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誠地看著你

    為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美國沒有打壓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反而因為地緣關係,大力扶植。這是兩國能迅速發展的根本契機。

  • 2 # 經常用了

    19世紀後期,德國就已經是發達國家了,德國的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軍事領域,都位居世界前列,在綜合國力方面,已經僅次於英國和美國。因此,雖然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但德國的底子還在,財富被打光了,人還在,技術積累還在,所以很容易實現崛起。

    當然,德華人運氣很好,戰爭結束沒多久,美國和蘇聯爆發“冷戰”。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就又想起了德國,他們開始扶持西德。1948年,美國啟動歐洲復興計劃,對英國,法國,西德等國進行經濟援助,此舉挽救了西歐的經濟。德國,也搭上了便車,實現經濟復甦。

    德國還有一個優勢,在於其地理位置,處在“冷戰”的最前沿,這與日本非常相似。由於西德直接面對蘇聯陣營,是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蘇聯挑起兩次柏林危機,這拉高了德國的身價。美華人對德國的態度,從恨轉為不恨,從仇敵變成了兄弟。他們扶持西德,甚至不惜恢復德國軍力,這都是為了遏制蘇聯。

    假如僅僅依靠美國的扶持,西德充其量是經濟復甦,實現再度崛起是不可能的。因此,德華人還在別的方面有所建樹。其一,在制度方面,西德建立了“社會市場經濟制度”,這可以被看作德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制度,與英美奉行的自由資本主義不同,德國在搞自由經濟同時,還十分注重社會責任的培養,重視財富分配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對那些只盯著錢看的行為予以批判。

    在外交方面,西德和法國合作,堅定推行歐洲一體化,這不僅令法德和解,也讓德國地緣政治環境得到改善。在處理與蘇聯陣營的關係時,西德沒有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勃蘭特執政時,推行“新東方政策”,主動改善與蘇聯的關係。後來,蘇聯與西德之間,也實現了和解,雙方逐步放下恩怨,這為兩德統一打下基礎。

    日本經濟的復甦,也得益於美國的扶持。1950年代,亞洲地區發生了一件大事,美國為了打贏戰爭,重新啟動日本工業化,這讓一窮二白的日本社會,迎來了發展機會。後來,為了對抗某個陣營,美國對日本開始全方位的扶持,企圖把日本打造為戰略橋頭堡。

    這一來二去,日本經濟被救活了。戰後美國獨佔日本,在麥克阿瑟的引導下,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造。1947年,新的和平憲法頒佈,軍國主義勢力遭到壓制。總體來看,美國在戰後多年間,維持了日本國內的社會秩序,這為日本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當然,日本人也沒閒著,與德國一樣,如果只依靠美國的施捨,是不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的。戰爭結束後,日本人將“1940體制”逐步制度化,該體制是一個戰時體制,但卻為經濟復甦打下基礎,因為戰後日本的民間社會,最需要國家力量的扶持,日本人開創了一套獨特的銀行經濟體系,或這叫金融體系,這與英美的體制十分不同。

    有很多學者認為,“1940體制”是日本戰後經濟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與此同時,日本企業界建立了“年功序列制”和“終身僱傭制”。雖然,這兩大體制存在很多弊端,在客觀上導致日本經濟的僵化,但在那個特殊年代,日本企業界成功凝聚人心,創造了人才基礎。

    多年後,日本財團幾乎要把美國給買下了,美華人大為震驚。1980年代,美國搞了一個“廣場協議”,此舉沉重打擊了日本的經濟體系,導致日本“失去了二十年”。這說明,日本人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逃脫美國的控制,美華人要打壓日本,那是相當容易的。

    二戰後,三個軸心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在經濟上的發展速度都非常快,特別是德國和日本,短短的幾十年,就成為世界經濟強國。2018年,日本經濟總量是5萬億美元,德國是約4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三、第四位。

    這兩個國家均以做事認真出名。這兩個國家的經濟能有如此快的發展,也與他們的科技發達有一定的關係。最代表科技水平的,是世界諾貝爾獎。截至2018年,諾貝爾獲獎世界排名是這樣的:1、美國,2、英國,3、德國,4、法國,5、瑞典,6、日本。從這個排名看,德國和日本的科學研究水平也非常高。我們知道,搞科學和經濟,來不得半點馬虎。而這兩個國家的人做事,向來以嚴謹出名。所以他們的產品質量世界有名。

    比如德華人做事認真,就有這樣一個事例:在2006年世界盃上,德國守門員教練克普克(Koepke)在賽前把一張列出阿根廷球員踢點球習慣的秘密紙條交給了萊曼,而萊曼把這張紙條塞進襪子裡,並在每個點球前把紙條抽出看了一眼。據瞭解,紙條內容如下:1.裡克爾梅,射向左側上角;2.克雷斯波,長距離助跑射向右側,短距離助跑射向左側;3.海因茨,射向左側下角;4.阿亞拉,長時間停頓,長距離助跑射向右側;5.梅西,射向左側;6.艾馬爾,長時間停頓後射向左側;7.羅德里格斯,射向左側。最終,德國守門員萊曼先後擋出阿亞拉和坎比亞索的射門,獲得比賽的勝利。試問,有幾個國家的教練,能把事做到這個程度,這也難怪德國足球在世界上的水平高了。

    再拿汽車工業來說吧,這兩個國家的汽車,均以質量好名揚世界。同時,在其他工業領域,他們國家的產品也產生了很多世界名牌。德國的機電產品,日本的電子產品,都非常有名。由於工業產品質量過硬,銷量自然好,賺錢也是必然的。

    二戰後,美國經濟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到現在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已經100多年了。美國有個特點,是世界進口大國。哪個國家向美國出口產品多,哪個國家就會獲利多。其實,自從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也是憑藉著向美國出口多,才賺到了錢,打下了經濟發展的基礎。2017年年,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是4298億美元。

    因為這兩個國家國土面積都不大,人口也不是太多,靠國內市場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靠出口才能賺更多的錢。二戰結束後,這兩個國家均是美國陣營裡的,早早加入WTO,向美國出口產品有便利條件。這兩個國家與美國的年貿易額差不多,在1800億美元左右。二戰結束已經有74年了,這兩個國家向美國出口了大量商品,賺足了錢。因為這兩個國家工業產品質量高,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數量也不少,也很賺錢,但終究不如向美國出口賺錢多。

    這兩個國家的底子厚。這個底子,第一個方面是指二戰前,這兩個國家都已經是世界上的製造業強國。比較明顯的是,二戰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有能力製造航母了,日本的製造武器的水平,非常高。而德國的潛艇在當時世界上非常有名,盟國運輸物資的商船和軍艦被打沉的,不計其數。從武器製造能力看,這兩個國家的製造業在二戰前就已經非常好了。二戰結束後,雖然美國和前蘇聯從德國拉走了不少科學家和機床,但戰後留下的勞動力,仍然具有較高的技術能力。而且,製造業需要的是技工,並不是科學家。德國的技術工人仍然被留下來了。日本更不用說了,除了美國的原子彈外,他們的製造業損失並不大,底子還在,二戰結束後,稍一整理就能開始生產。

    這兩個國家都有良好的教育。戰爭中,他們損失了大量的勞動力,但這兩個國家重視教育的傳統還在,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勞動力。因而,戰爭結束後,他們比世界其他國家發展的動力更強。

    這兩個國家可以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國防投入都不高。德國是北約國家,軍費大頭由美國掏了。而日本更不用說,美國直接駐軍了,日本人每年拿出的國防經費也不多。戰爭結束的時候,滿怒蒼夷,需要用錢的地方非常多,這兩個國家可以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從而促進了基礎設施和工業再建上,使經濟能得以快速恢復。

    相反,義大利也是軸心國之一,二戰後經濟雖然得以快速發展,也是世界工業強國,相比較就沒有德國和日本搶眼了。

  • 3 # Crazy歷史

    德國和日本在戰後能夠在一片廢墟的基礎上迅速恢復工業大國和經濟大國的地位,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先來看一下內部政策。

    戰敗後的德國和日本,被國際社會限制了其軍隊的規模,由美國等國際社會接手其防務,特別是德國,分別被英法美蘇四國佔領,最終被分裂成兩個國家。

    但是沒有了防務包袱,同樣節省了原本投入到軍隊上的費用,大大減輕了經濟的包袱和壓力。在沒有了軍事包袱的情況之下,兩個幾乎採取了同樣的政策來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這些基本政策包括重視教育的發展,實行民主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延長工作時間,大量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充分提高管理水平,引進外資參與國內建設等等。

    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其在戰前時經濟水平都屬於較高層次,雖然經歷了二戰的窮兵贖武后經濟崩潰,但是其人口的素質相對較高。再加上,其兩個國家在戰後對教育的重視,使得本就不錯的教育基礎更加踏實。很快就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選拔模式。

    德國的職業教育在世界首屈一指,而日本嚴格的教育模式,引起世界爭相模仿。正是得益於戰後政府對教育的大量投入,給社會的建設提供了大量優質人才,對經濟的迅速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今天,德日兩國收益於當時的教育規劃,諾貝爾獎不斷收入囊中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另外,在利用外國技術方面,兩國政府有著清醒的認識和長期的規劃。政府不僅大力支援本國企業巨頭引進技術,並對引進的技術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轉為己用。更鼓勵在此基礎上依靠本國的力量進行升級改造,實現技術的再出口。從而確立了技術強國的地位。

    在外部,美國為了抗衡新生的社會主義陣營,對德國和日本進行了大力扶植。在歐洲有著著名的“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各國進行重建。而在亞洲同樣有著相應的政策,惠及了南韓和日本兩個國家。

    另外,日本抓住了越戰和北韓戰爭的機遇,為美國提供各種軍用後勤物質,獲得了大量的發展資本。

    戰後兩國正是因為充分重視教育,實行民主制度,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國際資本和技術,從而在短短几十年內就實現了經濟騰飛。

  • 4 # 吾之榮耀即忠誠

    自力更生這個名詞用在二戰後德日二國迅速東山再起是不適當的。

    德日二國之所以能夠在二戰後國力迅速恢復完全拜美國和蘇聯為代表的東西方對陣所致。

    二戰結束以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為了遏制蘇聯,對德(西德)日二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支援,不僅僅在財力和安全上,更主要的在是技術,教育上給於了深層次的支援,使這二國能夠很快的恢復了國家教育體系,科技研發體系以及國家基礎民生建設,使其國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走上安居穩定的生活道路,從而激發起民族自尊心,認同感和榮耀感,促進了其民族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尤其是在國家民族教育體糸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沒有剝奪其民族文化的教育,相反還貫輸了更多西方世界的優秀文化理念,使德日二國的文化教育走上了一條健康,科學,文明之路,剝離了二戰前的極端民族文化色彩,正是有此基礎才使得德日二華人民迅速擺脫了二戰的戰爭創傷,擺脫了極端民族文化的傷害,能夠勇敢正視自已,努力上進,奮發工作創造了許多科研技術,工業生產上的奇蹟。所以講德日二國不是憑藉自力更生而是憑藉當時的國際社會複雜國際關係,是機遇造就的。要說這個世界靠自力更生改變國家面貌擺脫貧窮落後的國家,那就只有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

  • 5 # 鳶飛九天2018

    二戰結束以後,德國、日本作為兩大戰敗國,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在遭受戰爭嚴重破壞後,幾乎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就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德日兩國的經濟不但沒有崩潰,反而出現了堪稱“奇蹟”的高速增長階段,德日兩國迅速邁入了世界經濟大國行列,備受世人矚目。反觀這一歷史現象,多數人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在戰爭中失利的法西斯戰敗國,迅速實現東山再起?是到底是它們自力更生,還是上天眷顧有加?

    德國戰後城市

    據統計資料顯示,上世紀60年代,德國經濟迅速超過了英、法等國,輕鬆步入歐洲強國之列;同時期的日本,經濟增長速度更為驚人,1960~1970這10年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1.3%,在1968年直接超越德國,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遭遇過嚴重的戰爭創傷的德日兩國,經濟之所以發展的如此迅速,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日本戰後城市

    第一點:非軍事化的國民經濟,大大減輕了這兩個國家的財政負擔。二戰結束後,德、日作為戰敗國,都被實行了非軍事化。德國的戰後防務由美國承擔,直至1955年以前,德國在軍費上沒有任何開支;因德國在1955年又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但是歐洲各盟國擔心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再次抬頭,所以限制了德國的軍費開支。日本方面臨同樣境遇,當時日本政府在戰爭結束後取得了國家的部分主權,換取美國軍事保護,即便在北韓戰爭爆發後,日本拒絕了美國重新武裝日的要求,目的就是為了迅速恢復經濟,安定民生。自1951年日美兩國正式簽訂《日美安全條約》,日本的軍事開支進一步縮減。

    德日兩國省去的軍事開支,絕大多數用來恢復本國、因戰爭導致千瘡百孔的經濟民生。

    成為廢墟的德國城市

    第二點:戰爭時期累積的工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潛力,幫助兩國戰後經濟快速發展。德、日兩國本就是工業大國,兩國勞動力素質較高,再加上戰時將本國大量人員集中起來,統一發展軍事工業,反而德日兩國積累了更多具備工業生產技能的熟練勞動力。同時,戰爭結束後,德日兩國湧現一批於戰後經濟發展提供巨大幫助的人力資源。

    首先德國,戰後初期就有東德意志將近1200萬難民湧入西德,這些難民大部分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他們為德國戰後經濟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日本方面,由於海外殖民地的喪失,導致大量定居海外的人員迴流本國,這些人也是戰後經濟迅速恢復的主力之一。

    戰後日本勞動者

    第三點:美國的支援和援助。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出於對自身有利的局勢考慮,美國率先將日本和德國說服,以二者作為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當時德日正處於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美國在這個時期對德日兩國施以物資和資金援助,甚至還給予了兩國政策上的支援,這一關鍵舉動,對於急需大量資金回暖的德日經濟耐雪中送炭之舉。

    綜上所述,德日兩國戰敗後在國際上的舉動,其實大都受外部影響居多,受戰爭重創後能及時醒悟、從本國國情出發,快速順應了世界歷史的發展潮流,從而促進本國實體經濟快速恢復。

  • 6 # 歷史人文社

    德日在戰後可以迅速發展起來主要有內外幾個方面。

    第一,外因,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援助復甦,有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戰後進入冷戰,美國的軍事訂貨也一方面刺激德日經濟出口,尤其是日本,北韓戰爭和越戰美國的軍事訂貨。

    第二,兩國是戰敗國,軍事受控制,軍費支出很少,可以把更多資金投入經濟發展。

    第三,德日兩國都有很強的工業基礎能力,在戰前就有很強的工業生產能力。

    第四,兩國都很注重教育的投入與發展,在戰前兩國的教育水平就很高,國民素質高對於本國經濟發展也有很大推動力。

    第五,德日兩華人民的付出,聯邦德國的工人工作時間遠遠高於歐洲平均水平。

  • 7 # 鬼谷先一

    德國和日本都是戰前就已經實現工業化的現代化國家,他們已經度過了現代化過程中的最困難階段,已經有了不錯的工業化的基礎,德國的工業化水平在二戰前是世界領先的。戰後進入“冷戰”,美國出於戰略需要鼓勵這兩個國家的發展,並且向日本大量轉移技術,開放美國市場,這些因素刺激了德國和日本的經濟成長。德日戰後的快速發展既有其自身條件,也有外部有利因素,是內外因素綜合刺激的結果。

  • 8 # 桃源傳自武陵翁

    自力更生是一方面,外因是最主要的!以前戰敗國都會受到戰勝國的打壓難以再繼續發展下去。而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對立,迫使德日這兩個資本主義強國迅速發展起來增強陣營力量!同理,中國在當時能得到蘇聯大力的支援也存在這一方面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米格-25和SR-71都能進行3馬赫飛行,那到底哪個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