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洮野渡
-
2 # 高念遠
要分析這首詩,首先要從《詩經》的型別說起。眾所周知,《詩經》的詩歌內容分為風、雅、頌三種。風就是各地的音樂,雅是指周王朝京畿地區的音樂,頌就是祭祀歌曲。這是一般的解釋,但可能還不太明瞭,我們可以看一下《毛詩大序》裡面的解釋,是這樣的:
“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這裡其他不看,暫且看雅的解釋:“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雅是敘述國家政事的,政事有大小,大雅就是國家大事,小雅就是國家小事,但無論大小其實都很重要,因為畢竟屬於國家層面的事情。
那麼從這首詩的所屬,其實就可以確定它的題材範圍了。《伐木》如果只看標題,伐木,會被誤認為是民間的農事,但其實《詩經》每首詩的題目其實原本是沒有的,是後人加上去的,具體方法就是取詩的開頭兩個字,而這首詩開頭是“伐木丁丁”,所以題目就定為“伐木”。但這首詩在內容上屬於小雅,所以它一定是講的國家政事。有了這個認識,再來讀這首詩,可能意味就不同了。
這首詩的第一章: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開頭四句確實是在說伐木的事,但不要以為這首詩就真的只是單純說伐木。因為詩經中還有賦、比、興三種手法。關於賦比興的解釋有很多,諸如《毛詩大序》、《詩品序》、《藝文類聚》等都各持一端,而我們如今通行的是朱熹的說法: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基本就是比喻類比,興就比較特別,是先說一段無關的,再由此牽出真正想要說的。
所以我們再來看第一章,開頭寫伐木,引出鳥鳴,鳥鳴是為什麼呢?是“求其友聲”,是在尋找朋友啊。接著就由鳥說到人了,“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就是鳥都這樣重視友情,何況我們人呢?
這一段如果說寫伐木以起興、寫鳥以比人還不明顯的話,那麼可以接著看第二章。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寧適不來?微我弗顧!於粲灑掃!陳饋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這第二章開頭雖然也寫伐木,但明顯節奏加快了,才一句就馬上說到美酒了,所以說開頭寫伐木,不要太當真,這是用了興這種手法。然後酒接著就是肉了,“既有肥羜”,就是準備了小肥羊。準備肥羊幹什麼呢?“以速諸父”,就是邀請各位叔伯。並且還打掃了房子,準備了“八簋”,“簋”是一種裝食物的容器,也就是還準備了許多美食。如果“寧適不來”,就是他們沒有來,那我也沒有太大的過錯,因為禮數都已經到了。
如果說第一章大部分寫伐木鳥鳴還看不出主題的話,那第二章大篇幅寫請客備酒席就很明顯了。我們接著看第三章。
伐木於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同樣這一章伐木也是一筆帶過,再一次驗證了伐木是起興手法的運用。接著還是美酒和食物,“豆”也是一種食物容器,就是具酒食使兄弟之間不要疏遠。然後因為“乾餱”,也就是乾糧,用乾糧待客不周到,所以“民之失德”,即有人失德,就是發生了矛盾。這就很明顯是在作比了,暗示人民因為食物而發生衝突,這一下就上升到了國家層面了,所以被劃歸為雅。那怎麼辦呢?“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就是有酒我就把它濾清,無酒我就去買,也就是在暗示,有條件一定對人民好,沒有條件我就儘量創造條件。於是大家一起“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就是一起唱歌跳舞,和諧相處。“迨我暇矣,飲此湑矣”,等到閒暇有條件時,再來飲好酒。
由此可見,這首詩雖名為伐木,但其實伐木只是引子,真正目的是後面大篇幅的宴飲,並且借宴飲來暗示國家政事。而之所以寫伐木,其實是比興手法的運用,真實主旨是由此而引發出的宴飲之事。
-
3 # 逍遙客——走天涯
一 伐木本身是對自然自諧的一種破壞,從“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到反問“矧伊人矣,不求友生?”這是一種無奈!
二 “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天意如此,不該違背。
三 對人際關係的不滿,落魄之人疏親朋。先是“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到“既有肥牡,以速諸舅”,諸請不宜,如是反問“寧適不來,微我有咎”。內心極度痛苦。
四 在極度矛盾的心理下,連兄弟“籩豆有踐,兄弟無遠”了,責問“民之失德,乾餱以愆”,真的全是自己錯了嗎?
五 一切無望的情況下,自我陶醉,“有酒湑我,無酒酤我”,酒亦不分好歹了,進而“坎坎鼓我,蹲蹲舞我”了,我得自己看得起自己!
六 結尾兩句真正說出了內心話,“迨我睱矣,飲此湑矣”。濁酒度閒睱!
其實重溫這首小詩,對當下一些利慾薰心的人,也是一種啟迪!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因篇幅有限,不加註釋,不到之處,望諒解!
-
4 # 子夏故壇
我們先看《詩經·小雅·伐木》的原文: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寧適不來,微我弗顧。於粲灑掃,陳饋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於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這首詩題為《伐木》,伐木者何?多半是為了修築房屋。《詩經·小雅·斯干》中說“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似續妣祖。築室百堵,西南其戶。爰居爰處,爰笑爰語。”這裡就描寫了貴族伐木築室的內容,但其思想感情卻和《伐木》完全相反。
《伐木》類出《風》、《雅》、《頌》之《雅》,而且是《小雅》,所以這首詩的內容當是描寫貴族日常生活的。《毛詩序》雲:“《伐木》,燕朋友故舊也。”但在我看來,本詩表面看起來很熱鬧,但其實質卻是極度的孤獨。本詩滿紙的美酒佳餚,卻沒有一個人來宴享。本詩看起來鼓之舞之,卻充滿了悲涼的氣氛。
這首詩一開始,就描寫了我是一個孤獨的伐木者。從哪裡看出來孤獨呢?“伐木丁丁”,這“丁丁”之聲是多麼孤單而微弱的聲音啊,雖有節奏卻微弱到連鳥兒都驚不走的地步,鳥兒照樣在枝頭嚶嚶鳴唱。這裡用鳥鳴來反襯伐木場面的渺小和伐木者的勢孤力單。“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鳥兒鳴唱,為的是呼朋引伴,彼此溝通。鳥兒都知道呼朋引伴,為什麼伐木者卻無人幫忙,如此孤單呢?難道是伐木者天生孤僻,喜歡孤單嗎?不是的!“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鳥兒都知道呼朋引伴,況且是人呢?這句話說得很動情,不是伐木者喜歡孤單,而是親戚朋友不願幫忙。希望不來幫忙的親戚朋友能夠真誠地尊崇這句話,認真分析其中的道理,相信大家終究會以和為貴,平復內心的嫌隙,所謂“神之聽之,終和且平”。這裡的“神”,就是指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去尊崇(這句話)。這裡的“聽”,並不是聽的簡化字,不是聽從的意思,而是判斷、分析的意思。
接下來,伐木者便詳細描述了親戚朋友不來幫忙的情景。伐木者(以下簡稱我)畢竟形單力孤,伐木只伐了一點點,於是用香草濾好了酒,以便招待親戚朋友,希望他們都來幫忙。所謂“伐木許許,釃酒有藇”。備好了“肥羜”,趕忙去送給各位叔伯之親(諸父),希望他們來幫忙,所謂“既有肥羜,以速諸父”。“速”從束從辵,“束”表示捆紮停當,準備就緒;“辵”與行走有關。“速”並不是邀請的意思,而是指準備就緒,可以馬上行動,這裡指禮物備好,馬上送去的意思。但是他們寧可安閒在家也不來幫忙,一點也不顧及我,所謂“寧適不來,微我弗顧”。同樣,我備好了上好的米飯,打掃乾淨了庭院,以八簋的規格陳列了飲食以便待客,所謂“於粲灑掃,陳饋八簋”。又準備了“肥牡”,趕忙去送給各位孃舅(諸舅)之戚,希望他們來幫忙,所謂“既有肥牡,以速諸舅”。結果他們也是“寧適不來”,就因為我有點小過失(微我有咎)。
最後,描寫了我賭氣獨乾的狼狽場境。我打翻了酒器,酒流了一地,我賭氣一個人在坡上伐木,所謂“伐木於阪,釃酒有衍”。“衍”是水流的樣子,這裡指我生氣打翻了酒器,酒流了一地。“籩豆有踐,兄弟無遠”的意思是兄弟們都離我不遠,卻都不來幫忙,也不來吃我的飯。“籩豆”為食器,這裡代指飲食。“踐”者,足跡稀也,這裡指兄弟們很少登門(聚餐)。“民之失德,乾餱以愆”的意思是我(民是自我貶稱)已經生氣失德,現在不用說“陳饋八簋”,就是“乾餱”(乾糧)也不給你們吃了。“愆”是延誤、錯過的意思,這裡指連乾糧也不準備了。“有酒湑我,無酒酤我”的意思就是有酒我就獨自飲,沒酒了我也自己買。“。坎坎鼓我,蹲蹲舞我”是描寫我一邊生氣一邊獨自伐木的狼狽情形。意思是我“坎坎”地伐木就象是用力擊鼓一樣,我一會蹲下一會兒站起來地忙碌,就象是一個人跳舞一樣。“坎坎”與“丁丁”都是伐木聲,但“坎坎”明顯用力多了,用力是表示生氣的樣子。“迨我暇矣,飲此湑矣”的意思就是,我現在獨自伐木,忙得不亦樂乎,沒人幫我忙,也沒人喝我的酒,那我就一個人幹,等我有空暇時,我就一個人喝我的酒。
這首詩譯成白話文就是:
獨自伐木聲丁丁,林有鳥兒鳴嚶嚶。
伐木不是砍柴禾,伐倒喬木出幽谷。
樹上鳥兒鳴嚶嚶,那是鳥兒求友聲。
鳥類尚知結朋伴,況且我們都是人。
非我天生性孤獨,只是親戚不幫襯。
希望親戚細思量,難道人還不如禽?
這個道理分析透,心裡就會和且平。
半天伐木一點點,沒人幫忙真不行。
香草濾酒顯真心,以酬前來幫忙人。
叔叔伯伯本族親,趕忙前去送肥羜。
無耐他們都不來,寧閒在家不顧人。
好吃好喝都備好,屋裡屋外掃乾淨。
肥牡送給諸孃舅,求其前來能幫襯。
同樣寧閒不願來,卻責我有小過失。
一氣之下掀翻酒,獨自伐木上山坡。
兄弟離我都不遠,平常很少來走動。
我今生氣失了德,來吃乾糧也不給。
以後有酒我獨飲,沒酒也是我來買。
坎坎伐木如擊鼓,頻繁蹲立似跳舞。
無人幫忙我獨幹,不信我就完不成。
等我幹完有了空,家中美酒我獨飲!
這首詩的時代背景當在周宣王時期。周宣王是在華人暴動之後繼位的,當時整個奴隸制度都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由於王室衰微,諸侯國對王室的離心傾向不斷加重。加上週宣王違反嫡長子繼承製度,干涉魯國內政,引起魯國的內亂,更引起諸侯的不滿,“自是後諸侯多畔王命”(見《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初由於成王年幼繼位,故諸侯國君大多比天子輩份高,為其叔父或孃舅之國。《伐木》借主人公伐木而無親戚幫忙,來諷喻周宣王孤立,諸候不尊王命,各諸侯與王室離心傾向不斷加深。周宣王雖然有雄心重建周王室大廈,無奈已是力不從心。
回覆列表
野渡回答:我認為《詩經 小雅》中的《伐木》篇不是一首生活宴享飲酒詩,而是一首抒發政治理想的政治抒情詩。歷代學者都把它當作一首生活宴享飲酒詩,其實是片面的、表面的理解,更是錯誤的理解。具體理由有三:
一是從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來看,它是一首政治抒情詩
據初步考證,《伐木》創作的時代背景,大致在西周末年,作者是西周末年的傑出詩人召伯虎。西周末年,周厲王昏庸無道,貪財好利,而且不聽勸諫,實行苛政,終於導致華人暴動。同時王室內部也人心渙散、親友不睦,社會和政治極為動盪。針對這些情況,周厲王之子周宣王上位後,開始改革,因此出現了短暫的宣王中興局面。《伐木》一詩,正是順應這一時期的政治需求:希望消除隔閡、親朋和睦,希望人心安定、政治穩定。所以在詩中強烈呼籲“神之聽之,終和且平”。此其一。
二是從作品描述的主題來看,它更是一首抒寫政治願景的政治抒情詩
全詩共三章。第一章一開頭就用比興手法,表述了詩人的理想願望。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用鳥兒求友來比喻人們更應該懂得友情,即“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因此希望“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其理想就是希望人心安定,人人友善,社會和平。
第二章是反寫。詩人對不顧情誼、互相猜忌的不良社會現象進行了批評。因為既準備了羔羊美酒,又隆重打掃了房屋,邀請“諸父”、“諸舅”赴宴。即使他們“不來”,也不能說我“弗顧”。這裡的諸父、諸舅,實際上代指統治階層。統治階層的相互猜疑局面,肯定不利於周宣王重振祖業的政治理想。詩人希望改變這種狀況。
第三章正面描述,點明主題。詩人透過對酒宴的描述,希望普通人之間要真誠相待,絕不“乾餱以愆”;親友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睦相處,要“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只有人和政通,社會才會太平。因此,最後詩人希望達到這樣的理想社會現實:在咚咚的鼓聲伴奏下,人們載歌載舞、暢敘衷情,一派昇平景象。因此,筆者認為,這才是作品真正的主題。此其二。
三是從作品的表現形式來看,它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而非宴享飲酒詩
首先,本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賦者,鋪陳其事。比者,打比方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所以詩歌表面上寫酒宴的歡樂,而實際上是希望實現一個安定和睦的政治局面。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其次,本詩的結構是三段論,即理想、現實、理想。第一章起興提出理想,第二章對比現實狀況,第三章希望達到理想。因此,對理解政治願景的期盼,貫穿了全詩。此其三。
總之,筆者認為,《詩經 小雅》中的《伐木》一詩,是一首抒發作者政治理想的政治抒情詩,而不是一首宴享飲酒詩。《毛詩序》的註解把它看作宴享飲酒詩,是錯誤的。以致於以訛傳訛,歷代學者都沿襲了這一說法,導致了對這首詩的誤讀誤解。在此筆者斗膽提出異議,以求教於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