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止看戲
-
2 # 戲曲小白的自我理想
首先,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想說,我自己就是年輕人,但是我現在非常,喜歡京劇。
可是我以前和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一樣,知道京劇是國粹是藝術,卻把它當成陽春白雪般供在藝術殿堂的最高處,從來不碰觸,甚至家裡老人聽的時候也覺得不太好聽,唱的咿咿呀呀慢的讓我想睡覺。這就是我對京劇最初的印象。
後來聽郭德綱先生的相聲,慢慢的被相聲中他的小曲兒吸引,也甚至被他唱的略帶梆子味的京劇給吸引,尤其他的叫小番,從此把四郎探母給帶成流行歌曲一樣,大家都會唱 。我也漸漸的對京劇開始從無感到覺得聽著還可以。
後來的後來,我的生命中開始出現了王珮瑜。
我第一次知道王珮瑜,是在她出走體制後又回到體制,並主動要求擔任劇團中一個和戲迷互動交戲迷學戲的一個工作 。我第一次被親戚家的老人拖著一起去上海京劇院看戲,她f告訴我,她最喜歡聽小東皇王珮瑜的戲,我傻傻的說,哦,我不知道她是誰。老人說,下個星期再來聽她的戲,她負責教戲和戲迷互動。
後來真的再去了,現場我以為會看到中年男人在戲臺上一板一眼的教唱,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只見臺上有一個穿著非常時髦的年輕人,穿著中性、戴著金邊眼鏡、面板白皙,正風趣幽默的教大家唱上京院最出名的“今日同飲慶功酒”,她的一招一式、她的玩笑、她的認真、她深入淺出的講解京劇的知識,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幽默風趣的把我們大家逗得哈哈笑,大家在笑聲中學到了很多有關京劇的知識。一場教學下來,一下子被瑜老闆的魅力給擊中,竟然對京劇突然產生了無比的興趣。後來我瘋狂的翻閱有關京劇的書籍,特別是王佩瑜宗的流派,餘派。然後就是各種有關王珮瑜演出的影片、摺子戲、她的訪談和她的劇團現場,我是場場不落,甚至請假也要去聽戲。
王珮瑜說過她一開始也很有疑惑,大家到底是迷戀她這張臉還是迷戀她的戲曲本身,我特別不好意思的說,我真的是被她這張臉給迷戀上,然後才有了對京劇無限的興趣。
後來王珮瑜不斷的在綜藝節目中出現,她每次在綜藝節目中出現,所說的話題從來沒有離開過京劇本身,總是用盡各種手段,花式宣傳京劇。
隨著老藝術家們的一代的逝去,好的東西還沒有來得及傳承就被帶走了,給現在的京劇藝術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京劇真的來到了傳承與傳播同樣重要的時代。我們要先把老藝術家們身上的本事給先學到先學會,然後傳承下來之後在慢慢的傳播,先讓大家對京劇感興趣,之後大家都有學京劇的興趣。我認為王珮瑜在傳播京劇上的功勞是功不可沒!
現在有很多京劇藝術家在默默的搞自己的鑽研自己的研究,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活著,並沒有看到京劇市場在一天天的衰落,一天天的萎縮,京劇如果不是靠有國家扶持它可能會萎縮的更快,現在的京劇已經跟二三十年代的京劇時代完全不一樣了,沒有可比性了。
但是現在的京劇年輕人就不喜歡嗎?錯了!
並不是年輕人不喜歡京劇,是宣傳的手段不到位,是媒體的包裝方式不到位。現在有那麼多藝術形式同時出現,大家對平時自己的娛樂生活選擇性很多,京劇卻總是這麼高冷的方式,讓大家對它心生畏懼,覺得它很難懂,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和藝術,所以大家會選擇更為輕鬆的娛樂業餘生活,京劇就這樣被束之高閣了。
可是出現了王珮瑜瑜這樣的人,卻讓我們發現,原來京劇真的很好玩兒,用幽默的語言,用年輕人喜歡的漫畫的方式,用各種現在非常先進的媒體手段如綜藝節目,讓京劇迅速的進入大家的眼簾,用年輕的姿態讓大家見識到京劇的魅力藝術。
我自己就是在王珮瑜的影響下,開始一齣戲一齣戲的聽,開始只聽餘派,後來漸漸的在京劇的大門後見識到了更多的流派,梅派、程派、裘派、馬派、張派等等,我從一開始只聽老生到青衣到花旦到花臉,喜歡了很多名家,知道了很多京劇知識,去書店買書也買很多關於京劇戲曲的書籍,漸漸的被這皮黃聲給迷的不得了,只要有空,就喜歡聽戲。
所以,我想表達的是,京劇並不是年輕人不喜歡,而是我們的戲曲老師和傳播家們要用更貼近時代的宣傳方式告訴我們年輕人,戲曲京劇真的很好聽,很有意思。
在這裡,真的感謝郭德綱老師,更感謝的是王珮瑜瑜老闆,讓我這個年輕人一入京劇再無回頭,並且是心甘情願的不回頭。
-
3 # 淡墨yx
年輕人不喜歡京劇。是真的瞭解了不喜歡嗎,不喜歡?
實在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瞭解京劇,只是膚淺片面的跟風罷了。根本問題是不瞭解。現在傳播京劇的人太少了。
其實現在很多傳統文化都面臨著失傳的危機。新時代傳播文化,應該與時俱進,尋找合適的傳播方式,打破陳舊的思維,讓傳統文化能夠平民化。否則總有一天要溺死在高貴的架子上。
-
4 # 魏青衣
年輕人究竟喜不喜歡京劇?這個一直以來,都是京劇界困擾的問題。從目前呈的趨勢來看,貌似是年輕人很不喜歡京劇,不僅如此,甚至到了深痛惡覺的地步了。
很多年輕人在面對京劇的這個話題上,選擇避而不談,下意識的去避開這個問題。我曾經採訪過一個剛喜歡上京劇沒多久的小夥子,問他聽京劇前後有什麼感受。他說他覺得以前是不是刻意的避開了京劇,因為他們學校附近就有個京劇劇團,雖然比較隱蔽,不過劇團的車經常從他們學校門口路過,幾乎他每次出校門都能看到。
但之前他對於那個京劇團和團裡的車,一點印象都沒有。沒喜歡京劇以前,劇團照樣存在,團裡的車照樣經過他們的學校門口,但他卻一點都不知情。我覺得這個故事可以解釋這個問題,年輕人並不是不喜歡京劇,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去接觸京劇。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京劇是一個古老、過時的東西。
尤其是在年輕人的群體裡,如果出現了一個喜歡京劇的,會被當成新大陸一樣來研究,他們會覺得你很不可思議,一個好端端的年輕人,腦子哪門子抽了風,居然喜歡京劇這種老人才喜歡的東西。說到底,還是京劇的失敗,以至於被年輕人誤解這麼深,一個本應該在年輕人圈子裡流行的東西,卻要被年輕人拒之門外,說起來也挺可悲的。
當然,也有少量的年輕人喜歡京劇,但是大部分年輕人還是不喜歡。不僅年輕人如此,有絕大部分中年人也是不喜歡京劇,喜歡京劇最大的群體,起碼是經歷過樣板戲的那些人了。如果給年輕人一個機會去了解京劇,那我我相信以京劇的魅力,會很快就得到年輕人喜歡的,畢竟是京劇的內涵太豐富了,能夠擔當起國粹這個名頭,又豈是簡單之輩呢?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自己就是年輕人,我身邊也有不少戲迷票友,都是年輕人,我們基本上都是因各種機緣巧合,迷上了京劇。比如我,就是當年在語文課本上看到了《說唱臉譜》的詞曲,再經過一系列的陰差陽錯,才喜歡上的京劇。如果沒有那些機緣,可能我們這輩子都與京劇無緣了。
所以不是年輕人不喜歡京劇,而是京劇你要做好宣傳,給年輕人一個瞭解你的機會,給一個讓年輕人喜歡的理由啊!
-
5 # 頓清2
說年輕人不喜歡京劇的人是沒遇見,我在深圳大劇院和其它區文化館連看三場不同的京劇,劇院裡看戲的年輕人比中老年的觀眾還多,當時我還向過他(她)們能聽懂京劇嗎?年輕人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在圖書館借書的年輕人大多較喜愛歷史,所以能看懂且喜歡也是必然的。
-
6 # 精選曲藝
謝謝你的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我覺得大多數的年輕人不僅僅是不喜歡京劇,事實表明年輕人對戲曲都不太喜歡,不感興趣,可能京劇只是一個典型。大連市京劇院院長楊赤說過:“國內沒有任何一個京劇團能夠養活自己!”這也側面反應出了京劇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豫劇、曲劇、河南墜子、秦腔、黃梅戲等等劇種,實際上現在的戲曲都面臨著傳承問題,年輕人喜歡的太少就意味著未來很少年輕人會從事戲曲這一行業。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們傳統戲曲藝術就岌岌可危了,因此我們應該想辦法去推廣戲曲文化,傳承戲曲文化。
我是一個90後的戲曲愛好者,我喜歡豫劇,曲劇,河南墜子,黃梅戲,川劇也看,我感覺戲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戲曲和歌曲不一樣,歌曲主要是以抒情為主,而戲曲是一種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表演,並且我認為戲曲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像是一部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很有感染力!我喜歡戲曲很多年了,也看過了許多的整場戲,有的都看了很多次,比如《劉墉下南京》,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京劇我不太熟悉,我身邊的年輕人幾乎沒有喜歡京劇的,豫劇還有一些。雖說我不喜歡,但是畢竟我也看過一些京劇,主要還是從郭德綱老師的相聲裡面聽到的《四郎探母》裡面的叫小番選段,總結下來,京劇給了我這麼幾個感受:
我是一個90後戲曲愛好者。①京劇是國粹。這是我個人對京劇的第一直觀感覺,我相信有這種感覺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我覺得這就反映出一個問題,京劇的文化傳播,文化宣傳不到位,很多人根本瞭解不到。
②京劇太雅。“雅”這個不知道我用的對不對?這是京劇給我的第二感覺。我瞭解的京劇都是很多有著顯赫身份的人聽的,起碼電視螢幕上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的,因此它太雅。這樣的藝術就會造成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脫離了老百姓,很多人都會形成一種感覺,這種文化像歌劇,古典音樂一樣高雅,我欣賞不動。
戲曲(京劇)存在什麼問題?今天戲曲文化年輕人不喜歡,有著很多很多的原因,有著戲曲本身的問題,也有戲曲之外的問題,我綜合了一下大概可以總結為三點:
①戲曲作品本身存在著問題。我說的這個戲曲作品本身的問題是指戲曲創作問題。我們可以觀察到,不過是京劇,還是豫劇,曲劇,所演唱的大多數還都是老戲。說實在話,戲曲屆的前輩們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今天的演員很慢再去超越前人,這就意味著需要我們去創新,去創作新的作品來滿足新時代青年人的需要。目前來看就拿我最熟悉的豫劇曲劇來說,新的作品並不多,要麼不像戲,要麼作品不行。
②戲曲的宣傳傳播力度不夠。這個問題很重要,任何藝術形式如果不宣傳都不行,魅力再大都不行,尤其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任何東西來的快消失的也快,廣告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都在忙著推銷自己的產品。廣告本身就是一種宣傳,傳播,而戲曲就是一個產品。因此我們需要大力去傳播戲曲文化。在宣傳這方面,我覺得豫劇做的很不錯,一方面有《梨園春》一個平臺,另一方面還有”戲曲進校園”和“戲曲下鄉”這兩個活動,很好的宣傳了戲曲文化,因此豫劇不僅在河南,在全國的其他的地方也有著一大批的粉絲,只有這些戲曲白能不衰落。
③時代的原因。有人問時代對戲曲還有影響?我的回答是的,並且影響很大。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今天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太大了,不是在忙著工作,就是在去忙著工作的路上,有的為了買房買車,有的為了孩子,總之就是一個字“忙”。處於一個這樣的時代,有幾個年輕人能拿出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去看一部戲呢?過去可不是這樣,人們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有大把的時間娛樂。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今天的娛樂方式太多,有電影,有音樂,電視劇,綜藝節目,真人秀節目等等,這些節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滿足感,因此人們也就不太願意花費更多時間來了解戲曲,欣賞戲曲。
面對戲曲的衰落,我們能做些什麼?我認為保護傳統戲曲的核心在於兩點:其一是要走向民間,走向人民群眾,讓老百姓愛上戲曲;其二是獨立自主,從藝術功底,作品上下功夫,真正的傳承藝術。我來談談幾點具體的保護傳統戲曲藝術的措施吧!
①加大戲曲藝術宣傳力度,利用好新媒體這個時代。
②打造民營劇團,國營劇團同步發展的格局。
如今,戲曲文化的傳承只依靠國營劇團顯然不太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這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只依靠國營劇團力不從心;其二透過引入民營劇團可以相互競爭,共同進步。
我們都知道,相聲演員很講究師承,其實戲曲也很重視師承。要說這種模式不好,其實也未必,一般一個老師帶幾個最多也就一百個左右,言傳身教,對症下藥效果肯定比大班上課要好的多。但是弊端也很明顯,培訓的數量太小,先不說能不能成才,萬一以後戲曲的發展不好,又有幾個能夠真正的堅持去傳承呢?而透過戲校培養這種模式,不一定非要往專業的方向培養,愛好戲曲的也可以啊,這樣戲曲的基礎就打下來啦!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拙見,請大家批評指正。我也像許許多多的戲曲從業者和戲迷朋友們一樣,真心的一樣戲曲這門傳統的藝術形式可以越來越好!
-
7 # 上善若水任東流
京劇的沒落是必然趨勢,京劇毀在京劇人自己手裡。當年的京劇大師是時代的弄潮兒,劇目不斷的推陳出新。當前的所謂大師都幹了些什麼?京劇的生命力在於創新,誰會相信一個沒有創新的劇種會受年輕人歡迎?現在的京劇人只能說是京劇的活化石了!我是票友,我對京劇失望
回覆列表
王珮瑜說,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當然,她說的是理想化狀態,也是作為京劇傳承者應該有的一種姿態。
其實,細細想來,年輕人為何不喜歡京劇?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第一是,年輕人現在的娛樂方式很多,電影、電視劇、遊戲等等,不止不喜歡京劇,也不喜歡看書。喜歡新鮮感,快節奏,而京劇總是娓娓道來,一個字能唱半天,顯然跟抖音、快手無法比的。
第二是,就京劇本身來說,也並不完美。很多好的技藝沒有傳承下來,劇目的種類也不夠豐富,題材多是才子佳人、王侯將相,再加上特殊的歷史階段和原因使得,京劇的樣式種類,以及觀眾出現斷代。
不過,在京劇鼎盛時期,年輕人就喜歡京劇嗎?也不一定,往往也是青年、中年人喜歡京劇。戲曲頻道辦的不怎麼樣,但是那句“戲曲小舞臺,人生大智慧“卻很有道理。戲曲起源很早,從漢代、唐代,一直到初步成型的宋代戲文、元雜劇、明清傳奇,以及京劇、豫劇、越劇等,它戲曲身上流淌著中國文化的血脈。
這種血脈正如DNA,是在你身體裡的,不知道那一刻就會被啟用。往往經歷了一些事情,人到中年,再去看京劇,同樣的故事,同樣的唱詞,你卻品出了人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