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維度整合吳俊

    我去年才有我女兒,37歲才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我想了十多年,現在終於有機會來實踐了。

    對於現在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我本人抱有極大的反感,並且我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在按照流水線打造標準化的產品,即便合格也談不上優秀。

    在我最反對的就是所謂的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更反對很多家長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拼命的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所謂的素質是什麼?如果不是考試成績,會是什麼呢?是品德?是興趣愛好特長?其實我想很多家長或者教育專家也不能給出一個基本定義吧。

    很多家長就把培養興趣愛好當成素質教育,好像只要是考試之外的學科,都可以稱之為素質教育。我的反問是,難道語數外,數理化,就不是素質嗎?

    關於素質教育,我最認同的一個說法就是很多年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上面說一個成功的小偷,要具備三項能力,第一,紮實的基本功,第二,良好的心理素質,第三強大的爆發力。我認為這個才是真正的素質。

    我更認同的素質教育,還是讓他學習正確的世界觀。沒有正確的三觀,人生肯定是一塌糊塗,教會他善良,絕對不是虛偽,也不是懦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也是成功的捷徑,因為這是把她打造成一個有人格品牌的磁場。

    我認為教育必然是不快樂的,至少是不那麼快樂。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怎麼去描繪它,首先取決於什麼樣的家教,你給他樹立了什麼樣的三觀?孩子天天想打遊戲,也放縱他嗎?

    學習是一個不斷向上攀登的過程,也是一個攻堅克難的過程,人生也是一樣的,這個過程絕對是痛苦多於快樂,如果不能面對痛苦,不能承受痛苦 ,怎麼能夠收穫最好的快樂?

    最後我認為教育是要遵從客觀規律的,在孩子心智還沒有發展成熟的時候,不要過早的讓他,學很多東西,尤其是他不感興趣的東西 ,會讓他儘早的厭學,這種情緒一旦產生,就很難逆轉。

    在幼童階段,最好的是養三觀,養習慣。即便以後不能成材,起碼不能成為廢物,更不能成為垃圾。

  • 2 # 晨光微曉

    作為家長,如何正確陪伴幼兒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寶貴的是規則意識,以及規則之內的自由,當然,要做一個成熟的人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底線。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規則意識要在細微的點滴之中貫徹,不要因為孩子是幼兒,規則就會對他放鬆。反而越早讓他知道邊界所在,越容易集中精力在有益的成長中。

    這些規則概括起來無外乎“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和“不傷害環境”。

    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他的目的和成人不一樣,這個時候就要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

    所以建議家長們看看《捕捉兒童敏感期》《魔法歲月——0-6歲孩子的精神世界》,明白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規律以及每個階段的特點,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揣測孩子的行為,並給予限制。

    明白孩子成長中的成長重點。比如,孩子在3歲左右會有完美敏感期,孩子吃餅乾可能拒絕接受一半的,碎掉一塊的。

    ——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認為孩子毛病多,而是要明白他的完美敏感期得到滿足後,將來在審美方面可能會有獨特的見解。

    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是你覺得付出的愛就是愛了。

    更多的需要尊重和理解,同時讓他明白規則的界限。這樣的愛,才是有助於孩子更好成長的愛。

    作為父母,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需要先孩子一步,也就是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 3 # 兜媽育兒園

    謝邀,俗話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說到陪伴很多家長的都會說,每天我都陪在孩子身邊,這樣還不夠嗎?還要怎麼陪,難道24小時寸步不離嗎?確實你是陪在孩子身邊了,但是你僅僅只是做到了陪,這不是陪伴,這隻能說你在孩子的旁邊,那怎麼才是正確的陪伴孩子的方式呢?

    放下手機

    說到陪伴我們經常看到的畫面就是家長拿著手機在玩,而孩子則自己在那兒玩,這樣子不叫陪伴。這樣的孩子很多都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所以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的做到陪伴孩子,那麼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手裡的手機。

    多和孩子溝通

    很多家長都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和他說話都是浪費時間,其實孩子雖然不會說,或許也聽的不太懂,但是你在說話時往往孩子都是在學習。一般家長愛和孩子溝通,孩子說話就會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孩子在和家長說話時,家長也一定要及時做出回答,孩子好奇心都比較重,問題可能會比較多,有的家長覺得煩就不願意理孩子,這樣會扼殺孩子的求知慾。

    多帶孩子出去玩

    一定要多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在旅途中多見識,同時也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有的家長覺得帶孩子出去麻煩,要拿很多東西,那麼我們可以選擇近一點的地方。

    孩子一定要多出去,多見識,多結交小夥伴,孩子在出去時看到新的東西,會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孩子自己就會去探索。我家孩子原來不會爬,只會匍匐前進,我們怎麼教都不會,直到一次我們去商場的爬爬區,看到其他孩子爬回家就不停的練習慢慢就會了。學拜拜,也是和一哥哥學會的。當時我就覺得孩子小怕出去公共場合受傷,其實只要家長認真看護,儘量不要週末去就可以,而且在玩的途中孩子也會學習處理與同伴間的各種問題。

    多陪孩子玩,多做親子游戲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親他,你都不陪孩子,孩子又怎麼會親你呢?有的家長覺得上班累了,下班就只想躺著了,完全不想理孩子,輔導作業都很水。所以為什麼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佈置親子作業,就是因為現在家長陪伴孩子時間太少,這個作業最主要就是促進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要想孩子親你,就一定要多陪孩子,我家孩子一直是我和我媽帶,他也就最親我們兩個,他爸每次摸他一下都不願意,他爸也不願意陪他,抱一下都覺得累。前幾天我就對孩子爸爸進行了說教,這幾天晚上都是爸爸陪著一起玩,今晚孩子睡覺都要來找爸爸陪著睡。

    最後,可能會有一些家長因為工作原因長期在外的,不能陪伴孩子,那麼我們可以經常打電話,影片與孩子交流,讓孩子與自己分享每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從而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

    有的家長既不在家,又不願意影片和打電話,孩子對於你們就是陌生的,如果回到家孩子肯定也是排斥的。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家長的陪伴的,請家長放下手機做到真正的陪伴!

  • 4 # 舒言
    “三個良好陪伴”,保證讓幼兒健康成長!

    要想成為合格的父母和造就出息的孩子,你就必須時刻記住並做到,隨時關注孩子的行為,用陪伴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大人們必須深信,如果孩子能夠被某件事情所吸引,他們的所有天性就會自然地發揮出來,終歸有一天孩子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習慣性地投入到他應該做的事情當中。

    良好的陪伴是什麼?

    良好的陪伴不是時時事事跟著孩子,也不是孩子的影子,更不是跟蹤監督。

    良好的陪伴是什麼?就如一首歌中所唱:“因為有你,才能充滿勇氣;因為有你,才能向前邁進。攜手面對所有難題,幸福會悄悄靠近,讓一切變得有意義;相信我們彼此的陪伴,永遠不會覺得孤單。牽手一起面對勇敢,有心事我和你彼此分攤;這世界有你陪伴,任何事都變得簡單;這世界有你陪伴, 還會有什麼遺憾。”

    父母要做好“三個良好陪伴”

    1、良好的陪伴環境

    良好的陪伴環境能使孩子逐步走上正規,意志力才能向正常的方向發展。

    例如,夫妻雙方為了能讓對方愛這個家,就不會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而是各自忙著與此相關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比如妻子會把精力放在家庭的裝飾和環境的建設上,而丈夫會把精力放在家庭的硬體維護和良好氛圍的構築上,因為這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家最基本的要求。

    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氛圍當中,根本不需要去說教,也不需要毫無必要的強加,一切的一切,猶如行雲流水般自然、剔透、光鮮、完整。

    2、良好的陪伴形象

    父母的形象就是孩子生活環境的一部分,一定要摒棄“出門像貴婦,回家像難民”上班閒不住,回家是懶漢“的分裂性樣式。

    做父母的乾淨、整潔、平和,並有一定的威嚴,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使孩子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父母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儘量讓自己的行為有一點風度。

    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把自己的父母看做是自己的審美標準,孩子會跟同伴驕傲地說:“這個人真好看,就像我的爸爸和媽媽一樣!”誠所謂”家中有偶像,何苦四處尋。“

    3、良好的陪伴行為

    父母要在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之前,應當像夜晚的燭光一樣,溫暖和點亮孩子的心房。

    可以用各種方法建立聯接,比如講故事、做遊戲、唱歌跳舞、一起朗讀、共同做飯、一起洗衣服等等。

    你可以興奮地對孩子說:“哇塞!我們今天一起來洗馬桶怎麼樣?”“好啊!我們今天一起來包餃子怎麼樣?”在這種輕鬆愉悅的情境之中,沒有不去響應的孩子。

    因為我們都知道,有活力的人總是被人喜歡,同樣地,有活力的父母會更吸引孩子,更容易調動孩子的興趣,更容易引導孩子的正效能量。

  • 5 # 銀花育兒

    首先,合理安排好孩子的飲食、培養好的健康習慣。現在生活水平好了,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肥胖的孩子。孩子肥胖最大的原因就是給孩子吃的過多,孩子吃的過多,一方面容易使他得腸胃方面的疾病,不利於他的身體健康,同時因為所有的精力都要用於消化食物,孩子的大腦就得不到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肥胖的人看起來笨拙的原因了。而孩子的衛生習慣也要在幼兒期培養好,比如有人在幼兒期不怎麼洗澡,可能他長大了也不喜歡洗澡。從小培養的好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

    二、儘早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3歲以前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語言即是孩子進行思維的工具,也是孩子接受知識的工具。讓孩子儘早學會語言表達,一般孩子半個月大的時候家長就應該主動跟孩子說,不要覺得孩子小聽不懂。當孩子有能力說話了,他的學習力會更強,同時也會讓孩子更自信(得到的誇獎多)。

    三、減少對孩子專注力的破壞。減少孩子過多接觸電子產品,不要給孩子買過多玩具。我的朋友是小學老師,她說現在有一部分孩子專注力特別差,這跟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不無關係。我朋友的孩子,有一房間的玩具,可是孩子並沒有因為這麼多的玩具變的更好,每個玩具玩不了兩分鐘就扔的滿地都是,常常特別煩躁和發脾氣。可見孩子的專注力也遭到破壞。

    四、做個有“遊戲力”的父母。玩是幼兒的天性,遊戲是開啟孩子智慧的金鑰匙,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透過遊戲培養出來的。透過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記憶、觀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可以逐漸開發孩子的智力。並且做遊戲也有利於親子關係,讓孩子更喜歡父母親。

    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嬰幼兒期完全依賴父母的照料和陪伴,除了陪伴要高質量,更要父母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激發挖掘出孩子更多的潛力。不焦慮、不盲從、不攀比、從心底裡接納孩子的一切,做個與時俱進、孩子喜歡的爸爸媽媽!

    我是小羽媽咪愛baby,一個喜歡孩子的媽媽!

  • 6 # 有書教育

    誠邀!愛心奶爸告訴你作為家長,如何正確陪伴幼兒成長?

    什麼職業都可以培訓,唯獨為人父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她的一顰一笑都牽動著母親的心,還有父親的心。

    很多家庭意識到了父愛的陪伴也是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今天我就在父親的角度和大家來聊一聊。

    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環境,可是作為一名父親,你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快樂的成長嗎?你是一名合格的奶爸嗎?

    “如果真的愛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真的愛我,就多多的誇誇我,如果真的愛我,就多多的抱抱我…”

    不知道你是否會唱這首歌?是否懂得歌詞中的含義?對幼兒而言,陪伴是最好的方式。有了對孩子的那份牽掛,我們就減少了很多的應酬,甚至養成正常回家的習慣,因為我們是一個父親,肩上扛著責任。

    有了陪伴,還要有走心的呵護,你不瞭解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是不是真的有點“走心”呢?

    幼兒還處於喃喃學語的狀態,嗯嗯丫丫的語言我們又聽懂了多少?哇哇大哭一般是孩子餓了,想要吃東西了,母乳也好,奶粉也好該趕緊準備好。這個時候燙奶粉就有了一定的技巧,不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會出現手忙腳亂的局面。提前要準備好涼開水,需要燙奶粉的時候,加入適量的開水,然後在試試水溫。那麼什麼樣的水溫是最適合孩子的呢?在這裡我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兌完水之後,把奶瓶裡面的水對著我們手腕正中間滴上幾滴,感覺不熱也不燙是最好的。因為水涼了,奶粉燙不開,影響孩子的消化,而水燙了,會燙壞孩子的嘴巴和神經。

    說完了吃喝,我們簡單的聊一下拉撒。我們現在護理孩子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就是簡單的買一大堆尿不溼,把尿不溼往孩子小屁屁上一套,就開始玩手機了,孩子尿了拉了也不換,想起來了再說。這樣是不是有點過分呢?因為再好的尿不溼一旦尿了或拉了,再穿在身上肯定不舒服,剛開始的時候幼兒會有明顯的反抗,如果她在平躺的話,她會左右晃動,表示不舒服,細心的奶爸別自顧自己玩手機哦。要趕緊給孩子換掉,她才會舒服的。

    看孩子是一份非常考驗耐心的事情,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我們每一位父母的心聲,尤其是對我們這些不善於表達的父親來說。看到別的孩子和父親一起快樂玩耍的時候,我們會不自然的投去羨慕的眼神,反問一下我們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又投入了多少時光呢?

    很多家庭意識到父愛是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卻沒有好好執行。也有很多的父親執行了卻束手無策,他們想陪孩子一起成長,不是缺乏足夠的耐心就是沒有合理的方法,越看孩子越不聽話,孩子不聽話就越懶的看。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及時的調整心態, 一定要剋制自己,看到孩子臉上笑容的那一刻,我相信你也會笑的很燦爛的。

    回答者:沒事去看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繁與春繁的意義有何不同?繁蜂方法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