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超愛吃瓜

    王玄策早年事蹟不詳,初任融州黃水縣令。貞觀十七年(643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回國。同年十二月,到達摩伽陀國。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七日,李義表、王玄策到王舍城,登耆署崛山,立碑,同年二月十一日,在摩河菩提寺立碑。

    擊潰印軍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朝又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印度),四天竺國王多派使者帶著財物來,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貢。恰逢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於是發動所有軍隊以拒王玄策。跟隨王玄策的30騎兵與敵人交戰,失敗被擒獲,敵人趁機劫掠諸國貢獻的財物。王玄策逃離,到達吐蕃。王玄策發檄文徵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吐蕃、泥婆羅的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送上地圖,請求得到老子像。天竺震驚、害怕。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唐太宗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王玄策帶回了天竺方土那邇娑婆寐,自稱壽命兩百歲,有長生之術。經過數月,那邇娑婆寐造出延年之藥。當時唐太宗病重,吃了其他的藥沒有效果,於是吃那邇娑婆寐造的藥,但是沒有任何效果(既沒有好的效果,也沒有壞的效果)。後來唐太宗是因為病而死。那邇娑婆寐被放還回國。唐太宗葬於昭陵。

    唐朝並沒有把天竺當做強大的對手,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勝利也因此不受重視。而且與當時其他唐朝將領的眾多對外大勝相比,王玄策所做的事也並不出眾。

    雖為曾經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絕後奇功”的唐代使節,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經歷卻在史書上鮮有記載。究其原因,田中芳樹不無幽默地表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奪目光彩淹沒了與之同時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較低,在正史當中不可能單獨為他樹碑立傳。一個人出名是要靠宣傳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位英雄最終為世人所遺忘。

    三次出使

    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印度)。顯慶五年(660年),菩提寺主為王玄策等人設大會,送給王玄策使團成員每人華氎十段,然後菩提寺主又獻上寶珠、大珍珠八箱、象牙佛塔一、舍利寶塔一、佛印四。

    主要成就

    外交

    出使印度

    從貞觀十七年(643年)到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至於是否存在第四次出使,學術界則意見分歧。有學者認為王玄策出使印度只有三次,有學者認為還有第四次,從龍朔二年(662年)到麟德二年(665年),王玄策第四次出使印度。

    透過這可以看出王玄策當時在尼泊爾有很高的威望與人脈給他在尼泊爾借兵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再加上當然唐朝的強大國力威懾四方,王玄策當時是以大唐的名義借兵的。

    所以會出現王玄策發檄文徵召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指揮這些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送上地圖,請求得到老子像。天竺震驚、害怕。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

  • 2 # 李泉湧

    王玄策早年事蹟不詳,初任融州黃水縣令。貞觀十七年(643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回國。同年十二月,到達摩伽陀國。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時任右率府長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訪問與唐朝有友好關係的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

    王玄策好不容易來到印度後,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被印度大臣阿爾裘那所篡奪。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爾裘那派兵襲擊,身陷牢獄之中。幸好後來王玄策安然脫困,逃離瑪卡達。王玄策沒有就這樣逃回大唐,而是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渡過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尼泊爾王國。在此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唐太宗養女文成公主而與唐朝具有友好關係的吐蕃(即今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義,向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兵。借用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

    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終於獲得勝利。於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戰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大大地慘敗。據推斷,其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屬不易。王玄策在俘虜阿爾裘那、恢復瑪卡達國的和平之後,就率領尼泊爾軍回到其母國。當然,這時也救出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在俘虜提拉布陣提王阿爾裘那後,於648年將之獻予唐太宗,回到大唐。

    王玄策最初出使印度,並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時則升為正使,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而率領尼泊爾的騎兵大為活躍。其後他還曾經再一次前往,他此次其實是去寺廟中參拜。是立下大功之後,揮揮雙手就回去的人。由於在中國境內他並沒有做過什麼,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發揮。在從印度回來後,也只是辛苦就結束,算是有點可憐。這個人曾把包括自己所做過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詳細的記錄留傳,稱為《中天竺國行記》,可惜如今已經散落,幾乎沒有留存下來。

    公元647年,王玄策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不料此時統治天竺眾多諸侯小國的戒日王病逝,帝那伏帝國君阿祖那趁亂篡位僭立,並實行殘酷的宗教迫害。阿祖那聽說大唐使節來到,竟派出千餘兵將伏擊唐使,將王玄策一行全部投入牢獄。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冒險越獄,並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下,逃出天竺北上至尼泊爾,借得尼泊爾騎兵七千及吐蕃騎兵一千二百名,再入天竺,與阿祖那的數萬大軍展開激戰,殺死敵軍數千、溺斃萬餘、俘虜一萬多人,又巧布“火牛陣”,一舉摧毀阿祖那親自統率的七萬戰象部隊,生擒阿祖那,使天竺諸國恢復了安定與和平。

    雖為曾經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絕後奇功”的唐代使節,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經歷卻在史書上鮮有記載。究其原因,田中芳樹不無幽默地表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奪目光彩淹沒了與之同時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較低,在正史當中不可能單獨為他樹碑立傳。一個人出名是要靠宣傳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位英雄最終為世人所遺忘。一人滅一國!這個難度比起漢代常惠用異國軍隊攻匈奴還難。因常惠經營了近二十年而且軍力佔優,方才聯盟烏孫擊敗匈奴。王玄策事蹟的精彩程度不亞於好萊塢大片,而從這段史實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前期國家之強盛和國際影響力。不過,我們也應看到“一人滅一國”只是籠統的說法。王玄策的確有指揮之功,但是若沒有吐蕃和泥婆羅(尼泊爾)的借兵,王玄策一人也斷然不能成事。

  • 3 # 聲聲一入耳

    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派了王玄策去印度的瑪卡達國進行友好訪問,等到王玄策經歷千難萬險好不容易到達了印度瑪卡達國,卻發現本來與唐朝友好的國王西拉迪提亞已經去世了,取而代之的是當朝篡位的權臣阿爾裘那。當時的印度除了瑪卡達國之外,還有許多國家也都陷入了戰亂之中,王玄策等人還收到了阿爾裘那的襲擊,之後更是被關押進了牢獄之中。後來眾人幫助王玄策逃脫了逃獄,逃離了瑪卡達,但是王玄策卻沒有回唐朝。他在這個地方受了辱,便要把這恥辱留在這裡,絕不帶回國家去。王玄策單槍匹馬去往了尼泊爾王國,並且成功說服了尼泊爾王借兵給自己。於是王玄策便憑藉著尼泊爾國王借給自己的七千尼泊爾騎兵,將有著大象部隊的三萬阿爾裘那軍打得落花流水,生擒了阿爾裘那。

  • 4 # 咫尺See時尚

    古代強大的朝代有哪些,有漢朝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有明朝皇帝的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都是相當的硬氣。不過,中國對外最強硬的時代在唐朝,因為在這個時代,一個出使他國的唐朝官員受辱之後,都能設計鏟滅這個國家兩次,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唐朝貞觀21年,時任右率府長史的王玄策,奉唐太宗之命出使印度瑪卡達國。當王玄策一行人來到印度後,卻發現瑪卡達國王西拉迪提亞已經死了,而王位被他的大臣阿爾裘那篡奪了。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到達印度之後,阿爾裘那居然不分青紅皂白派兵襲擊他們,王玄策一行人都被關到了監獄之中關押,之後王玄策靠著計謀才安然脫困,逃離了瑪卡達。

    但是王玄策並沒有就這樣逃回大唐,而是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一路來到了尼泊爾,在此王玄策發動自己的智慧與尼泊爾國王談判,王玄策就以大唐帝國名義向尼泊爾借兵,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獲得了勝利。此次戰鬥阿爾裘那的軍隊戰死了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其中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敗相十分慘烈。

    公元647年,王玄策再次奉唐太宗之命出使天竺,不料此時統治天竺眾多,諸侯小國的戒日王病逝,迪納伏帝國軍阿祖那趁亂篡位,並實行殘酷的宗教迫害。阿祖那聽說大唐使節來到,竟派出千餘兵將伏擊唐使,將王玄策一行人全部投入牢獄。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冒險越獄,並在戒日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下,逃出天竺又北上至尼泊爾,並且又借得尼泊爾騎兵七千及吐蕃騎兵一千二百名,再入天竺,與阿祖那的數萬大軍展開激戰,最後生擒阿祖那,使天竺諸國恢復了安定和和平。

    後來,王玄策回到長安之後,李世民知道自己的朝廷官員這麼爭氣,在外屢建奇功、揚中國威,頓時大喜過望,將王玄策連勝兩級,冊封為散朝大夫,並且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只是一個下五品小官,出使被辱之後就能想方設法滅了這個國家,還是兩次,這怎麼樣都是令人敬佩的,這也不僅僅是靠著王玄策的聰明才智就能辦成的,這個事情背後的真正原因還是那個大唐帝國。

  • 5 # 即使覺活動

    王玄策,是唐朝一個著名的使節,他奉唐太宗之命出使印度,想會見當時北印度的霸主戒日王。結果沒想到,當時戒日王很早就死了,剛剛統一的北印度陷入了混戰。一個叫阿羅那順的封建主自立為王,攻殺了王玄策所在的唐朝使團,並將各國進貢給唐朝貢品掠奪一空。

    王玄策為了報仇,隻身赴吐蕃借兵,得到了近8000兵力。隨後,由吐蕃人和尼泊爾人組成的"唐軍“一路橫掃”,將罪魁禍首阿羅那順抓獲,所過之城,沒有不被攻破的。隨後,王玄策抓著阿羅那順夫婦回到長安,並獻俘於唐太宗面前,創造了一人滅一國的神話。

  • 6 # 曉官悠悠

    王玄策是唐朝時期的著名外交家,河南洛陽人,生卒年並沒有具體的記載。王玄策擔任過黃水縣令,之後又升官至朝散大夫,曾經三次出使過印度,創造過“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戰績,留下了《中天竺行記》一書,但是完整地版本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失傳了,只剩下《解迦方誌》、《法苑珠林》等殘篇。其他都不知,感謝邀請

  • 7 # 鐵男春秋

    王玄策,洛陽人,唐朝官員、外交家。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唐初4次出使天竺,後升任朝散大夫。他與使團開拓了由西藏、尼泊爾入印度的絲綢之路。

    647年,王玄策升任正使,率領30餘人的使團,以護送各國使臣回國為由,再次出使天竺。648年,當王玄策的使團到摩揭陀國時,恰逢跟唐朝友好的戒日王去世,國中大亂,有個叫阿羅那順的臣子趁機篡位。可能是覬覦王玄策一行人攜帶的金銀財寶,阿羅那順派兵攻打他們。王玄策毫不畏懼,率領30人的使臣隊伍與其激戰,無奈寡不敵眾,箭都射沒了,全部被擒,各國貢獻的禮物也都被搶去了。王玄策身陷囹圄,每天都想著逃跑。一次,他發現看守不嚴,就趁著夜黑風高逃了出來。逃離摩揭陀國後,王玄策孤身一人,牽著瘦馬行走在天竺通往吐蕃的路上。當他終於到達吐蕃境內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來吐蕃搬救兵!

    早在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成為吐蕃王后,唐王朝和吐蕃就結為了“親家”,加之當時尼婆羅領袖的女兒也嫁給了松贊干布,大家都是“親戚”,所以王玄策不僅從吐蕃借兵1200人,還從尼婆羅借兵7000多人,又殺回了摩揭陀國。他們連戰三天,大破阿羅那順的部隊,斬首3000餘級,被水溺死者1萬多人,俘虜男女1.2萬人,牛馬3萬多頭匹,抓獲阿羅那順。為了把阿羅那順送回京師,王玄策沒有過多停留,於649年返回京師,被拜為朝散大夫。

    王玄策最大的歷史功績,開通了西藏至印度的道路,作為歷史記載中第一批從長安出發,經過青海、西藏、尼泊爾到達印度的人,成功開闢了一條新的南方絲綢之路。

    王玄策不僅是個使臣,他將沿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匯成了一部書,即《中天竺國行記》。書中詳細記錄了當時天竺的風土人情、政治制度、宗教故事等。後來這本書竟然不知所蹤,真是憾事啊!

  • 8 # 陶式防務評論

    王玄策作為唐朝使節,發檄文徵調了吐蕃和尼婆羅的軍隊。

    當時,尼婆羅是吐蕃的附庸,而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是唐朝皇帝的女婿,而且是大唐冊封的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在法理上,松贊干布是唐朝分封的一位郡王。最關鍵的是,吐蕃一直都有染指恆河流域的企圖。所以,吐蕃藉機以唐朝郡王身份,出動1200名桂騎兵,並徵調7000名尼婆羅(尼泊爾)輕騎兵,交給王玄策指揮。

    從地形看,吐蕃越過喜馬拉雅山也有一定難度,調動大軍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只能出動少量騎兵。但僅憑8000多騎兵,對北印度已經造成了戰力碾壓。

    最終,王玄策達到了外交目的和政治目的,而吐蕃卻收穫最大,直接將恆河以北納入勢力範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家長,如何正確陪伴幼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