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問父母“你告訴我為什麼要讀書”?該怎樣回答?
4
回覆列表
  • 1 # 轉身歸山去

    這是基本的溝通方法問題。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答案的。對幼兒,告訴他,多讀書可以看得懂動畫片的字幕,對中小學,可以告訴他,讀書可以豐富自己,以後讓自己變的更加優秀。對大學生,你不需要告訴他們什麼,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思維了,你只要告訴他,世界很瘋狂,也很精彩,要想有所作為,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有用的人。

    厭學的孩子,都是家教出了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永遠觸不到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也不會了解孩子的世界。這是絕大多數非教育專業家庭的通病。中國式家長,優缺點都很明顯,華人內斂保守的本性和急功近利的教育體制都造成了當今對孩子教育上畸形發展。雖然我們國家不缺高材生,不缺聰明人,但那是金字塔尖的少數人,大多數孩子從他們的童年開始就接受著表面風光實則功利的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也都是走文藝路線,以為多學幾門文藝類技能就是素質教育,其實偏離了素質應以道德為基準的教育核心。幾代人下來,如今年輕的家長都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可想而知,今後的孩子,在素質上往往是走極端的,好的特別好,差的特別差。過去你見不到學生打老師的,現在多的是。這就是現實。

    所以你的這個問題,表面是問怎麼去督促孩子學好,端正學習態度。實際上暴露了家長在教育上的盲點。我們要治的不是怎麼管孩子,而是治家長自己。你管不好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家長有問題。

    不多囉嗦,推薦李玫瑾,青少年其心理問題專家。買她的書籍和影片都是有很多幫助的。而且一定是有大收穫的。網上有很多她的影片。有心的家長希望你們都看看

  • 2 # 我的世紀之旅

    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這麼問我。

    我想應該提想好怎麼回答吧。

    當然作為家長是不是該以身作則,如果家長都沒做,又怎麼去強制要求孩子呢?

    其實孩子煩的原因,只是因為家長都沒做,憑什麼要我也做,畢竟孩子小時候都有看人學人的模樣,如果經常在一個讀書氛圍的家庭,那麼讀書的氛圍會漸漸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讓孩子自主的學習。

    當孩子提問的時候,回答的通俗易懂,或許會更好,讓孩子看到作為父母都在努力學習,孩子也會這樣做,而作為父母每天都是玩手機,玩遊戲,那麼作為孩子也會玩手機,玩遊戲,因為家長管不住自己,孩子怎麼可能管得住自己呢?

  • 3 # 霜降37

    我昨天教我兒子寫字,可是我也煩,半天了他不懂,到頭煩的還是自己,所以我也不教他也不催他,讓他自己也想,去做不會做的就放在那裡,我們小時候也有不會做的題,也有做錯的。也有考不及格的。為什麼現在要求他們每次都考100分呢,有時候也要發現他們其他的美麗

  • 4 # 豐非說

    孩子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學習,說明讀書不能帶給孩子快樂,甚至讀書、學習讓孩子感到痛苦,所以孩子才會感到厭煩。

    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能從讀書和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應試教育是很難帶給孩子快樂的,所以不要一味地讓孩子去做題、背公式、做作業、做算術。這些都適可而止。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廣義的,讀課外書、參觀博物館、做科學實驗、旅遊,這些都是學習。

    如果學習就是做做不完的作業、做做不完的習題、背背不完的課文和公式,那很少有孩子能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開闢出另一個學習的天地,對於學校里布置的作業和任務,每天要快速高效完成,然後剩餘的時間帶著孩子去做課外閱讀,去讀一些特別有意思的、有趣的、含金量很高又很有營養的課外書。這樣,孩子學到了知識,提高了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獲得了快樂,也能為將來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另外,家長對待孩子不能只是督促,而是要引導,要以身作則、以身示範。家長如果愛學習、愛讀書,經常捧著一本書讀,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聊書中的人、書中的故事,就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孩子。

    家長要做好榜樣作用,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和精神世界,天長日久,孩子自然會受到薰陶。否則孩子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

  • 5 # 家庭教育感悟

    “不要玩了,你趕緊寫作業去吧”,“作業也不寫,怎麼還要看電視呢”?“學習這麼差,每天就知道玩手機”,“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就知道玩怎麼就不知道學習呢?這就是很多父母面對學習成績差還不好好學習的孩子所說的最多的話語,面對父母不斷的催促而這個時候孩子總是不耐其煩用極度不滿的話語回答:“你怎麼這麼煩啊,每天就知道讓我學習”,或者“每天嘮嘮叨叨,沒完沒了”,或者“學!學!學!每天就知道讓我學”,一方要讓學,一方是根本不想學,這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頻繁發生衝突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孩子進入初中和高中以後,面對中考和高考,孩子依然不肯好好學習令很多父母焦急不已!那麼為什麼孩子一天天長大卻仍然是初高中生的身體,小學生的思維貪玩不學習不懂事呢?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不知道作為一個學生為什麼要學習,不知道學習能帶來什麼?也就不會理解自己不學習父母是如此的焦急,因此作為父母在孩子進入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應該給孩子講清楚:“父母為什麼要讓你好好學習這個道理”,才能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是自己的指責所在!父母可以圍繞:“每個人都必須做到人生自立”這個主題來讓孩子從心裡深刻的明白學習不是為了爸媽而是為了自己!

    第一點:孩子!你是為了獲得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生存下去的能力而學習!因此你首先是為了生存而學習!

    “孩子你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只有Sunny和空氣是免費的,其他的一切東西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獲取!”是我給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上課的時候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讓孩子明白在他們未成年之前,父母可以盡職盡責的養育你,但是父母總有老去的一天和離開你的那一天,因此作為父母最大的責任和希望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擁有能夠養活自己生存下去的基本能力,下圖即為我與學生關於學習和生存的詳細對話:透過上述深刻的對話讓孩子明白:Sunny普照大地,空氣自由呼吸,其他的一切則需要自己的努力才可以獲取!

    第二點:孩子!你是為了將來自己長大成年離開父母以後,能夠讓自己的一生做到“人生自立”而學習!

    多年來我告誡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如果你不好好學習沒有一技之長,除了父母你一無所有”!在你未成年之前,你所需要的一切父母都可以盡力滿足你,比如你所喜歡的衣服,玩具,喜歡的零食,以及夢寐以求的智慧手機,包括零花錢,但是你要知道父母總有年老體衰幹不動的那一天,因此你必須能夠做到自力更生,做到人生自立,而想要做到人生自立你必須首先做到學習自立,其次做到工作自立,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才能做到人生自立,因此家長要用《三個自立教育法》從小來引導孩子對於為什麼要學習的認識,讓孩子明白自己是為了做到人生自立而學習,《三個自立教育法》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第三點:孩子!你是為了讓自己的學歷,文憑,專業知識滿足現實社會各行各業崗位的需求而學習!

    經過多年來的教育我發現,即使我們已經給孩子講清楚你是隻有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能找到一份工作的時候,很多孩子滿臉不服氣的問難道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工作了嗎?針對這個問題,為了防患於未然,多年來我在給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上課的時候都要問孩子們一個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Quattroporte,當你們的公司招聘員工的時候,你是要招聘一個大學生,還是高中生,還是初中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回答:“那當然是要招聘一個大學生了”,詳細深刻的對話內容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知一個學生只有好好學習考入大學才能讓自己的學歷和文憑滿足現實社會各行各業的需求,如果作為一名學生非要反其道而行之非要一意孤行不好好學習,沒有考入一所大學,哪怕是一所普通大學,那麼在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今天,在智慧化和自動化不斷拓展到各個領域的今天,那麼這個孩子只能去從事人人皆可為的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建議閱讀這篇文章的家長也讓自己的孩子好好看看這篇文章!

  • 6 # 淘淘愛隨記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由於家庭教育的不和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呢?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很糟糕呢?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乖娃",在家裡卻成了"小霸王"?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種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一、家庭教育的現狀。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教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週,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現狀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頗 我們透過深入分析、研究家長的心態和行為後不難發現,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一)"望子成龍"型。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佔有相當的比重。家長們因為歷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遺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較高。具體表現在: 其一、重視分數。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於讓孩子幹"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裡便是"Sunny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几天都沒有笑容。其二、捨得投資。不少家長為子女請"家教"、買《參考》、或者親自輔導,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的分數。除了叮囑孩子學好學校的功課以外,課餘時間又陪孩子去參加作文班、書法班、英語班、美術班、音樂班……在家長的心目中,這完全是一種"責任"。(二)"順其自然"型。這是獨生子女現象出現後,家長因為自身的價值觀的認同而採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認,有的家長是因為懂得遵循教育規律而理智地採取的這種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忙事業而無暇顧及,或因為自身的侷限而無賴放棄。具體表現為:其一、"代理家長"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讓位於外公、外婆等"隔代人"。於是,長輩們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為"重心"、"中心"、"軸心"。"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時時刻刻牽動著長輩們的心。長輩們那"特別的愛",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經驗,自我服務能力差;熱衷於自我設計,缺乏責任感。孩子許多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就在長輩無微不至的"關愛"中滋生。其二、"心有餘而力不足"。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成才。然而,強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間差距實在太大。在家長的眼裡,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可以領導成千上萬人的企業家,不能說服家裡的一個"寶貝"而找老師"告狀"、"述苦"的現象絕非個別。家長常常感嘆在子女面前,教育"無從下手"、"傷腦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 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對待孩子"嚴"而出"格"。他們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希望,常常用鄰居、同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謂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長教育孩子"嚴"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長都重視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忽視教育的點點滴滴。如"頂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為,有的家長往往放鬆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長此以往,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行為,家長一旦醒悟,招數使盡亦束手無策。於是出現了學校裡的"乖乖娃"成了家裡的"小霸王"的異常現象。現狀之二:孩子的表現差強人意 現實生活中的孩子,由於受家庭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了種種令人擔憂的"怪圈"。"怪圈"之一、崇拜金錢 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對金錢已越來越渴望。在學生的口袋裡,或多或少裝有零花錢。據調查,半數以上的學生擁有個人存款,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學生手中有了錢,請吃零食、贈送禮物、請打檯球、玩遊戲機的現象隨之出現;用錢請人做作業、做清潔的現象也不是什麼新聞;特別是"下暴"現象更是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與"崇拜金錢"的社會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絡。

  • 7 # 大號哥哥小號妹妹

    大家好 這裡是大號哥哥和小號妹妹

    相信很多孩子都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當孩子這樣問你時,你怎麼回答?為了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

    記得龍應臺曾寫給她兒子的一段話,放在這裡與各位爸媽共勉: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帶給你快樂。

    所以當我們父母每天絮絮叨叨地跟我們講要考個好的高中、大學,其實並不是為了他們自己,他們只是想你將來能夠比別人過得更容易點,不需要為了生活去勉強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而是可以一邊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一邊享受著自己的詩意人生!

    記得有個大學老師曾經對幼兒園有片面的看法,他對孩子留在家裡很有自信。他不僅沒讓自己的兒子上幼兒園,一年級時也沒上,而是每週安排四天自己在家教孩子(大學老師很閒啊(╯□╰))。

    到孩子7歲時哭鬧要求上學,他才讓孩子上了二年級。但上學後班裡別的家長有意見了,說這7歲的孩子舉止就像個3歲孩子,總喜歡打人,還愛搶東西,別的孩子的作業本多次被撕爛。

    說到底是這個孩子還未懂得如何跟人相處,爸爸的魯莽讓他缺失了學習交往技能的最好的時光。

    所以說為什麼要去學校讀書呢?

    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她或他曾經上過學,最值得懷念的,往往還是校園時光。童稚光陰、青蔥歲月,曾經在那些年,做過的那些傻事、那些奇葩、那些尷尬、那些遺憾,未來將會匯聚成一部人生電影,會讓長大的人們懷念不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蜂王漿為什麼有養顏美容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