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槍挑花面
-
2 # 煮茶道史
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讀懂了這八個字,那麼韓信彭越之死就是必然,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但這只是原因之一。真正的主因還在於以下兩點。
其一,我們先看垓下一戰。這是楚漢之爭的最後一戰,也是兩軍最大規模的決戰。劉邦顯然是想畢其功於一役,所以不惜背信棄義,相約韓信,彭越。合三軍之力對項羽展開圍殺。
以五十萬大軍對付十萬人馬,如此之大的兵力優勢,劉邦真想哈哈大笑三聲。但很快,他就傻眼了,戰事一開,韓信的三十萬大軍和彭越的十萬人馬居然置自己的命令而不顧,按兵不動,壓根就沒想來趟這趟渾水。
劉邦於是問計張良,張良說了,你封韓信為齊王,彭越為魏相都是虛的,只有封地才是實的。你玩虛的那人家就只能和你玩虛的了,看誰玩死誰?
劉邦這才明白,原來所謂的君臣情義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才是真的。在利益面前,他們競然坐視自己身處危難之中而不理,這能不叫人心寒嗎?
也許,就在這一刻起,劉邦己動了殺機。韓信彭越因為人性中的貪婪而為自己的日後引來了殺身之禍。
其二,劉邦從秦始皇實施的郡縣制中看到了中央集權的好處,也從春秋戰國的歷史裡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既然如此,郡縣制己成必然,為了維護這種制度和自己政權的穩定。劉邦要著手對付的,首先就是這班功高震主的異姓王。
而韓信彭越便是他要下手的第一個物件。
劉邦就是劉邦,別人是殺雞儆猴,他直接把猴殺了,告訴其它的異姓王:(你們誰的功勞還能比得上韓信彭越,他二人我都殺了,你們就自己看著辦吧)
於是,劉邦只用了七年時間,繼韓信,彭越,英布之後,又先後覆滅了燕王臧茶、韓王信、趙王張敖、燕王盧綰等異姓王。自此,“敵國破,謀臣亡,大漢一統全國”的格局才真正形成。
那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無論如何,韓信彭越之死都是必然的呢?
錯,當然不是,他們死在了這四個字上。
不知進退。
不信,看同朝的張良,再看吳越時期的范蠡,那一轉身之間,是何等的瀟灑。
以上是個人讀史所獲的一點心得,未知對否,還望高人不吝賜教,先謝為敬。
-
3 # 午馬正途
楚漢相爭中,劉邦積累了太多政治經驗。取得天下後,訂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把“共天下”變為“家天下”,就必須除掉這些不姓劉的“異姓王”!
為什麼首先是韓信和彭越?
一、過往令人氣恨
公元前203年,韓信領兵伐齊,在齊本已降漢之時,卻貪功攻齊,致使酈食其慘為齊王所烹。之後平定了齊地,又派人前往劉邦大營索要齊王之位。而此時,劉邦正與項羽在滎陽兵戎相見,因不敵項羽,故希望韓信領兵前來救援,卻不想等來的是韓信索要齊王王位的訊息,劉邦聞言怒火中燒,破口大罵;後來在張良、陳平的勸解下,心不甘情不願的劉邦方才下旨。劉邦當時在滎陽項羽相持之時,鮮有勝戰,在這過程中,不止令韓信前來救援,還下令附近的彭越率軍前來增援。可是,彭越以“魏地初定,無兵可調”為由,拒絕出兵相助。有了韓信的前車之鑑,劉邦採納張良的建議,順水推舟與彭越約定,只要擊敗項羽後,封其為梁王。二人在得到劉邦的回信後,方才出兵相助。
二、存在讓人不安
攻魏、破代、伐趙、脅燕、滅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使霸王自刎,韓信的軍事才能試問古今那位帝王能夠容納?功高蓋主,封無可封!再說劉邦此時已經年過半百,而韓信至死時才三十五歲。太子劉盈羸弱,一旦自己死後,恐其無法壓制此等天才。
當陳豨代地造反之時,劉邦親自率領部隊前去討伐,到達邯鄲之時,向彭越徵兵。可彭越卻稱有病,只派出將領帶著軍隊到邯鄲。使得劉邦很生氣,便派人去責備彭越。彭越很害怕,打算親自前往謝罪。他的部將扈輒說:“大王當初不去,被他責備了才去,去了就會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不聽從他的意見,仍然說有病。
三、結局便是必然
楚漢戰爭一結束,劉邦就奪了韓信兵權,並徙封為楚王。韓信至楚,巡行所轄縣邑,出入陳列兵仗,被人告發。公元前200年,他勾結握有重兵的邊將陳豨,再次陰謀叛亂。蕭何與呂后設計捕殺了韓信,清除了這個鬧分裂、謀叛亂的分子。
劉邦完成對陳豨平叛後,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襲擊彭越,而彭越不曾察覺,因此被逮捕,劉邦把他囚禁在洛陽。廢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縣。 隨後在呂后的建議下,劉邦誅殺了彭越,滅其家族。
-
4 # 浮沉的歷史
劉邦可以奪取天下,除了其本人擁有較強的能力外,韓信和彭越兩人功不可沒。韓信和彭越憑藉其巨大的功勞,在戰勝項羽後分別被封為了楚王和梁王,但在短短的五年後,劉邦就將韓信和彭越兩人以謀反之罪誅殺。
韓信和彭越兩人是劉邦的心腹之患,且功高蓋主韓信先後擊敗了魏、趙、齊三個國家,還降服了燕國,使項羽陷於孤立的處境,最後的垓下之戰也是在韓信的指揮下取得勝利的。彭越開創了中國歷史的第一次遊擊作戰,在項羽與劉邦對峙的過程中,多次在關鍵時刻破壞了項羽是後勤補給線。為了清楚彭越對於後勤補給的騷擾,項羽只能放棄對於劉邦的打擊,使得劉邦在最危險的時候獲得了喘息之機,
正是由於韓信和彭越出色的戰場表現,使得劉邦感到如果這兩人一旦造反對漢王朝有巨大的威脅。英布在最後被迫起兵造反的時候,曾認為除了韓信和彭越外,天下沒有是他的對手。所以彭越和韓信見成為了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劉邦必然會優先處理了韓信和彭越兩個異性王。
韓信和彭越的實力雄厚在楚漢戰爭後期,韓信和彭越兩人都有一些不聽從劉邦的號令了,在劉邦要求兩人出兵協同進攻項羽的,卻已各種藉口拖延。這使得劉邦十分憤怒,後來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下,以封韓信為齊王和彭越為梁王的條件下,韓信和彭越才出兵會於垓下。
彭越的封國為梁國,管轄範圍大概是今天河南省東部與山東省西部地區,該地原為戰國時期魏國核心地區,人口重點、經濟發達,是為天下的交通樞紐地帶。韓信的封國為楚國,韓信的地盤幾乎就是原項羽西楚的地盤,地域十分廣大。
韓信和彭越在戰爭時期都擁有大量具有戰爭經驗豐富的部下,手下的軍隊以他們唯命是從,在加上富裕和龐大的封國,在劉邦眼裡認為他們是很容易造反的。
韓信和彭越對還劉邦抱有一定的幻想韓信和彭越在公元前197年,先後被處死,兩人在被逮捕的過程中沒有進行任何的反抗,這說明兩人對於劉邦最後的所作所為還是意想不到的,對劉邦還心存一點只可能會不殺他們的幻想。這使得兩人輕易就被劉邦殺害,而沒有產生更大的影響。
韓信直到被劉邦軟禁在長安後,才下定決心造反,但這時候的韓信手中已經沒有任何兵權了,而發動造反的計劃也遭到了洩密,最後慘死。
彭越在已經知道劉邦的已經對他充滿不滿的情況下,手下將領勸說其造反卻遭到了他的否決,彭越因此喪失了最後的機會。如果彭越早點造反,也不至於那麼快就被處死,可能還有機會。
-
5 # 聽海夜讀
為了打敗強大的對手西楚霸王項羽、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宏願,劉邦也搞起了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並封官許願:事成之後,弟兄們都有好處的。
於是,韓信、英布,吳芮、臧荼、彭越、韓王信(此人亦名為韓信,但非楚王韓信。為區別而喚做韓王信)、張耳等各地諸侯便積極響應,共舉一面大旗,討伐“逆賊”項羽。畢竟,人人都想分一塊蛋糕呀!
(珍藏版書籍《楚漢相爭》)
垓下之戰,項羽自刎烏江,劉邦登基稱帝,漢室王朝由此建立。劉邦兌現承諾,七個立下赫赫戰功的異姓諸侯便被分封為王。於是,皆大歡喜!
但是,劉邦卻因此睡不好覺了。算來算去,七大異姓王的封地加起來,居然還超過了漢室王朝實際統治的面積,其所佔區域甚至比漢室王朝所直轄的郡縣還要多,而且手握重兵、稱霸一方。這對於劉邦的漢室王朝來說,當然是一個重大的隱患。
想當年周武王登高一呼:“乾坤定矣,鐘鼓樂之”,論功行賞、分封諸侯。各諸侯國們地盤也有了,軍隊也有了,誰還再把王室的號令放在眼裡呢?於是,乾坤又亂了,從此開啟了延綿幾百年的戰國混亂時代,諸侯國之間你爭我奪、天下大亂,周王朝名存實亡。
(漢初異姓王割據形勢圖)
劉邦顯然看到了這一點,心裡想:歷史的悲劇絕不能重演!
劉邦解決了七個異姓王之後,在與大臣殺馬盟誓時,表露了心跡:“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於是,韓信便成為第一個需要解決的人。韓信,漢初時期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秦末時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但未得到重用。後投奔劉邦,初期也不得重用,經蕭何保舉方拜為大將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均堪稱軍事傑作。
劉邦先是藉助“雲澤夢事件”將其由楚王貶為淮陰侯,後又藉助呂后與蕭何計殺韓信,並誅滅三族。
(楚王韓信墓)
然後,彭越便是第二個需要解決的人。彭越,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使用游擊戰術的軍事家。秦朝末年在魏地舉兵起義,後來率兵歸順劉邦,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還是老一套,劉邦又是藉助呂后設計誣告彭越謀反,以“反形已具”罪名治罪,並誅滅三族。
(梁王彭越故居)
(梁王彭越墓)
因為韓信和彭越的功勞最大、地位最高、擁有的土地和軍隊也最多,因而危險也最大,同時還出現了一些苗頭,所以,這兩人便成了被最早清算的異姓王。
-
6 # 吳哥說車
筆者認為彭越和韓信成為兩個最早被清算的異性王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彭越和韓信都是從西楚霸王項羽那邊偷奔過來的。
瞭解楚漢爭霸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很清楚,彭越和韓信前期都是效力於項羽麾下,只是後來由於項羽的殘暴不忍,才導致了些兩人雙雙投奔到劉邦麾下,跟著劉邦一起打江山,最後建立大漢王朝。對於劉邦而言,在楚漢爭霸期間,有敵軍投奔自己一起打主子,那是再好不過了。可是當劉邦一統江山的時候,那麼肯定要緩過神來處理亂黨。所以,在劉邦眼裡對於彭越和韓信二人,既然以前能夠對主子倒戈相向,免不了以後會這樣對自己,因而劉邦才會選擇首先拿彭越和韓信兩位異性王開刀。
第二個原因:彭越和韓信兩人都在後期心存反心。
對於彭越和韓信而言,即使劉邦不猜忌自己,他們在自己的內心也過不了這關。畢竟他們說的不好聽一些,投奔劉邦就是一種賣主求榮的行為,勢必會遭到大臣們的鄙視和看不起。在這些因素之下,加之兩人內心也有著更大的宏圖霸業。所以,兩人在私底下密謀造反。不然此事東窗事發,被劉邦知道了。那麼自然而然,兩人是劉邦剷除的首要物件。
第三個原因:劉邦要實施清君側,碰巧先拿此兩人開刀了。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哪個朝代的開國君主,在一統山河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都會進行清君側。這期中也有像張良,范蠡這類的人懂得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隱退山林。可是還有很多功臣迷戀至高無上的權利,想要繼續在朝廷任職下去。可是他們不知功高震主的道理,皇帝為了鞏固江山,給自己的後代建立一個穩定的基業,會將他們一一剷除。例如像韓信,彭越之類的開國大將軍。所以,當劉邦實施清君側時,那麼彭越和韓信自然而然逃不了被處決的命運。
回覆列表
劉邦在奪得天下之後,為何彭越和韓信成了最早被清算的異姓王?
一、公元前203年,韓信領兵伐齊,在齊本已降漢之時,卻貪功攻齊,致使酈食其慘為齊王所烹。之後平定了齊地,又派人前往劉邦大營索要齊王之位。
而此時,劉邦正與項羽在滎陽兵戎相見,因不敵項羽,故希望韓信領兵前來救援,卻不想等來的是韓信索要齊王王位的訊息,劉邦聞言怒火中燒,破口大罵;後來在張良、陳平的勸解下,心不甘情不願的劉邦方才下旨,並讓張良前往傳令,使韓信出兵相助。
劉邦當時在滎陽項羽相持之時,鮮有勝戰,在這過程中,不止令韓信前來救援,還下令附近的彭越率軍前來增援。可是,彭越以“魏地初定,無兵可調”為由,拒絕出兵相助。有了韓信的前車之鑑,劉邦採納張良的建議,順水推舟與彭越約定,只要擊敗項羽後,封其為梁王。
二人在得到劉邦的回信後,方才出兵相助。
身為大佬,在困境之時,手下不派兵相助反而敲詐,此時劉邦的心情可想而知。
二、攻魏、破代、伐趙、脅燕、滅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使霸王自刎,韓信的軍事才能試問古今那位帝王能夠容納,功高蓋主,封無可封,再進一步亦是帝王之位。再說劉邦此時已經年過半百,而韓信死時才三十五歲。太子劉盈羸弱,一旦自己死後,恐其無法壓制此等天才,故而逼之。隨後韓信暗通陳豨造反,死於呂后之手。
在陳豨代地造反之時,劉邦親自率領部隊前去討伐,到達邯鄲之時,向彭越徵兵。可彭越卻稱有病,只派出將領帶著軍隊到邯鄲。使得劉邦很生氣,便派人去責備彭越。彭越很害怕,打算親自前往謝罪。他的部將扈輒說:“大王當初不去,被他責備了才去,去了就會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不聽從他的意見,仍然說有病。
堂堂一代帝王讓你一個諸侯前來都不聽令,劉邦心裡當然不爽,而後,劉邦在空出手後,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襲擊彭越,而彭越不曾察覺,因此被逮捕,劉邦把他囚禁在洛陽。廢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縣。 隨後在呂后的建議下,劉邦誅殺了彭越,滅其家族。
三、劉邦消滅項羽後,登基稱帝。雖然成了天下之主後,卻發現只在自己的地盤裡,擁有著絕對的統治權;而放眼全國,實際上又處於周朝的分封制一樣,全國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領土實際上是不屬於自己這個皇帝管轄的,這種情況劉邦當時是不甘心的,因為劉邦一直想將目前的“共天下”局面變為自己的“家天下”,所以為了這個目的,劉邦要想盡辦法除掉這些不姓劉的“異姓王”,此後劉邦在除掉這些“異姓王”的過程也是一步步的在“收復失地”,慢慢的將全國的所有權力都集中到了皇帝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