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范電影分享
-
2 # 愛我剪影片
亞瑟本身是個患有嚴重精神和心理疾病的人,這一我覺得點特別重要,病情會影響他對周圍事物的看法,會把那些來自社會的惡意誇大化。所以可能沒辦法迴歸正常生活
-
3 # 黑暗中的月光族
不一定,但有可能!
早上起床,想到明天要交房租,開啟支付寶看到一個孤單的數字衝著你做鬼臉;在地鐵上被擠掉用了好幾年的愛瘋6S;上班遇到抬槓的同事、只會罵人的上司、周扒皮的客戶;晚上九點回到家,陰冷的冬天讓你面臨明天可能沒有保暖褲穿的問題;想吃完冰箱裡剩下的蛋糕,卻看到黑綠色的毛毛點,叫了外賣,湯汁灑滿了袋子;開啟飯盒時新買的衣服上濺了好幾塊油斑,這時接到父母的電話,就“年底帶個女朋友回老家過年”進行了無果的爭執;掛掉電話去浴室洗澡,花灑噗噗兩下突然不出熱水了,很想對著客廳叫人去陽臺看看熱水器怎麼回事,然後想起在這座城市裡,你依然是孤身一人…
這時,涼水澆在肌膚上的那一瞬間,可能就像二戰時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一切都糟透了!
但冷靜下想一想:
其實你有一份還過得去的工作,而且馬上就要發工資了
雖然愛瘋11都發布了,但愛瘋6S撿起來,也一樣可以收到遠方親戚朋友同學的資訊
感謝勞動法,老闆不能一句話就解僱你,況且他還每個月給你交了社保醫保
明天早上雖然很冷,但也許後天早上快遞小哥就在寒風中為你送達幾條帶厚絨的毛褲
感謝祖國,這幾天還有蛋糕吃。你的身份不是敘利亞難民,不是為了逃離戰火去爬邊境鐵絲網,肚子餓的時候,還能叫外賣。
新衣服髒了,想起昨晚剛下單的滾筒式洗衣機,剛好明天就可以檢驗一下它的威力
熱水器壞了,想起也許單身汪冬天裡澡什麼時候都可以洗呢,外面的澡堂也隨時冒著熱氣呢。多出去走動,不要把約會的時間都獻給了手機….
所以,生活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不順的時候可以想想唐伯虎從四大才子之首到華安,最後娶得秋香姑娘的橋段…所以,劇終的小丑亞瑟也一樣,換個心態,不活在小丑面具後面,還是有可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不要把自己的臉塗得像小丑一樣!
-
4 # SOHO影視
hollow大家好我是SOHO!我剛刷到這個話題!本來呢我是沒有感覺要回答這個話題!但是啊,SOHO對joker這個角色太過於著迷!所以也就來說說!其實吧相信看了《小丑》(2019)的DC影迷,都一定會不約而同的發出同樣的感慨:那個熟悉的DC風格終於又回來了!的確,繼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締造了蝙蝠俠三部曲,尤其是第二部《黑暗騎士》的神話之後,DC陷入數年的影視低迷期。也許是受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MCU)風生水起如火如荼的影響和衝擊,DC之後的作品顯得急功近利且缺乏內涵和深意,強行建立的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更像是對漫威宇宙的拙劣模仿,而失去了DC人物成功所仰仗的對靈與肉的拷問。還好隨著《復仇者:終局之戰》標誌著漫威宇宙暫時告一段落,DC也似乎冷靜下來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旗下英雄電影的設定。
在眾多選擇中,DC走了一條前無古人的路:給反派拍攝獨立電影。雖然對“小丑”這個角色的評價非常多,我還是要在這裡做出我的評價:影史上最有信仰的罪犯。在我看來,“有信仰”一詞可以解釋小丑絕大多數的行為。在做這個評價之前,我特地去查了“信仰”這個詞的含義、褒貶性等,如下:那麼小丑的信仰是什麼呢?簡單來說:任何人都可能會因為偶然遭遇的不測而展露出醜惡的一面,墮落直至犯罪。比如他自己。
小丑的行為,也一直在嘗試證明這點。#基於以上原因,在文章之初,我很明確的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看《小丑》!對所謂“人性本質”的探索是我一直很反感的一個題目,因為我覺得這是在探索一個根本不存在答案的問題。蝙蝠俠(Batman)和小丑無疑都是這個問題的積極探索者,只不過他們想證明的命題截然相反,因此也一直在嘗試互相證偽。蝙蝠俠相信“人性本善”,而小丑相信“人性本惡”。蝙蝠俠說:“Deep in heart, everyone believes in good.”(The Dark Knight, 2008);小丑卻說:“All they need, is a litte push.”(The Dark Knight, 2008)他們都在用極端的方法去證明自己的命題。當然為了電影的需要,哥譚市(Gotham)警察局長戈登(Gordan)和兩艘渡輪上的乘客兩次狠狠地證偽了小丑的命題(詳情參見《黑暗騎士》)。
所謂“人性的本質”,本來就會因人而異,隨著人所受教育程度、社會地位、人生經歷以及不同場合和情況而改變。比如最常被探索的問題就是“人對死亡的恐懼”就毫不具有共性,自古以來視死如歸者大有人在。如果我這麼說你不同意的話,我只好祭出物理學的根本理論之一: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在我們的情境下,它可以被改寫為: 越是所謂“本質的普適的”命題,其描述的精確度就越低,即變成泛泛而談空洞無意義。關於這個自然界的終極理論的普適性及其證明需要用到一定的小學數理知識,擔心大家小學知識忘得差不多了我這裡就先不贅述了。
#《小丑》電影一上映,就拿下IMDb 9.1分,爛番茄新鮮度(Rotten Tomatoes)94%的佳績。雖然隨著評論人數增加評分會略有下降,但已基本奠定其神作的位置。知道大家時間寶貴,先總結三點我認為電影成功的原因:演員演技炸裂、電影細節場景呼應完美和故事線邏輯清晰。當然這是對對小丑這個角色本身不熟悉的觀眾而言的三點,如果加上第四點,即對小丑和DC漫畫人物的情懷的話,評價又會再升一個檔。好了不想看劇透的粉絲們看到這裡就可以關掉這篇文章離開了,但我相信既然你已經點進來了不看點劇透是不是覺得不過癮?那我們繼續。
每一部DC關於小丑的電影,都會交待一個不盡相同的背景。這次也不例外。《小丑》的故事從阿瑟·弗雷克(Arthur Fleck)似乎已經不能更糟的生活開始,在經歷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後,正式變成小丑結束。
全部的經歷和小丑的墮落,我用三個“三次”來總結:三次意外、三次大笑和三次舞蹈。相信隨著電影的展開,大家一直期待的就是哪個事件是壓垮小丑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影片講了許多的片段和細節,但我覺得小丑,或者說阿瑟經歷的三次意外一步步將他推向深淵。第一次意外是他在店鋪外面認真工作賣力地裝成小丑舉著廣告牌招攬顧客的時候,被幾個社會青年莫名其妙捉弄毆打。這次事件造成的直接影響是他被扣了工錢並間接導致之後被開除失業,而深遠影響是在他本就不幸的生活上雪上加霜,使他的心理更加扭曲。與之相同或類似的場景包括:在地鐵上善意的逗小朋友開心,卻被小朋友的媽媽呵斥;在地鐵上目睹三個韋恩集團(Wayne Enterprise)的員工霸凌一個女孩子,卻因為神經問題忍不住大笑(第一次大笑)起來反而招致自己被毆打凌辱等等。
這些事件總結起來,是來自和自己相似階層人的霸凌欺辱和嘲弄。這是第一等級的“稻草”。在經歷這些之後小丑只是更加痛苦,愈發可憐,看著讓人心痛。但他仍然有夢想:做一個喜劇演員;他仍然沒有犯罪,沒有失去正常人的理智。他只是一個人默默承受,仍然時不時顛顛的起舞,幻想著自己成為喜劇演員的一天,努力把好的一面展現給周圍的人。這段是全劇最虐心的一段。
接著是第二次意外,他意外得知韋恩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哥譚市最有權勢家族的締造者、正準備競選市長的托馬斯·韋恩(Thomas Wayne)居然是他的父親,即他是他媽和托馬斯的私生子。當然我們知道,托馬斯·韋恩最重要的身份是蝙蝠俠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的父親,也就是說,咳咳,在《小丑》中蝙蝠俠和小丑是兄弟!(好吧不管你們能不能接受這全劇最狗血的劇情我是拒絕的。)當然這點電影中交待的不是很清楚,算是導演的一個留白。因為此後小丑的母親被證明因家庭暴力和早年經歷而患有臆想症,和托馬斯的情人關係可能完全是自己臆想出來的。但卻又有一幕鏡頭給到一張小丑母親和托馬斯的合影,背後有托馬斯的簽名,不排除是托馬斯害怕東窗事發把小丑母親關進了“人才輩出”的阿卡拉姆瘋人院。拋開這些恩怨情仇不談,阿瑟去找到了托馬斯,希望弄清楚身世之謎並請求得到他的幫助。但換了的卻是托馬斯的無情嘲弄和有一次拳腳相加。這是第二等級的“稻草”:來自上流社會的無情嘲笑和鄙視。哥譚市貧富分化嚴重,社會動盪不安,而在《小丑》電影中托馬斯一改往日憂國憂民的形象,變成了統治階級的代言人。上流社會不知底層疾苦甚至惡語相向的行為再次將小丑推向深淵。
最後一次意外,卻也是最致命的一次,即偶像的無情嘲弄。阿瑟在醫院給母親陪床的時候,意外看到電視節目上他的偶像莫瑞(Murray)在脫口秀節目中無情的嘲弄自己在喜劇俱樂部表演時,因為神經原因控制不住的大笑(第二次大笑)。人們常說夢想是支撐一個人的最後一根支柱,那麼這裡我說:來自夢想的嘲弄是壓垮小丑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事件直接導致他悶死了病床上的母親,那童年對他施暴導致他患上精神疾病的人,並開始徹底黑化。
當然除了這些心理層面的打擊,讓阿瑟成為小丑的導火索便是出於對霸凌者的反抗而殺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大開殺戒。第二次跳舞便是在他第一次殺人之後,這次舞蹈居然顯得閒庭信步,悠哉遊哉,絲毫沒有殺人後的恐懼,而是一種釋放後的快感。這次舞蹈標誌著小丑已經基本在犯罪的路上不打算回頭了。最後一次獨舞伴隨著大笑發生全劇令人印象深刻的臺階上,阿瑟將自己化成小丑,鮮紅的戲服和金色的臺階形成鮮明對比。這時他的舞步,充滿著自信和不屑,不知為什麼我覺得很像一個不染紅塵的、沉浸在自己世界的舞者。他的笑聲豪放中透著果斷,他意已決不會再回頭了。
寫到這裡我是無比痛苦的,相信大家也有所感悟了,彷彿我親眼看著一個像小丑,不,阿瑟一樣的社會底層青年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悲劇,就是毀滅美好的事物。所以我再次建議,《小丑》不適合每個人,雖然是一部意義深遠的好片,但提取它的價值和內涵是有代價的。You have to decide whether you can take it or not.因為這是一部所謂“純反派”電影,裡面沒有蝙蝠俠,沒有好人,沒有正義。有的只是恃強凌弱,階層分化和無盡的混亂。電影的主演,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再次向我們展示了什麼叫“演技炸裂”和“演員的職業操守”。用一句我能給予的最高評價:這是最接近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小丑。片中的幾次骨瘦如柴的特寫讓人刻骨銘心,面部傳神的表情甚至勝過希斯(注意希斯在《黑暗騎士》中一直沒有露真容都是小丑的扮相,而傑昆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原貌出演),傳遞著複雜感情的舞步旋轉跳躍不停歇:
變成了小丑,他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
劇中有特地區分“Joker”和“Clown”這兩個詞的含義。Joker是靠智慧詭辯引人發笑的幽默小丑,或者甚至是喜劇演員;而Clown是一個貶義的詞,形容裝瘋賣傻逗樂子的丑角。阿瑟的志向是成為前者,而鄙視他的人(包括他的偶像莫瑞、托馬斯·韋恩等)都用後者來嘲笑他。類似的細節不勝列舉,著實看出導演對電影的精心雕琢和刻畫。電影巧妙的借用了經典老片的橋段和配樂來突出自己的主題,包括貫穿電影的主題曲取自喜劇大師卓別林(Chaplin)的《摩登時代》, 它那積極向上的歌詞與小丑的卑微形成鮮明而諷刺的對比。#除了主體的思路外,電影還揭露了現代人在社交媒體上展現出的虛假快樂以及躲藏在其背後的空虛和迷茫。小丑的面具永遠是一張笑臉,但笑臉下面卻是被生活蹂躪的面容。
生活不易,為什麼不帶上一張笑臉面具?
關於這點我暫時不做更多探討,因為這個現象太普遍了,深入剖析會直擊很多人的心靈。這個世界沒有一個所謂正確的活法,每個人只要至少保證可以維持自己(self-sustain)的正常狀態不要被負面情緒吞噬,在我看來就過得去。這也是另外一個我不推薦大家看《小丑》的原因:它太真實太犀利很容易瓦解一個不太成熟甚至原本就很脆弱的世界觀。#很高興看到在諾蘭因為希斯·萊傑的死而宣佈再不拍蝙蝠俠後,又一個大師級導演接過了DC的擔子。
但是小丑題材的電影越優秀,就越擔心它帶來的社會影響。作為一個內心沒有那麼強大的影迷,還是希望DC下一步電影弘揚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正能量。說了這麼多已經很明確了!怎樣才能迴歸正常生活!有些人說假如沒發生?都說了假如就沒有可能,只有順其自然!這才是joker!好了雖然有點小跑題,但是說起來還是很過癮,其實也差不多,看完了也就很明確了!喜歡的讀者姥爺們可以點個關注~SOHO會天天更新!等你們!拜拜~
回覆列表
我覺得亞瑟永遠不可能過正常生活,這部電影一開始就設定他是個病人。
就算沒有電影裡發生的遭遇,亞瑟遲早也會變成醜爺。
雖然生活確實有可能把一個人逼瘋,但是就算瘋也有文瘋和武瘋的區別,
亞瑟註定就是個武瘋子,就算沒槍,他也可以用剪刀幹掉別人。
仔細想想,電影裡死得最冤的應該是那個醫生,她根本就沒惹過亞瑟,
她甚至在zf關閉醫療機構後表明態度,她跟亞瑟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者,
結果她還是被S了,理由僅僅是亞瑟認為對方根本沒在意過自己說過的話,
當然了,那時候亞瑟已經變身醜爺,醫生錯就錯在沒預料到他還能徒手把自己給做了……
另外女鄰居“多米諾”是除了侏儒外,
唯一一個對他表現出友好態度的人,對亞瑟的友善只換來了他無止境的yy,
以及擅闖私宅……至於那個侏儒……亞瑟對他唯一的態度就是刀下留人和深情一吻,
但是,那個侏儒明顯也不會好了,
看把他嚇成什麼樣了……如果換做是其他人,
很可能在遭遇這一切之後只是單純的瘋了or選擇自殺,
所以說亞瑟根本就不是一般人,
他是註定要成為醜爺的那個人。
嗯,所以我覺得不管怎麼樣,他都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