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眼看教育

    高中學生怎樣利用好自主學習時間?有過高中生活的人都知道,高中的學習生活確實比較繁重,但是我們發現,有的孩子井井有條,學習成績還比較好;有的雖然看起來很認真,但是效率卻比較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除了課堂聽講效率外,自主學習時間的利用,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怎樣利用好自主學習的時間呢?

    一、查缺補漏

    自主學習階段,應該看看自己哪些方面比較薄弱,要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補一補,這會很大的影響成績。

    二、課外拓展

    除了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我們應該利用業餘時間加強對課外知識的拓展,作為課內內容的補充,畢竟高考考課本上的內容是很少的。

    三、加強閱讀

    其實高中生活是比較累的,怎樣勞逸結合是很重要的,可以把讀書當做放鬆身心的時刻,同時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總之,面對高考,高中學生的壓力是比較大的,如何在這種壓力下放鬆身心,高效地利用好自己的自主時間,是高考能否勝利的關鍵。

  • 2 # 數學山人行

    高中學生如何利用好自主學習的時間?自主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眾所周知,高中三年時間緊,任務重。高中老師常說,天天在趕課,也就是趕著上新課,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多,任務重是指讀高中不光是要拿一張高中畢業證,是要考大學的,還要考重點大學。

    自主學習強調“自主",關注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學習為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老師給出學習目標(有的是學生自己制定),透過預習,找出重點,找出難點,然後小組合作,最後老師解評,佈置下一課任務。

    以前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肯定有重點,重點內容會精講,反覆強調,反覆練習。學生聽,做筆記,回答老師提問,完成作業。老師佈置什麼作業,學生只需要完成就行。當然以前學習好的學生,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自己看課外書,自己看後面老師沒有講的內容,就是早期的自主學習,對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只不過是現在專門提出來而已。

    高中學習時間緊,自主學習的時間如何控制才有利於提升成績呢?

    完成好自主學習雖然主體是自己,但有時目的並不明確,可以說是盲目的。所以得輔以一本合適的參考書,市場上教輔書繁多,但魚龍混雜,現在又不準老師推薦,所以有時很為難,但家長還是相信老師的,作為老師只要不以賺錢為目的,問心無愧,推薦合適的書讓學生自己去買我覺得是可以的,那樣也方便老師教學。教輔書的作用是把所學知識進行了有效的分類和延展,方便學生結合課本自學,因為以前老師會分類講解的,現在變成學生自主完成,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盲目進行,會擔誤很多時間的,這是自主學習有效利用時間的一個方面。

    在進行自主學習時,有的學生真的會覺得如魚得水,學習起來順理成章,一切是那麼的水到渠成,真的如有些家長所說的那樣,老師只需要加以點拔就行,說實話這樣的學生老師教起來特輕鬆,還容易出成績,要知道老師也要講成績的喲。這類學生學習能力強,接受知識快,適合自主學習。時間也就控制的很好,還有多的時間進行內容拓展,這就是自主學習要取得的成效。

    有的學生學習能力略顯不足,總覺得要老師講才能學,自己學習沒有方向,不知道該怎麼做,開始進行自主學習都會出這種狀況,老師會適時的有目的地加以引導,只要邁過去這道坎,你也會和別人一樣,覺得自主學習的好處的。自主學習本身就是節省時間的一種方法。

    進行自主學習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及時請教,及時弄懂,如果不能做到這三及時,留下的問題會越積越多,再解決會浪費很多時間的,所以自主學習一定要積極地取得老師的幫助。有的說自主學習可以不聽老師講了,這真的是最大的誤解,這樣理解會失去自主學習的優勢的。

  • 3 # 金牌小書童

    高中學生如何利用好自主學習時間?

    這個問題很寬泛,不同的高中,不同的個體,情況會有所不同,我就姑且以我們高中的學生情況為模板,簡單分析以下這個問題。

    首先,要明確自主學習在高中的重要意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利用好自主學習時間,你得先知道什麼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有何意義,才能更有精神喝動力去在高中繁重的作業和題海中擠出時間來給自己。

    1.什麼是自主學習?

    根據字面意思其實很好理解,但凡是以學生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獨立進行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謀求達到某種學習目標的方法,都叫自主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相比於大部分時候我們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更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更能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一種更精細化的學習。

    2.自主學習的意義

    在學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每天在寫作業的道路上疲於奔命,早上第一個進班,晚上熄燈才離開教室,天天不是在寫作業,就是在寫作業的路上,但如此忙碌的學習狀態,如此感人的學習場景,卻感動不了分數和成績。為什麼?因為他們每天只是機械式的被動接受外界的命令,卻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想一想自己最需要學的是什麼。也就是說,他們缺乏學習的自主性,整個學習過程是被他人左右,卻並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看到左邊同桌在做數學,你也想做數學,聽到英語課代表在催交英語作業,你開始慌亂的補英語......你每天只為寫作業而寫作業,至於寫作業對你的意義,你最該做的是什麼,卻完全沒時間想,更沒時間去規劃實踐,這樣的你,怎麼能夠在諸多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呢?

    李嘉誠說:“雞蛋從外部打破是食物,從內部打破是生命”,自主學習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夠讓學生從內部有針對性的突破自我。你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路,並且一步一步的按自己的思路去執行去實踐,如此量體裁衣,學習才會更高效。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學生對自主學習時間的利用。

    1.忙裡偷閒,保障自主學習的時間量

    下面是我們高中的作息時間表,應該說在全國範圍內,屬於對時間利用比較緊張的。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從早上五點四十起床到晚上十點放學,學習基本佔據了學生全部的時間。我們一天有七節自習:早讀一節四十分鐘,上午十一點二十到十二點有一節是四十分鐘,下午四點半到五點有一節是三十分鐘,整個晚自習四節自習,前三節每節五十分鐘,最後一節一小時,總計自習時間為三百二十分鐘,接近五個半小時。

    這五個半小時,就是我們每天自主學習時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這個時間肯定不能全部用來自主學習。第一,大量的作業會比較耗時,第二,晚自習總有老師喜歡講講題上上課,但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再擠出其他的時間。魯迅先生不是說過嘛,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有的。

    比如,我們的課間時間,每天有八個課間十分鐘,假定每個課間我們利用五分鐘,那就是四十分鐘,這個四十分鐘我們記著,有大用。

    足夠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才是我們學習提高的保障,正如中醫說“拋開劑量談毒性”的行為都是耍流氓一樣,拋開時間量來談學習也是不現實的,你的效率高總是有個限度的,不給你這麼多時間,那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調節心態,變被動為主動

    有一個關乎心態的小故事:

    有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裡的石匠們在幹什麼?三個石匠有三個不同的回答。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做養家餬口的事,混口飯吃。”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棒的石匠工作。”第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蓋一座教堂。”

    高中學業繁重是事實,學生要面對老師們每天鋪天蓋地而來的作業和試卷也是事實,但做作業刷試卷並不一定就不是自主學習,這跟我們內心的態度有關。對一個負責任的老師來說,哪怕是填鴨式的教育,每天強制性海量的作業佈置,那也是有的放矢,你的那些作業,要麼是高考的基礎,要麼就是重難點。所以對我們來說,一定不要把寫作業當作負擔,當成一種被逼無奈才會去做的事。而是要主動去發掘其中的意義。這才是高中學生的生存之道。

    以我們學校為例,學校對老師佈置作業的量有一個潛在的要求,那就是儘量不能讓一個班有超過三個學生完成。說白了,在我們這兒,作業佈置了就不是讓你百分百完成的,你要是在常規的學習時間內完成了所有作業,那對老師來說就相當於一場教學事故,學校是要問責的。

    什麼是常規學習時間,就是我們前文所列的五個半小時自習,這些時間就是讓你完成作業的。那自主在哪兒?

    其實轉換一下心態就行了。實際上,不管作業是多是少,高中學生面對的都是學無止境的現實,作業多了,反倒讓我們的學習更有指向性,所以相信老師佈置作業的能力,試著從作業中去尋找意義,變被動為主動。而且,如果學生能夠意識到作業並不是讓每一個學生百分百完成的,那學生完不成全部作業,只能主動的去選擇一些作業,放棄一些作業,這種選擇,就是你相對自主的學習。你必須明確完成某一項作業就是為了鞏固強化某一知識點,哪個作業是優先順序最高的,對自己最有意義的。

    把自己的自主學習時間和教師作業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自己的自主學習時間量。

    3.根據個人和學科特徵,知識型別的不同靈活分配自主學習時間

    自主學習在保障時間的前提下,效率就是一切。如何提高效率?這需要依據個人學習特點和學科自身特點來綜合考量。

    對個體來說,有人喜歡熬夜,如許淵衝老先生,篤信的是“一切辦法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延長我們的白天;而延長白天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夜晚偷幾點鐘”,老先生每天熬夜到凌晨三四點,依然精神抖擻,也有人喜歡早睡早起,喜歡利用清晨的美好時光,這個是因人而異的。你覺得自己哪一個時段精神最好,效率就相對高一些,就利用好這一段時間。

    另外,各個學科的知識構成,你的學習方法、學習時間的把握也應當有所區別,以求達到效率最大化。

    比如早自習,或者沒有早自習的學生,你提前早期的那段時間,我們習慣性的把時間分批給語文和英語,但對於理科生來說,早上留出十五分鐘給物理化學生物,文理交叉記憶,效果要比一味的背兩語好得多。

    再比如語文的文言實詞、成語、文章的背誦,英語單詞的積累大多比較繁雜,與其只集中於早讀的固定時間去記憶,倒不如分流出一部分時間給每天碎片化的時間,比如前文我們所說的課間時間。我有一學生,《琵琶行》一個周的早讀都背不下來,後來我建議她把每天四十分鐘的背誦時間分散到八個課間,每個課間讀五分鐘,結果到第三天她就背得爛熟。

    三、幾點建議

    想要利用好自主學習時間,建議同學利用好三個“本”。

    1.錯題本

    注意我說的是利用“好”!我知道絕大多數高中生都有錯題本,而且這些學生中超過半數的人認為錯題本根本沒什麼用?為什麼?因為他們準備錯題本的目的只是應對各科老師的檢查,完全沒有認真對待,有些連選題的時間都沒有,簡直閉上眼睛瞎選。

    衡量你有沒有用好錯題本的標準只有一個:

    那就是每隔兩個月,從你的錯題本中選題重組試卷,你能考到接近滿分,注意,不要求你滿分,能接近滿分就行!文科類的主觀題能夠思路清晰不漏要點就行。

    為了達到這一點,你的錯題本必須常常翻看,我們的學生,要求每週有一個晚自習的時間用來整理錯題,消化錯題本,每週一次,四周再重複第二次,學生必須要做到這些,然後再由學校根據本學期的考試統計情況,針對學生易錯點最後組織一次考試。學生過兩遍,學校再幫學生過第三遍,只有如此,才不至於讓錯題本形同虛設,甚至枉費時間,也算是利用好錯題本。

    至於你的錯題本每次考試後積累幾道錯題,你的每一道題是否用了雙色筆甚至三色筆,這些都不重要!高中考試多,像我們每週兩次考試,哪怕你每次考後只積累一道題,到了高三,也能把你易錯的那些知識點給你輪個好幾遍。

    2.積累本

    好的積累本,是應該伴隨自己整個高中生涯的,而不是積累一本丟一本,積累的越多,越煩,因為和錯題本一樣,積累本也面臨著學生只積累不消化的尷尬!

    想要利用好積累本,除了結合學科特點強化相關積累之外,主要也是要及時消化。高中的學習一直都處在往前趕場的感覺,一步都停不下來,所以積累如果不及時看,那就不再是積累,而是負累!越多,學生越覺得無所適從。

    所以,每週留點兒時間給積累本吧,一週一總結,一月一強化!

    3.隨身速記本

    隨身速記本不清楚最早是哪裡開始的,但在我們學校,是學習衡中後的產物。這東西其實跟前面的錯題本和積累本是有重合的,因為內容就是前兩者的節選和簡化版,特點是便攜,可以隨時掏出來使用,尤其對文科生來說特別友好,因為文科要背誦的東西太多,有這麼一個東西隨身帶著那隨時就可以開始背誦。

    這東西和前文我們所說的碎片化時間是絕配!

    比如有同學說,我每天那麼忙,哪有時間去消化積累本和錯題本啊,那也沒關係,你去找碎片化的時間啊!

    比如我們課間跑操,從進入操場到正式跑操,站好隊需要兩三分鐘時間,那這兩三分鐘時間你可以別閒著啊,拿起你的速記本,背兩個單詞可以吧,默誦一篇文言文也行吧!你去食堂吃飯要排隊吧,排隊時你的時間有沒有利用?課間十分鐘,除了上廁所,你其它的時間在幹什麼?

    四、結語

    對於高中生來說,自主學習時間的利用,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學習既是腦力活也是體力活,既要堅持也要動腦子,自主學習更是一個技術活,而且是沒有統一操作標準的,這就需要每一個學生基於自身實際進行嘗試,和外界環境進行磨合。在這個過程中,你除了自己可以依靠,還應該向老師尋求幫助和支援,比如前文我所說的作業問題,你完成不了全部作業,這種選擇性完成要有理有據,讓老師理解。比如你決定早起或者熬夜,在家這需要家長的後勤保障支援(晚上夜宵),在校你得兼顧學校的作息制度。而且,自己的自主學習形式也需要調整,不可能一成不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志戰略版s6吳槍怎麼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