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裝備空間
-
2 # 阿呆的老大
抗戰時期國軍並非完全沒有裝備鋼盔,當時國軍中央軍的德式師全部裝備德制鋼盔,在淞滬戰役之後損耗大,而且德國中止與中國的軍事合作之後就沒有補充了。桂系部隊部分裝備英式鋼盔了。抗戰後期駐印軍全副美式裝備,人人一頂美式鋼盔是標配。近來也發現有八路軍使用繳獲的日式鋼盔的照片,這屬於個別現象,並非部隊統一的批次裝備。
總體而當時中國軍隊裝備鋼盔的數量並不多,除了輕便,什麼都防不了布軍帽才是標配。
一個很多士士兵還穿草鞋的國家能普遍裝備鋼盔嗎?說到底一個字“窮”,真的是連腳都顧不上哪顧的上頭!
-
3 # 起鬨收費罵街舉報
首先並不是所有士兵都不帶,部分中央軍在戰前就採購並裝備了德軍同款鋼盔,其他部隊也裝備了一些其他款式的鋼盔。至於為什麼沒有全部裝備,願意就是一個字,窮!
一是沒錢買,二是沒裝置造,三是金屬奇缺。
-
4 # 叄牛不讀書
二戰士兵頭盔哪家強?中國士兵二戰時真的沒有裝備頭盔嗎?
我們知道,頭盔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被原始人類使用。那時候的人類使用的頭盔可算得上是雜七雜八,靠海邊的用椰子殼做頭盔,內陸的用獸腦殼做頭盔,還有用烏龜殼做頭盔的。想象一下腦袋上頂個烏龜殼是什麼效果。
而我們中國商朝時代士兵就已經有了頭盔,下圖是在殷墟出土的頭盔(霸氣吧)。
進入二十世紀的二戰時期,各個國家計程車兵基本上都有了頭盔這樣的防護裝備。還有什麼比腦袋的事情更大。可不像驍勇的中國秦朝騎兵,有頭盔不戴,耍帥不要腦袋。
那麼讓很多人誤解在二戰時期中國士兵為什麼不戴頭盔,難道也是要來耍個帥?
非也!
那是因為,窮啊!不是不佩戴頭盔,而是配不起頭盔。不但沒有頭盔,中國大多數士兵連像樣的鞋子都沒有,甚至於三個人用一條槍。(但依然神采飛揚。)
不過也並非所有中國士兵都沒有頭盔,國軍中央軍還是基本上都佩戴的。
早期用過法國軍隊的亞德里安型頭盔。就是下圖這種:
實在是醜啊!
所以,改用了英國的MK型頭盔。見下圖:
沒錯,就是這種長得像飛碟一樣的頭盔。據說是英國士兵在一戰時,用一口鍋頂在腦袋上,結果效果不錯,所以就產生了用鋼材料製作頭盔,以後就俗稱“鋼盔”了。
上述國軍士兵的頭盔其實也非他們的主流頭盔。在沒有加入同盟國前,中國政府大量進口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頭盔。這就是德國M35頭盔。
上圖就是國軍士兵們佩戴著德國M35頭盔的照片。(照片裡的人後來都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有幾人可以安度餘生。)
題外說一下,當時國軍士兵用的茶杯是日本瀨戶引金屬公司製造的,杯子上都刻著四個大字“臥薪嚐膽”。(淚!)
抗戰全面開始後,由於美國加大對中國的物資供應。中國士兵便開始大批次派發美軍M系頭盔,逐步成為了國名黨士兵的主要裝備之一。
所以,二戰時中國士兵並非全都不戴頭盔,那些戴不上頭盔計程車兵,和有頭盔計程車兵一樣,都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士兵杯子上刻的那四個大字“臥薪嚐膽”,讓我們每一個華人都不會忘記屈辱!
二戰時,我們計程車兵還有什麼裝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呢?
-
5 # 李勉9
人的頭非常重要,上面有太多致命的要害,所以有個保護會減少大量傷亡,什麼流彈,碎石甚至於大刀,木棍。由於鋼盔的大規模普及,人類格鬥術的當頭一棍,當頭一刀都被軍隊淘汰了,可見鋼盔的重要性。
美國的巴頓將軍整頓軍紀就是從命令士兵代號鋼盔開始的,我們能看到的巴頓的照片基本上就是戴著鋼盔的。
有德國的鋼盔。
有美國的鋼盔
只是數量有限,不能每人一頂。
-
6 # 戰爭之王
因為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自身連鋼盔都無法生產,只能從國外進口。而且即使是進口,也只有少量部隊能夠得到鋼盔這種裝備,絕大多數中國軍隊只有戰鬥帽可用。
一戰中才開始出現現代頭盔,此時的頭盔都是採用金屬材料製造,本身在設計時就沒有考慮防彈效能,因為要兼顧重量等所以很難實現防彈能力。一戰中就出現了德軍M16、法國亞德里安、英國MK1等頭盔,其他國家也開始紛紛效仿,研發了自己的頭盔。
但是當時的中國極為落後,工業實力十分薄弱,沒有相應的技術力量,連鋼盔這種簡單的單兵裝備都無法生產。所以當時中國軍隊的頭盔基本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各系軍閥都有自己的武器裝備體系,而頭盔也不例外。中央軍主要裝備德式M35頭盔,後來的中國駐印軍也得到了一部分美式M1頭盔,像滇軍使用則是法式亞德里安頭盔。
同時,作戰中繳獲的敵軍頭盔其實也得到了使用。日軍主要是用的是90式鋼盔,而鑑於鋼盔相對於戰鬥帽更加優秀的防護性,中國軍隊也是使用這些頭盔的。比如八路軍,就不全是戴著簡單的戰鬥帽,有時也是戴著日式鋼盔作戰的。
-
7 # 浴火
抗戰時期,中國士兵沒有廣泛的佩戴鋼盔,那時的鋼盔數量不多,無法保證多數人可以使用,原因只是這款產品實際完全依賴於進口的東西,供應無保證。
鋼盔世界產生一戰時期,主要是為防炮彈彈片傷而研發的產品,到了一戰之後,這款產品也流入中國,但是到抗戰開始,中國沒有大規模的列裝這款產品,只是部分部隊採用了國外生產產品,至於中國產能力還不具備能力。這款產品別看很簡單,但是工藝要求挺高,也沒有受到過重視,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沒有想法生產這款產品,正規的軍火都生產不過來,還能生產這個嗎?
在抗戰爆發之後,我們更沒有條件生產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失去了主要的工業區,壓根沒有生產給它的條件了,當時連軍用鋼材都不夠用,怎麼可能又把鋼才用了這個產品,而且在從外購方面,也不是把它作為重點加以引進,畢竟武器比它更重要。
二戰時期,沒有大量引進,自然數量不是很多。中國實際上生產批次鋼盔,已經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情,以援外為主,我軍自己列裝,還是要更晚一點。
-
8 # 軍武小咖
二戰是人類史上最為激烈,波及範圍最廣,範圍最大的一場浩劫, 在這次戰役中,德意日美等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紛紛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其軍隊士兵進行裝備,花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時期大部分國家士兵都會佩戴鋼盔,而中國卻沒有佩戴。在我看來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二戰時期我們國家的官兵是有裝備鋼盔的,就比如說國民中央軍,他們一開始時裝備的法國的亞德里安型頭盔,後來又是英國的MK型頭盔;另外,之前中國沒有加入同盟國的時候,中國政府引進了不少德國的M35頭盔;再一個就是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時,中國參戰的的前線士兵都是鋼盔排排站的。只是當時技術水平達不到,這些鋼盔的作用僅僅侷限在抵擋遠距離的流彈而已,對於直射的槍彈完全是防不勝防的。這樣來說,金屬鋼盔的作用就是微乎其微了,再者,鋼盔本身重量也大,受當時機械化水平的制約,它們基本上都是用幾毫米的鋼板製作而成,現在的複合材料完全還是幻想,所以說,這對於士兵來說,負擔太重了,就算當時裝備有鋼盔,好多士兵都不願意佩戴,以至於造成了我們國家計程車兵都不佩戴鋼盔的假象。
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一個原因了,那就是貧窮,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當時的中國經歷了一戰的衝擊後,早已是遍體鱗傷,更是沒有資金去製造生產金屬鋼盔了,二戰期期裝備的鋼盔基本上都是進口而來的,根本沒有能力自己製造這些裝備。那個時候別說鋼盔人手一頂的,能吃飽已經在是件很奢侈的事了。
所以不能說中國士兵不佩戴鋼盔,而是很少佩戴,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就是不管有沒有佩戴鋼盔,他們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國家驕傲,都值得我們尊重
-
9 # 紅色手電筒
首先,中國士兵在抗戰期間是有鋼盔的,尤其是在抗戰初期,但是當時中國自己是做不出來鋼盔的,當時中國的鋼盔都是進口的。
在抗戰初期,中國主要是使用三種鋼盔,法國的亞德里安,英國的馬克2,德國的M-35都有。法國的亞德里安頭盔,是現代意義上的第一種鋼盔,使用這種鋼盔的主要是雲南的滇軍,由於雲南距離越南比較近,所以滇軍的裝備可以說是法械化,裝備水平甚至在中央軍的德式鋼盔水壺之上的,這個可是有點出人意料。不過,當時的法國武器相對來說已經是有一點落後了,尤其是步槍和機槍上,更重要的是法國武器裝備使用的彈藥,和國內大量使用7.92口徑的子彈互不相容,這樣滇軍的彈藥補給十分困難。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赫赫有名的德式鋼盔水壺師,據說當時國民政府進口了30萬頂M-35鋼盔,主要是裝備中央軍使用。這張如果看不清楚,下邊的截圖中,守衛盧溝橋的29軍士兵佩戴的就是英國的馬克2型鋼盔。這是後來的中國祝印軍,他們有一部分,主要是新38師,配發了美國的M-1鋼盔,而新22師還是用英國的鋼盔。但是這時已經是抗戰末期了。而當時使用的最多的鋼盔還是英國的馬克2型鋼盔,當時大英帝國還是世界的老大,老大的各種裝備自然也是世界其他國家採用的首選,鋼盔也不例外,不光是中國,美軍當時使用M1917是鋼盔就是英華人的仿製品,而美華人給這種鋼盔起了個外號叫做煎雞蛋。
但是鋼盔這種某種意義上屬於消耗品,由於中國無法生產鋼盔,所有裝備的鋼盔都是進口貨,在抗戰期間,隨著日軍的奪去了中國所有的出海口,中國進口鋼盔的途徑被掐斷,過去進口的鋼盔在相持階段被逐步消耗掉了,這樣在抗戰的中期,國軍的鋼盔就是消耗殆盡了。
中國軍隊中,國軍方面是鋼盔逐步被消耗殆盡,而八路軍基本上是沒有過鋼盔,再說由於鋼盔實際上對於防護的提高不是很大,但是每個鋼盔的重量都是達到1千克以上。
-
10 # 兵說
在戰爭中,鋼盔雖然不能擋住子彈,但是卻能防禦四處飛散的彈片,所以自從它問世後,就成了各國軍隊的必需品。二戰時期中國計程車兵也是有佩戴鋼盔的,但中國軍工生產技術薄弱,鋼盔大多依賴進口。
德制M1935鋼盔算是二戰最經典的鋼盔了,它是由一戰時期的德制M16、M17和M18三種鋼盔改進而成,1935年正處於中德軍事合作時期,此鋼盔剛定型生產,就被老蔣採購了30多萬頂,並將其裝備到部隊中,可當時中國軍隊有幾百萬,這點鋼盔根本不夠,所以老蔣只給中央軍德械師和一些技術兵種配發了M35鋼盔。在抗戰初期,德械師死傷慘重,大量德制盔遺失戰場,再加上中德合作結束,德制盔的數量愈來愈少,到了二戰時期僅有少量部隊裝備,而且基本上都是仿製品。
如果說M35鋼盔在二戰時引領世界潮流,那麼法制的亞德里安鋼盔就有些不服氣了,此鋼盔的基本型號是M1915,它是世界上最早問世的鋼盔,所以其產量巨大,遠銷各地。中國軍隊裝備此鋼盔最多的是滇軍,自龍雲主政雲南後就一直從法國採購武器,不過隨著法國淪陷,亞德里安鋼盔的來源也就斷了。
二戰時期中國軍隊還裝備過一種形狀像飛碟一樣的鋼盔,它就是英制MK-1型鋼盔,這種鋼盔美國也有製造,不過美國版的叫做M1917,抗戰前,中國從不同渠道購買了大量“飛碟盔”裝備到軍隊當中,並進行仿製,桂軍、西北軍和川軍等士兵都佩戴過這款鋼盔,到了二戰後期,英國更是援助了大量“飛碟盔”給中國遠征軍。
美國參戰後,給予了中國軍隊大量的援助,所以美國造的M1鋼盔也在其中。總之,二戰時期中國軍隊裝備的鋼盔各式各樣,中國甚至還對日軍的90式鋼盔進行過仿製,不過鋼盔還是供不應求,很多部隊士兵都只能戴布帽。
回覆列表
其一,那個時候,我們國家計程車兵是有鋼盔的。其二,當時的機械化程度低,而鋼盔重量大(都是幾毫米的鋼板,哪有現在的複合材料),單兵負重太多,即使有些部隊裝備了鋼盔,許多士兵也不願意帶。其三,當時的鋼盔擋住子彈是運氣,擋不住子彈才是自然,具體請看下面這位哥們的演示:
照片是1917年一戰戰場拍攝的英國士兵,當時的鋼盔不是為了防子彈,而是為了防四散飛濺的彈片和雜物。至於鋼盔的質量,這位勇敢戰士的笑容、頭上的繃帶以及鋼盔的破洞已經告訴你一切。下面我們言歸正傳,說說二戰時期的鋼盔。
就算是到了二戰時期,金屬鋼盔仍然是主要針對戰場上的爆炸破片,不能抵擋直射的槍彈,只有遠距離的流彈(偏離射擊彈道危險界限或經障礙物反彈的子彈),金屬鋼盔才能防得住,所以你要明白,在二戰時,鋼盔首先不是用來擋子彈的,也根本擋不住。另外,二戰時無論是國軍還是八路軍等部隊,都是有裝備鋼盔的,雖然量不大,但是你不能說沒有。
可以看一下上面這張照片,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時,參戰的中國“教導師”準備奔赴前線,這齊刷刷的德制鋼盔,你當是不存在啊?如果你覺得還不滿意,那麼請看下一張圖:
二戰當年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讓美國和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士兵堅決抗戰的決心,這不是裝備的有鋼盔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