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蟈蟈的文史原創
-
2 # 澹奕
崇慶皇太后也就是孝聖憲太后鈕鈷祿氏,清乾隆皇帝生母,也是整個清朝最長壽的皇太后。從王府侍妾到貴妃、再到皇太后,鈕鈷祿氏一生平靜卻順遂,富貴無匹。然而,鈕鈷祿氏成為皇太后之後,卻拒絕與雍正帝胤禛合葬。能夠與皇帝合葬是多少后妃夢寐以求之事,鈕鈷祿氏卻直接否了。
事出有因,鈕鈷祿氏為何不願與雍正帝合葬:
第一,雍正帝奉安已久,按鈕鈷祿氏的話說她不願打擾;第二,雍正帝在生之時,鈕鈷祿氏與其之間感情並沒有那麼好。古代禮法嚴格,能夠與皇帝合葬的只有皇后,然而隨著時代變化,繼後甚至於生前沒做過皇后、因兒子繼位得以追封皇后者也能夠與皇帝合葬。“生同穴死同衾”也是所有恩愛夫妻的標配,縱然與皇帝的感情沒那麼好,但作為后妃能夠與帝合葬,也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孝聖憲太后鈕鈷祿氏自然是有資格也有機會與雍正帝胤禛合葬的,因為胤禛葬入泰陵時,臣子就詢問過乾隆皇帝是否需要為皇太后留一處墓室,以便太后千秋之後與先帝同葬。
乾隆皇帝侍母至孝,自然要詢問母親的意見。然而,鈕鈷祿氏給的答覆卻是不願意。按她的意思來說就是“先帝安奉,若將來再次開啟就是打擾先帝的安寧,更何況有順治朝、康熙朝的先例可以遵循,將來我不願與先帝合葬。”
不願意打擾先帝魂魄安寧,相當無懈可擊的理由。歷史上,孝聖憲太后是清朝最長壽的皇太后,年逾八旬而薨。當她離世的時候,已經距離胤禛駕崩數十年之久了。再度開啟地宮,自然不太合適。
更重要的原因,還是鈕鈷祿氏與胤禛沒什麼感情,壓根兒不想跟他合葬。潛邸時期的鈕鈷祿氏僅是個侍妾,雖然入宮後得以憑子封妃,但她與皇帝之間感情淡薄,與生子眾多的年氏、李氏根本無法相比。即便雍正帝元后烏拉那拉氏薨逝、李氏失寵、年妃死去,鈕鈷祿氏也沒能成為繼後。
康熙帝玄燁子嗣繁盛,卻對弘曆這個庶孫青眼有加,還特意召見了鈕鈷祿氏,認為鈕鈷祿氏是有福之人。對孝聖憲太后而言,她的人生福氣來自於這個兒子,而非與皇帝之間淡薄的感情。即便人死如燈滅,但死後硬要與不愛自己的人合葬,實在是一種折磨與諷刺。
孝聖憲太后索性選擇將來自己獨葬,免得去雍正帝與孝敬憲皇后跟前兒做燈泡。
-
3 # 孔六十三
崇慶皇太后即孝聖憲皇后,姓鈕鈷祿氏,乾隆皇帝的生母。十三歲時進入雍親王府做了格格,雍正登基後被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升為熹貴妃,乾隆登基後被奉為皇太后。崇慶皇太后是清朝最長壽的太后,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享年86歲,葬於泰東陵。
我們知道雍正是葬於清西陵的,那麼作為雍正的妃嬪,崇慶太后為什麼沒有與雍正合葬,而是葬在泰東陵呢?
其實這件事情是崇慶太后早就決定好了的。乾隆登基不久,負責修建清西陵的的大臣們就曾向乾隆奏請,在泰陵的地宮中是否為皇太后預留棺槨位置。乾隆看到奏摺後請示崇慶皇太后,得到的回覆是,若是以後再開動地宮,會擾了宗憲皇帝(雍正)的清靜,況且祖上也有不合葬的先例,所以不必預留位置了。
這意思就是她死後不會與雍正合葬了!可是為什麼呢?要知道古時夫妻對“死後同穴”是很看重的,況且能與皇帝合葬是很多嬪妃想都想不來的,崇慶太后要不是生了乾隆,她還真沒有與雍正合葬的資格呢,只能葬入妃陵。這好不容易才有的資格,她怎麼就放棄了呢?
我猜想這應該是她對雍正的一種無聲的反抗和抱怨。事情還要從崇慶太后的身世說起。史料記載,崇慶皇太后姓鈕鈷祿氏,出身鑲黃旗,是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後代。但她的身世卻一直被後人猜測,我們看到的小說、電視劇如《書劍恩仇錄》、《甄嬛傳》、《延禧攻略》等也都對她的身世說法不一。所謂無風不起浪,人們之所以對她的身世有諸多猜測,是因為歷史對她的記載有許多矛盾的地方。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雍正下旨冊封側福晉年氏為貴妃,側福晉李氏為齊妃,格格錢氏為熹妃,格格宋氏為裕嬪,格格耿氏為懋嬪。
這裡的熹妃不是鈕鈷祿氏,而是錢氏。難道寫錯了嗎?雍正給出的答案就是寫錯了!
《雍正二年六月上諭十七道》:初五日宗人府奏,管理禮部事物貝子允裪誤寫妃姓,將允裪革去貝子降為輔國公,照例留三佐領,其餘佐領俱歸公。
雍正的意思就是草擬聖旨的允裪把乾隆生母的姓氏寫錯了。可是錢和鈕鈷祿長的又不像,連字數都不一樣,怎麼會寫錯,就算是寫錯了應該馬上就會知道的,為什麼要一年多以後才又拿出來說呢?答案應該是乾隆生母就是姓錢,雍正元年二月份允裪起草的聖旨沒有錯。只是同年八月份,雍正秘密立儲,乾隆(當時是皇四子弘曆)被立為儲君,可是錢氏出身低微,雍正為了抬高乾隆的出身,而把他母親的姓改為鈕鈷祿氏。所以為了自圓其說,雍正只能說聖旨上乾隆生母的姓氏被寫錯了,允裪成了背鍋俠。
雍正改乾隆生母的姓氏,以此來提高乾隆的出身,這是為了乾隆好。因為他就受到過子憑母貴的好處。雍正的生母包衣出身,起初身份低微,不能自己扶養孩子,所以雍正是被孝懿仁皇后扶養長大的。雍正正是用著孝懿仁皇后養子的身份,才拉攏到了大臣隆科多(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助自己贏得了皇位。雍正也一直奉隆科多為舅舅,來顯示自己的出身。所以他認為抬高乾隆生母的身份對乾隆有好處,對穩固大清江山也有好處。
對於乾隆的生母熹妃而言,賜姓鈕鈷祿氏本是件榮寵非常的事情,可其實就是面子好看,裡子吃虧。頂著別的姓氏,拋棄了自己的姓氏,誰心裡好受呀!而且雍正此舉等於完全拋開了她的孃家,既便後來乾隆貴為皇帝,她的孃家也享受不了皇帝外祖家應該享受的榮耀。所以崇慶皇太后對雍正的這個決定肯定非常不滿,心裡有很大的隔閡,不想與他合葬。
事實上乾隆也並不領雍正的情,雍正死後,乾隆很快便把允裪升為履親王,加以重用,就是在表達自己的立場。後來他所立的儲君嘉慶帝的生母魏氏同樣出身低微,但他卻並沒有像父親那樣做。反而是給魏氏全族抬旗,賜姓魏佳氏,並追封已經過世的魏氏為皇后。同樣是提高儲君生母的身份,乾隆比雍正做的要人性的多。
回到正題,除了這件事之外,崇慶皇太后不願與雍正合葬還跟兩人的感情有關。崇慶皇太后出身低微,長的也不出眾,所以並不受寵。她十三歲就進入了雍親王府,十九歲才生了乾隆,而且此後也再無生育。她在雍正潛邸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是格格,哪怕生了兒子身份也沒得到任何提升。所以她應該是很不受寵的,跟雍正沒有什麼感情,也就不是很在乎跟他合葬了。
既然不受寵,那麼崇慶皇太后跟著雍正的日子應該不好過。無論是在雍正的潛邸中,還是後來在後宮中,沒有家世又不受寵的妾室應該都是很難捱的。雖然不會像宮鬥劇那樣動不動被打入冷宮、被害小產等橋段,但是受到正妻和寵妾的壓迫、被穿小鞋肯定會有的。崇慶皇太后有可能受到過雍正正妻孝敬憲皇后的刁難,而不願死後再受她的轄制,所以選擇不與雍正合葬。
後來崇慶皇太后一人獨自葬在了清東陵,陵寢規模很大,延續著她在生前的福祿、富貴。
-
4 # 陸棄
崇慶皇太后的老公是雍正,兒子是弘曆也就是乾隆,按道理說:應該是夫妻和睦一家恩恩愛愛,但在帝王家根本就沒有有兒女情長的土壤。
和雍正沒感情
作為四品武官的女兒嫁給雍正,史書上連她的名字都沒有,還不是做正妻,只是一個只有封號叫做格格的小妾,估計長的也不行,所以不是很得雍正的喜愛。然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雍正從此喜歡上了她,那年雍正生了一場大病,她殷勤服侍照顧,正是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讓雍正恢復健康。事後雍正很是感動,和她一起生下了後來的乾隆皇帝,按道理說母憑子貴,很可惜雍正並不這麼想。待遇雖然提高了,格格的封號還是陪伴了她十年,直到雍正登基做了皇帝,才封為熹貴妃。
史書上面居然說雍正對其鍾愛有加,真是不要臉,什麼叫鍾愛有加漢武帝時期的衛子夫最有發言權,就因為生了一個兒子直接從宮女升為皇后。再說一個史書上都沒有留下姓名的皇太后,憑什麼認為她受雍正寵愛。
兒子不孝順
史書上說乾隆非常孝順她,沒有逾越禮制和家法,純屬美化。因為崇慶皇太后對乾隆說想要修繕一座廢棄的寺廟,結果乾隆寺廟是修繕了,還藉機對太后的侍從訓斥下次再發生修廟的事情要勸誡太后。乾隆自己下江南,大建土木興造宮殿,把他爹雍正攢下來的六千萬兩敗光一次下江南就敗光,還去了六次。為太后修一座修繕一座小小的廟宇都不肯,這是一個不孝順的兒子才有的行為。
還有一個時期,太后的弟弟進不了後宮,只能對著蒼震門感謝太后,事後被乾隆知道後對太后身邊的人一頓痛斥。姐弟不能相見,這就是一個孝子乾隆的所作所為。
-
5 # 封彧胖胖歷史君
鈕鈷祿氏生於1692年,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滿洲鑲黃旗人(八旗中,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
乾隆帝生母鈕鈷祿氏,於康熙50年生下了乾隆,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生育。在為側福晉時,康熙帝曾稱其為有福之人!
雍正帝即位後被封為熹妃,雍正帝一朝,後來也只是晉為熹貴妃。乾隆即位後,被尊為皇太后,徽號“崇慶”。
她八十六歲去世,在慈寧宮生活達42年之久,整個清朝來說,她雖然不是最長壽的女子,但她是最長壽的太后。
86歲的她享盡榮華富貴,至於死後為什麼不葬入泰陵地宮,這個肯定是有其自己的考量的。
一、泰陵地宮之內,已葬入孝敬憲皇后和敦肅皇貴妃二人,且二人都是雍正帝的寵愛之人,自己的分量在雍正心中是絕對比不上其二人的,為什麼要去泰陵地宮找不自在呢?
二、泰陵地宮之中,雍正帝佔據居中之位自不必說,孝敬憲皇后和敦肅皇貴妃一左一右,自己的位置如何選擇?自身乃是皇太后之尊,不甘心在敦肅皇貴妃一旁,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太后自己也為自己單獨修建皇后陵有了絕佳的說辭。我朝陵區內有昭西、孝東二陵誠憲可循。大家都知道,昭西陵內葬入孝莊文皇后,孝東陵內葬入順治帝的孝惠章皇后,自己也想單獨有個皇后陵,這又有何不可呢?
於是1737年,乾隆帝就開始在東正峪為其母營建陵寢,泰東陵是整個清西陵陵區內最大的一座皇后陵。
-
6 # Boss爆史
崇慶皇太后即雍正皇帝的熹貴妃,乾隆皇帝的母親,也是影視劇《甄嬛傳》中的主角甄嬛。她出身為滿洲鑲黃旗鈕祜祿氏,父親凌柱只是個四品典儀官。康熙四十三年,年僅12歲的鈕祜祿氏被許配給26歲的四皇子胤禛為妻。因為凌柱在朝堂沒有什麼勢力,所以導致女兒在雍正王府也抬不起頭來。
事情發生轉機是在雍正染上疫病後。康熙年間,雍正感染疫病,其他妃子都怕傳染,避之唯恐不及。在這生死關頭,是鈕祜祿氏衣不解帶的照顧雍正,直到雍正康復。雍正病好後,對鈕祜祿氏開始寵愛,而鈕祜祿氏也於康熙五十年生下四皇子弘曆。弘曆出生後,鈕祜祿氏地位也沒有絲毫變化,還是之前的“格格”身份。後來是康熙看弘曆聰明,將弘曆接到宮中撫養,所以雍正才開始高看了鈕祜祿氏一眼。
雍正繼位後,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之後又晉封她為熹貴妃。而熹貴妃的兒子弘曆,也被雍正秘密立儲,所以熹貴妃完全是母憑子貴。對於熹貴妃,雍正並沒有多少感情,否則不可能在歷史上連她的名字都留不下。在雍正看來,熹貴妃最大的用處就是生了弘曆這麼個好兒子。得不到丈夫的心,也得不到丈夫的人,熹貴妃對於雍正早已看淡。
雍正過世後,乾隆繼承皇位,這個大孝子立刻把母親熹貴妃尊為了皇太后。熹貴妃在雍正時期活不出來,但在兒子乾隆時期,卻成了後宮的真正主宰。乾隆元年,負責為雍正修建泰陵的官員向乾隆請示:是否為皇太后在泰陵留出棺槨位置?按照滿洲祖訓,妃子在去世後,都是要陪葬在帝王身邊的。但康熙的祖母孝莊皇太后卻開了先例,不陪葬皇太極,而是葬在了兒子順治身邊。所以乾隆便徵求了一下母親的意見。
果然,成為了皇太后的熹貴妃也並不願意葬在雍正的泰陵。因為她覺得,只要在雍正身邊,她就永遠是那麼渺小和卑微,活著時就算了,死後她課不願再讓雍正掌控。所以崇慶皇太后讓兒子乾隆給她重找一塊兒地方。乾隆侍母極孝,既然母親不願意,那就隨她好了。於是乾隆命人修建了泰東陵,讓崇慶皇太后享受那獨一份的尊崇。
回覆列表
崇慶皇太后是乾隆帝生母,於1704年被指婚於時年26歲的胤禛,由於她父親的身份官位不高,所以她一直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為生下弘曆提升地位,十餘年間皆號格格。
乾隆初年,負責修建清西陵的恆親王弘晊和戶部尚書共同上書,請示乾隆帝是否在泰陵地宮內,是否為皇太后預留存棺槨之位。這麼重大的事情乾隆帝自己是無法決定的,於是請示皇太后,而皇太后下的懿旨卻讓所有人都很感意外,基本意思是:宗憲皇帝入藏後應力求安靜,若將來再度開動地宮,心裡不安。況有我朝昭西陵,孝東陵成憲可遵,泰陵地宮不必預留分位。
也就是不與雍正帝合葬。在封建時代,死後能夠與皇帝合葬那是所有妃子們的最大心願,但是皇太后卻自己給阻止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認為這主要在於其入宮後與雍正帝之間的感情決定的。
【一】她的身份出生的影響。他的父親如上所有,官職地位不高,在那個講究門第的時代,即便是普通百姓都十分注重門第,何況是皇室,所以,對於出身不高的她,在眾多出身優於她的眾位美女的面前,她不會得到多少寵愛,所以,和雍正帝的感情可想而知。
【二】她的性格決定的。對待一個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就拿入宮當妃子這件事情來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認為這是一個天大的機遇,自己可以調動一切因素和心計來獲得皇帝的寵愛,以便尋求受寵,萬一生下兒子被封為太子那不就是一步登天了。有的認為這就是一個牢籠,自此就徹底失去人生自由。而崇慶皇太后當時入宮應該就是這種心情。侯門一入深似海,何況皇宮。所以,在無慾無爭的狀態下,自然受不到皇帝的專寵。
【三】她其實並不受雍正帝的寵愛。她也許和薄姬薄太后的境遇有些相似,薄姬就是因為劉邦的一次寵幸生下了代王劉恆,而最終劉恆被立為帝而母憑子貴,崇慶皇太后進宮後應該比薄姬好很多,但是她在生完弘曆之後再也沒有所出,就可以看出雍正帝對其的態度。
所以,縱觀崇慶皇太后入宮後的整個生活來看,她生活的應該不是多麼的如意,宮裡的人情冷漠、追名逐利、相互欺詐讓崇慶皇太后看清了這一切,活著無法脫離,死後就要徹底脫離這樣的境遇,所以,她才有不與雍正帝合葬的想法。最終葬泰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