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洛特玲玲

    康熙廢鰲拜是滿清外戚,外臣干政結束的標誌性事件,縱觀歷史,各個王朝覆滅都有外戚,外臣干政的影子,如果鰲拜做大,年幼的康熙統治地位岌岌可危。所以從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出發,廢除鰲拜是鞏固封建王朝專權統治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清王朝一統江山的基礎。

  • 2 # 瑞心楊安

    餘沐《正說清朝十二臣》:“鰲拜作為‘天子自將之師’鑲黃旗的重要將領,忠心事主,始終不渝,在皇太極去世後堅決擁立其子為皇位繼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見,最終爭得福臨繼位。他為此與睿親王多爾袞結下怨仇,在後者攝政期間,多次遭受殘酷打擊,三次論死。當年曾一起盟誓的黃旗大臣這時早已分化瓦解,改變初衷轉而投靠多爾袞者(如譚泰)大獲好處。故主皇太極既已去世,其子福臨也得以即位,鰲拜此時完全可以為謀求個人利益而黨附多爾袞,這在古往今來的官場上是司空見慣之事。但鰲拜面對如此險惡處境,卻仍然不屈不撓,始終沒有迎合多爾袞。就此而言,鰲拜作為清初一員驍將,其性格是梗直倔強、敢於抗爭的。他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一片赤誠,而對順治也始終堅守臣節,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臣。而影視劇中,鰲拜形象給人們留下的都是驕橫跋扈、貪婪不法的奸惡形象,他的忠貞梗直這一面恐怕還是鮮為人知的。”鰲拜最終獲罪的原因,還是他結黨營私,阻礙了康熙皇權的集中,與皇帝的獨掌乾坤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如果鰲拜有謀反之罪,當時肯定就會對他處死,而且還會禍滅九族。從康熙的愧疚之處就可以看出來鰲拜並沒有謀反的跡象,並且康親王傑書等又列上鰲拜大罪三十,主張“大辟”並株連其家,但康熙皇帝並沒有應允,也說明了鰲拜罪不至死。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下旨善待鰲拜後人,在之前因為鰲拜的事情,他的家人都死的死,逃的逃。事情風頭一過,現在重新給予官職。但這時候的康熙並未給鰲拜平反,只是用用一種隱晦的方式表達對鰲拜的歉意。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公開表示:“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康熙皇帝追封鰲拜一等男爵。雍正即位後,加封鰲拜一等公,並將先帝所立鰲拜不實之罪狀悉數平反,為鰲拜正名。並且,雍正皇帝做了這些之後還是覺得對不起鰲拜,於是又加封鰲拜一等超武公,世襲罔替。這些為鰲拜翻案的行為更加說明了,在清帝王的眼中鰲拜並不是叛逆奸臣,最多算是權臣。甚至是值得褒獎的有功之臣。只是鰲拜的最大錯誤就在於晚年不知收斂過於膨脹,與皇權發生矛盾,導致皇權無法集中。清朝內部權力鬥爭表現在滿族貴族勢力與皇權的衝突,而舊勢力在當時就表現為以鰲拜為代表的議政王大臣會議。這些都是每個朝代君主都會面臨的問題,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在康熙時代,正好落在了鰲拜的身上。

  • 3 # 早暾衛峰

    鰲拜功高蓋主,心高氣傲,並且結黨營私,廣植黨羽,對皇權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被剷除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是對於年少的康熙帝來講,面對這個久經沙場手段老辣的對手來講,自已一則是新獵手面對的是老狐狸,二則自已勢力單薄,所以要經歷一段很長時間的韜光養晦,運籌帷幄。只到康熙帝親政第二年十五歲時,才透過周密的謀劃下,將鰲拜一舉消滅。鰲拜集團的覆滅,為康熙帝施展政治才華,奮發有為,開創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 4 # 一良二口

    1969年,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在《明報》上連載,一時風靡兩岸三地,各大影視劇翻拍,版本層出不窮。也讓幼小的我第一次知道了康熙,鰲拜等清早期的歷史人物。上學後,這段精彩的故事便成了我第一個去推敲的文史。

    早年的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攻城拔寨,參加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賜號“巴圖魯”(勇士)。入關後不久,順治帝病逝,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四大臣輔政期間,他看到了鰲拜的專權,居功自傲,盛氣凌人,利用權力剷除異己,拉結朋黨,少年時期的康熙已經對鰲拜不滿,決意剷除鰲拜。

    親政後不久,康熙帝經常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作“布庫”之戲,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他突然命令這些侍衛在鰲拜進見時將其逮捕。並宣讀鰲拜罪三十條,康熙帝念鰲拜對大清有過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不久鰲拜死於禁所。

    可以說康熙鰲拜是必然,自古皇權天受,不容侵犯,而鰲拜功高震主,屢次觸及皇權底線,年少的康熙心底已有復仇的種子。其次,康熙親政後,已顯示出他的雄才大略,他必須要文武百官,效命於皇家,而不是權臣,鰲拜在朝廷經營多年,朋黨遍佈天下,剷除鰲拜已是必然。再者,新君即位,朝政交接,大臣們左右逢緣,都在窺測。殺鰲拜,可以立威,也可以讓大臣們忠心不二追隨自己,從此可以穩固天下,大施拳腳。

  • 5 # 東陽沐

    這絕對是大手筆。康熙受孝莊的教育和影響很大。康熙本身素質也過硬。鰲拜有實權,霸道,但本身沒有稱帝野心。所以在康熙精心設計佈置下一舉拿下。

  • 6 # 歷史夜孤城

    年少的康熙智勇雙全,除掉了權臣鰲拜,而滿清第一巴圖魯鰲拜,可以說是咎由自取。這是年輕帝王和託孤大臣的權力之爭,康熙除掉鰲拜後也開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鰲拜是後金開國元勳費英東的侄兒,八門提督衛齊的三兒子,但鰲拜的爵位,可不是靠他的叔叔、父親的關係得來的,而是靠自己的戰功一步步的成為了滿清最具權利的人。

    明朝將領毛文龍鎮守皮島,與錦寧一線的袁崇煥、祖大壽等互為掎角之勢,前後夾擊讓皇太極如鯁在喉,好不難受。1637年,皇太極下定決心,拔掉這個“碉堡”。可戰鬥異常艱難,久攻不下,皇太極臨陣換將,阿濟格出馬,鰲拜隨阿濟格出征,並立下軍令狀:

    “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

    鰲拜不惜肉身,奮勇向前,士卒備受鼓舞,最終,攻克皮島。鰲拜獲首功,被封“巴圖魯”,晉爵三等男。

    決定明清命運的松錦大戰,鰲拜又立大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後又晉升護軍統領。

    1643年皇太極去世,鰲拜作為護軍統領,與索尼等八大臣擁立皇太極長子豪格,派八旗護軍將崇政殿圍住。在豪格操作失誤丟掉繼承權資格後,鰲拜等人兵諫多爾袞,迫使他做出讓步,立了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為帝,將豪格假辭讓事件損失降到最低。

    然而,這也讓鰲拜得罪了多爾袞。順治繼位後,多爾袞利用攝政王的身份,多次打壓鰲拜,鰲拜在徵李自成、張獻忠的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多爾袞也不好擅殺功臣,最後將他削職為民。

    1650年,多爾袞去世,順治皇帝立馬清算多爾袞殘餘勢力,與此同時,啟用了了索尼、鰲拜等備受多爾袞迫害的先帝重臣,鰲拜終於回來了。

    順治親政期間,將鰲拜視為肱股之臣,鰲拜老傷復發,順治親自去府邸看望,這是何等的榮耀。可順治也是個短命的帝王,由於最心愛的董鄂妃病逝,順治皇帝傷心不已,1661年正月初八,也染病駕崩,追隨董鄂妃而去。

    順治臨終前將三兒子玄燁立為皇帝,並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鰲拜、遏必隆來幫助年幼的康熙處理朝政。四人立誓:

    “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等為庸劣,遺詔寄託,保翊衝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餽遺,不結黨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各為身謀,有違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兇誅。”

    誓言喊的慷慨激昂,可慢慢的,一切都變了味。

    蘇克薩哈是因為揭發多爾袞,並在多爾袞死後投靠順治一方,而受到順治重用。但鰲拜、索尼這種硬骨頭最鄙視的就是牆頭草,不屑與他為伍。而蘇克薩哈的兩白旗因為多爾袞去世後,備受排擠,實力無法和兩黃旗相提並論,蘇克薩哈越來越言輕。

    遏必隆看鰲拜太過強勢,就裝老好人,對鰲拜言聽計從。史書記載:

    遏必隆知其惡,緘默不加阻,亦不劾奏。

    遏必隆來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扮演者沙僧的角色,遇事就一句話:大師兄說的對啊。

    而索尼年老體弱,又和鰲拜關係不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處事風格,後來索尼病逝,鰲拜更肆無忌憚了。

    這樣鰲拜的地位日益凸顯,鰲拜也越來越膨脹。史書記載:

    日與弟穆裡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林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

    鰲拜直接把朝會挪到了家裡,商量好了再來上朝。鰲拜的專權與康熙日益成長對權力的渴望,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個矛盾終於由隱患變為了衝突。

    鰲拜圈地事件

    鰲拜成為輔政大臣後,對曾經由多爾袞一派控制的兩白旗進行了報復。鰲拜越看兩白旗越不順眼,而當時兩白旗的封地由於多爾袞的原因竟然比兩黃旗的還要好。鰲拜下令換地,蘇克薩哈是兩白旗的代表,表示反對,換地事件也因為出現了差頭,遲遲未執行。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直隸巡撫王登聯也上書反對,鰲拜請旨殺三人,康熙知道三人無罪,不想殺,可鰲拜竟然改了聖旨殺了他們。

    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坐紛更阻撓,下刑部議罪,以律無正條,請鞭責籍沒。上覽奏,召輔臣議,鼇拜請置重典,索尼、遏必隆不能爭,獨蘇克薩哈不對,上因不允。鼇拜卒矯命,悉棄市。

    鰲拜竟然完全不把康熙放在眼裡,這也為他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伏筆。

    強殺蘇克薩哈

    索尼臨死給鰲拜挖了兩個坑,也間接的導致了鰲拜的失敗。給鰲拜挖的第一個坑是索尼告訴康熙14歲可以親政了,這相當於在名義上剝奪鰲拜的權利,使鰲拜很被動。康熙對最高決定權渴望久矣,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1667年8月25日,康熙宣佈親政。然而,僅僅5天后鰲拜就讓他知道了誰才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蘇克薩哈知道鰲拜勢大,自己不是對手,想要卸甲歸田,不問朝政了。

    然而,因為之前意見總和鰲拜相左,鰲拜決定“趁他病,要他命”,羅織了他二十四款大罪,要將其凌遲處死。康熙知道蘇克薩哈是被陷害的,他認為自己親政了,可以處理政務了。可鰲拜強行逼宮,史書記載:

    鼇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卒坐蘇克薩哈處絞,餘悉如議。

    鰲拜戎馬一生,胳膊比小康熙腰還粗,他攘臂上前康熙嚇壞了,不得不處死了蘇克薩哈。

    智擒鰲拜

    透過和鰲拜幾次的過招,康熙知道不能硬碰硬了,否則容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是,康熙想到孝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讓康熙和索尼家族聯姻,將索尼綁在自己一方。索尼給鰲拜挖的第二個坑就是將自己的兒子索額圖安排給康熙當貼身保鏢。而索額圖在擒鰲拜過程中扮演的是“韋小寶”、“魏東亭”的角色。

    之後的故事都耳熟能詳了,康熙用十幾個庫布擒住了鰲拜,立馬宣佈三十大罪狀,立即問斬。

    鰲拜被擒後,請求覲見康熙,袒露出滿身的傷疤,康熙看了也不禁潸然淚下,最後由死刑改為終身囚禁。

    結論

    鰲拜雖為滿清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掌權時期太過跋扈,雖無謀反之心,但多次藐視皇權,矯旨辦事。鰲拜政治智商並不高,又膨脹過度,放鬆警惕,康熙和孝莊太皇太后暗箱操作,鰲拜竟無絲毫察覺,被幽禁致死實乃咎由自取。

    對於康熙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怎麼會允許鰲拜的存在?收拾鰲拜是早晚的事,康熙寧可被廢也不會做委屈求全的漢獻帝。康熙年紀輕輕就如此的沉穩,如此的心思縝密,不得不讓人佩服。

  • 7 # 妙法柔心

    康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知名度非常高的皇帝,一生文治武略,最出名的事蹟就是智除鰲拜。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除掉鰲拜的時候年僅16歲。

    玄燁年號康熙,即位時只有6週歲,第二年將國號改為康熙。當時的康熙年幼,朝政大事都是四位輔政大臣處理,而鰲拜是其中最為跋扈的,對於一些國家大事,鰲拜都是在家裡做好決定後,再拿到朝堂上宣佈,完全無視皇帝的存在。而且只要有跟自己意見不和的大臣,鰲拜都會想方設法除掉。

    康熙不甘心長期受制於鰲拜,極想除掉鰲拜,但是康熙知道鰲拜長期掌控朝廷,樹大根深,很難對付。所以康熙首先結交了一些勢力,比如拉攏索尼,封索尼的孫女為皇后。結交了像伍次友等有才華的人。同時為了制服鰲拜康熙想出一個辦法,他按當時清朝的規矩,選了一批滿族權貴的子弟,表面進行布庫遊戲,其實是秘密訓練侍衛。不過鰲拜可是號稱大清的“巴圖魯”,久經戰場,武功了得,而且哪怕是覲見皇上也是刀不離手,幾個少年根本不是鰲拜的對手。康熙想到了,於是在召鰲拜進宮的過程中,他設計了連環計。一是讓侍衛以皇帝已經長大了,每次帶刀覲見不妥為由,缷了鰲拜的武器。二,對鰲拜坐的椅子做了精心的設計,本是四條腿的椅子被折斷了一條腿然後又粘上了,有武功高強的侍衛扮成太監在鰲拜身後幫襯著扶著椅子,以免被鰲拜坐栽了。三,端給鰲拜的茶水是滾燙的杯子,於是當鰲拜結果茶托裡的茶杯準備喝的時候,終於被燙到了然後身子一斜歪向椅子斷腿的一側,於是直接栽到地上了,緊接著前後兩侍衛就趕緊按著鰲拜大叫“鰲大人摔著了,快來扶救。”於是一群少年都撲向鰲拜,終於將鰲拜捉拿起來了。康熙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鰲拜罪狀唸了起來,將鰲拜凌遲處死,可是鰲拜掙脫少年露出都是傷疤的前胸後背,細數這些都是為大清打江山留下的,康熙也不禁動容,於是將凌遲處死改為終身監禁,入獄後的鰲拜非常氣憤,結果在獄中不到兩個月就死了。

    康熙帝迅速進行了一系列撥亂反正的措施——為湯若望和欽天監團隊平反、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平反、再次下旨全面嚴禁圈地、將鰲拜當政時已圈佔之土地全部歸還百姓、放寬逃人法、實施“更名田”制度,承認農民已耕種之明朝廢藩土地歸農民所有、提高漢官地位、對江南士紳重新恢復寬容和優待的政策……這一系列深得人心的措施,迅速扭轉了輔臣專政時期的局面,漢人的各個階層對清王朝的認可度都大大提高。康熙帝的這次撥亂反正很快就看到了直接的效果——就在短短四年之後,吳三桂在雲南舉起叛旗,三藩之亂拉開序幕。在這次生死較量中,絕大部分的漢人百姓、士紳和官員都選擇站在清王朝這一邊,從而大大孤立了三藩叛軍的力量,為康熙帝平定叛亂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清王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終於穩步步入了康乾盛世的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國時期魏國那麼好的人才資源,為什麼會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