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金石山人1

    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時候,曾經和賈母有如下的對話:

    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唸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這句話明示了賈母的教育觀。

    無論對於賈府中男性的讀書情況是如何要求的,但是對於小姐們的讀書情況顯然是不做要求的。

    這樣的結果後來也很明顯。

    賈府四春的文化水平顯然不如林黛玉,也不如薛寶釵。

    林黛玉是在家的時候,父母教授的文化知識,還請了211畢業的公務員賈雨村當一對一家庭教師教育知識文化。顯然底子打得好,到賈府裡顯然就荒蕪了,靠得是自身的靈氣和聰慧每每和寶釵打成平手。

    薛寶釵是父親教育讀書,年齡又大些,因此顯得更淵博,更有文化水平。但是由於自己對文化知識的不重視和對自己性格的壓抑,反而使得自己不能更進一步。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自父親死後,見哥哥不能依貼母懷,他便不以書字為事,只留心針黹家計等事,好為母親分憂解勞。

    ......

    寶釵見他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問,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訴他道:“......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說到現在,說得是賈母的教育觀。畢竟是她對於孫女們的,那麼她自己的文化程度怎麼樣呢?

    書中沒有明說,但是有跡可循。劉姥姥二進賈府時候,有這麼一段。

    鳳姐兒忙走至當地,笑道:“既行令,還叫鴛鴦姐姐來行更好。”眾人都知賈母所行之令必得鴛鴦提著,故聽了這話,都說“很是”。鳳姐兒便拉了鴛鴦過來。......

      眾人笑道:“這個令好,就說出來。”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張天。”賈母道:“頭上有青天。”眾人道:“好。”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賈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么。”賈母道:“一輪紅日出雲霄。”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賈母道:“這鬼抱住鍾馗腿。”

    為什麼賈母所行之令必得鴛鴦提著呢

  • 2 # 琳依

    從書中她與林黛玉初次相見說的‘不過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可看出,她對於女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所持的態度。

    賈母認字,足夠管家用的,但不會有多深。

  • 3 # 棲鴻看紅樓

    作品中只能看出賈母有很高的欣賞品味和藝術修養,看不出她是否識字——除非是續書,老太太親自評點賈環與賈蘭寫的詩。

    在八十回中,只有一次,真相已經逼近,卻被輕輕帶過。

    第三十八回,賈母帶著劉姥姥遊大觀園,走到藕香榭:“一面說,一面又看見柱上掛的黑漆嵌蚌的對子,命人念。湘雲念道:‘芙蓉影破歸蘭漿,菱藕香深寫竹橋。""引出史家的“枕霞閣”,並進一步引出湘雲起號為“枕霞舊友”。

    按理說,對對聯感興趣,想了解對聯的內容,應該是有相當文化修養的,至少是識字較深。如果是這樣,賈母命人念,就是因為年紀大了,視力減退,才讓人讀來聽的。後文見尤二姐,要看“肉皮兒”,也是戴了眼鏡看的。

    但是也有另一種可能,雖然賈母不識字,可畢竟聽得多、見得多了,對文字的瞭解與體會非常深刻,聽一聽也知道是什麼意識,不一定非得自己識字。這就是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了吧?

  • 4 # 一入紅樓深似海

    賈母洞察事理,深諳人性。她極具生活情趣,擁有脫俗的審美品位,在整個家族中懂得用人所長,抓大放小,沒有因為年紀大而迂腐不堪。她像一枚頂級的綠寶石,熠熠生輝,光芒不容忽視。

    很多人好奇,作為四大家庭的史家千金,出生在鐘鼎之家,錦衣玉食,品味高雅,那麼,賈母到底識不識字?她真的不贊成女孩子讀書嗎?

    不少人說,賈母識字不多,而且她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她非常不喜歡女孩子讀書,這也與封建社會對女子的要求相符。理由很充分,那就是第3回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著名章節中所描述的。

    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唸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這段話,充分體現了黛玉的“心較比干多一竅”,其實就是她的聰慧伶俐。同時,一些人也認為,賈母對女子讀書是不太贊同的,“不當睜眼瞎”是賈母對女子讀書功能的態度。

    那麼,賈母真的對女子的要求僅限於此嗎?或者,她認為稍須認得些字就行啦?這,顯然是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俗話說,透過現象看本質。賈母到底具備多高的文化底蘊書中沒有明確,但從她高雅的品位,如對服飾的鑑賞、音樂的鑑賞等,窺一斑而知全豹,她的文化程度絕對不會低。

    四大家族的王家,對女孩子的教育,和賈母是鮮明的對比。王熙鳳性格直爽,雖然自幼被當做男孩來養,卻大字不識一個。而年長一輩的王夫人,木訥毫無生趣,應該也沒讀什麼書。整個王家,對女孩子的教育,從這兩個人身上可以明確,是完全忽視的。

    而整個賈府中最出色的元春、探春,雖然王夫人是她倆的母親,但她們二人所受的教育,和王夫人都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這兩個人的出色,與賈母的悉心打造密不可分。

    探春文采精華,氣質脫俗。她的詩作才華在一眾大家閨秀中,僅次於寶釵和黛玉。

    元春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是“四春”中的佼佼者,不然也不會“才選鳳藻宮”。第18回《林黛玉誤剪香囊袋 賈元春歸省慶元宵》中明確寫道:

    “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弱弟,賈妃之心上念母年將邁,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與諸弟待之不同。且同隨祖母,刻未暫離。那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

    寶玉素有歪才,才情在眾多官二代中,也算是比較出挑的了。偏偏寶玉卻是最不愛讀書的一個人。除開他的天分,應該和賈元春的教授有很大關係。而賈元春學習的源頭,追溯向上,應該毫無疑問的是賈母。那麼可想而知,老師賈母的才華呢?

    在第3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這一章節,黛玉剛進賈府,祖孫兩個抱頭痛哭之際,在眾人的勸解下,賈母向黛玉介紹府中人物時,在介紹完邢、王兩夫人和李紈後,似乎是不經意間說一句話:“請姑娘們來。今日遠客才來,可以不必上學去了。”

    這句話,表面上看來風輕雲淡,再仔細琢磨,和後面的賈母說的“只要不當睜眼瞎罷了”似乎是矛盾的。

    其實,正是這一前一後相隔不遠的對比,更充分說明了賈母,是非常重視女孩子的教育的。

    賈母一見黛玉,悲喜交加之際,也並沒有忘記姑娘們上學之事,因此特意交待,說姑娘們不用上學去了,是因為家裡有突發事件,而且是大喜事,所以告訴姑娘們可以耽誤一天上學時間。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姑娘們上學是日常非常重要的生活狀態。而不上學卻極為少見。可見賈母平日裡對姑娘們讀書上學的重視。

    那麼後面當黛玉問賈母姑娘們讀了什麼書時,賈母為什麼要那樣說呢?這是因為時代背景所致。

    為了暗地表明賈母為什麼要這樣說,書中在介紹李紈時,特意地描述了幾句。這看似無心的幾句話,其實是為賈母為什麼這樣說做解釋的。出身和賈府中眾多姑娘們一樣的李紈,父親對於女兒讀書受教育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至李守中繼續以來,便謂‘女子無才便是德’,故生了此女不曾叫他十分認真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讀讀,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了,卻以紡績女紅為要。”

    封建社會衡量女子品德的第一條是“女德”和針線活,讀書可有可無。賈母個人雖然崇尚女子教育,但她至少不能和大勢所悖。賈母當著眾人,不會明顯說出不符合世情常理的話來,所以才有了“不過是認得兩個字”這句話。

    看起來好像輕描淡寫,其實正是賈母“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一個生動寫照。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因緣際會,一不小心投了賈母的眼緣,對了賈母的胃口。於是,賈母興致勃勃地請劉姥姥到園子裡參觀。第40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是全書中的高潮部分,也透過劉姥姥的“第三隻眼睛”,領略了賈府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勢。

    賈母領著劉姥姥瀏覽大觀園的第一站,是林黛玉的瀟湘館。

    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你瞧,劉姥姥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公子的書房。賈母呢,是滿心掩飾不住的驕傲,“笑指黛玉”,頗為自豪地說是自己外孫女的“屋子”。曹公的每個用字,都大有深意。劉姥姥明說了就是書房,賈母糾正為住的房屋,但發自內心的喜愛卻滿滿地溢了出來,忍不住為這麼優秀的外孫女驕傲。黛玉在賈府中是寄居,這麼好的讀書條件,毋庸置疑,自然是賈母傾力支援。

    當然,也有人會說,黛玉,那可是賈母心尖尖上的人啊,只要黛玉需要,賈母一定會不遺餘力地提供保障啊,這不算稀奇。

    那麼我們再看看。吃完午飯,賈母等人又來到探春房中稍坐休息。

    “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

    探春的閨房,也是筆墨紙硯充盈滿屋。眾所周知,探春並非嫡出而是庶出。如果說黛玉讀書是因為林家從小重視教育,那麼從探春房間的佈置,更是賈母重視女子的教育的有力佐證。

    反觀另外的迎春和惜春呢,明顯地受到賈母的讀書教育的影響不夠。迎春懦弱不堪,受到下人的欺負,唸的是《太上感應篇》。惜春在本應天真爛漫的妙齡,卻早就心如死灰,希望可以長伴青燈古佛。

    作為生長在史家這個資深大家族的賈母,一定是從小耳濡目染,熟讀史書,這一點,史湘雲這個孤兒的才氣也可看出史家重視教育的程度。賈母讀書所達到的高度之所極,應該從她對元春的身傳言教可以看出。

    更為難得的是,賈母開明異常,在那個時代不以“女子無才便是德”來衡量女子,並難得一見的贊成女子讀書受教育的人。她的才華,雖然沒有在大觀園一眾詩作中有顯著體現,但她內心深處的憂患意識,超凡的品位,無一不在時刻透露,賈母才是隱藏最深的一位才女。

  • 5 # 小說紅樓

    賈母是賈家最尊的長輩,她出身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她嫁到賈府從孫媳婦的位置一直做到了老太君。這一路走來,賈母經歷了很多事情,有了很多人生閱歷。賈母帶著眾人山麓賞月,隔水聽曲,賞花行酒令,每一樣都可以看出賈母見多識廣、品味高雅。

    為此就有人很好奇如此優秀的賈母到底識不識字呢?答案是肯定的,賈母識字,從以下三個方面就可以看出來。

    第一,透過史湘雲,可以知道史家有女孩子上學唸書的傳統

    一直與賈府來往頻繁的史湘雲可以作為史家的代表,湘雲的品貌才學在大觀園眾位小姐名列前茅,其中詩詞技藝更是獨佔鰲頭,很多時候都是她一個人力壓眾人。

    史湘雲有著出眾的詩才,她才思敏捷,口風爽利。詠白海棠,她的文思驚豔四座。她一邊跟人說話,一邊構思的兩首“詠白海棠”,格調清新,典雅大方,讓“眾人看一句,驚訝一句,看到了,贊到了”。蘆雪廣聯句,她一人大戰黛玉、寶釵、寶琴三位公認的最出色的詩人,毫無壓力。中秋節,她在凹晶館和“詩魂”林黛玉單獨聯句作詩,互訴肺腑。群芳共慶生日宴,唯獨她的酒令最有創意最可愛。

    黛玉和寶釵的詩詞水平在大觀園中為最佳,可是湘雲不僅能跟他們平分秋色,有些時候還可以更勝一籌。透過湘雲可以知道史家也有讓女孩子上學唸書的傳統,而且不單單只是認識幾個字,是非常用心的教導學習。賈母也出自史家,那麼幼時的賈母自然也需要上學讀書識字,那麼可以猜想賈母應當是識字的。

    第二,透過對寶玉和黛玉的教導,知道賈母是願意讓孩子讀書識字的

    元春、寶玉、黛玉等孩子都是在賈母的膝下教養長大的,她們每一個都飽肚詩書,元春更是因為詩才和賢德早年就被選入宮中去做女史了;寶玉三歲上下就跟著元春學了很多字,雖然大觀園中的詩社常常落第,但相較一般人已經是很不錯了;黛玉初入賈府就讀了《四書》,後來更是把臥室做變成了高階的書房。如果賈母不讀詩識字,她如何會如此注重對孩子們的文化教育。

    賈家的媳婦中,王夫人不識字、李紈家雖是文化世家可是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李紈也只識得“三從四德”和列女傳,如果家裡都由王夫人做主,恐怕賈家的女孩子們也不見得需要上學讀書了。可是黛玉剛入賈府時就知道女孩子們是要讀書的,可見賈家也素有上學唸書的傳統。

    賈母歷經兩個書香世家,她如果不讀書識字也不會有如此開明的思想和見識。

    第三,透過王熙鳳管家的例子和賈母行酒令,可知賈母識字

    賈母或許沒有讀過多少書,可是透過管家的例子可以知道即便沒有上過學,但是都可以透過看賬本識的許多的字,王熙鳳也從小就沒有上過學,可是她也可以念出“一夜北風緊”這樣的開頭詩,而且後期王熙鳳還可以看懂和念出司棋的書信,這就是管家的一項好處。

    賈母自己都說當年管家比王熙鳳還來得,可知賈母也是賈家幾代的管家,只是後來年紀大了才滿滿放權給了王夫人和王熙鳳,賈母應當是識字的。

    “頭上有青天。”“六橋梅花香徹骨。”“一輪紅日出雲霄。”“這鬼抱住鍾馗腿。”

    透過賈母行酒令也可以知道賈母詩詞文化知識做基準的,而且鴛鴦做令官需要懂的東西更多,不僅要八面玲瓏,還需要對詩詞典書籍、成語俗話等了若指掌,這也來自賈母言傳身教,如果賈母不識字也做不好這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3年選秀中米利西奇僅次於詹姆斯,甚至排在韋德和安東尼前面,但為何後來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