。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初,為貴妃,晉皇貴妃。薨,諡曰慧賢皇貴妃。葬勝水峪。《清史稿 列傳-后妃》

      雍正時,初為皇四子弘暦的侍妾,即藩邸格格(庶福晉)。 雍正十一年,皇四子弘暦被封為和碩寶親王。 雍正十二年三月初一,由於寶親王請封,欽奉諭旨超拔為寶親王側福晉。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寶親王繼皇帝位。二十四日,詔封藩邸側福晉高氏為貴妃。 雍正十三年九月,將貴妃由漢族包衣抬旗入滿族鑲黃旗,由高氏改成高佳氏。成為乾隆朝唯一得享皇帝親自抬旗的特例后妃。 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行冊封禮。 乾隆十年初,貴妃舊病復發。 正月二十三日,晉封貴妃為皇貴妃。 二十五日,皇貴妃高佳氏薨。 二十六日,冊諡為慧賢皇貴妃。 四月,行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冊諡禮。 其金棺暫安於靜安莊殯宮,乾隆十七年與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同日入葬清東陵的裕陵。

      詳細介紹

      慧賢皇貴妃高氏,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與乾隆皇帝同歲),是大學士高斌之女。高氏出身內務府包衣世家,世居遼陽地方。 乾隆在藩邸時,初為使女,後由於寶親王請封,於雍正十二年三月初一日欽奉諭旨於使女之中超拔為側福晉,這使高氏一躍成為寶親王藩邸僅次於富察氏嫡福晉、那拉氏側福晉之後的第二位側福晉。 雍正帝駕崩,剛即位二十一天的乾隆帝就封高氏為貴妃,使之超越藩邸第一側福晉那拉氏(乾隆初封為嫻妃)成為乾隆後宮僅次於皇后的第二尊貴的人物。並於雍正十三年九月,在尚未改年號前下旨:“貴妃之外戚,著出包衣,入於原隸滿洲旗分。”從而使貴妃高氏成為乾隆朝唯一得享皇帝親自抬旗的特例后妃(乾隆元后繼後本身就出身上三旗,不需抬旗)。在乾隆二年,乾隆帝為雍正帝守孝的孝期滿後正式冊封后妃大典時,高氏被冊封為貴妃,只有她和皇后一樣,享有了公主王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到她的寢宮向她跪拜叩頭朝賀的禮儀(在十多年後高氏貴妃去世後冊封嫻貴妃,純貴妃,嘉貴妃這些由妃嬪逐步晉升上來的貴妃時。乾隆以“初封即系貴妃,與由妃嬪晉封貴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貴,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晉大臣命婦的叩頭。由妃嬪逐級晉升貴妃的則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貴妃的典禮”為由取消了貴妃的應享公主福晉命婦齊集叩頭的大典)。在生活中,高氏也享有較高的待遇。純皇御製詩二集《填倉日》中,記錄了她在圓明園獨居在緊鄰九洲清晏西側的景色絕佳的茹古涵今韶景軒,與皇帝寢宮九州清晏西路的“樂安和”隔岸相對,而皇后與其他隨侍妃嬪則集體住在九州清晏中軸東路“天地一家春”。在紫禁城中,貴妃居住在乾隆年間皇帝偶爾起居之所的鹹福宮和御花園之間的儲秀宮。儲秀宮前殿懸掛著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大匾:“茂修內治”,與乾隆皇帝為其皇后所居住的長春宮而親題的“敬修內則”匾相輔相成。在《心寫治平》圖中,只有皇帝、皇后和貴妃三人是乾隆元年郎世寧親筆所畫,此圖中貴妃和皇帝皇后一樣身著明黃龍袍(按例貴妃只能著金黃龍袍,太后、皇帝、皇后、皇貴妃級別才能使用明黃色)。 乾隆十年元旦,時年三十五歲的貴妃舊病復發,正月二十三晉封為皇貴妃,正月二十五填倉日,高氏病逝。正月二十六日,加封"慧賢皇貴妃"。為了懷念貴妃,乾隆皇帝寫下了多首輓詩。並在皇后離世後,將貴妃畫像一併掛在長春宮紀念。

      貴妃冊文

      貴妃冊文曰:朕惟政先內治。贊雅化於坤元。秩晉崇班。沛渥恩於巽命。彝章式考。典禮攸加。爾庶妃高氏、篤生名族。克備令儀。持敬慎以褆躬。秉柔嘉而成性。椒掖之芳聲早著。度協珩璜。璇闈之淑德丕昭。榮膺綸綍。茲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寶封爾為貴妃。爾其祗勤日懋。迓景福以凝祥。恭順彌彰。荷洪庥而衍慶。欽哉。 晉皇貴妃時只有上諭 諭、朕奉皇太后懿旨。貴妃誕生望族。佐治後宮。孝敬性成。溫恭素著。著晉封皇貴妃。以彰淑德。嫻妃、純妃、愉嬪、魏貴人。奉侍宮闈。慎勤婉順。嫻妃、純妃、俱著晉封貴妃。愉嬪、著晉封為妃。魏貴人、著晉封為嬪。以昭恩眷。欽此。特行傳諭。該部將應行典禮。察例具奏。 皇貴妃高氏薨,加封慧賢皇貴妃。 冊文曰:贊雅化於璇宮,久資淑德,緬遺芳於桂殿,申錫鴻稱。既備禮以飾終,彌懷賢而致悼。爾皇貴妃高氏,世閥鍾祥,坤閨翊政,服習允諧於圖史,徽柔早著於宮廷。職佐盤匜,誠孝之思倍摯,榮分翬翟,肅雝之教尤彰。已晉崇階,方頒瑞物。芝檢徒增其位號,椒塗遂失其儀型。茲以冊寶,諡曰慧賢皇貴妃。於戲!象設空懸,彤管之清芬可挹,龍文疊沛,紫庭之矩矱長存。式是嘉聲,服茲庥命。

      其父高斌史料

      高斌 (?~1755),字右文,高佳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皇帝慧賢皇妃之父。雍正六年(1728年)授廣東省布政使,九年遷副河南山東河道總督。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曾三任江南河道總督,授大學士。 治河期間,繼承靳輔的治河方策,進一步完善“分黃助清”的防洪措施,對黃河南岸碭山毛城鋪、蕭縣王家山及睢寧峰山等處各減水閘下的引河,因年久淤淺,均進行疏浚;遇黃河異漲,規定徐州水志至七尺時,方準開放減水閘,將分出之水,分由引河經徐州、蕭縣、宿遷、靈璧諸州縣及楊疃等五湖之停蓄澄清後,暢入洪澤湖,藉以蓄清刷黃。同時對清口至瓜洲三百餘里的運河,實行分洩措施。並規定山盱、尾閭天然南北二壩非到洪澤湖水異常不可輕開,使高、寶諸湖所受之水,循軌入口,不至氾濫下河,從而使高郵、寶應、興化、鹽城諸縣民田,連年豐收。 鑑於黃河自宿遷以下至清河,河流湍急,與堤外中運河唇齒相依,他提出加培中運河南堤,作為黃河遙堤,進一步鞏固北岸堤防,以保運河安全。 乾隆十八年九月,秋汛已過,黃河在徐州張家路決口,當時新任江南河道總督策楞奏稱:淮徐道義官管河同知李焞和武官守備張賓,因共同侵吞工帑,以致誤工決口。皇帝震怒,立令把李焞、張賓二人斬首示眾,將高斌及江蘇巡撫協辦河務張師載,以瀆職徇縱罪,綁赴刑場陪斬後,解縛釋放,以儆效尤。這是清廷對河工失職官員一次最嚴厲的懲處,在工文武官員,無不凜然。二十年三月,高斌卒於工地,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時指出:高斌治河雖不如靳輔,較齊蘇勒、稽曾筠則有過之無不及。可與靳輔等同入祠。 高斌的侄子高晉,於乾隆二十六年任江南河道總督,為兩代河官。 (引文見《清史稿》)

      乾隆對其母家態度

      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四,剛即位二十一天的乾隆帝就封高氏為貴妃,同時下令將高氏母家從包衣佐領下撥歸滿洲鑲黃旗。嘉慶二十三年正月,嘉慶皇帝命將玉牒內慧賢皇貴妃母家之姓改為高佳氏。 其父高斌以治河名世,雍正初年由內務府主事而至員外郎、郎中,外任蘇州織造、江南河道總督。乾隆年間,內拜吏部尚書,兼管內務府大臣、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軍機處行走。乾隆二十年(1755)。聞知高斌去世訊息,乾隆帝曾發一通議論,說高斌:本一居心忠厚之人,易為屬員所愚,又身有殘疾,不能親身督率,以致滋弊僨事,國法所在,固不可寬,戴罪河干已經二載,念系宣力舊臣,剔歷年久,方欲量給大臣職銜,以為餘年光寵,今聞溘逝,不及蒙恩,殊為可憫,著賞給內大臣職銜,俟伊子高恆扶槨到京日,賞內庫銀一千兩,料理喪務。以後又作懷舊詩,對高斌的治河的成績有較高的評價:“本朝善治河,靳輔,齊蘇勒。斌實可比倫,弗圖保工急。至其於齊也,有過無不及……”並祀賢良祠。 貴妃之兄弟高恆,字立齋。乾隆初以廕生授戶部主事,二十二年授兩淮鹽政,鹽政與河督、織造、稅務等職務,其職務在清代皆最為肥差。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恆因“鹽引案”貪贓論斬。高恆長子高樸,其仕途雖似未因其父被誅而受太大影響,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但卻與其父有同樣下場。高樸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被派往葉爾羌辦事,僅僅兩年之後,便有阿奇木伯克投訴他,烏什辦事大臣永貴又揭發他在葉爾羌存銀一萬六千餘兩,金五百餘,結果又是籍其家,坐誅。 然高家竟然並未因此而一蹶不振。乾隆五十二年(1787),皇帝又復起用高斌另一孫、高恆之第四子高杞:“原任大學士高斌宣力年久,伊之子孫皆經獲罪,現在並無服官者。著將伊孫候補通判高杞調取來京,以內務府郎中補用,以示朕眷注舊臣之意”。高杞參與過平定川湖陝白蓮教之役,後曾內授內務府大臣,外署陝甘總督。為宦30多年,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官做得起起落落,為人則“聲名平常”,雖未如祖輩遭滅頂之災,也算不上得意。道光二年(1822)以年老休致,道光六年(1826)卒。能得善終,亦屬不易。 貴妃之族兄高晉,該家族第二位重要人物,其為高斌之侄,自幼即奉雍正帝之命,隨胞叔高斌在任所學習,後以知縣用,選山東泗水縣,乾隆初曾署兩淮鹽政、兼管江寧織造。乾隆二十六年(1761)遷江南河道總督。73歲時卒於河南黃河工次。一個家族僅在乾隆一朝即出兩名河督,且高晉的聲名並不亞於其叔。高宗懷舊詩中一首詠高斌,還有一首詠高晉:“從來擢督撫,德才量並重。以此下僚中,百不一二中。自知縣起者,臻斯必超眾。晉也實其人,故悉下情洞。更兼習河務,要任久倚重。乃以治河決,來豫屢稽功……”評價不在高斌之下。 高晉有子十二人,其中三人早亡,餘下6人中即有3人在清史有傳。其一是長子書麟。乾隆三十八年(1773)被任命為領隊大臣徵金川,功最,圖形紫光閣。乾隆四十九年出任安徽巡撫。其時黃、運兩河漫溢,高宗因兩江總督李世傑不諳河工,而命書麟輔佐,事後擢兩江總督。史稱書麟“素行清謹,出巡屬邑,輕騎減從,民不擾累。和坤當道,又能獨善其身。其弟廣興“以首發和坤奸擢官,既得官,多所彈擊,書麟不善所為,嘗於帝前言之”,廣興獲罪,書麟又請嚴治,如此小心翼翼唯恐牽連及己,不知與高家兩人被誅的經歷是否有些關係。書麟的七弟廣厚,進士出身,官至安湖南巡撫,事蹟平平。而其幼弟廣興,即不為書麟所喜者,則張揚得多,“廣興伉爽無城府,疾惡嚴,喜詆人陰私。既得志,驕奢日甚,縱情聲色,不能約束奴僕,終及於禍”。廣興因得罪太監,為人所饞,又贓私有實據,被嘉慶帝置於法,籍其家,子蘊秀也被謫戍吉林,下場倒與其從堂叔高恆和從堂兄高樸相類。 清人謂高家為“叔侄父子大學士:滿洲高佳氏高斌(文淵閣大學士)、從子高晉(文華殿大學士)、高晉子書麟(協辦大學士)”;或稱“高文定斌、高文端晉、書文勤麟……皆補滿相”。 內務府諸多家族中,有如此大的起伏而仍能綿延不斷並堪稱世家者,以高佳世家為最突出。從中一則可知清代官場之嚴酷,一則可見作為清朝的統治基礎,皇室每對世家大族有意扶持,使之在升降起落中能夠歷久不衰的特點。

      乾隆帝為慧賢皇貴妃所作詩

      純皇為貴妃所作的輓詩大都以《填倉日》冠名,如《填倉日偶感》《填倉日記》等,是因為貴妃於乾隆十年填倉日,也就是正月二十五日薨逝,因此每逢這個日子,乾隆都會以填倉日為題感悼貴妃。 其中在一首詩的詩注中說道:慧賢皇貴妃仙逝已五載矣....撫景追昔,不禁神傷! 現摘錄幾首,共賞。 其一:純皇御製詩二集 《填倉日》 已是傷神日,尤然韶景春。 三年才過忌,週歲又思人。 悲喜何曾定,平生難具陳。 無心饒苑卉,特地更懷新。 純皇自注雲:圓明園內韶景軒,慧賢皇貴妃所居住也,妃於丙寅年填倉日仙逝,繞逾三年,而孝賢皇后天遊又將浹歲遇節於不能已也。 其二:貴妃薨逝十二年後純皇所作的輓詩 《填倉日》 屈指為基十二過,可堪回憶是耶歌。 悲歡展轉都來幻,歲月推遷積以多。 永巷群維式儀則,中宮素復喜祥和。 不三年又辭予去,雖向君平問若何。 其三: 慧賢皇貴妃輓詩疊舊作春懷詩韻 序:昔謝恵連不得志,於時而有秋懷之作,去年三春無雨憂懷悒欝,因題春懷詩,今歲三白兆於冬萬物,熙於春宜,其愉恱舒適矣,而傷逝之感不能釋於情,疊韻志懷兼以自訟。 牛女歲一會,詎雲隔天漢。 崦嵫雖下舂,扶桑復明旦。 人生赴壑蛇,去勢誰能絆。 永惟王衍言,言笑憶晏晏。 更慮漢武事,空貽後人案。 雙雙樑上燕,隊隊灘頭雁。 時或失乳巢,亦或別沙岸。 況曽賦抱裯,嘗經陪曲宴。 憂農予悒欝,強慰予之畔。 頻進徐妃箴,未怨班姬扇。 廿年如一日,誰料沉痾臶。 囑我為君難,不作徒背面。 悼淑勵不傷,虧盈月規半。 徘徊虛堂襟,小星三五爛。 有愧莊叟達,匪學陳王嘆。 翻譯:序:昔日謝恵連不得志,感於時節,作《秋懷》詩,去年三春無雨,憂懷抑鬱,因作《春懷》詩,今歲冬季三降白雪,春雨滋長萬物,一派愉悅舒適的景象,而傷逝之感不能釋於懷,疊韻抒懷兼以自責。 其四:除了填倉日為貴妃寫輓詩外,純皇其他時日也有感戴的作品: 《無題》 散遣間愁點筆時,無端觸緒轉增悲。 歌詩擬改杜詩句,生別終勝死別難。

      生平

      雍正年間,高氏就成了弘曆的側福晉。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四,剛即位二十一天的乾隆帝就封高氏為貴妃,同時下令將高氏母家從包衣佐領下撥歸滿洲鑲黃旗。當時因為是世宗大喪期內,所以冊封禮推遲了二十七個月,到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才舉行。 高氏是名門淑女,通情達理,盡心盡力侍奉皇帝。有時皇帝因水旱災情而擔心農民種不了地,打不了糧食,心情鬱鬱不樂,高氏就陪在皇帝身邊,婉言勸慰。她還經常用古代名妃的言行來要求自己,二十年如一日。乾隆十年元旦,正是佳節喜慶之日,未想到高氏竟得了重病,臥床不起,乾隆帝去看望她時,高氏語重心長地囑咐乾隆帝要自愛,不要悲傷,當皇帝很不容易,情真意切,使乾隆皇帝很受感動,雖經全力醫治,但病勢日漸沉重。為了報答這位侍奉自己二十年之久的愛妃,在正月二十三晉封高氏為皇貴妃,可是剛過兩天,就在正月二十五填倉日這天,高氏病逝了。第二天乾隆帝就賜諡她為慧賢皇貴妃。 為了悼念愛妃,乾隆帝寫了多首輓詩。她的金棺暫安在靜安莊殯宮,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隨孝賢皇后入葬裕陵地宮。嘉慶二十三年正月,嘉慶帝命將玉牒內慧賢皇貴妃母家之姓改為高佳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縫布邊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