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驕傲勝過自豪
-
2 # 斷離離
謝邀。我們只知道近代自鴉片戰爭之後由於清政府的懦弱導致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殊不知在清朝前期,雍正在位時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雍正時期國力正在上升,可依舊要在貝加爾湖處妥協,這是為什麼呢?
康熙和雍正都是大清早期皇帝,那時中原剛定,滿漢衝突未穩,老百姓的生活剛從戰火中安定下來,他們具是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治國方針。俄羅斯那裡苦寒之地,不利於治理,遠征又勞民傷財,所以簽定條約對當時國力發展有利無害,是絕對明智的。再說條約是打贏了仗籤的,既讓外夷領略了天朝之威又顯示了我泱泱大國的氣度與德望,何樂而不為。在西北打仗打的不是戰略打的是糧草和後備,在今天人的眼裡貝加爾湖是資源豐富的寶地,而在那時卻只是蠻荒之地距離中原遙遙萬里。雍正皇帝治國雖強打仗卻不太行不如其父康熙爺,再說康熙也割了土地給俄羅斯呢。
治大國如烹小鮮,那時候倘若再投與更多的精力去經營那苦寒之地便要犧牲眾多國力。將那小小的蠻夷之地給沙俄又何樂而不為之呢。
-
3 # 宋安之
在康雍乾盛世之中,康熙一個尼布楚條約,送出大概140萬的疆域。雍正一個恰克圖條約,送出10萬的疆域。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清庭當時的心腹大患是西北的準噶爾汗國,兩者之間的大戰,自康熙起,一直到了乾隆時期,才以乾隆剿滅準噶爾部而結束,中間延續了近百年的戰爭。
大家可不要小看準噶爾部,其巔峰時期由噶爾丹率領,一度進軍直逼京師,想爭霸天下,甚至逼得康熙都御駕親征。
可以說在康雍乾三朝,準噶爾一直是清庭的心腹大患。
所以康熙時期,為了有一個安穩的環境,來專心對付準噶爾,所以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以圖穩定北方。到了雍正時期,為了對付準噶爾,同時使沙俄不再支援準噶爾,便籤訂了恰克圖條約。
可以說清庭為了打壓準噶爾這個心腹大患,付出的代價還真是得不償失。
其次清庭這樣做,還存在目光短淺的情況。
首先封建社會,其實對於這種不利於耕地的不毛之地,其實很不重視的,甚至認為不至於勞師動眾的大老遠跑過去,來守衛一片不毛之地。
更重要的是,清庭開國以後,早在康熙時期就與日後的西方列強之一沙俄打過交道,卻因為一心對內,想穩定漢人,所以下意識的拒絕接受外來事物,對於西方的認識可謂是零。
像沙俄的沙皇雖然遠在歐洲,但對清庭的情況瞭如指掌,所以以準噶爾等為籌碼,敢獅子大開口。
但清庭卻不知道沙俄,在同瑞典和奧斯曼的連年戰爭之中國力消耗也很嚴重,所以為了安穩邊界,專心對付準噶爾,清庭是一再遷就同樣內憂外患的沙俄,最後只能一再送地,感覺真是有些搞笑。
-
4 # 貝貝127554956
準噶爾是清朝勁敵,為了不讓沙俄在背後支援準噶爾,才向沙俄割地,不過割地的面積有限,由於清朝使臣沒有攜帶相關地圖,在談判的過程中,清朝使臣使用了俄國地圖。很不幸,俄國地圖是有問題的。清朝使臣大筆一揮,1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就這麼劃出去了。
-
5 # 蘇綻
貝加爾湖一帶在歷史上只能算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由於太過偏遠,中原王朝從來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管轄。包括元朝在內,對於貝加爾湖一帶也沒有像漢地那樣進行管理。
因此,關於貝加爾湖,按照歷史上模糊的國界標準來看,有時候可以算作是中原王朝的土地。但是按照嚴格的國界標準來看,貝加爾湖區域屬於中原王朝,似乎又有一點牽強。
在清朝的時候,從清初到清朝中葉,盤踞西北的準噶爾汗國,一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和頭號對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用了很大的精力對抗和處理準噶爾汗國。一直到乾隆時期,清朝才完全消滅準噶爾汗國,奠定後來的疆域基礎。
所以,儘管早在康熙年間,沙俄就已經擴張到了西伯利亞,但是在當時,沙俄不具備對清朝形成威脅的能力,清朝的對手始終是準噶爾汗國。相反,清朝還積極拉攏沙俄共同對付準噶爾汗國。因為對於沙俄來講,準噶爾汗國同樣也是沙俄最大的威脅。
準噶爾強大的時候滅西亞各國無數,是西亞一帶最後一個強大的王朝。準噶爾巔峰期的時候,和清朝巔峰期的實力相比並不差,控制著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西北和北方各部的蒙古部族,包括強極一時的喀爾喀蒙古,都處於準噶爾汗國的威脅之下。
對於貝加爾湖,由於喀爾喀蒙古的關係,清朝可以說名義上控制了哪裡,但是實際上,準噶爾汗國也可以說控制了貝加爾湖。後來,清朝和沙俄進行聯合,滅亡了準噶爾汗國。作為勝利的兩方,清朝和沙俄瓜分了準噶爾汗國的土地。西北巴爾喀什池以東,北方漠北以南歸清朝所有,其於地區歸沙俄所有。當然,由於當時的清朝對疆域的情況瞭解的並不詳細,因此,在瓜分準噶爾汗國中,沙俄佔了絕對的便宜,包括貝加爾湖一帶,從此成為了沙俄的一部分。
-
6 # 酒後看歷史
貝加爾湖是西漢時期蘇武牧羊之地,唐代在此設立羈縻州府玄闕州,由安北都護府管理。元代降服貝加爾湖“林中百姓”,納歸嶺北行省管轄,是世界上最大淡水湖,但在1727年,貝加爾湖被雍正割讓給了俄羅斯。
現在的我們一提到貝加爾湖,總會把丟失貝加爾湖的責任全怪到雍正的頭上,但其實古時的華人從來沒有興趣對大漠以北進行長期統治,而更熱衷於中原王朝的你爭我奪,因為那裡的氣候實在太過嚴酷。
16世紀後期地球進入了一個小冰河時期,東亞地區氣候非常寒冷,為了躲避寒冷,蒙古族的選擇是遷徙到長城以北,貝加爾湖周圍的中國各民族為了躲避寒冷,紛紛向南遷徙,使貝加爾湖周圍土地成為荒地,而同時期的俄華人卻不怕嚴寒,積極向東擴張,在貝加爾湖邊上建立了據點雅庫茨克,這為他們在後來的談判中佔得了先機。而大清的統治者心裡牽掛的是富庶的南方,因為那裡更溫暖,有更適宜耕種的土地。
公元1654-1656年,正當清軍進入中原與南明政權酣戰之時,沙俄趁機越過貝加爾湖,佔領了尼布楚,而此時的滿清王朝其統治範圍剛剛達到外興安嶺,向西北還沒越過大興安嶺,貝加爾湖以東的布里亞特人也並沒有向清朝稱臣,所以這塊地區對於清朝來說基本屬於無用之地。等康熙平定了吳三桂等人後卻又要與準噶爾部噶爾丹作戰,此時急需俄國保持中立立場,因此康熙派索額圖與俄羅斯人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雙方商議以石興安嶺(外興安嶺)為界,將貝加爾湖的蒙古地區劃界暫時擱置。
1726年底俄國使團到達北京,之後中俄雙方在北京進行了六個月的談判,1727年7月26日清朝派去的首席代表隆科多因私抄玉牒案被撤回囚禁於暢春園,中方實際上的首席代表是郡王額駙策凌,而對當時的清廷來說,由於新疆準噶爾部噶爾丹作亂,新疆、蒙古陷入動盪之中,迫切需要與俄國簽訂合約、穩定邊界,於是1727年8月31日(雍正五年七月十五日)策凌和俄華人簽訂《布連斯奇界約》,11月2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七),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布連斯奇界約》規定的中俄中段邊界,以恰克圖和鄂爾懷圖之間的第一個鄂博為起點,由此向東至額爾古納河,向西至沙畢納依嶺(即沙賓達巴哈)一線為界,以北歸俄國,以南歸中國。此次條約的簽訂,使得貝加爾湖徹徹底底的與我們中國分離開來。
總的來說,失去貝加爾湖的關鍵在於雙方領導者的格局和雙方所處的環境、位置,在沙皇眼裡,地上的每一塊土地都是好的,他都想收入袋中,同時俄羅斯人是從北方向更適合生存的南發展,他們的動力更足,而滿清王朝的統治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總覺得那是蠻夷之地,沒有什麼用,最關鍵的是康熙也好,雍正也罷,有了富庶的中原地區,你非讓他去對一塊苦寒而貧瘠的地區花太多的精力恐怕也不現實,更何況此時西部的戰事並偽平息,相比貝加爾湖,西部才更值得他們關注,那沒什麼用的貝加爾湖地區丟了就丟了吧,反正也沒有,至少康熙、雍正是這樣想的!
-
7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69期貝加爾湖的歸屬
1727年繼位四年的雍正皇帝,和沙皇俄國簽訂了《恰克圖條約》。
條約規定割讓貝加爾湖以南的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沙俄,從此中國喪失了對這個地區的主權。
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要簽訂不平等條約,選擇退讓呢?主要原因是雍正對形勢的誤判。
當時的雍正皇帝繼位不久,政權還沒有鞏固,不管是地方和中央,都是八王爺胤禩的親信。
他們在時刻關注著雍正皇帝,只要有個風吹草動他們就會選擇奪權自立。
為了鞏固皇帝寶座,雍正選擇了對外妥協。
另外,在新疆的準格爾地區叛亂再起,葛爾丹的後代們趁清政府新君繼位,在首領葛爾丹策零的帶領下,公然反對中央政府。
葛爾丹策零還和沙俄接觸,準備聯合起來對付清政府。
這個時候的清政府,國庫非常空虛,沒有錢來支援軍隊兩線作戰。
為了儘快平息叛亂,穩定新疆準格爾地區,雍正皇帝用領土換了新疆的安全。
在筆者看來,雍正皇帝的做法為清朝做了不好的先例。
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和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是完全沒必要的。
只不過清朝閉關鎖國多年,缺乏對沙俄的基本瞭解。
如果知道沙俄當時進退兩難的境地,雍正皇帝可能不會簽訂這個條約,那麼貝加爾湖還是清朝的領土。
就連當時的沙俄使者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在給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信中說:“雍正皇帝真的是俄華人民的好兒子”。
可見當時簽訂條約後,俄華人是非常意外和驚喜的,他們在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得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是誰都沒有料到的。
雍正皇帝的妥協和退讓,也體現出來“天朝上國”的心虛和懦弱。
—End—
-
8 # 別酒流年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一件小事。
我村和西面鄰村隔著幾座山,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我村耕地一直往西延伸到出了山。九十年代,我們村開始分家。本身,村裡對於山地耕種積極性就不高,一鬧分家,更沒人打理了。幾年後,從幾座山中間線往西的土地鄰村就種了。
小小山村如此,大到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尤其封建王朝(當然現在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了)。
說起清朝前期和外國尤其是沙俄簽訂的條約,大家都知道《尼布楚條約》,此條約規定了中俄東段國界線。大家知之甚少的是雍正時期和沙俄簽訂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這兩個條約規定了中俄的中段邊界,幾乎就是現在的俄蒙邊界。
《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簽署於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我們學習的說它是平等條約。其實《尼布楚條約》一點也不平等,只不過當時俄羅斯正和土耳其(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兩國數百年戰爭被稱為“俄土戰爭”)爭奪巴爾幹,清朝則是剛剛平定三藩,又遇到噶爾丹進逼,雙方都急於穩定邊界,以便騰手。
經過幾個月的扯皮,清朝做出讓步,將格爾必齊河以北包括尼布楚在內都讓給了俄羅斯。這一條約將蒙古族和滿族傳統勢力範圍(當時沒有邊界概念)割讓了四十多萬平方公里於俄羅斯。
由於當時喀爾喀蒙古已經被噶爾丹佔領,雙方並沒有商議中俄中段邊界。
後來,康熙平定噶爾丹,而俄羅斯一直在和土耳其撕b,雙方沒有衝突,也就沒在商議邊界,一直到雍正年間。
《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這兩個條約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朝和俄羅斯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兩個條約將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北唐努烏梁海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
此條約簽約情況和《尼布楚條約》類似,都是俄羅斯利用了清朝和準噶爾汗國的戰爭,甚至俄羅斯使團在路上一直和準噶爾聯絡。
此時俄羅斯國內穩定,正處於第三次和第四次俄土戰爭之間,沒有戰事,有時間和清朝軟磨硬泡。雍正帝則剛剛平定西藏叛亂,正著手準備對準噶爾的戰爭,國內改革正在進行,政治環境不穩定,如果俄羅斯再來插上一腳,無異於雪上加霜。
如果非要找出簽訂此二條約的積極意義,那隻能說條約的簽訂明確劃定了中俄中段邊界,遏制了俄國對外蒙北部邊疆的侵略勢頭,阻止了了俄國對準噶爾汗國的援助。
對於俄羅斯來說呢,就是天上掉下個餡餅。俄羅斯勢力深入了喀爾喀蒙古核心地域,為晚清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了個壞頭。
有些話不吐不快,《尼布楚條約》簽訂的時候,俄羅斯俄土第二次戰爭正酣,不久又發生俄瑞戰爭(俄羅斯和瑞典,又稱北方戰爭)。當時清朝難,俄羅斯更難。如果康熙在堅持一下呢?
《恰克圖條約》簽訂時環境對我不利,簽了也就簽了,可是簽訂五年之後俄羅斯和波蘭爆發俄波戰爭,緊接著又和奧斯曼爆發第四次俄土戰爭。這時候清朝國內是沒有大的戰事和危機的,如果此時西進呢?
可能當時統治者認為那些割讓的土地都是不毛之地,沒有價值吧,可是對於後世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心痛。
清朝統治者不能不說沒有能力,可惜,力氣只是花在國內如何愚民上面,對於外界事情毫不關心。甚至乾隆年間,蘇祿王國想要加入中國版圖都被拒絕,多麼可笑的事情。
明朝萬曆年間已經有了《坤輿萬國全圖》,可經過清代一朝,晚清林則徐竟然被稱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雖然說明朝也海禁,但是明朝海禁是為了朝廷自己做貿易,為了財政,而清朝海禁完全是因為傻。
回覆列表
1688年,剛剛平定了三藩之亂的康熙皇帝派人給正在與沙俄進行邊界談判的索額圖的指令中,同意中國和俄羅斯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為界,並將尼布楚地區劃入俄羅斯版圖。可見當時康熙皇帝由於內憂外患,急於解決邊界糾紛。
而索額圖與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雙方商議以外興安嶺為界,將貝加爾湖地區的劃界暫時擱置,並沒有看重和力爭貝加爾湖地區......
到了1727年雍正年間,中俄又簽訂了《布連斯奇-恰克圖條約》,這個條約讓中國徹底失去了貝加爾湖地區......當時大清政府派出的談判代表,在恰克圖地區與沙俄政府的談判,也完全不把貝加爾湖當回事,與沙俄的談判竟然依據的是俄華人繪製的西伯利亞地圖.....由此可見當時的清政府對地理環境瞭解不深,並沒有力爭這塊風水寶地.....
所以,失去貝加爾湖完全是清政府的無知和錯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