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史館裡的故事
-
2 # 木子夏錦論史
大明王朝吞併了越南又吐了出去,主要還是因為明朝統治實力有限、根基不穩造成的!
越南在古代又稱為安南,在漢唐時期是中國領土,後面由於五代十國戰亂不知,中原王朝無暇顧及,安南便越發獨立,直到元朝又重新恢復了對安南的統治,到了元末,安南又獨立了。
明朝建立後,由於國內戰亂剛平,對安南主要採取安撫的政策,預設安南獨立,成為明朝的附屬國。然後到了建文2年,事情開始出現了變化,安南國王陳日昆被丞相黎季犛父子殺害,並被篡奪皇位,陳氏一族被趕盡殺絕,只有國王弟弟陳天平逃脫。
而後,黎季犛父子派遣使者求見朱棣,謊稱老國王陳日昆病逝午後,讓朱棣冊封自己的兒子為王,朱棣對情況不瞭解,暫時沒有答應,而是派使臣去了解情況,但使臣受賄,回來撒了謊,朱棣便冊封了其為安南國王。但後來,陳氏一名舊臣見到朱棣,說出了真相,朱棣聽後大怒,要黎季犛父子歸還政權,並派五千軍隊護送陳天平,但他們剛進入安南境內,就被埋伏了,全軍覆滅,陳天平也被處死,直接派了三十萬大軍滅了安南,並設立了交趾都指揮司進行管理統治。
但朱棣死後,安南越發不夠穩定,叛亂頻發,明朝對安南的統治越來越弱,在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年),重新冊封黎利為國王,自此,安南徹底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成為了附屬國!
對於明朝讓安南獨立的原因,主要是:
1.法理不正。安南獨立建國已有四百餘年,無論是中原王朝還是安南本地人,都習慣如此,而且朱棣吞併安南,所借用的理由也是因為陳氏沒有後代,明朝只是代管,所以統治的法理不正,這造成後期不斷有人冒充陳氏後代,進行叛亂。
2.明朝國力有限。明朝中後期,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的北方,對安南這種偏遠之地越來越難以顧及,隨著國力的日漸衰微,其國力已經不足以應對安南所發生的叛亂,故還不如讓其自治。
3.治理不當,明朝在安南實行統治後,安南一下增加了大量的公職人員和軍隊,直接將中原的制度移植到安南,而且由於官員管理不當,既觸動了安南上層人員的利益,又不得民心,使得明朝對安南的統治越發混亂,難以為繼。
終於的結果就是安南獨立建國,越來越脫離中原王朝的依附,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安南人心不服,沒有形成中原王朝正統的觀念!
-
3 # 守學彌惇
地理上遠離中央王朝、民風彪悍以及氣候炎熱應是主要原因。明朝曾經寄希望于軍事奇才王陽明收復安南,只可惜陽明先生當時健康狀況已經無法支撐了。
-
4 # 唯二歷史筆記
可以這麼說,在當時的情況下,越南對於大明來說就相當於雞肋一樣,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了解一下當時的具體情況!
越南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被納入中國的版圖,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開始大規模開疆拓土,向南征討百越,將廣東,廣西打了下來,而越南北部紅河平原地區和兩廣地區的地緣聯絡十分緊密,同樣也被秦始皇收為版圖,後來西漢還給這個地方起了個名字叫“交趾” 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加上當時的國力所限,越南這個地方一直沒有真正的融入中原。到了公元939年,趁著五代十國亂世,交趾地方勢力終於脫離了中國。
一直到大明建立後,朱棣登上皇位後,由於越南國內政治混亂,各方勢力交織,又不斷騷擾中國邊疆,侵略鄰邦,又背信棄義,嚴重損害了明朝的國家利益。最終激怒了大明,於是公元1406年7月,朱棣派總兵官朱能(後來在行軍時病卒,由副將張輔代替)、左副將軍沐晟、右副將軍張輔、左參將李彬、右參將陳旭等領大軍)分兩路打進安南!
明軍勢如破竹, 1407年在5月,明軍活捉胡氏父子,戰事勝利結束,花了不到一年,明朝就乾淨利落地解決了問題。至此大明又重新把越南置於其懷抱!
如果大明能效仿統治雲南的話,同化越南應該是能做到的事情。可是由於大明對越南的政策失當,施行的是相對嚴酷的政策,對於越南的資源也是採取大肆搜刮的短視行為,這些暴政導致安南地區人民起義不斷,雖然明軍實力強悍,小動盪被悉數掃平,不過越南地區的混亂局面使得明朝統治成本相當的高。
加上朱棣在關鍵的時候把在越南威望極高的張輔調回國內應對蒙古的入侵,這下大明在越南的形式徹底惡化,越南各地民亂四起,民眾起義層出不窮。這個時候大明在越南的力量已經無法應對了,無奈之下,明宣宗不顧張輔等大臣的極力反對還是決定放棄這塊地方,結束了明朝在越南的失敗統治。同時,明王朝在東南亞的威望也受到極大打擊。
自此之後,中原王朝再沒有直接統治越南。
-
5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越南北部古稱交趾,秦始皇派趙佗攻嶺南設象郡開始到五代十國混亂時期當地軍閥吳權想要謀取獨立中原王朝一直管轄越南。五代十國時期吳權想要獨立,南漢政權當時就派大軍討伐,在白藤江被吳權打敗,史稱第一次白藤江之戰,越南北部就此獨立。吳權很快被當地越族丁部打敗,越南第一個封建王朝丁朝出現。北宋的時候趁著丁朝內亂,權臣黎桓結黨擅權,宋太宗打著“興滅繼絕”口號,以維護封建傳承大義為藉口,第二次白藤江之戰開打。黎桓趁機也搞了個“黃袍加身”,建立越南的前黎朝,並打敗了宋軍。蒙古大軍一路南下,佔領大理國,滅亡南宋政權後又發兵越南,在前兩次進攻不利後,第三次集結五十萬大軍一路高歌打進越南。當時越南是陳朝,越將陳慶餘碰到了元朝的運糧部隊,一場戰鬥雖然沒打贏,卻沒讓元軍的糧草運送過來。元軍只好撤退,又是在白藤江陳慶餘設下埋伏全殲元朝水軍,使元軍不再南侵越南。三次白藤江大戰使中原王朝徹底失去恢復對越南統治興趣與法理。
明朝能佔領越南,完全出乎大明君臣的意料之外,本來明太祖朱元璋把越南列為十五個不徵之國之一。歷史再次上演同樣的戲碼,曾經打敗元軍的陳朝此刻到末期。王朝內亂,又一位黎姓外戚權臣黎季犛把控朝政,殺死陳朝皇帝篡位自立,並改回自己原來姓氏胡姓,廢大越陳朝建立大虞胡朝。(先祖是浙江胡姓,在越南生活了十幾代孫子胡廉給當地黎姓豪強當義子,改姓黎)譴使嚮明成祖謊稱陳氏後裔已經絕嗣,要求立他為帝,並嚮明朝納貢稱臣。明成祖無法查實也只好承認胡朝,但是原來陳朝皇帝陳藝宗的孫子陳天平渡船逃亡大明王朝。嚮明成祖朱棣哭訴被權臣黎季犛篡位的事情,為了維護封建社會的綱常倫理秩序,作為越南宗主國大明王朝派兵保護陳天平回國復位。黎季犛也算是一位膽大包天,心狠手辣的主,直接派兵伏擊了明朝軍隊,俘虜了陳天平,將他處死。陳朝後裔都死絕了,看明朝怎麼安排。
明成祖盛怒之下派遣80萬大軍討伐胡朝,由於陳朝舊貴族的裡應外合只用大半年大明軍隊就佔領越南全境,活捉黎季犛父子。既然陳朝後裔斷絕,明成祖當仁不讓在越南設府置官,把越南重新歸入中國版圖,改大越國為交趾。
越南獨立已經有幾百年時間,習俗、文化上和明朝有很大不同,大明王朝原本是打著扶持陳朝的名義進入越南,現在變成直接佔領越南,大義上就站不住腳。為了統治強行廢除越南文字,習俗文化穿著要求按華人執行,“變蠻夷之習,復華夏之風”,引起當地人反抗。作為新佔領的蠻夷地區,一般官員當然不願意去,成了大明王朝的貶官之地,解縉就曾被貶到這裡。被貶官員當然想盡快離開,能派來的官員素質低下,對統治當地不利。作為佔領軍加上不斷有人反抗,軍紀敗壞,加上皇帝派來的鎮守太監打著為皇室採辦的名義大肆搜刮奇珍異寶,讓剛結束戰亂的百姓無法生活,造反自然就多了。當地有野心的豪強推波助瀾,明軍陷入消耗戰困境。
明朝最初派遣在當地的最高官員張輔、黃福還是很有執政經驗的,在當地也頗有建樹,隨著這些人因功被升遷北京任職。而新來官員素質低,不是被貶就是從廣西、雲南等地生員、舉人前來任職,明朝在越南統治陷入惡性迴圈。特別是在交趾任職十八年的黃福升遷北京,出現了“交人扶攜,號泣不忍別”。後來建立後黎朝黎利說過:“中國譴官吏治交趾,人人如黃尚書,我豈能反得。”
明成祖朱棣五徵北元,病逝於北伐途中,蒙古人又開始在北方活躍起來。南方的越南反抗越來越激烈,既有陳朝後裔建立的後陳朝,又有黎利這樣的當地豪強。不得已之下,明宣宗朱瞻基聽從“三楊”意見,從越南退兵,這在當時也是明朝最好的選擇。
-
6 # 北洋海軍炮手
明朝對越南的佔領之所以會最後放棄,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問題,因為佔領區的經濟產出無法滿足軍事佔領的軍費以及行政經費的需要,完全依賴中央財政支援;而且越南自古以來對抗中國的情節又讓越南人不斷的反抗明朝,導致明朝只能控制個別城市,而城市之外則是士氣高昂的反抗軍。最後,入不敷出且無法控制越南的明朝只能放棄越南,而且越南境內的明軍因為之前的一敗再敗,以及援軍的潰敗,只能以榮譽投降的方式,向越南反抗軍交出城市的控制權之後,攜帶武器和糧草回國。具體的內容我不感興趣,有興趣的可以看越南文獻《平吳大誥》,雖然說的有點誇張,但是基本基調就是明朝駐軍以及援軍都被越南反抗軍打敗。
明軍在越南蹩腳的表現屬於明軍過早的衰落,而且是明朝自己作死,否則不會在反抗軍的攻擊下屢戰屢敗,甚至榮譽投降。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經濟問題,因為佔領區的經濟產出無法維持修羅和行政的經費,需要中央支援;但是在反抗軍越滾越大、駐軍被分割以及援軍潰敗的前提下,只會把安南變成一個無底洞,所以明朝只能選擇退出安南。其實這個問題只要是國土遼闊的帝國都有,而且往往也比明朝嚴重的多,就拿明朝後面的大清來說。清帝國在盛世期間大規模開疆拓土,征服了帝國周邊大量的土地和民族,使之成為帝國的邊疆區,因為清朝開疆拓土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帝國國土安全,但是對邊疆區的駐軍和行政依然需要中央的財政支援。
但是大清的辦法是儘可能的減少中央對邊疆區的財政補貼,所以大清的玩法是因俗而治。也就是邊疆區各個民族按照本民族的習慣法進行管理,因為清帝國不對邊疆區幾層進行滲透,不把邊疆區和內地一體化,只要邊疆區各個民族尊奉帝國的權威,並向帝國繳稅,服從帝國的行政命令即可。清帝國僅僅是在邊疆區派駐官吏和駐軍,並進行核查人口、發行貨幣、收稅等行政活動,而且各類案件還要上報中央存檔,所以清帝國是儘可能把成本降低到最低。與此同時,清朝龐大的人口以及繁榮的商品經濟、海外貿易可以為帝國帶來大量的財政收入,所以清朝有那個底氣開疆拓土並管理邊疆區。
按理說,清帝國得邊疆區比安南國大的多,那麼明朝為何無法支援對安南的佔領?其實原因無外乎兩點:
第一、明朝對於越南是完全一體化,你也可以理解為是強行一體化。明朝佔領越南之後將明朝對叫你嚴密的管控移植到了越南,其中不僅包括控制人身自由、打擊工商業等明朝基本國策,還包括強制越南人蓄髮易服;當然,徵發越南民工黑明朝效力的事也有不少,苛政也不可能少哪去,畢竟明軍可不是人民子弟兵。所以,明朝的玩法遭到了越南從上到下的一致反感。再者,越南人的族源為百越族群,百越在歷史上廣泛分佈於中國南方以及中南半島,而百越族群的共同記憶就是不斷的和北方的中原王朝對抗,所以越南骨子裡就有對抗中國的基因,越南人將之稱之為抗北,越南的民族英雄基本上都是和中國對抗的,比如說二征夫人。所以,明朝的暴政以及越南民族的共同記憶讓越南人掀起了反抗運動,反抗軍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揭竿而起。雖然這些反抗軍弱小而且沒有多少組織性,但是卻讓明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明朝財政有限,根本無法負擔消化越南的龐大開支。由於明朝陷入了越南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使得明朝對於越南的統治成本直線上升,因為對越南的一體化改造就需要大量的支出,現在戰爭的軍費又要給明朝增加一項負擔。明朝之所以會對越南下大力氣的財政支援,是因為越南當地得經濟產出根本無法滿足行政經費以及軍費的開支,所以只能向中央要錢。但是問題是,明朝實在拿不出錢。明朝由於其小農的出身,使之根本就不具備多麼高明的戰略眼光,因為明朝的基本國策就是打擊工商業、打擊商品經濟、控制人口流動,因為在明朝看來,只有小農經濟才是最完美的經濟生產方式,小農經濟之所以完美,是其能把人像植物一樣釘在土地裡,把人從動物變成植物。小農經濟的優勢就是穩定,因為小農經濟是一個封閉的體系,不必依賴商品經濟,劣勢就是生產力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帶來鉅額的財政收入。這和清朝還不一樣,清朝雖然也以小農經濟作為主要經濟生產方式,但是清朝同時還有繁榮的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補充,所以清朝的財政遠比明朝充裕。所以明朝是一個內斂型王朝,而大清是一個開拓型王朝。
正因於此,明朝根本無力負擔對維持統治越南高昂的成本,再加上明軍在越南全面失敗,放棄越南是必然的。同時,明朝在各個方向上都進行了戰略收縮,放棄越南只是這個戰略收縮當中的一個環節罷了。
全文完
回覆列表
在古代的大部分時間裡,現在的越南有一部分是由中國統治的,即便在不統治的時期裡也有一部分時間是以附屬國的方式存在著的。
在明朝初期,越南並未本納入明朝的版圖裡,朱元璋認為,越南地處偏遠且當地的各方面條件較差,並未有將其收復的計劃。直至到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因越南發生了內亂,殃及到了明朝,明成祖才決定派兵討伐征服越南,經過前線士兵的一番血戰,不僅平定了越南的內亂,而且還將越南收入了大明王朝的版圖中。
然而明朝統治越南持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僅二十多年而已,之所以放棄越南的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幾點:
第一,越南當地的環境較為惡略,正如秦漢時期廣東一帶被稱為南越地區一樣,因為開發程度不高,處於很落後的境地。當地的稅收等收益處於低下的水平,對當年的明朝政府來說屬於入不敷出的地方,地瘠民貧,對政府來說就是一種累贅的存在,這是當時政府放棄越南的考量之一。
第二,越南當地的民風彪悍、民眾桀驁不馴。當地的民眾並未真正的對大明王朝臣服,時而順從時而反叛,反反覆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斷的消耗著大明王朝的國力,這與當時朝廷對越南管制所需的付出不成正比。且當地的居民在很長一段時間有了自己的王朝,部分人士在努力的不斷復辟舊朝,這也不利於對當地的統治。
第三,越南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漢化,但因地處偏遠,與當時的中原地帶還是有較為明顯的區別,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國家,因此,要想收復當地的民心,從文化入手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明朝政府雖然有心收復,並派出了一定量的官員前往,但這些官員不乏貪得無能之輩,損壞了中央王朝的威嚴,並且激起了民憤,導致矛盾升級,激起民變,最終導致了失去對越南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