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油瓶侃歷史

    的確,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有127艘潛艇被擊沉,有1萬多名潛艇官兵葬身海底。可以說紙面實力強大的日本潛艇部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戰績很差,下面小油瓶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潛艇部隊是如何把一張好牌打的稀爛的!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潛艇部隊

    二戰德國潛艇部隊的狼群戰術取得輝煌戰果,大家可能都認為德國擁有二戰參戰國中規模最大的潛艇部隊,其實在二戰爆發時,恰恰日本才是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潛艇部隊,第六艦隊30艘,聯合艦隊27艘,吳鎮守府4艘,加上預備役的3艘,共計64艘,總噸位96707噸,此外在開戰後又簡稱潛艇117艘,接收德國潛艇8艘,戰爭期間共有潛艇187艘,無論是數量還是噸位,絕對都屬於世界領先。

    那麼這麼一隻無論數量還是噸位都處於世界領先的潛艇部隊為什麼交出來一份如此爛的戰績呢?

    日本人固執的潛艇使用方法

    (1)潛艇部隊承擔在艦隊決戰中配合聯合艦隊任務

    在對美截擊作戰中,潛艇的任務是監視、跟蹤、保持接觸和削弱敵人,並在艦隊決戰中配合聯合艦隊作戰。在航空兵和水面艦艇部隊面臨最後決戰時,潛艇必須實施突擊,這種優先完成決戰任務思想,使得潛艇根本無法發揮自己本身的隱蔽優勢和攻擊突然性的優勢,面臨美國艦隊具有的反潛能力,這樣的潛艇攻擊手段,發揮作用不大。

    (2)日本忽視潛艇戰的自主性

    潛艇作戰的特點就在於自主性大,德國潛艇戰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據說因為發揮了潛艇戰鬥活動的自主性,敵人的反潛能力越提高,就越應該發揮潛艇作戰的自主性,即自行選定作戰海域,儘量乘敵之需進行襲擊,不要囿於區域性海域的戰鬥,而應以敵人的主要海上交通線為目標,自主地開展破交戰。

    而日本仍然固執的堅持,擊毀敵艦隊,便可以獲得制海權和制空權,從而就能奪回要地的判斷,潛艇主要用於攻擊敵艦隊,必須為戰役服務,嚴重限制了潛艇的自主性。可以說,日本潛艇除了在美國西海岸 印度洋和澳洲海域進行破交戰時擁有自主外,其他行動都是在一定限制下執行戰鬥任務的。在戰爭初起,聯合艦隊擁有一定優勢時,潛艇作戰還比較主動,到了後期,聯合艦隊作戰處於被動狀態時,潛艇作戰收到的限制更大。

    (3)體制不健全,經驗教訓沒有推廣

    在1943年6/7月份開展的印度洋和澳洲海域附近的破交作戰中,出現了多起關於魚雷自爆的事故,但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對策,導致後來依舊出現多起自爆事故。

    在日本,潛艇部隊作戰的經驗教訓,由各潛艇和潛艇戰隊司令部提出,在潛艇學校進行研究,但是潛艇學校遠離中央,不便及時反映意見,所以由於組織體制不健全,日本在實戰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從未得到充分運用

    所以說作戰思想轉變慢,固執的艦隊決戰思想,再加上1943年以後美國海軍大幅增強的反潛能力,以雷達為主要搜尋潛艇手段,導致日本潛艇損失慘重。

    雖然日本潛艇戰績上遠遠遜於美軍,但在1942年以前美國雷達未大規模推廣應用,日本戰初聯合艦隊實力佔上風階段以及在美國西海岸 印度洋和澳洲海域開展破交戰時,日本潛艇還是取得了一些戰果的,具體如下

    在太平洋戰區,擊沉大型航母2艘,護航輕航母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5艘,潛艇2艘,重創大型航母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2艘,擊沉船隻59艘,重創33艘

    在印度洋戰區,擊沉潛艇1艘,重創戰列艦1艘,擊沉船隻120艘,重創16艘

    總體來說在太平洋戰區擊沉重創敵艦艇多,在印度洋擊沉重創敵運輸船隻較多,在印度洋主要以破交戰為主。

    除此之外,日本潛艇部隊還完成了偵查任務、運輸任務、救援任務等等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日本人的對手美華人取得的戰果

    美華人在二戰初期,美國太平洋艦隊僅有6艘V級、3艘P級和12艘較新的河魨級共21艘潛艇,其中只有11艘能立刻投入戰鬥;菲律賓的亞洲艦隊也只有23艘大型潛艇和6艘S級小型潛艇。不僅數量遜於日本海軍,在魚雷上和火力上也比日本差,此外美軍的魚雷還經常因為引信失靈不爆炸,在戰爭初期吃盡了苦頭。

    隨著美國國會的兩洋海軍法案,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共計建造了234艘潛艇參戰,同時由於戰爭前期潛艇數量不足,魚雷失靈,潛艇部隊表現遠遠不如航母,而太平洋艦隊司令洛克伍德中將也堅持將潛艇作為獨立力量使用,美華人開始用更積極、大膽的戰術,隨著魚雷問題的解決,美國潛艇戰績越來越強悍,據戰後統計,美華人擊沉了日本8艘航母,1艘戰列艦,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8艘,驅逐艦49艘,潛艇22艘,總共擊沉軍艦170多搜,擊沉日本船隻1152艘,486萬噸,遠勝於日本潛艇部隊的戰績。

    總的來說,日本潛艇部隊開局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日本用1流的潛艇部隊,打出了3流的戰果。

  • 2 # 香茗史館

    日本在二戰前,以174艘遠洋潛艇的巨大優勢,位居世界第一,要知道同時期的德國僅有50多艘。然而在二戰中,日本的潛艇部隊表現實在平淡,而原因便是日本在潛艇使用方面的思想要麼太過保守,要麼太過超前,總之是很不切合實際。

    日本雖然認識到的潛艇的重要性,但在使用方面則步入了誤區

    一戰結束後,在認識到潛艇重要性的情況下,再加上“華盛頓條約”的約束,日本開始大力開展潛艇建設,這使得他們在二戰前擁有著近兩百搜潛艇,以絕對的優勢領跑全世界各個國家。然而就二戰中日本潛艇的表現來講,他們擁有這麼大的優勢,戰果卻極為有限,遠沒有在大西洋上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德國潛艇那麼輝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潛艇水平落後。日本在建造艦隊方面,似乎陷入了一個錯誤的概念之中,他們有著太深的巨炮情節,建造潛艇其實也只是一時權宜之計,主要還是受迫於“華盛頓條約”的限制。因此,在進入“海軍假日時期”之後,日本開始減緩了潛艇的建造,開始轉而建造大型戰艦。這導致在二戰爆發之後,日本雖然擁有著大規模的潛艇部隊,卻大多為早期建造的老舊型號,在海軍發展日新月異的那個時期,這種落後是極為可怕的。

    △設計古怪的日本潛艇

    2、潛艇應用落後。日本雖然擁有著數量龐大的潛艇部隊,但卻很少將其作為一支單獨的部隊來使用,而更多是將其作為一種輔助艦艇來使用,更多承擔的是偵查、運輸任務,而很少直接承擔作戰任務。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由於日本海軍損失慘重,潛艇更是成為了日本海軍的重要運輸手段。這種使用方式的落後,不僅嚴重製約了潛艇部隊的發揮,而且在與美國潛艇的交戰中也全面落於下風,滿載貨物的日本潛艇哪裡是直接用於攻擊的美國潛艇的對手。即使到太平洋戰爭後期,在水面艦艇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日本竟然仍沒有將潛艇部隊作為主力,寧願採取所謂的“神風敢死隊”作戰方式,也沒有像德國那樣採用“野狼戰術”。

    △水下航母伊-400

    3、發展方向超前。或許是受制於“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日本在無法建造海上大型艦艇的情況下,竟然意圖發展水下巨無霸,於是日本的伊-400便橫空出世了,這種可搭載3架M6A1“晴嵐”水上戰鬥/轟炸機的潛艇,簡直就是水下航母。然而由於這種思想太過超前,導致這款潛艇在實際作戰中擁有著各種先天缺陷,幾乎可以說是根本達不到作戰需求。

    雖然日本的潛艇在戰爭中也曾像德國潛艇部隊那樣,去襲擾過對方的補給線,但他們的主要襲擊物件竟然是負責護航的軍艦,而並非像德國那樣以襲擊運輸船為主,這也是造成其潛艇部隊戰果較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日本潛艇部隊的戰果

    當然,日本的潛艇部隊在二戰中雖然戰績不顯,但並非一無所獲。

    △擊沉印第安納波利斯號使伊-58一舉成名

    1、擊沉的敵艦。日本潛艇擊沉的敵方船隻,除了登陸艦、油船、魚雷艇等輔助船隻之外,主要戰果如下:

    伊-168號於1942年6月7日在中途島海域擊沉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哈曼號護衛驅逐艦。

    伊-19號於1942年9月15日擊沉黃蜂號航空母艦、奧拜恩號驅逐艦。

    伊-26號於1942年11月13日在瓜島海域擊沉朱諾號情形巡洋艦。

    伊-176號於1943年11月17日在特魯克島海域擊沉柯維納號潛艇。

    伊-175號於1943年11月24日在吉爾伯特群島海域擊沉利斯康彎號護航航母。

    伊-53號於1945年7月24日在沖繩海域擊沉昂德希爾號護衛驅逐艦。

    伊-58號於1945年7月30日在菲律賓海域擊沉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剛剛完成運送原子彈的任務)。

    此外在1943年和1945年各擊沉過1艘美國潛艇。

    2、擊沉的商船。日本潛艇總計擊沉了147搜排水量在500噸以上的商船,噸位總計77.6萬噸(另有說法是184艘商船,總計90.7萬噸)。這個資料看起來龐大無比,然而卻只相當於德國潛艇在1942年時一個月的戰績。

    然而相較於取得的可憐戰績,日本海軍在整個二戰中卻損失了高達130艘潛艇(不包括投降的),其中1941年損失3艘,1942年損失18艘,1943年損失23艘,1944年損失57艘,1945年損失29艘,佔到了其列裝總數的67.7%。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日軍潛艇的戰果:美軍的約克城、黃蜂、大黃蜂號艦隊航母,利斯康姆灣號護航航母。兩艘巡洋艦,其中就包括那艘運送原子彈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另一艘是亞特蘭大級巡洋艦朱諾號。以及擊沉三艘潛驅逐艦和一艘潛艇,運輸船不算入內,被日軍潛艇重創的不算入內。所以日軍的戰機看起來還是不錯,但是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有127艘日軍潛艇被擊沉。所以相比之下日軍的潛艇戰並不划算。日本潛艇擊沉運輸船的總噸位還不如德軍潛艇在1941年一個月擊沉盟軍的運輸船的噸位

    在日本聯合艦隊中有規定巡洋艦以下級別的船隻能算輔助艦艇,所以驅逐艦和潛艇得2-4艘湊成一個戰隊才算一艘艦,而且聯合艦隊中還有明確的規定,潛艇攻擊巡洋艦以下級別的艦艇不算入戰績。所以就算看見敵方的運輸船隊日本潛艇一般也不會主動攻擊。而且日本海軍一直抱著艦隊決戰的“九段漸漸邀擊戰”的戰術不放,由於潛艇是以魚雷作為武器,擁有強大的反艦能力,所以被賦予了重大的反艦打擊任務。看看重型魚雷的命中效果,九三氧氣魚雷是日本海軍在二戰當中研製出科技含量最高的武器,重型魚雷到現在也沒有多少國家會造

    在“九段漸漸邀擊戰”的作戰預想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五段、第七段作戰中潛艇被賦予了監督、襲擾、遲緩、削弱的重要攻擊任務,所以和其他國家的潛艇作戰定位不同,日本的潛艇是專門用於反艦的而不是用於打運輸船來破交戰。所以日本的潛艇的戰績要麼沒有,要有幹掉的肯定是大號的人物

    但是日本的作戰思想本來就是有問題的,因為這一個作戰思路是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後根據當時的作戰環境制定的,而日本當時一直將這一作戰思路奉為圭臬,幾十年內都沒變,而時代在發展,武器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的潛艇的作戰思路依然沒變,而整個太平洋戰爭的節奏根本不是按照日本的作戰想法來進行的,所以潛艇的戰績寥寥無幾,最後潛艇和驅逐艦隻能從當島上日軍的運輸艦隊。

  • 4 # 陳悅漫步海邊

    日本海軍稱潛艇為潛艦,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潛艦的表現確實相對不突出,這一方面因為受到使用戰略、作戰經驗不足的侷限,其實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就是日本的潛艇其實很少,在廣闊的太平洋上運用起來本來就捉襟見肘,又要兼顧巡航、運輸、偵查,根本不敷使用。

    儘管如此,日本海軍的潛艦在太平洋戰爭中也取得了事實上很不錯的戰果,下面列舉一下:

    一、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潛艦數量的變化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1941年),共有64艘,總噸位96707噸。

    1942年末,共有64艘,總噸位97360噸(當年損失20艘,補充20艘)。

    1943年末,共有78艘,總噸位106140噸(當年損失23艘,補充37艘)。

    1944年末,共有58艘,總噸位76442噸(當年損失59艘,補充39艘)。

    1945年戰爭結束時,共有59艘,總噸位68568噸(當年損失29艘,補充30艘)。

    二、戰果

    太平洋方向

    擊沉軍艦:航空母艦2艘、護航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3艘、護航驅逐艦2艘、潛艇2艘。

    擊傷軍艦:航母2艘、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1艘、護航驅逐艦1艘。

    擊沉民船、運輸船隻:59艘(293924噸)

    擊傷民船、運輸船隻:33艘(250953噸)

    印度洋方向

    軍艦:擊沉潛艇1艘、擊傷戰列艦1艘

    民船、運輸船:擊沉120艘(608228噸)、擊傷16艘(95947噸)

    三、潛艇偵查行動

    東太平洋方向:17次

    南太平洋方向:41次

    北太平洋方向:17次

    印度洋、南西方向:15次

    四、配合實施航空偵查

    東太平洋方向:7次

    南太平洋方向:33次

    北太平洋方向:6次

    印度洋、南西方向:10次

    四、潛艇運輸行動

    南東方向:成功200次,失敗144次,損失潛艇8艘。

    北東方向:成功42次,失敗4次,損失潛艇3艘。

    中部太平洋及日本近海:成功38次,失敗7次,損失潛艇8艘。

    南西方向:成功8次,損失潛艇1艘。

    五、潛艇炮擊行動

    東太平洋方向:19次

    南太平洋方向:10次

    印度洋方向:1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來理解“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家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