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資料處理專家

    這個問題問的太廣泛了吧,

    全球變化一:夏天氣候變暖了,烈日之下,空蕩蕩的大地不見人影,高樓林立,門窗緊閉,人類都鎖在空調房裡。

    促進了空調的銷售,給國家經濟帶來了一輪發展。

    月底電費不得了,苦了工薪階層,便宜了國家電網工作人員,解決了收電費的工作人員工資發放。

    全球變化二:冬天很多年見不到下雪了南方很多年沒看過屋簷下的冰釘。

    全球變化三:人際交流從PC端的QQ走向移動端的wechat,從電話交流發展到影片溝通。從實體市場購物走向網路下訂單,以後最忙的職業還是離不開快遞員,物流行業在五年內還是紅日形式。

    全球變化四:外華人學中文,華人學外語,彼此成就彼此。

  • 2 # 張巧成

    我是80後的~我記得童年時代~夏季家裡五米深井打出的水喝一口甘甜爽口~冬季村裡的雪下的半米多深~溝裡的能埋住人~那是的天非常寒冷~不穿棉花做的衣服能凍死人~那個年代癌症也很少

    現在不行了~村裡水井打100米深~還要淨水機過濾~不然不能吃~現在冬天不下雪了~雪都它媽的飛到明年春天了~寥寥無幾

    現在大街上你看看~癌症偏癱腦血栓~坐完輪椅架柺杖~多不勝數

  • 3 # 使用者元霜

    全球變化對人類的影響

    (一)全球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全球物種約有 1300 萬到 1400 萬個。其中,已經被人類定名的物種約有 170 萬個,大多數現存物種尚未被記錄與描述。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 75 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 3 個物種滅絕。由於食物鏈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種植物,往往有 10 ~ 30 種依附於這種植物的動物和微生物也隨之消失。每一物種的喪失減少了自然和人類適應變化條件的選擇餘地。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必將惡化人類生存環境,限制人類生存發展機會的選擇,甚至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森林生態系統的退化和海洋生態系統的改變還會影響全球水資源的分佈,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巨大危害。例如,頻繁暴雨和海平面上升對紅樹林沼澤系統和珊瑚礁的影響。IPCC推斷,若全球氣溫上升3-4e,許多珊瑚礁系統將嚴重毀壞;凍原和北方森林的擴充套件,熱帶、亞熱帶和北方生態系統火災將增加,這些變化必將引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二)全球變化對全球水環境的影響

    全球用淡水只佔地球上全部水量的 3%,而兩極冰川和冰帽的淡水量就佔 2%,不能夠使用。因此世界上80 個國家的 40%人口都面臨著缺水的危險。事實上,陸地上的淡水資源總量只佔地球上水體總量的 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佈在南北兩極地區的固體冰川。雖然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大規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儲量也很大,但絕大部分是深層地下水,開採利用的也很少。人類目前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這些淡水儲量只佔全部淡水的 0.3%,佔全球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 9000 立方千米。

    目前全球的淡水資源仍面臨過度開採和大面積的汙染,有專家預測,到本世紀末世界汙染物排放量將增加到16 000-21 000億m3,水資源將受到嚴重汙染。中國的水體汙染也十分嚴重,據統計, 1990年全國廢水排放量達354億t,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94億t ,70%左右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據1990年評價的94條河流城市段中, 70%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10%受嚴重汙染。有專家認為,在21世紀,水資源危機將取代能源危機,成為人類所面臨的最嚴重

    (三)全球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隨著氣候變暖,熱量資源增加,中國農業氣候的熱量資源有改善趨勢,北方複種指數將會提高約15%,農業生產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並且人均耕地資源佔有少、農業經濟不發達、適應能力也非常有限,有研究表明:由於溫度增高,積溫增加,使作物物候期提前、生長季延長,冬季氣溫增高顯著,低溫冷害減弱,作物種植制度發生變化,作物產量提高;但同時降水總量減少、降水變率加大、極端降水事件增多,使徑流量變化加劇、土壤含水量降低、溼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水供需矛盾加劇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病蟲害加劇等負面的影響。

    (四)全球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在各種氣象條件中,如圖2.1所示,氣溫對人類健康影響最為敏感。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環境變化以及極端氣候的頻繁出現,疾病發生的頻率與種類以及區域都有明顯地變化,在資訊時代的今天,人們與周圍世界的聯絡日益緊密和複雜,人類健康更多地被認為是生態、社會文化、經濟和制度所決定的綜合結果。因此,人類健康被看作是可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環境狀態的一項高水平的、重要的綜合指標,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追求的最高目標.人類健康對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任何自然和人文環境的改變,都可能影響到人類健康,甚至會給人類帶來危機與災難.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後果增強了人類對目前和未來健康的關注,對全球健康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人類健康已經成為目前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人類健康對環境變化影響的脆弱性和適應性問題已經成為全球變化科學和人類衛生事業所要思考的重要工作,並引起了眾多科學家及國際組織的重視和研究。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作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其影響已遠遠超越了國家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對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治理。

    21世紀人類正面臨著全球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挑戰。一方面人類受到不斷變化的地球系統的嚴峻挑戰;另一方面人類活動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速度影響著地球系統。現在人類活動正從各種尺度(區域性的、區域的、全球的)改變和開發利用地球的物理、化學、生物環境。要了解人類是怎樣與地球相互作用,以及人類是如何影響地球環境,就需要對地球系統有全面的瞭解。詳細掌握地球各種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的知識,對於實現國家未來繁榮和人類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世界地球科學研究正從傳統的地學向建立地球系統科學新的知識體系轉變,地球系統已成為地球科學解決全球環境和資源問題的科學基礎。研究地球系統的過程、相互作用及其動力學逐步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的核心領域。當今資源和生態方面的問題已危及到了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利用地球系統科學的生態系統的原理和方法來管理自然環境和資源,已成為時代的需要。這就要求國土資源工作要加強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建立新的資源管理知識體系,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還相當大,加大這方面的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勢在必行。

    重大環境問題促進地球系統科學發展

    地球系統是指由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包括人類本身)組成的一個地球整體。它包括了自地心到地球外層空間的十分廣闊的範圍,是一個複雜的非線性系統,其間存在著地球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大基本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人與地球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統科學的觀點認為,全球變化是地球的各個組成部分——地核、地幔、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包括人類社會)——之間相互作用與反饋的結果,對這些相互作用和反饋過程的科學認識需要將地球作為一個統一的動力學系統來研究。因此,要解決當代資源環境重大科學問題就需要把地球作為一個相互作用的各個組成部分或子系統組成的連續的、統一的有機整體——地球系統,並運用一般系統論的原理研究地球系統的整體行為。

    從1983年美國宇航局首次提出“地球系統科學”概念到現在短短的20年中,地球系統科學已成為國際地學界和各國地學發展的主要科學目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地學部最近一份戰略報告中明確指出:“地學的科學挑戰在於瞭解和預測地球系統內物理子系統、生物子系統和人類子系統的基本過程及其相互作用”。日本最近擬實施的“預測地球變化”計劃強調要對地球系統各種過程進行研究、觀測和模擬。英國在“1994-2000年地球科學戰略”中也提出它的戰略目標是要了解關於地球系統過程的知識和認識。

    今天,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它們所涉及的是人類與人類本身生命支撐系統之間的關係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種關係正日趨緊張。人類自身的活動正在威脅著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系統。它不再只是區域性的或區域的問題,而是跨越國界的全球性問題。這也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雖然它產生於工業革命,但是,它真正引起世人的關注僅僅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這些重大的環境問題就科學內容而言已遠遠超過了單一學科的範圍,往往涉及大氣、海洋、土壤、生物等各類環境因子,又與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密切關聯。只有從地球系統的整體研究才有可能弄清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理解地球系統及其子系統的變化規律,預測其未來變化趨勢,才能減輕地球系統變化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減輕自然災害及其造成的損失,提高人類對地球系統變化的適應能力,達到地球科學研究的最終目標。當前,地球系統研究更具有針對性,更加強調解決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以服務於社會發展。

    當代重大環境問題主要是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地球資源所造成的,其影響程度已接近自然變化,並正在繼續加劇,從而可能對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產生長遠的不可逆轉的後果。近百年來,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全球的氣候與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水資源短缺,生態系統退化,土壤侵蝕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臭氧層耗損、大氣化學成份改變,漁業產量下降等,而這些變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由於全球變化的幅度已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變化的範圍,對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第三次評估報告的預測,未來全球將以更快的速度持續變暖。未來100年全球還將升溫1.4-5.8℃,將給全球環境帶來更嚴重的影響。假如這種態勢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地球最終將成為一個不適合人類和其它生命生存的星球。2004年美國五角大樓給美國總統布什提供了一份秘密報告,題目是《全球變化將會毀掉美國》,其核心內容是,在未來的20年裡,氣候變化將導致全球性的災難,引發全球性的騷亂和核戰爭,會有數百萬人死於全球變暖引起的戰爭和自然災害中,到2020年,歐洲的主要城市將被海水淹沒,英國將變成“西伯利亞”氣候。因而氣候變暖對世界的威脅超過了目前令美國不安的恐怖活動。氣候變化不再是科學爭論,而是關係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現在,連美國軍方都在研究地球系統變化對國家安全的威脅,足見研究全球系統變化的意義。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應對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挑戰,是正在北京召開的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的主題之一。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奧巴西教授指出,氣候變化讓我們又多了一個立即採取緊急行動的理由。當前最急迫的是我們對於全球變暖還缺少基本的認知,氣溫升高到底會改變些什麼。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說,氣候變暖將會帶來一些有利的影響,如:溫度升高使中緯度的一些地區存在著作物增產的可能;全球木材供應可能會增加;對某些缺水地區的居民來講,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緯度地區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於出現暖冬,取暖所需能源減少。但是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是以負面影響為主。———種植業首當其衝受到衝擊。氣候變暖使蒸發加大,如果降水量不明顯增加,將會使中國農牧交錯帶南擴。東北與內蒙古相接地區農牧交錯帶的界限將南移70公里左右,華北北部農牧交錯帶的界限將南移150公里左右,西北部農牧交錯帶界線將南移20公里左右,草原的面積將因此增加。但農牧過渡帶是潛在的沙漠化地區,沙化威脅巨大。氣候變暖後,土壤有機質中的微生物分解將加快,造成地力下降,需要施用的肥料;氣候變暖同樣對昆蟲、雜草有利,這使得農藥和除草劑的施用量增大。———農業生產成本將大幅增加。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產量在總體上因全球變暖可能會減少5%~10%左右,其中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減產為主。年平均溫度增加1°C,大於10°C積溫的持續日數全國平均就延長15天,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也將由目前的長城一線北移到瀋陽-張家口-包頭-烏魯木齊一線。到2050年,氣候變暖將使三熟制的北界北移500公里之多,從長江流域移至黃河流域;而兩熟制地區將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區的中部,一熟制地區的面積將減少23.1%。———水將變得更少更髒。全球變暖會影響整個水迴圈過程,可能使蒸發加大,改變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佈格局,增加降水極端異常事件的發生,導致洪澇、乾旱災害的頻次和強度增加,以及使地表徑流發生變化。中國七大流域天然年徑流量整體上呈減少趨勢。其中,長江及其以南地區年徑流量變幅較少;淮河及其以北地區變幅最大,以遼河流域增幅最大,黃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全球變暖還使得中國各流域年平均蒸發增大,其中黃河及內陸河地區的蒸發量將可能增大15%左右。在乾旱年份,氣候變暖引起的缺水量將大大加劇中國華北、西北等地區的缺水形勢,對農業灌溉用水的影響遠遠大於對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響,尤其是在降水減少和蒸發增加的地區。預計2011——2030年西部地區缺水量約為200億立方米,2050年將缺水100億立方米。全球變暖將使降水變率隨著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發生變化,蒸發量也會因全球平均溫度增加而增大,這可能意味著未來旱澇等災害的出現頻率會增加。由於蒸發量加大,河水流量趨於減少,河流原有的汙染程度可能會加重,特別是在枯水季節。同時,河水溫度的上升,也會促進河流裡汙染物沉積、廢棄物分解,進而使水質下降。———個人生活質量將會下降。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直接影響將更加明顯,高溫使得病毒、細菌、寄生蟲、敏感原更活躍,同時它也會損害人的精神、人體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高溫熱浪的增加將使與熱有關的疾病和死亡增加。全球變暖對人類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對貧窮地區的人口將是最大的。氣候變暖對人居環境產生影響,居住在河邊和海岸帶的居民受氣候變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脅是洪澇和滑坡。人類居住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處理和交通等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因高溫、多雨而加劇。人口居住密度很高的低海拔海岸區的城市,更是經常處於海岸氣候極端事件的威脅之中。在中國,居民收入大部分來源於受氣候支配的初級資源產業,氣候變暖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將更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港歌手中誰的備胎歌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