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爾魯克種羊

    一個人過了一定得歲數之後,長相就不那麼重要了,甚至會被另外的東西完全代替——表情和神態。真愛的定義就是你心甘情願地在另外一個人或一些人身上投入時間和精力,甚至不求回報。養成不怕麻煩的性格,才可能擁有耐心。耐心則是在任何工作、學習上獲得成功的前提。相信積累的力量,本質上就是相信複利的力量。你比別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別人強很多很多。要提高自己的社交質量,最好將時間和精力更多的傾注在"把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方面。真正的成功者,在關注"開源"的時候,會並不吝惜金錢地合理"節流";在關注"節流"的時候,也不會忘記"開源"的重要性。想辦法提前預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確定它們是自己可以透過練習真正熟練掌握的技能,而後制定長期計劃,一點一點穩步執行。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不管怎樣,挑出一件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然後給自己做個時間表,保證自己在未來的一個星期乃至一個月的時間裡每天至少專注於這件事情2小時——當然,如果能做到專注3小時更好。如果我們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並無樂趣的事情,那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完全擺脫了大腦的控制,進而成為大腦的真正主人了。當我們不停地鼓勵所有人的時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我們自己,因為最終我們會發現,自己開始進入一種他人無法想象的狀態,成為一個不需要他人鼓勵的人。嘲弄別人"弱"往往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強",而真的"強"是不需要證明的,需要證明的"強"其實是清楚自證的"弱"。如果誰在所有該自別的時候竟然不自備,那他就真正扭曲了自己。所有的魔術,都是透過並利用我們感覺的缺陷或者盲區達到神奇效果的。真正的關心最終只有一種表現:為某人某事心甘情願地花費時間,哪怕"浪費"時間。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但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某種意義上的"交換關係"。可如果某人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麼他就更可能變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其他人的負擔。這個時候,所謂的"友誼"也就慢慢無疾而終。當然也有持續下去的情況,但與其說這是由於另外一方珍視友誼,還不如說這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換,以實現"公平"。所有的人都喜歡並重視甚至偏愛一種交換——公平交換。

  • 2 # 鐘鳴谷應

    《把時間當做朋友》的作者李笑來,做過很多事情:銷售、教書、寫書、開公司、寫程式碼、做天使投資人等等。一直以來是我欣賞那種人,高曉松、羅永浩也都是這類人,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想到什麼就幹了,一開始沒想那麼多,但是都很用心,最後結果都還不錯,我覺得他們算是人生的贏家,因為在一生中他們不止活了一次,而是多個緯度裡“活了很多次”,換句話說就是活得非常有層次,也可以叫活的精彩!

    很多人都認為這本書是時間管理的書,其實怎麼說呢,也對也不對,這本書的確談了時間管理,但又不止這些。那到底講的什麼呢?作者的核心觀點就是: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叫管理自己,這樣更能彰顯主題,只不過有點過於直白。要知道,問題大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僅僅是我們自己而已,我們管不了時間的,管不管它都在流失,所以就讓我們開始學著管理自己吧。當然了,你也沒必要管別人,也管不了,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的話,修行本來就是靠自個的,你又不是上帝,幹嘛操這心呢?

    下面就節選《把時間當做朋友》裡的經典段落,供讀者參悟:

    1.所謂優秀的領導,能夠把人們帶到他們想去的地方;而所謂卓越的領導,能夠把人們帶到他們應該去的但是沒想到過要去的地方。

    2.見識越少的人越喜歡用自己所有的見識作為判斷依據,並且完全不顧自己見識的侷限,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的見識有侷限。

    3.遇到猴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憎恨或者厭惡,放棄自我進化的權利和意願,最終至死只不過是個猴子。另外,千萬要記住,即便是猴子,也有非常正確的時候。

    4.如果,你有個這樣的成績單:大一各科目平均70分,大二各科目平均80分,大三(都是專業課了)各科目平均85分甚至95分,那麼,你在申請留學的時候,將獲得極大的優勢。可是,絕大多數留學申請者的成績單是這樣的:大一平均90分(那時候還沒找到戀愛物件呢,天天就知道學習),大二平均80分(戀愛多花時間啊!);大三平均65分(專業課難度提高了,可還竟然那麼倒黴,失戀了!),那麼,其結果可想而知。

    5.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總是想更上一層,那還有另外一個終極技巧——把你學會的東西教給別人。

    6.現實世界許多現象看來是雜亂無章的,但在紛亂中卻又有一種秩序存在,研究表明,若影響某一數量指標的隨機因素很多,而每一種因素所起的作用又不太大,在理論上可以證明,該數量指標是服從正態分佈的。

    7.這種資源上的分佈的自然地“不均勻”,理解上貌似簡單易懂,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人拒絕理解,拒絕接受。他們甚至拒絕使用“不均勻”這個詞,而是用“不公平”來取而代之。

    8.認為經濟學的根本目的在於研究“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換言之,要在承認資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率”。

    9.其實,誰都知道一個道理,“你不可能什麼都有”。沒有人是傻子。可是,“想要擁有未曾擁有的物質或者資源”願望是如此強烈,所以,人們開始轉到另外一個方向上去:“我擁有的是不多,但是比你多!這樣我就很快樂。”細觀很多人所定義的“成功”,歸根結底其實只要四個字就可以概括——“高人一等”,即,市井語言中所謂的“牛×”。不能做到比誰都牛,那麼最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退而求其次也起碼應該是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牛。

    10.只要能真正理解前面這大約一千字左右的內容,我們就可以運用心智獲得解放。從今天開始,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都羅列出來之後,仔細分辨:我做完這件事之後所獲得的歡樂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比較的基礎上才可以獲得的?然後標記出並優先實施那些無需比較就可以獲得歡樂和幸福的行動方案。

    11.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富蘭克•H•奈特(Frank H.Knight[1] )有個著名的觀點:“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這是個嚴肅而重要、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才能透過認真思考而理解並接受道理:無論你多努力,你都很有可能完全沒有機會做到富有富足——你有勇氣接受這樣的現實麼?

    12.有一個很實用的建議是: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從失敗者身上汲取經驗。

    13.浪費時間虛度年華的人,有個共同的特徵——他們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卻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徹底失控。

    14.好運氣發生在你身上,你當然應該非常開心;壞運氣降臨在你身上,你應該平靜接受——無論怎樣你都要繼續生活,當然就還要繼續面對你不能控制的事物。其實,這是蘇軾早就總結過的生活態度:“驟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

    15.千萬不要相信“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當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對你來講,不存在任何機會。

    16.被公認為優秀的人,事實上往往並不“低調”,也並不“平易近人”。這並不是他們故意的。他們無意去惹惱身邊那些在他們看來“平庸”的人,只不過無形中他們有這樣的體會——“與這些人交流,溝通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天,這些人終於意識到自己應該保護自己,因為有些誤解根本沒機會解釋。於是,他們開始“謙虛”,他們學會“低調”,他們顯得“平易近人”。

    17.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人脈——如果人脈真的像他們說的那麼重要的話。

    18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贏得尊重;

    除非有特殊原因,應該儘量迴避那些連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就更應該回避了——儘管甄別起來比較困難;

    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情願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19.選擇意味著放棄。你做某件事情,可能就不能做另外一件事情;哪怕你覺得你可以兩件事情可以一塊兒做,實際上,你也已經確定不可能做第三件事情了。

    20.他們太容易滿足於並僅僅滿足於簡單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無法感知那些需要透過複雜的操作才可以獲得的那種心靈上的愉悅。

    21.很多人半途而廢,往往是因為自己的目標設得太高了,而與此同時,又對達成那麼高的目標要付出的代價並無清楚地認識。我常常覺得自己的很多快樂建立在我自己的自知之明之上。

    22.你需要在這件事兒上專注2個小時,即120分鐘。那你應該把當天的任務分解成6塊,而每一塊用20分鐘完成。你把20分鐘當作你專注的基本時間單位,而每個時間單位過後,休息5分鐘,想辦法犒勞一下自己——喝杯咖啡或者牛奶,不怕健康有問題那就抽一顆煙,或者給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打個電話說點兒肉麻的話……在屬於休息時間的5分鐘之內的最後一分鐘,重新振作,嘗試著恢復狀態之後,進入下一個基本時間單位——另一個20分鐘。

    23.在一個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裡,想放慢節奏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是,應該記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24.我相信這世界大多數人與我一樣是非常平凡的。平凡的人終究有一天需要別人的幫助;就算不需要幫助,也偶爾需要安慰;就算連安慰都不需要,也可能會偶爾需要陪伴。無論別人是在陪伴你,還是安慰你,還是幫助你,他們都在花費他們自己的時間,任何時候你都不能強求,除非人家心甘情願。可是,人家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花費時間在你身上呢?

    25.每個人的時間價值是不同的,有的時候是天地之差。比如,你的同學僅僅用兩個小時就把實驗做完並且把報告寫得書寫工整、乾乾淨淨;而你已經奮戰好幾天,卻還是有些地方毫無頭緒。牛頓用一生打造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有人卻終其一生也沒有造出他想要的永動機;亞當斯密用一生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的蓬勃發展,而另外一個哲學家終其一生寫了無數著作,引發的卻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最失敗的社會實驗。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正在看到的或者將要看到的一樣,總是有些人一生中有無數作為,而更多的人耗費一生的時間最終換來的其實可能只不過是四個字——“死因不詳”。

    26.用手碰一下剛剛煎過雞蛋的鐵鍋,然後就被燙著了,於是以後就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是絕對不能碰那個鐵鍋的。

    27.可問題是,在時間方面,我們很難得到這樣的反饋。在時間上犯了錯誤,幾乎是體會不到任何懲罰的——因為,錯過了時間,或者錯過了機會的時候,真正要命的是我們往往根本不知道失去的是什麼,而我們真的很難對“並不存在”的損失產生巨大的悔意。

    28.你知道了你的大腦有怎樣的侷限,你就會想辦法掙扎著反過來控制你的大腦,做你的大腦的主人,而不是被它所左右。不要覺得這事兒太難——儘管真的沒那麼容易,但最終你會發現這是個有趣的事情。我是這樣看待這件事情的:我因為想明白自己要控制自己的大腦,突然發現自己比身邊的人多了一個玩具,而且是玩不膩的玩具——我的大腦。

  • 3 # 馬桶思考著

    把時間當做朋友,的原話應該是“做時間的朋友”,出自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也就是說,把時間當做朋友是價值投資理念的一種方法論表述之一。

    我說真的,我並沒有看過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但是我選擇不看,我可以預見的是,李笑來之流並不懂得“做時間的朋友”的真正含義。

    大家都知道李笑來因比特幣出名,後來搞得就是幣圈ICO的行當,且不說比特幣和區塊鏈本身有沒有價值,這個問題尚且有討論空間,但是搞ICO得99%都是割韭菜,騙小白錢的。這種搞投機主義,忽悠散戶小白錢財的人,又怎麼可能懂得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至理名言呢?

    一句“做時間的朋友”,背後所體現的是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提煉昇華,看透市場、交易乃至生命的執行本質,漲漲跌跌背後最終能留下來的是實體的價值,炒作的潮水終將退去,誰是那一地的雞毛,誰在水面下裸泳,終將隨著時間的演進而揭曉,無人能逃出時間的刻蝕。

    所以,我真誠的建議,不要去在乎“李笑來們”說什麼,看他們在做什麼。如果真的想要研究做時間的朋友是什麼感覺,可以研讀研讀關於巴菲特的書籍,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 4 # 吉超讀書

    寫字的快樂並非來自表達,而來自這些文字所帶來的改變——無論是對讀者還是對自己,無論是對周遭還是對內心,都是如此。

    深有同感,我這幾天寫字主要是為了自己的改變,一方面是梳理想法,一方面是想寫作賺錢。

    我們無法管理時間。 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 。

    之前一直說時間管理,我們以為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就是管理時間。其實不是,時間一直在流逝,我們只是管理自己在某個時間段的作為,本質還是管理自己。

    我們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這就是所謂的「 運用心智獲得解放 」。不再讓自己「跟著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

    大腦也是一個器官而已,“我”才是身體的主人。

    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我認為知識指的是理論知識,經驗指的是個人經驗。

    「做事只要踏實、認真,事業就會做大」

    我做到踏實,認真了嗎?

    總的來說, 一方面是自己的慾望無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滿意度的不斷下降——這就是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 。

    我現在的慾望就是成家立業。

    出路肯定存在,但這出路只有一個起點——接受現實。

    接受現實,開始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最受喜愛且武藝高超的女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