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優語文
-
2 # 情感中轉站
中小學生,除了天性,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們能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什麼?這篇文章又要把孩子引向何方?很多時候,孩子們看到的聽到的與書本教育著他們的,常常自相矛盾。
在個性鮮明,甚至宣揚個性自由的今天,是讓孩子們天性綻放,還是重回奴性媚態?仗義直言還是阿諛奉承?哪一個是值得推崇的?
我們先看看《三國演義》對楊修之死的總結: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再看看《三國演義》中羅列的幾件事:
一、曹操要建花園竣工了,自然要去親自驗收的,東看看、西看看,曹操嘴上不說,只提筆在門上寫了一個“ 活” 字, 這玩意兒誰懂呀?楊修卻一語道破領導的深意:“ 門內添‘ 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門闊耳。”
二、曹操受到了一封禮物,便揮筆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人家送的東西就是一盒酥,曹操幹嘛寫成“一合酥”?楊修看到後可來勁兒,三下五除二拆封後就分給大夥兒吃了,並得意洋洋:老大你想犒勞大夥兒就明說唄,非要在盒子上寫個暗號,一人一口酥,恭敬不如從命了”。
三、曹操疑心甚重,總怕別人要害他,於是吩咐左右,我睡覺之時,任何人不得近前,因為我夢中好殺人。有一天曹操在帳中假睡, 故意將被子掉在了地上,有位眼尖又勤快的近侍怕領導著涼了,忙不迭給他撿起來蓋上,曹操卻拔劍斬之,接著翻身再睡。楊修卻逼逼逼到處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四、曹澡屢戰屢敗,進退兩難,愁的沒法沒法的,適庖官送來雞湯,曹操見碗中有雞肋, 頓生感慨,恰好夏侯敦進帳請示夜間口號, 操隨口回答“ 雞肋!雞肋!”。夏侯敦哪懂呀,傳令下去,一片雞肋之聲響起,大夥兒不明真相,楊修卻明白了, 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 準備歸程,並說: “ 以今夜號令, 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 雞肋香, 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 退恐人笑, 在此無益, 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 免月臨行慌亂。”
還有一些事例,就不一一羅列了,我們儘管可以說楊修這個人“恃才放曠、惟我獨尊、自私冷漠、我行我素,不顧及他人、缺乏愛心和責任感”,曹操雖然廣納賢才,甚至招降納叛為我所用,但是,他容不下“博學能言,智識過人”的楊修,這難道不是社會的縮影和悲哀嗎?
談什麼教育意義?難道要我們處處為領導著想,即使知道領導的意圖,也不能擅自行事?
領導說的就是對的,領導讓你幹啥你就幹啥,官本主義嚴重,投機取巧盛行,因為這樣,對自己有好處!難道要我們在什麼位置就做什麼位置的事兒,別有任何非分之想?
一說起來,咱們幾千年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然而,咱們的創造性、責任心和慈善感嚴重匱乏,不得不說缺少的就是敢於說出真相的人!
楊修,說出真相,死了,楊修的死,是必然的,他觸犯了不該觸碰的東西,他越過了一個臣子的紅線,他以自作的聰明把事情做在了領導前面……
-
3 #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這是一部深刻反應封建社會統治手段的故事。
不值得吸取,應該批評。
就小說而言,楊修之死、荀彧之死、陳宮之死都是統治階級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物質需求而巧言令色使用的手段,大多與自己有利、與民眾有害。
世界的變革都是思維獨特者引發的,從首領誕生、科技誕生、當下世界等等,都是思維、思想特異者為多。
特別的思想、新奇的思想、超前的思想、多角度的思想、與統治利益不相符的思想……都不容易統治。
所有造價了“楊修之死”。
世界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包容的世界、競爭的世界利民利國。
-
4 # 毫米
隨便找了一份《楊修之死》的教案,是這樣描述課文教學目標的:1、瞭解《三國演義》和羅貫中,掌握課文資料和敘述順序。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3、分析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徵,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4、分析理解楊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 5、總結楊修之死給我們的啟示。語文課教什麼,歷來爭議頗多。
有些課文,需要“教教材”。即,經典的文學作品,需要反覆咀嚼消化作品本身,藉以提升一個人的語文素養。
有些課文,則只需要“用教材教”。意思是,課文只是用於學習語文知識的例子,其具體內容僅居於次要的位置。即使將“這一篇”換成“那一篇”,亦未嘗不可。
同時,也有一些課文,兼具兩種任務,《楊修之死》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本文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章節。這篇課文,既可以作為我們延伸瞭解《三國演義》的抓手,其生動有趣的故事及所包含的人生智慧,還可以引起學生課外閱讀這部經典名著的興趣。可以透過涵詠語言、分析人物形象,來學習和吸收傳統文化中的語文知識,還可以知人論世、以古喻今,理解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形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有人認為,這篇課文,反映出了人性陰暗的一面,可能會傳遞給學生不健康的價值觀。比如:曹操一貫以胸襟開闊、禮賢下士形象示人,可當楊修一再道破其心機,便立刻露出妒能忌賢、殘暴冷漠的本來面目,以欲加之罪將楊修殘忍殺害。
而楊修呢,雖博學能言、智識過人,卻因恃才傲物,愛耍小聰明,不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才致招來殺身之禍。
那麼,我們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是要教學生別學楊修那樣鋒芒畢露,應該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呢,還是要教學生提防曹操那樣的領導、謹言慎行方能保得平安?
又或者,透過學習本文,可以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封建社會人吃人的本質,從而理解今天生活的幸福,以及人與人之間真誠信任的關係?
我不認同這種看法。九年級的學生,已形成較為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在老師的正確引領下,對於文學作品的主旨、以及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一般都能作出客觀的判斷。
比如本文,“楊修之死給我們什麼啟示?”,透過分析曹操,我們可以得出“做人不能剛愎自用”的結論;透過分析楊修,我們可以得出“與人相處,應該保持謙卑的心態”的結論,等等。
俗語有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蓋因青少年血氣方剛,容易衝動,讀了《水滸》一書中英雄好漢們的暴力行徑,難免模仿,可能養成不良的習性。而人過中年,深諳世故,洞悉了《三國》一書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之後,或更喜播弄權謀,危害社會。
那麼,以此類推,《西遊記》中的怪力亂神,《紅樓夢》中的驕奢淫逸,似乎都是洪水猛獸,都應該列為禁書,以免毒害純潔無瑕的青少年了。
——這顯然是錯誤而且可笑的。四大名著,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耀眼奪目的明珠,是翻印最多、傳播最廣、影響力最大的經典作品。無論是思想性還是文學性,都達到了一個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度。是值得我們反覆研究、深入學習的最好材料,不但不能從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剔除,反而還應該將更多經典章節選進來,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和精神。
-
5 # 晶叔聊文化
九年級課文《楊修之死》,大家應該在上學時都學習過的,當時晶晶依稀記得,老師讓背誦熟記過《楊修之死》一段文言文。
《楊修之死》中提到楊修早已犯了曹操大忌的前因後果,白話文如下:原來楊修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屢次犯了曹操的大忌。楊修善於猜測曹操的心思,總是提前把曹操想的事辦了,曹操很是喜歡,問道:“是誰知道了我的意思?”下人回答:“是楊修!”曹操雖表面上稱好,而心底卻很嫉妒。(略加了一段話,中間的一段沒有寫,若要看《楊修之死》的原文可去百度一下。)
現在又大致拜讀了一遍,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此文章有了更深的瞭解和感悟。
楊修全身的毛病就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剛好應了那句話:聰明反被聰明誤,他自以為深得曹操的愛寵,實則犯了越權的大忌。作為集團領導的曹操,和任何領導人都不願意,讓下屬左右自己的思想或代替發號施令,這樣會讓自己很沒有面子。
具體《楊修之死》為何要出現在學生的課本上,晶晶從客觀性分析,應該是部分教育學者,想讓孩子逐漸瞭解,踏上社會做人做事的道理。不管做什麼事,得學會互相理解尊重,就算有意見和見解,也不能四處傳播,無中生有散佈謠言,不論什麼事情都是利弊平衡,一把雙刃劍,會傷害到別人和自己。
換句話說,《楊修之死》裡講的是混跡職場的技巧,楊修在處理和曹操的上下級關係中,出現了錯誤的判斷。他偏執認為只要事先明白領導的做法,傳播領導的思想就是在為領導排憂解難,實則他的做法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犯了曹操的主權,以至引來殺身之禍。
大家好我是晶晶講故事,專注影視娛樂文化和美食生活。
-
6 # 文軒閣
楊修很聰明,但最終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得善終。楊修有著“高智商”,但他卻死於“低情商”。
01 楊修簡介楊修是東漢末年有名的文學家,曹操本是有才之人,都自認為才華不如楊修。事實上,曹操也是惜才的。曹操讓楊修來做曹植的老師,還讓楊修成為了丞相府主簿,這個官職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是權力很大,相當於曹操的秘書長。
曹操用楊修不僅是他的卓越的才華,更還有他顯赫的家世。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四世三公”,聲名顯赫。
02 曹操一向很愛才,後來為何非要殺了楊修這樣的大才,要殺聲名顯赫的世族子弟?1、楊修太愛耍小聰明,不懂得低調了,屢屢猜出曹操的心意,還要到處顯擺,家世顯赫之人更應該懂得低調。
2、楊修輔助曹植,參與奪嫡之爭。如果曹丕勝利,太楊修肯定會讓兄弟間反目,產生大亂。如果曹植勝利,楊修勢必會威脅到曹氏的地位,曹植只是個有才華的詩人,哪裡是楊修的對手?可以說,從參與伊始,楊修註定沒有好下場。這是他死的主因。
3、晚年的曹操頭風病越來越嚴重,疑心更重。並且此時楊修的家世已經不能庇佑其安全。楊修仍然高調張揚,恃才放曠,只能說是自尋死路。
4、楊修小事聰明,大事糊塗。曹家家事都要參與,不是找死是什麼?
楊修死的關鍵原因在於他自身,在於自身的狂妄不羈。不僅這樣,他還多管閒事,詆譭領導,曹魏集團每天需要處理的事務不少,應該說是夠楊修忙的了,可他卻非要忙裡偷閒對於自己無關的事情瞎摻和,賣弄自己的小聰明,才會走上不歸路。
至於《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中所述的“闊”字“一盒酥”和“雞肋”“亂軍心”等,只不過是皮毛,關鍵的還是參與奪嫡,事關曹魏天下。這才是真正的死因。
03 《楊修之死》對於學生的教育意義,我想更多的是為人處世方面的教育。
1、讓學生知道人心的不同,注意說話做事的”度”。說話做事不能讓別人下不了臺。
2、提醒我們不要太愛出風頭,要懂得審時度勢,切忌恃才放曠,懂得怎麼樣處理人際關係,才能有所作為! (我們在今後的的學習工作中一定要注意)
3、懂得知人,不要在無論什麼人面前都逞能,鋒芒畢露,忘乎所以。(對領導的意思要適當的懂了裝不懂。這樣才能顯出領導有水平。)
3、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當然領導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不是領導安排,不過問領導的私事 。
懂得為人處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事業成功的必要保證。現在社會很多時候是“情商高於智商”,以往那種書呆子作為,越來越難以在社會上立足了。
-
7 # 陳闖聞思修證
楊修之死,關鍵看老師怎麼講,首先,楊修之死並非曹操嫉賢妒能,而是楊修該死.1,楊修參與了不該參與的事,例如,誰繼位的問題。2楊修,也不是真正有才能之人 都是小聰明,並非大才,以小聰明以為自己能。3.沒事裝逼,他的同事也不喜歡他。就算職場,楊秀這樣的人也是會被老闆裁掉的。至於是否刪除,還要看講語法,講文章結構,還是講人性。所以,作為選修挺好的。
-
8 # 校外老師
楊修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曹操非常愛才。但是楊修這樣有才華的人,在曹操的隊伍中是被殺掉的。為什麼呢?
課文中我們應當學到的知識有:
第一,曹操的口令“雞肋”,說明在某種場合,人說的話可以反映出人的心態,心情,人要學會看到這些。
第二,楊修的死,不是一件事,兩件事造成的,而是多種事累計起來的結果。所以當我們看問題的時候,要明白這個道理。從一個原因,要能看到多個原因,能分析出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第三,楊修被殺,表面事情是楊修讓自己計程車兵準備行禮回師,擾亂軍心,但實際上是別的事是主要原因,所以,我們看問題的時候要能看到問題的真正原因。不要被表面現象矇蔽。真正的原因是,曹操在考察自己的兒子真正能力的時候,關係到誰來繼承位子的時候,楊修參與了其中,給了曹植很多問題的答案。是導致曹操想殺楊修的主要原因。當領導做非常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你成了搗亂者,壞事者。一次,兩次,三次,那麼你一定會被領導找機會幹掉。
第四,你知道領導怎麼想的,你應該做的是怎樣去成全,而不是揭發,表現你聰明。有時在領導面前,故意裝糊塗才是聰明。在眾人面前,楊修顯得比曹操還厲害,也是楊修被殺的一個主要原因。
第五,你給別人打工,最主要的是,幫助老闆解決問題。而不是,透過一些事情;來表現自己聰明,你這樣做會讓老闆煩。最終可能會被炒魷魚。
第六,很聰明的人,追求的是聰明,而不是做事的價值與意義,也會成為一個很愚蠢的人。
回覆列表
1、文章中的楊修恃才傲物,愛耍小聰明,所以才被上司給處決。這就是在教育孩子不可以過分的張揚,恃才傲物。
2、文章中的楊修處處耍著小聰明,插手老闆的私生活,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是在教育孩子在生活中不要耍小聰明,在生活、學習中都應該穩紮穩打。
3、從文字出發,要求孩子要從辯證的角度去認識事物,萬物都有雙面性。
4、分析人物形象,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人物的塑造。這是教學大綱的要求。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