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是史社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岑岑巨闕出,瑩瑩如雪冰。
寧為雄主銳,何惜此剛鋒。
生無五鼎食,死即五鼎烹。
苟能垂青史,不負丈夫身!
――饞嘴肥貓詠主父偃
主父偃,姓主父,名偃。在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他是雄主漢武帝手中的刀,他完成的自己的使命,在史碑上深深地刻下了自己的姓名。
主父偃最著名的就是“推恩令”了,只是其中一項,不僅僅是推恩令,他的每一項主張都一針見血,切中時弊。
一、推恩令
“推恩令”解決的是大漢王朝的藩王問題。
漢朝的藩王問題很嚴重,處理這些藩王,把他們徹底削弱到殘喘無力的地步,始於劉邦,終於漢武帝。
秦朝覆滅,劉項相爭,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以後,先後分封了十幾個藩王。
最初有七個異姓藩王,經過劉邦的一番清理,各個藩國都姓了劉。劉邦召叢集臣,殺白馬為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漢高祖時代,天下初定,諸藩是拱衛中央的重要力量。這些藩王,權力很大,軍、政、民一把抓,各封國有著很強的獨立性,吳王劉濞甚至還擁有鑄幣的權力。
漢文帝時代,分封各地的劉姓藩王已經開始逐步對中央構成了挑戰和威脅。
這時候,就出來了一個賈誼,他提出了藩王問題的嚴重性和解決思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具體辦法就是把各藩國再分裂為若干小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如果藩屬的封土比較大,而他的子孫卻比較少,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這樣,藩王就逐小和碎裂,再無力與中央抗衡。這就是“推恩令”的雛形。
賈誼的作用是提出了問題和解決思路。
但這個時期,中央與藩王之間的矛盾尚未激化,還沒有對中央王朝形成危害。所以,漢文帝與藩王仍然保持著相安無事的狀態。
漢景帝時期,藩王問題就太嚴重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急迫情勢。這時候,又出來個晁錯。
晁錯對漢景帝非常忠心,他很理解景帝的憂慮,但晁錯提出來的解決方式比較急功近利,也缺乏策略。他是要擴大中央政府的地盤和權力,對藩王的地盤進行削減,對藩王的權力進行限制和監管。
【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
一石激起千層浪,諸藩王造反,“清君側”,內戰爆發。作為削藩的始作俑者,引爆了矛盾的晁錯被拉出來頂缸平息眾怒,丟了性命。
到了漢武帝時代,藩王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了。漢武帝性格強橫,雄烈霸道,他可不怕藩王造反,他需要的是一把刀,擱在諸藩王脖子上的一把寒光閃閃的刀。
在這樣的背景下,主父偃這把刀出鞘了。
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以中央政權強大的實力做為威懾,強令藩王把已有的封地打散了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們,不僅僅藩王的嫡長可以世襲,其他的兒子們也可以獲封,還可以接著分給孫子們。
【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這樣一來,藩國就被一代代分裂細碎。如同一個大碗,摔成兩三瓣,還能鋦補,但要摔成了碎片,再想合起來,就太難了。
七國之亂以後,諸藩王實力大損,無法抗拒中央,而漢武帝手握重兵,性情暴烈,強力施行“推恩令”,從此有漢一代,藩王就再也沒有對中央產生過威脅。
二、收燕齊
收燕齊起到的是殺雞儆猴的作用。
為了使“推恩令”得到徹底的貫徹落實,主父偃下了狠手。
當時的燕王是劉定國,這個傢伙十分好色,男女關係混亂,他蒸了父親的姬妾,生下個兒子,還強奪了弟弟的妻子,甚至下流到凌辱了自己的三個女兒……
真是個人渣!
主父偃獲知了燕王這個下流胚子的種種不法惡行,就向漢武帝上報。漢武帝大怒,開刀宰了劉定國。
更狠的是,以此為藉口,漢武帝把燕國整個取消了,所有的封地全部收歸中央。
齊王也被主父偃盯上了,罪名仍然是男女關係不正常。漢武帝任命主父偃為齊相,去查齊王。主父偃四處放風,要嚴肅處理。齊王憂懼,嚇得自殺了。死了也不行,漢武帝又把齊國取消,收回了封地。
【乃使人以王與姊奸事動王,王以為終不得脫罪,恐效燕王論死,乃自殺。有司以聞。】
這一下,可把各藩王嚇壞了。
三、遷豪強
遷豪強,起到的是削弱和控制地方豪強勢力,抑制土地兼併,穩定社會生產環境的作用。
劉邦建漢,除了大封藩王,那些立過功勞的文臣武將也得到封賞。隨著一代代繁衍發展,就形成了勳貴集團,同時,地方的豪族勢力也逐步擴大,他們在地方上橫行不法,勾連不法之徒,兼併土地,欺壓百姓,違反法律,造成惡劣的影響。
主父偃提出,把這些豪強貴胄全部遷往茂陵,置於中央政權的直接管束之下,抑制他們的一言一行,稍有不軌,也可以迅速戢拿。
【茂陵初立,天下豪桀併兼之家,亂觽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
遷豪強於茂陵,強幹弱枝,而利用遷移和管束,甚至經濟手段,把這些豪強貴族就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嚴重削弱了他們的實力,對國家和社會的危害也大大減輕。
四、立朔方、輸戍漕
立朔方郡,轉輸戍漕解決的是對匈奴的作戰問題。
自建漢以來,北方的匈奴一直是漢朝最強大大外敵。他們經常襲掠漢境,對漢地的百姓進行屠殺和掠奪,嚴重破壞了漢朝的發展和安定。
漢武帝以雄才偉略,實國強軍,對匈奴進行多次以牙還牙的報復打擊。衛青、霍去病數次深入大漠,尋找匈奴主力進行作戰,使匈奴實力大大受損。而在這些作戰過程中,朔方的獲取,使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從被動而轉向主動,獲得戰略性的優勢。
但朔方遠離漢朝腹地,糧草補給頗為不便,消耗了大量國力,所以有大臣提出放棄,但主父偃從戰略遠景出發,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
【偃盛言朔方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上覽其說,下公卿議,皆言不便。公孫弘曰:“秦時常發三十萬觽筑北河,終不可就,已而棄之。”主父偃盛言其便,上竟用主父計,立朔方郡。】
以朔方郡為漢朝大軍的前出集結地,可以從多個方向對匈奴進行遠端奔襲。同時,又為連結西域各國,割裂匈奴領地奠定了基礎。
主父偃的建言個個都是利國利民的良策啊!但是,如此國器良才,最終也難以逃脫他的宿命。
“漢興八十餘年矣,上方鄉文學,招俊乂,以廣儒墨”。
這是一個獨尊儒術的時代,但主父偃學的卻是“長短縱橫之術,晚乃學易、春秋、百家言”。
這就意味著,他的才華有利於國,卻難以立身。
即使在主父偃自己的家鄉――齊地,他也是個被眾人排斥的另類。四方遊歷,卻處處碰壁。
【齊諸儒生相與排擯,不容於齊。家貧,假貸無所得,乃北遊燕﹑趙﹑中山,皆莫能厚遇,為客甚困。】
【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
窮困的時候,要借錢都沒人借給他,親戚不待見他,兄弟連衣食都不願意接濟他,而那些門客討厭他,連門都不讓他進。
多年以後,衣錦還鄉,他以牙還牙,毫不留情地痛斥和揭穿了那些附炎趨勢的偽君子們,與他們當場斷絕關係。
【遍召昆弟賓客,散五百金予之,數之曰:“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君絕矣,毋復入偃之門!”】
也許有人認為,主父偃心胸狹窄,不夠寬容,無諒人之度。我就呸了,憑什麼要諒解和寬容這群渣渣?一貧一富,乃知交情,一榮一辱,乃知交態。這些附炎趨勢的偽君子們,哪一點配得上別人的寬容?
他們讚美寬容,無非就是想佔便宜而已。
從學識,到為政,再到處世,主父偃早已眾叛親離,四處臨敵,如果他不能登上權力的巔峰,必將面臨險惡的處境。這一點,主父偃心裡清楚得很!
但他毫不畏懼,在這個世間,他原本也沒有什麼更多可以失去的了。
勘破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的主父偃發出憤怒的心聲:
【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厄日久矣。
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走最險的路,冒天下之大不韙,這就是作為君主手中刀鋒的宿命。
而主父偃提出的國策,對當時的既得利益者,傷害實在太大了。
推恩令,得罪了漢帝國所有最高層的劉姓王族。
遷豪強,得罪了漢帝國所有的豪強貴胄。
施權謀,得罪了全天下的儒士。
殺燕齊,使眾人找到了折斷這把鋼刀的最合適的理由。
為了平息天下洶洶眾口,賈誼死了;
為了平息天下洶洶眾口,晁錯死了;
為了平息天下洶洶眾口,輪到主父偃了。
即使是一代雄主漢武帝,也保不住他。
【上欲勿誅,是時公孫弘為御史大夫,乃言曰:“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為郡,入漢,主父偃本首惡,陛下不誅主父偃,無以謝天下。”
乃遂族主父偃。】
主父偃,年輕時代從來沒有享受過人間的真情。
【主父方貴幸時,賓客以千數,及其族死,無一人收者,唯獨洨孔車收葬之。天子後聞之,以為孔車長者也。】
在他被問罪處死後,只有洨孔車,收殮了他的屍身,這是他在這個冰冷的世界上唯一收穫的一絲溫暖。
今天,撫動著這記載著千年歷史的竹簡,當我們的手指觸到“主父偃”這三個字,依然能透過斑斑墨痕,感受到那股刺骨的寒涼。
-
3 # 歷史百家爭鳴
漢景帝時,因景帝採取晁錯的削藩政策,漢朝爆發了七國之亂,在周亞夫的平定下叛亂才得以鎮壓下去,但諸侯國依舊存在影響著中央的權力,不過到漢武帝時,在主父偃的建議下,漢武帝實行了“推恩令”。
推恩令就是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這樣一來諸侯國越分越小,化整為零,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就變小了,中央集權就能夠得到鞏固。主父偃算是漢武帝手裡的一把刀,他被漢武帝破格錄用後,就開始了自己的獨特削藩之路。主父偃被武帝重用後,就一直找各諸侯王的短,他先揭發燕王跟自己的女兒、姐妹發生亂倫,使得燕王被處死。後面主父偃又盯上了齊國,他本想把自己的女兒嫁入齊國,可齊王不樂意,於是主父偃藉著自己的身份就向漢武帝報告說齊王有家中淫亂的情況,於是漢武帝授予主父偃為齊相。到了齊國,他派人查問齊王與他姐姐的姦情,來敲打齊王。齊王認為自己會和燕王一樣被處死,於是自殺。主父偃在扳倒兩位諸侯王之後,把毒手伸向了趙國,主父偃也要故技重施說趙王亂倫,可趙王機靈的很,他先主父偃一步入京告狀,說主父偃有貪汙受賄的行為,又在公孫弘的助攻下,主父偃被處死。
主父偃作為漢武帝的刀,替漢武帝解決了不少諸侯王,但因武帝給了他太多權力,使得他忘了自己的初衷,人變得飄飄然,最後落得一個慘死的下場,就像太史公說的:“主父偃當路,諸公皆譽之,及名敗身誅,士爭言其惡。悲夫!”
回覆列表
主父偃不僅是漢武帝手裡的一把刀,而且還是一把鋒利的大砍刀。
說起主父偃此人,睚眥必報,不過他的這種個性形成,應該跟他前半生比較悲慘的際遇有關。
主父偃出身寒門,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後學《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齊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到四十歲,都鬱郁不得志。直到來到長安,上書給求賢若渴的漢武帝劉徹,才得到重用。後來衣錦還鄉時,父老鄉親敲鑼打鼓迎出一千多里地。主父偃散五百金於地上,言:“始吾貧時,昆弟不我衣食,賓客不我內門,今吾相齊,諸君迎我或千里,吾與諸如絕矣。毋復入偃之門。”
主父偃為武帝做的最功勳卓著的一件事,就是實行了“推恩令”,是分封諸侯的地盤,被中央兵不血刃的過度到自己手裡。除了慢慢等待分封諸王自然死亡,再把封地分給他們的兒子們外,當然還需要一個推手,揪住諸王犯罪的證據,直接剝奪封地,來的更快。主父偃,就很自然的契合了這個角色。
主父偃仗著武帝寵愛,覺得前半生所受之罪,應該要補償回來。所以他憑著自己了不得的文章口才,像一把開了鋒的刀,逮著哪個親王就跟誰開刀。第一個倒黴的是燕王,燕王是跟自己的女兒、姐妹發生亂倫,被主父偃揭發,算是死於主父偃之手。
第二個是齊王。主父偃認為:齊國富有,該是天子的。而且齊國一直不安分,呂后時期就曾叛亂,七國之亂想跟著叛亂,現在齊王又與自己姐姐發生亂倫之事,得去查查。說白了,就是藉著這些由頭,把齊國老底一翻,這日入千金的地方,就歸了中央了。
主父偃本來想把自己女人安插進齊王后宮的,沒有成功。只好親自上陣,請求去做齊國相國,好查清齊王之案。主父偃於是帶著尚方寶劍去上任了。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清查齊王后宮亂倫之事,嚇得即位才五年的小齊王自盡了。
人死為大。這下主父偃給了自己磨刀霍霍的第三位國君趙王可乘之機。趙王的太子也是跟他的姐姐妹妹亂倫,要是等主父偃收拾完齊王,下一個他也跑不了。他趁著主父偃遠離長安,趕緊逮住機會跟武帝報告:主父偃貪汙受賄,謀害齊王。
其實漢武帝心裡跟明鏡一樣。主父偃受賄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此時需要能吏,所以睜隻眼閉隻眼。但齊王的案子,查完了被定罪是一回事;主父偃查案期間自盡,必須得給個交代。所以漢武帝先把主父偃收監。
但因平時主父偃實在囂張,大臣們誰沒點見不得人的事,都怕被他揭發。在公孫弘帶頭主張殺了主父偃下,所有人都落井下石。主父偃被殺。他生前門客數千,無一人為他收屍,竟只有洨人孔車埋葬他。也是死的淒涼。
司馬遷在史記中《史記》寫到:主父偃當路,諸公皆譽之,及名敗身誅,士爭言其惡。悲夫!
主父偃的悲劇其實從開始就註定了。他學《易》,定也早就看到自己有些一天,故有言:“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當五鼎烹”之言。這也是他自己的選擇,也算求仁得仁吧。我是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如是,如是我聞,繼往聖絕學,成智慧人生,我將單開文章,用自然語言,易學理論,理論聯絡實際,連載諸子百家思想的研究。喜歡就關注吧!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