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上的風

    呵呵,賽前我說反了,我說日本的3:1勝,想不到,是卡達隊3:1勝。只能說卡達踢得太鋒利了,運氣也站在他們這一邊。

  • 2 # 悠悠然悠悠哉

    很久沒關注亞洲足球了,本屆亞洲盃決賽完整看了一下,卡達之所以能奪冠,我認為有如下三點:第一,硬實力的體現。卡達本屆比賽七戰全勝僅失一球,球隊戰術紀律大大提高,球員技術能力也很優秀,特別是中後衛16號、前鋒19號、前腰11號、後腰23號,完整的中軸線核心作用完美展現;第二,日本隊實力狀態有所下降,就決賽而言,日本隊上半場沒有發揮應有水平,逼搶不嚴導致卡達能夠順利傳導、及時轉移球,另一方面自身失誤太多,傳控打法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再有旅歐球員年齡偏大,存在新老交替問題。第三,卡達準備更充分,球隊主教練技戰術及臨場應變更好。就本場比賽而言,顯然卡達準備的更充分,無論場面優劣,卡達球員比較淡定,情緒波動不大,這和以往的表現相比提升很大。主教練調整比較及時,比分領先後全隊回收打反擊,下半場果斷調整中場提升跑到、攔截能力。最終取得了理想的成績。我比較看好這支卡達球隊,未來國足對陣的話,很難取勝啊!

  • 3 # 光焰體育

    這次亞洲盃可以說是亞洲足球的一次匯演,亞洲足球的進步肉眼可見,而中國足球正在被亞洲拋棄。

    關於決賽

    我曾經很看好這支日本隊,因為以他們的實力,在和沙特隊的比賽中居然打防守反擊。他們清楚,在亞洲比腳下技術只有沙特比他們強,能如此清楚認識敵我雙方實力,能屈能伸的做法讓人感覺他們成熟得可怕。但是和卡達的決賽他們顯然有些輕敵了,第一個丟球吉田麻也要負很大責任。他沒能緊貼住阿里,給足了對方騰空倒勾的空間,在球出來的時候還側身躲開了。吉田麻也的反應也很正常,因為阿里這腳射門屬於世界級的,在亞洲範圍內很少看到,吉田麻也根本就沒有想到對方要倒勾射門。

    日本雖然輸了,但他們也打出了他們的實力。這次日本沒有全主力出戰,但南野拓實,堂安律等球員預示著日本足球的未來。日本隊決賽中的那個進球充分展示了他們的特點,在對方防守完全站好位的情況下,在中路連續短傳撕開了對手的防線。但是,日本隊一直過於迷戀中路,他們現在的平均身高已經不是劣勢,在擁有長友佑都這種邊衛的情況下,居然很少打邊路。

    亞洲足球群雄並起

    卡達,泰國,阿聯酋,再加上老牌強隊伊朗,日本,南韓,亞洲足球在這幾年的進步很大。當年澳洲剛加入亞足聯時,感覺幾乎沒有亞洲球隊能夠抗衡,也許日、韓、伊朗勉強可以打一下。但現在,澳洲也不再能呼風喚雨。日本,南韓,伊朗已經能夠和歐洲二流強隊打成平手,和世界頂級強隊也有一較高下的實力。卡達已經崛起,泰國正在崛起,菲律賓也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2026年世界盃擴軍已成定局,亞洲大機率會分到8.5個名額。在這8.5個名額裡,我曾經很有信心中國能夠分到一個,但這屆亞洲盃後讓人感覺到絕望。現在,中國隊肯定打不過的有日本,伊朗,南韓,澳洲,卡達,沙特。中國隊稍微有機會的有阿聯酋,烏茲別克,菲律賓,泰國。中國隊實力相當的有越南,阿曼,伊拉克,巴林。當我們還在嘲笑中國足球亞洲二流的時候,他們早就悄悄的跌落到亞洲三流。

    泰國有立足學校的青訓模式,卡達有阿斯拜爾學院,這些都是以青訓為基礎的模式。而我們卻在捨本逐末,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投放到教練和外援身上。中國足球的功利性簡直到了窮兇極惡的地步,每一任官員上臺的目的就是拿政治資本,沒人會在乎足球的未來。瞎子都能看見的問題就是不解決,因為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損失的利益成本對他自身傷害太大。像這樣搞下去,中國足球真的不如解散了事。

    亞洲足球群雄逐鹿,但中國只是看客!

  • 4 # 籃球街的故事

    西亞整體的進步在這一屆賽事表現的很明顯。在保留了原有的技術流,繼承了前場的高壓和就地反搶,兩個邊路與中路的配合和整體的強硬,都是這屆賽事西亞球隊統治力提升的中藥原因。恭喜卡達,亞洲盃奪冠會提高他們在2022本土世界盃的信心。

  • 5 # 合影型體育記者

    亞洲盃決賽卡達奪冠後,阿斯拜爾足球學校和它背後的卡達足球振興計劃迅速刷屏,也成為各位尚且關心中國足球的人賽後交流的話題。的確,從2004年開始,這項耗資200億美元的卡達足球振興計劃,在2019年的亞洲盃顯示出初步的成果,卡達足球進入亞洲一流,對這項計劃來說就是成功的。

    但今天我先不說卡達,還是聊聊日本足球。為什麼?因為日本足球在現在,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中國足球的“老師”,而且是具備社會借鑑意義的“老師”。正如在中國近現代史開端,中國複製了大量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模式。從歷史宏觀角度說,這些複製都是成功的,因為中日人文、社會、歷史具有高度重疊性。

    中國足球在近20年看起來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也虛心向世界各足球強國學習。學巴西、學德國、學荷蘭、學西班牙、學法國、學義大利。只要在世界足壇,哪一種足球理念和足球風格取得出色成績,我們都願意去“學習”一下。但20年來我們發現,雖然用了各國教材、請了各國家教來輔導中國足球。但我們依然學無所成。而這20多年,我們亞洲的鄰居們都在或多或少的進步。這回,我們更緊張了、更絕望了。

    其實,中國足球的管理者、從業者,足球媒體人也都無數次提到,日本足球才是我們最適合的學習物件。我們也有很多系統的研究和分析日本足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推薦大家去看看應虹霞老師的《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非常全面和深入的介紹了日本足球的發展脈絡和社會關係。但問題是,我們所有人對於真正去潛下心踐行日本足球的成功經驗不如學德國、學巴西、學法國、學義大利、學西班牙來的積極。這種奇怪的心理狀態其實很符合華人和社會的特性,比如:1、寧選貴的,不選最適合的。2、熱衷成功學、崇拜成功人士,但卻對身邊勤奮努力換來小有成就的人不屑一顧,甚至抱有惡意。3、願意走捷徑,不願意深耕。

    影片為1936年日本關東關西高校OB對抗賽

    這些特性在足球層面可以一一對應。學德國、巴西、義大利、西班牙、法國更有“面子”,因為這些都是世界冠軍,世界一流。對於中國足球來說,他們就是“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學我一定要好好研讀,即使不一定是最適合我們的。而對於日本足球,我們多抱以複雜的心態,認為日本足球不過也是學習這些足球強國發展起來的,我們為什麼不學一手的,幹嘛要學日本的二手經驗?再者說,日本的方法即使好,那不也需要時間麼?我們等不及,球迷等不及,足球管理者等不及。我們想要特效藥,療程短見效快。請個世界冠軍隊的教練來執教好不好啊?請一些大牌球星讓聯賽更精彩好不好呀?請一些豪門俱樂部的青訓教練來華“巡演”式培訓小球員好不好呀?好!所以中國足球好不熱鬧。

    這種思維貫徹下來,這次亞洲盃之後,我們前腳告別裡皮,馬上迎來的就是一系列“喜憂參半”的足球新政。1、正式啟動歸化球員,延納里斯、侯永永、羅伯特·蕭就是第一批。2、恆大國足“集訓隊”目前真假未定。等等。這些還都是想要見效快的“特效藥”的延續。

    那說回來,日本足球為什麼更適合中國足球學習呢?又為什麼說學習日本足球更是一個需要塌下心的長期工作呢?

    日本足球運動普及和發展根植於校園,歷史悠久,遠早於日本職業足球的開展。在這裡我只簡單的陳述,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看應虹霞老師的著作。

    1873年,英國海軍將足球帶到日本,最先接觸足球運動的是日本的高校。這些高校始於1868年明治維新,承擔了日本開化文明的教育功能。也正是這一批人代表了日本近代的精英階層。但足球也僅是作為課外興趣引入。當時的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算是日本校園足球的創始了。

    真正振興日本校園足球是大學聯賽和高中錦標賽的普及推廣。這讓足球成為校園的一種傳承。而隨著一代一代的演變,歷經百年校園賽事的發展。在百年高校的底蘊上,日本足球運動在校園完成了基於興趣的普及、推廣、傳承和足球教育,近而在20世紀90年代透過企業進入職業聯賽成為企業足球,逐步發展到今天成為由職業足球帶動,校園足球紮根的社會足球模式(這點和英國的社群足球模式還不太一樣)。

    雖然在1992年之前,面對中國,日本足球在國家隊層面並沒有因為校園足球的百年基礎而贏得優勢。當時,中國還是日本足球眼中的強大對手。但即使當時中國足球在國家隊層面具備碾壓日本足球的實力。但在足球社會基礎上,中日之間的實力對比又完全顛倒了。而在1992年之後,透過百年校園足球的積累,外加J聯賽的助力。日本足球瞬間邁上一個臺階。

    中日的職業足球起步基本都是同一時間,發展規模和發展週期差距不大。但當中國在近20年感慨足球后繼無人、足球人口匱乏、足球與教育割裂時,日本校園足球的百年積累大爆發,為職業足球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社會基礎,也不存在足球與教育之間的割裂。以職業聯賽和校園足球雙軌制的日本社會足球模式完勝。

    中國正在發展校園足球,也勢必發展校園足球。但這種校園足球發展不能僅限於政策性的“足球操”普及和割裂式發展。需要形成地方-全國的多級校際聯賽,從小學到大學形成一整條晉級鏈以及與職業足球之間的流動與互補。在學生接受正常教育的同時,真正的去熱愛足球,讓足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其實我們並不是沒有校園聯賽,但一是全國普及程度不一,重視程度不一,而且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緊密相關。二是賽事連貫性不好、正規化程度和宣傳推廣不好。三就是起步比較晚。四是校園足球專業教練缺失。所以,這需要時間和耐心,一代一代人去完善和規範,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我們有這個耐心麼?

    更重要的是如何打破教育系統和足球管理(職業足球)之間人才和資源流動以及利益的壁壘,這個難度也可想而知。這點也是目前中國校園足球和日本社會足球模式下的校園足球最大的區別。

    雖然中國校園足球困難重重,但日本足球的職業、校園雙軌模式依然很適合中國足球。首先,並不是說以德國、英國為代表的足球發達國家的足球發展模式不好,也有很多值得借鑑。但每種模式都要適應各自國情。比如英國職業足球聯賽和俱樂部發展歷史悠久,聯賽機制健全、層級豐富、低級別聯賽甚至覆蓋至村鎮。職業、半職業俱樂部多如牛毛,深入英國各地社群之中,深入毛細血管。這些層級不一的俱樂部為當地社群提供的青訓和人才儲備基本覆蓋當地社群的足球人口。也為更高一級俱樂部提供人才篩選。如果你有一個英國朋友跟你說,他小時候是某俱樂部的梯隊成員,別驚訝,這很常見。德國也是如此,除了發達的職業聯賽以及俱樂部提供的青訓梯隊和青訓中心。德國足協在全國也建立了366個青訓中心,按照德國的國土面積,每隔50公里就會有一個青訓中心。大部分孩子可以在家門口從小參與足球運動和專業培訓。

    以上兩點對於中國這麼龐大的國家顯然不適合。我們職業足球起步晚,現階段職業俱樂部主要依託企業。數量少、發展水平差,無法依託這些俱樂部完成足球人口的儲備、培訓。而龐大的國土面積,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又很難做到高密度覆蓋專業的青訓中心。但我們這幾十年已經初步建立覆蓋全國的教育網路,雖然學校密度和校園場地密度還沒達到理想程度。但至少比重新全面覆蓋青訓中心成本低很多。

    因此,在中國,校園足球其實是社會足球發展的最好依託,也是職業足球最好的人才基礎。一,校園擁有基礎場地,發達地區更是有不少專業球場。二、依託校園開展運動和興趣社團,以及和教育升學掛鉤。符合中國家長的習慣和訴求。三、校園也像一個小社群,具備很強的凝聚力和團隊榮譽感。校際賽事能突破足球運動本身吸引學生關注。

    雖然,現階段中國校園足球的發展困難重重,也是一個長期計劃,需要時間。但日本的成功經驗擺在眼前,如果我們還不塌下心去打破障礙和壁壘去認真發展。再過30年,也許我們就真無藥可救了。

  • 6 # 葉sir說教

    2019亞洲盃最後的巔峰對決,本以為會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抗。不過,半場還未結束就已經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亞洲新銳卡達僅僅用時20幾分鐘,就連貫日本隊2球。下半場,日本隊大舉壓上,在卡達的禁區內狂轟濫炸,可惜的是隻開花不結果。雖然,日本隊透過進攻扳回一球,但無奈的是,隨後不久卡達利用角球造點,再次擴大領先優勢。

    不得不說,在這場亞洲盃的決賽中,卡達隊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無論是球隊的整體進攻戰術,還是個人的技術素養,都發揮得淋漓盡致。23歲的小將阿爾莫埃茲更是以9粒進球創造了單屆亞洲盃的最高進球紀錄,而這項紀錄恐怕將很難被再次改寫。此外,卡達隊的鋒線速度也實在是讓日本隊難以招架。

    很顯然,卡達隊的足球改革獲得了成功。他們用了15年的時間,從阿斯拜耳精英學院徒手起家,一批批年輕的小將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最終換來了成果。從小組賽到最終的奪冠,卡達隊7戰全勝,打進19球僅僅丟掉1球,這樣的優異表現實在是讓人刮目相看。而幾年之後的本土世界盃,卡達隊無疑將會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風采。

  • 7 # 體育一席談

    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問的就有問題,冠軍又不是日本一家獨有的,憑什麼說是日本隊痛失冠軍。

    不可否認,日本隊的實力在亞洲名列前茅,迄今為止他們已經獲得了四次亞洲盃的冠軍獎盃。本屆亞洲盃日本隊的參賽名單中有多達16名海外球員,除此之外仍有一部分海外球員沒有參加本次亞洲盃,陣容之強勁,亞洲範圍內罕有對手。

    相比較之下,卡達隊的名單中沒有那麼大名氣的球星,甚至沒有一名在歐洲效力的海外球員,顯得有些寒酸,這和日本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而,名氣不等同於球隊的戰鬥力。本屆亞洲盃賽之前,日本隊的集訓時間不足,球隊沒有足夠的時間磨合陣容,從半決賽之前的幾場比賽來看,基本上都是以一球小勝,日本隊的攻擊威力並沒有發揮出來。

    卡達隊幾名球員確實能力出眾,射手榜和助攻榜的第一名分別是卡達球員阿里和阿費夫,決賽中的前兩個進球堪稱世界波。一些媒體為日本隊打抱不平,認為卡達獲勝只是運氣好,這純屬無稽之談。運氣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的,如果日本隊有高出一籌的實力,完全可以多進幾個球。競技體育沒有假如,如果有這麼多的假如,中國足球早進軍世界盃好幾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臟“變硬”,身體有6種跡象,該如何養護肝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