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大師兄董大明

    老鐵,

    你要五言的詩,還是七言的詩??

    律詩還是絕句???

    舉例:

    五言粗口:XXXXX

    七言粗口:XXXXXXX

    借錢不還,還能吟詩一首?

    可真有你的

    有時間還不如咱們研究一下,詩詞的專業知識呢?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近體詩的一種,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全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兩聯須作對仗。

    詩體格律

    五言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與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但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依然有首聯用對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五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第一種格式:首句入韻仄起式(說明:〇表示可平可仄;韻腳要求用平聲。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規,而且以仄起式為常見。)

    〇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唐)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第二種格式:首句不入韻仄起式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第三種格式:首句入韻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

    第四種格式:首句不入韻平起式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七言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成熟於杜甫。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每首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詩體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七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說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一種格式

    平起首句入韻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二種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韻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酬樂天揚州(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第三種格式

    仄起首句入韻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四種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韻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山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傳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五言絕句

    簡稱五絕是出現於漢朝,成熟於唐代的一種近體詩。四句,每句五個字。現時,五絕被認為近體詩中最難寫的體裁,因為它字數最少,表達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簡意賅。

    詩體簡介

    五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或稱截句,斷句,短句;或以為“擷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各家解釋並不一致。絕句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而六言絕句較為少見。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叫做五言絕句,簡稱五絕。

    從北周詩人庾信的一首題為“絕句”的五言詩來看,五言絕句不是唐代詩人創造的,其文體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遊經歲月,羈旅故情多。近學衡陽雁,秋分俱渡河。”這是庾信的《和侃法師三絕》之一。此詩平仄粘綴,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聲韻,第一、三句尾都用仄聲字,詩題已稱為“絕”。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絕句並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五言絕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由於受字數的限制,較之其他體制的詩歌,五言絕句在創作時對其語言和表現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簡練、概括,創作難度就更大。張謙宜對此就以“短而味長,入妙尤難”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絕句自然而然的成為盛唐詩歌中最為璀璨的明珠,是唐詩中的精華。

    五絕在初唐時起點較高,像“初唐四傑”、宋之問等都有佳作,特別是王勃的五絕,以其優柔不迫被沈德潛譽為“正聲之始”。盛唐時,崔國輔、孟浩然、儲光羲、祖詠等一大批文人對五絕作了進一步推動和完善,其中王維、李白更是把五絕的創作推向了極致,使五絕發展達到了繁盛的頂峰。

    五言絕句也稱五絕,有四種常見格式。(〇表示可仄可平)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如: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晚”字屬仄聲,末字“適”也是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如:

    〇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示例:

    塞下曲(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暗”字屬仄聲,末字“風”是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如: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夜宿山寺(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感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樓”字屬平聲,末字“尺”是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韻。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如:

    平平仄仄平

    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示例:

    聽鼓(李商隱)

    城頭疊骨聲 

    城下暮江清   

    欲問漁陽摻   

    時無禰正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頭”字屬平聲,末字“聲”也是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

    七言絕句又稱為七絕,是絕句的一種,屬於近體詩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每句七個字的絕句。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聲同韻;第三句仄聲不同韻。第二四句倒數第三字通常為仄音;整首詩的意境高,文辭雅,寓意深。

    七言絕句有四種常見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如: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辭”字屬平聲,末字“間”也是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如: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示例:

    夜讀範至能(陸游)

    公卿有黨排宗澤

    帷幄無人用岳飛

    遺老不應知此恨

    亦逢汗節解沾衣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卿”字屬平聲,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聲字,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韻。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如:

    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蘇臺攬古(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

    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吳王宮裡人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苑”字屬仄聲,末字“新”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如: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個”字屬仄聲,末字“柳”也屬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韻。

    老鐵,你真閒,一直能看到這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多主動管理基金無法超越指數,2019年我們是否要轉投指數基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