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雨微微
-
2 # 使用者6645312546
家庭教育,父母與孩子是什麼關係?應當如何教育最利於孩子的成長?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影響重大,其實父母只能是孩子的“顧問“而不能是“保姆“。
現實卻是家長過多地“教導“孩子,讓孩子習慣於服從,使孩子喪失自我意識成為父母的附屬物,使孩子缺發獨立意識,所以說父母別在過多教導孩子了。
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問題,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空間。
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記住一一
溺愛是害而不是愛!讓孩子由“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
放開臂膀讓孩子自己飛翔!
友情提示:
別在用“喋喋喋不休和填鴨式“教育了!
-
3 # 單飛的草籽
保姆是伺候人的,保姆沒法執行教育。換句話說,題主所指,應該是為人父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養育照料上,零星的教育行為被淹沒在溺愛中。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具有普遍性,也可以說是時代特色的現象。
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我們特色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家庭屬性越來越淡,社會屬性越來越多,同時大家的生活節奏與內容也被分割壓縮,像教育養老這些家庭責任更多的交給了社會政府,如今甚至連孩子的時間也分給了學校,補課,託管,又造成親情關係的進一步疏遠。而我們這個民族長久以來,都是宗族自治,教育作為發展族群的大事,自然由爹媽來建設,甚至挑選老師。這也是孝道文化在宗族層面的落實。自從傳統社群結構被擊碎,這些責任也就無從著落,隨著ZF力量,教育也就直接對接到如今這個樣子,雖然教育更普及,但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卻逐漸感覺無從下手了。再加上計生政策,導致人們對子女的情感依賴更加強烈。換句話說,父母一天到晚撅死坎活,回到家看到孩子就很想歇歇,疼疼,親親,不想溺愛都溺愛了,還有幾個能嚴父慈母的配合?
從個人的角度看,家族的意識淡去,社會屬性的變化,人的情感依託與生命歸屬,就越來越單薄。隨著物質極度發展,導致更多的空心病,沉浸在攀比中要求更好的生活,有的人可能對童年不滿,有的人可能自責沒給孩子更好的,這些情緒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孩子是一切的核心,是自己生活的希望,承載著自己的夢想,所以舒適,自由,光鮮,出眾,快樂,乃至無壓力無痛苦無障礙,成了一部分家庭的育兒價值取向,尤其是文化水平經濟水平偏低的家庭,這個家庭包括三代之內。如此,為人父母者也獲得了親密感和成就感,即,我的愛給予了他,實現了他的舒適Cherokee鮮快樂無痛無壓力無障礙,隨心所欲!
如此捋下來,不知道是否能有所啟發。
認清教育責任,是作為父母必須要努力的,這件事沒有人教,唯一的路就是自我成長,不斷取得自我認同與社會價值,才會有動力去培養孩子,幫助他學會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素養與獨立合作的能力,而不是把自己弱者式的渴求傳遞給孩子,比如抱怨,渴求照顧等等。
-
4 # 妮妮說英文
保姆式育兒,說的就是包辦的父母,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攬。其實對孩子來說,就是過度保護,過度的溺愛。
保姆式育兒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父母包攬了孩子所有生活上的事務,孩子很大了都還要爸媽餵飯,穿鞋子穿衣服等等,生活上都不能獨立自理,過於依賴父母。
2.對孩子的事情單方面做決定,孩子沒有決定權和話語權。因為孩子不需要做決定,家長已經幫孩子做決定做選擇了,作為孩子只要依據爸爸媽媽鋪好的路走就是。長期以往,孩子容易缺乏主見,什麼事情都要問過父母,什麼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3.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應,完全沒想到要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孩子沒有養成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怎麼走出“保姆式”誤區呢,以下有幾點建議: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飯穿衣穿鞋等,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嘗試讓孩子去解決問題,大人不要急於去幫孩子。只要孩子能解決的問題,都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試錯,孩子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得到經驗和教訓,孩子的能力和見識才會慢慢發展起來。
3.給孩子自己做選擇,做決定。
生活中,讓孩子自己有小主人意識。給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比如自己挑選喜歡的衣服款式,讓孩子說說今天買什麼菜吃,今天是去公園玩還是爬山等等。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間,讓孩子有主人翁精神,培養一個獨立自主、有主見的孩子。
總之,家長要學會適時的放手,避免過度的依賴、保護等“保姆式”育兒的錯誤方式。
-
5 # 樹木也要樹人
以下是央廣網教育專題關於保姆式教育的解讀:保姆式家長指甘當孩子保姆、過度保護孩子、過分服務孩子、為了孩子而犧牲自我和為“應試”推波助瀾的家長。保姆式家長往往會為了孩子而糊弄自己的工作,會一直盯著和敦促孩子做好唯一重要的事情——學習與補課。
通俗點就是,除了學習有關的事,孩子什麼都不用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我可以犧牲自己來為孩子創造,這種保姆還有絕對權威性,對於孩子面臨的選擇具有單方面的決定權。
然而這樣做的後果是,無法適應生活,獨自去處理一些事情。大學的時候聽說,並不是我同學,而是別的系的學生,從小沒有洗過衣服,那時候大學宿舍沒有洗衣機,所以第一次自己洗衣,只是聽說過洗衣服要用洗衣粉和水,然後,兩件衣服,他用了一包洗衣粉,洗了半天的泡泡。
這只是一個傳聞,真假無從考證。但是有些人真的不知道離開父母怎麼去生活,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去與人合適的交流。我大學室友,沉默寡言我以為是性格使然,但是有一件事卻是扎心,要說我一個人這種感覺,你可以說我心理敏感,玻璃心,但是整個宿舍都是這種感覺。事情也不想多說,就是畢業前的一些不快而已!
至於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首先,你得明白你到底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知道包括我在內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孩子成績好,考上一流學校,但是除此之外,我們並不是別無他求。我們至少大部分都希望他是一個孝順、懂事、活潑、機智、動手能力強、勇敢等等集眾多良好品質於一身的人,至少我們希望在離開我們照顧之後,或者我們離開之後,亦或是他們成年之後能夠獨自安排自己的生活。那麼,明白了這些,即使升學考試再嚴峻,我相信也有一部分家長能夠擠出時間,去培養孩子品性!
其次,放下權威,至少某一些方面以一個顧問的身份去照顧孩子。誠然這樣真的會很累,因為什麼是顧問,顧問就是一專業的人才,就客戶的某一個問題提供專業見解和指導意見,但是決定權還是在孩子手裡。比如說孩子要吃什麼,穿什麼顏色衣服,喜歡什麼玩具,這些方面給一定自主權。當孩子想吃辣條的時候,你可以以不健康進行限制或者制止,但希望不是一權威的方式壓迫!
第三,從禁止不利於學習成績的一切活動,到禁止有害於學習的成績一切活動的轉變!禁止或者限制孩子玩手機遊戲電腦遊戲我並不反對,但是禁止孩子做家務、整理房間我真是不能理解。人真的需要存在感以及為集體或者他人做貢獻的那種滿足感,作為家庭的一員,可能他能做的很少,但是這點很少的事還被剝奪了,這就促使他產生有利於家庭集體之外的感覺。另外看名著、看雜誌等等,你就權當是自己工作八個小時之後的放鬆,畢竟學習也是需要轉換思維,放鬆的!況且大語文時代的到來,這個也是有必要的!
-
6 # 葉志良8
現在的父母總為孩子遮風擋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令孩子一點自理能力也沒有,也不能吃苦,只是害了孩子,孩子應該從小培養獨立能力,正確的思想,能夠吃苦耐勞!
-
7 # 師雲風馬牛
“保姆式教育”顧名思義,如其名,就是無視孩子獨立性人格培養的需求,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為孩子操心,事無鉅細。
“保姆式教育”嚴重影響對孩子獨立意識到培養。孩子長期受到保姆式的呵護,獨立意識不能形成。常常聽說很多孩子不會洗臉,繫鞋帶;很多大學生,上大學第一天要父母陪著去,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需要家長陪讀,這些都是獨立意識沒有完成而造成的。
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自信心為重,杜絕保姆餵飯一樣的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有自主獨立的需求。過度的關心,危害孩子心理健康發育。改變教育觀念越早越好!
-
8 # 寒石冷月
保姆式教育,實際上就是家長只做衣食父母,而沒有家庭教育之功能。當下衣食父母遍地都是,而一談教育時,絕大多數家長眼中只有學校教育和教育培訓機構。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還有家庭教育,這不能不說是教育之悲哀。
保姆式教育,凸顯家庭教育已經嚴重落後的尷尬現狀,已經到了非重視不可的地步。但是家庭教育如今走入一個怪圈,既沒有合理的渠道與規範去約束與引導家長學習,這才導致家長大都習慣於盲從——看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樣做。
想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誤區,必須要徹底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家長必須要樹立現代育兒觀念。育兒觀念決定著育兒行為,如果家長不以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如從小教會孩子學會基本生活技能,並不斷鼓勵孩子走向獨立成長之路,家長只能永遠成為孩子的保姆,現在啃老族和巨嬰族,不就是保姆式教育的結果嘛。
第二,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教會孩子做人做事,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教孩子做什麼樣的人,需家長自知,如果家長連什麼是自尊、自愛、自強、獨立都不懂,那拿什麼來培養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呢?可能很多家長壓根就沒有想過這些。
第三,家長要清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從幼兒到童年,從童年到少年,在成人之前,家長必須要教會孩子獨立生存的所有技能,讓孩子減少對父母的依賴,直到最終離開父母身邊,獨立去闖社會。
第四,家長要擁有育兒的危機感。中國有一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第一代創業積累財富,第二代坐享其成,第三代坐吃山空。而現在很多家長恰是拼命打江山,只為留下財富給兒女,完全沒有教育的危機感。
第五,家長要有培養孩子成人意識。18歲成人,在很多國家都成為一種很自然的約定,而在這之前都努力培養孩子優秀的人格與品質,以及綜合素質與能力,到了18歲時,便讓孩子離開家獨立去生存。而中國很多家長,恰不得一輩子都做兒女的保姆,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這不正是家長缺乏培養孩子成人意識的結果嘛。
以上幾方面,希望家長們深思,當我們還身心健康時,別被老觀念誤了兒女教育。別等到老了時,看到兒女不爭氣時,再興嘆自己命運不濟。
-
9 # 老範談教育
“保姆式”的教育應該是指為孩子包辦一切,什麼都不讓孩子動手,孩子所有要走的路都是他們為孩子鋪好的,只要孩子按照他們的規定走就可以。
給大家舉一個例項:我有一個妹妹,他們家的家庭條件很好,她的媽媽從小就為她包辦了一切,甚至洗頭髮都是媽媽幫她的。在上了大學之後,問題出現了,我這個妹妹不會自己洗頭髮。她就打電話過去責罵自己的媽媽,她不僅要忍受不會洗頭髮的事實,還有忍受同學們對她的議論。
這個時候她的媽媽也覺得很委屈,自己為她付出那麼多,到頭來卻換來的是孩子的埋怨。
其實這個例子就是一個教訓,我們的孩子需要自己獨立,只有獨立了,他在以後的生活中才不至於被困難打到。
-
10 # 魏選坤
我認為保姆式教育就是對孩子過度保護導致其能力弱化的一種教育。如何做才能讓家長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誤區?我有三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一、培而不養。意思是培訓孩子的良好習慣,勝於對孩子的嬌生慣養。如果說對孩子嬌生慣養是授孩子以魚,那麼培訓孩子的良好習慣則是授孩子以漁。魚可以享用於一時,而漁則可以享受一輩子。在這方面我是有經驗教訓的。在經驗方面,我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按照“目標、計劃、定時、效率、成就感”的培養模式,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著力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一直到孩子上大學讀研究生,我沒有為孩子的學習操過心,這得益於早期學習習慣的養成。而教訓方面,則是對孩子的社交習慣培養不夠,致使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差,性格比較內向,社交情商不夠高。
二、保而不包。意思是可以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但不可以大包大攬。書可以給孩子購買,但書必須要自己讀懂;衣服可以添置,但洗衣服必須自己來。作為一種原則,即使高考期間,家長也不應該對孩子有求必應,大包大攬。
三、放而不棄。意思是家長應該像放風箏一樣讓孩子放飛夢想,但始終有一根線牽在手裡,不能讓孩子信馬由韁。越放養的孩子越成器,這是因為孩子面臨陌生的環境,能力心態全面考驗,技能經驗全面提升。所以,家長不要怕孩子吃苦,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處理好放與管的關係,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是家長走出保姆式教育誤區的重要內容。
回覆列表
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大多數家庭都在實行“保姆式教育"儘管我們也知道這樣的家庭教育並不完整,能思考也能動手做事,是我們每個孩子都應做到的。可是我們只要看到孩子的書包,我們瞬間就嘆氣加可憐了,現在的小學生書包重的孩子背不動,更不要說初中和高中了。小學生的作業量都大得驚人,根本就沒有動手做家務的時間,另外雙休日還要去補習班或興趣班。
看著許多被書包壓彎了背的孩子,我們是不是要反思我們的教育,減壓的口號喊了多少年,可是都是越來越重,越來越多。當孩子在適當的年齡時是應該做適當的家務,也可以鍛鍊孩子應變能力和反應能力。其實在陪讀的道路中,作為家長我們又何嘗不是每天生活在兩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