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陌生人147308471

    梃擊案是發生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場有關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政治事件。

    當時,萬曆帝的皇后無子嗣,王恭妃生子朱常洛,鄭貴妃生子朱常洵。開始,因王恭妃是宮女出身,鄭貴妃得寵,萬曆帝想違背“立嗣立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為太子,引發國本之爭,遭到朝中大臣和東林黨的反對,不得已只好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後來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皇帝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以凌遲。又在宮中密殺了龐保、劉成二太監,以了此案。

    張差梃擊案背後主使是不是鄭貴妃已無定論,也有人懷疑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而梃擊案真相究竟如何,恐怕無人知曉了。梃擊案遂成為晚明三大疑案之一。

  • 2 # 秋風拂檻

    梃擊案是明末三大奇案之一,也是一樁懸案。在中國封建時期,歷代王朝的禮制中,皇帝立嫡長子為繼承人,即太子,如果皇后沒有兒子,就立長子為太子。明神宗在位期間,由於皇后沒有兒子,於是朝中大臣主張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明神宗寵幸鄭貴妃,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是朝臣堅持立朱常洛為太子,皇太后李氏、皇后王氏也支援立朱常洛,神宗皇帝沒有辦法,只好策立常洛為皇太子,常洵為福王。

    萬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黃昏時分,一個身材高大的陌生男子手持一根粗大的棗木棍闖入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打倒了幾個守門的老太監後,便直奔太子就寢的大殿而去。朱常洛的貼身太監見外邊的太監攔截不住,馬上關閉了大殿的大門,並臨窗大聲呼喊“抓刺客,抓刺客。”後來,宮裡的侍衛們聞訊趕到,與同時趕來的幾個太監一起才將這名陌生男子制服,交由東華門的守衛指揮使朱雄收監。後來經過審訊,這名陌生男子名叫張差,張差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指使他做的。朝臣有人懷疑是鄭貴妃想要謀害太子,但是神宗不願意事態擴大,就讓鄭貴妃去見太子朱常洛。貴妃見太子後,極力為自己開脫,並向太子下拜。神宗也在一旁幫鄭貴妃開脫,最後朱常洛只好答應神宗,這個案子,把張差這樣瘋顛的人處決了就行了,不必再有株連。並說又說:“我父子何等親愛,外廷有許多議論,說你們為無君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皇太子都這麼說了,群臣們也不好再說什麼。沒過幾天,刑部就結了案,將張差被凌遲處死。龐保、劉成在張差死後,見死無對證,便百般抵賴,最後,被神宗密令處死。到此,這個案子就算最終結了案。

    本案中鄭貴妃嫌疑最大,但是其中還有很多的疑點:一、太子的寢宮為什麼張差那麼容易就進去了,他是怎麼避開皇宮和慈慶宮的守衛的?二、張差要去殺太子,為什麼不拿刀,反而拿了一根棒子?三、此案過後,鄭貴妃勢力大衰,神宗不得不放棄立福王朱常洵為皇太子,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太子朱常洛是最大的收益者。因此有人懷疑這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不管怎樣,梃擊案真相究竟如何,恐怕無人知曉了。梃擊案遂成為明末三大迷案之一。

  • 3 # 情繫蒼生心懷故土

    梃擊案發生後,最大受益者是誰呢,自然是依然太子位不太穩當的太子朱常洛,但梃擊案後,不僅坐穩了太子位,一直想要為自己兒子爭奪太子的鄭貴妃也受到了冷落打擊。

    案子發生時,當時朱常洛的支持者有皇后和皇太后,還有當時最大的黨派,東林黨,這時的朱常洛也三十多歲了,自然有自己的心腹和一些出謀劃策和押寶的投機者。所以這事最有可能就是一些東林黨人看清了形式,策劃的這個案子。

    東林黨,就是幕後的黑手。

  • 4 # 西樓飲月

    梃擊案是明朝三大迷案之一(另外兩大案分別是紅丸案和移宮案)。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公元1615年5月30日),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個瘋漢子闖入了慈慶宮,持棍亂打太子朱常洛,鬧出了震驚朝野的一樁大案。事後,在刑部和皇帝之間繞了一圈後,皮球被踢給了太子朱常洛。最後“老實人”朱常洛息事寧人。說這事是瘋子張差的個人行為,與他人無干。於是張差問斬菜市口,案子就這麼結了。但是官方的鐵案不等於民間的共識。關於梃擊案的幕後主使歷來眾說紛紜,幾百年來唯一的定論就是此案並未水落石出、真相還隱藏在迷霧的背後。

    關於梃擊案的主謀,我以為可能性有以下三種:

    一、確實是張差的個人行為,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雖說幾百年後,大洋彼岸出了樁精神病患者刺殺總統的案子。但當時里根在戶外,刺客手裡有槍,不必貼身進擊,可操作性很強。而瘋漢張差手頭只有冷兵器,太子又宅在紫禁城中。按常理來說如果沒人協助,張差是沒法作案的。但是萬事皆有可能,哪怕是萬中唯一的機率我們也不能當它不存在。

    二、鄭貴妃是主謀

    不得不說鄭貴妃的嫌疑的確最大。因為事成之後她和她的兒子是最大的受益者。請注意,這兒說的是事成之後。但是以張差的武器裝備來看,這事兒實在難成。鄭貴妃若是真有膽(心估計是有的),就不能給張差一把刀麼?就算鄭氏頭髮長見識短,她的黨羽能夠把皇宮守衛支開就想不到給刺客一把利刃?這委實有些匪夷所思啊。

    三、此案為太子黨的苦肉計

    朱常洛雖然貴為太子卻實在是算不上根正苗紅。想當初萬曆一時興起,和端洗臉水的宮女那啥了一次,沒成想卻珠胎暗結。原本萬曆同志是不想認賬的,無奈明朝太監對皇帝的房事實在是看得緊,皇上在何時何地與何人擦槍走火,賬本里都記得清清楚楚。只好不情不願地讓那個宮女生下了長子朱常洛。故此萬曆同志一直都不待見這貨。若不是一幫子文臣拼了老命爭國本,太子之位是輪不到他的。皇帝想立的其實是皇三子,這一點至死未渝。所以說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是不穩的。那他該怎麼辦呢?那就想轍唄,太子身邊歷來是不缺智囊的。前面提到,刺殺成功最大的受益人是鄭貴妃一黨,那麼若大事不濟呢?太子自然就成最大的贏家了。話說張差剛被抓的時候胡言亂語,裝瘋賣傻。結果王之寀同志(各位看官一定要注意王同志的站隊問題)一參與,什麼話都往外說了,矛頭直接對準了鄭貴妃及其家人。要知道萬曆同志雖說不怎麼在乎自己的江山(幾十年不上朝的主)。但對鄭貴妃還是挺上心的。所以當太子深明大義、將大事化了之後。皇帝必然是領他的情的。而且經過這麼一鬧,萬氏一黨爭太子的心只怕也沒了(膽破了)。所以梃擊一案算是基本為朱常洛接班繼位鋪平了道路。因此太子是有動機安全地“刺殺”自己的。而且,我以為,這個可能性是最大的。除了基於獲利最大者嫌疑最大的推理外,這個案子能夠迅速的偃旗息鼓也讓太子一黨顯得可疑。指控張差獨自作案明顯沒有太大的說服力,而太子一出手就能把它辦成鐵案,原因何在?皇帝只要愛妃無恙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個可以理解。但是大臣們也就此沒了聲息是很值得玩味的。要知道,這可是一夥在爭國本中把明神宗折磨得死去活來的那幫狠人啊。

  • 5 # 春秋風雲

    嫡長繼承製對維護封建統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試圖廢長立幼,輕則波濤翻湧,宮廷動亂,重則埋下隱患,國家危亡。發生在萬曆43年(1615)的梃擊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五月初四的傍晚,一名叫張差的壯漢手持一根木棍,突然闖入太子居住的慈慶宮,打傷守門太監,正準備向太子行兇時,太子內侍聞訊趕到,在前殿逮捕壯漢。明神宗朱翊鈞立即命令法司提審問罪,張差胡言亂言,一會說吃齋,一會說討封,問了數小時,問不出頭緒,只好交刑部定論。郎中胡士相重新提審,這次他交待:“鄰居李自強、李萬倉燒了我的柴草,我氣憤不過,就到京城告狀。有個不知姓名的老公公告訴我,拿根棗木棍就能告狀。我就趕到皇宮宮門,打傷了許多人。”。

    刑部提牢主王之宷覺得蹊蹺,以餓飯相要挾,張差才道出真言。他本名張五兒,35歲,比較近的親戚有馬三舅、李外父等人,有個老公公許諾完事後給30畝地酬謝。

    明神宗又令員外郎陸夢龍再審犯人,陸夢龍說:“如畫出入宮路徑,說出遇到的人,不僅可以免罪,還可以償還柴草”。張五兒交待:“馬三舅名馬三道,李外父名李守才,和我都住在薊州井兒峪。前面不知姓名的老公公,實際上是修鐵瓦殿的龐保。三舅和外父常到龐保住的地方送灰。龐保、劉成二人在玉皇殿前商量,還有我三舅、外父他們騙我混入宮中,一頓酒飯之後,將一根棍子交到我手中,又將我帶到慈慶宮前,讓我見人就打。許諾如能打死穿黃袍的人,重重有賞。如被人捉住,他們會出手相救。一道密謀的還有姐夫孔亮。”,隨後又畫出入宮路徑。陸夢龍派人調查取證,逮捕了馬三道等人,經核實,張五兒所說基本無誤。

    龐保和劉成作為太監,怎有膽量作出大逆不道之事?背後必定有人指使。朝臣有一些人懷疑是鄭貴妃想要謀害太子,王志、何士晉、張問達上奏譴責外戚鄭國泰“專擅”,鄭貴妃如坐針氈。其實,懷疑鄭貴妃指使不無道理。王皇后無子,神宗偶爾臨幸宮女,生下長子朱常洛,爾後,鄭貴妃生下兒子朱常洵。鄭貴妃機靈風趣,很討神宗喜歡,神宗欲立朱常洵為太子,無奈朝臣及太后反對而一拖再拖。直到皇長子朱常洛20歲,實在不能再拖了,才封他為太子。鄭貴妃眼看兒子與皇位失之交臂,怎可就此罷休?

    但目前形勢對已不利,鄭貴妃向神宗哭訴,神宗要她向太子表明心跡,太子菩薩心腸,父子兩個都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奷徒罪將張五兒凌遲處死。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五次會審龐保、劉成二人,因死無對證,二嫌犯有恃無恐,均否認渉案。六月一日,神宗密令太監將龐劉處死,以此儘快結案。

    梃擊案發生後,圍繞朱常洛這個人,又發生了“紅丸案”和“移宮案”,三大案一直是黨爭的題目,朝堂之上竟然一直吵鬧不休,標誌著大明王朝紛亂和衰亡的開始。

  • 6 # 北辰272055996

    梃擊案發生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夜,是由一不知名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慈慶宮刺殺太子引發的政治事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梃擊案"。

    當時萬曆帝的皇后因身體原因未生育,王貴妃生子朱常洛,鄭貴妃生子朱常洵。因王貴妃身份卑微,鄭責妃得寵,在封建帝制年代,子以母貴,萬曆帝就想冊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於是就引發了儲君之爭。這立太子之事遭到了朝中大臣和東林黨的反對,皇帝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只好遵祖制立朱常洛為太子。於是就引發了張差闖慈慶宮棒擊太子的政治事件。

    五月初四夜,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充滿節曰的氣氛。突然,有一手持木棍的男子出現在慈慶宮前,將守門太監打倒,趁混亂時衝入宮中,欲謀刺殺太子。這時,太子府內侍韓本用趕到同聞聲跑來的太監將.闖宮男子擒獲,交與東華門的守衛指揮使收監。次日,太子面見父皇說明昨夜之事,領旨後立即派人調查審理此事,於是案子交給了巡城御史劉廷元手裡。

    劉廷元根據多年的辦案經驗,又結合圍繞褚君事件所發生的明爭暗鬥,劉廷元深知該案的複雜性,弄不好就引火燒身呀。對於此事件劉廷元左右為難,不敢輕意的下結論。於是就提審這陌生男子:″疑犯名叫張差,薊州人。經多次訊問,本人呶呶稱吃齋討封等語,話非情實,詞無倫次,按其跡若涉瘋癲,稽其貌似.黠猾"。就是說此人看似瘋狂,.又象狡猾之徒,又象是有不軌之心,於是認定對該案要認真對待,從嚴從重擬罪。而我劉廷元官小言輕,不勝此重任。

    於是案子交於刑部衙,由胡士相和嶽駿聲等人負責審理。刑部這些官員皆通名哲保身之道,深知此案的複雜性,他牽扯到宮中的政治鬥爭,審訊過程稍有不甚,就有可能被捲入到政治的漩渦之中,性命休矣。於是刑部的這些官員就就拿疑犯"稽涉瘋癲"大做文章,初十曰他們上報了審問結果:張差薊州人,因經營柴薪生意,與同行李自強搶生意,李自強竟然一把火燒了張差所囤積的柴薪。張因氣瘋癲,並於本年四月進京告狀。路上受人欺騙說拿一木棒可以當做冤狀。張差無知信以為真,拿著木棒,四處亂撞,最後打傷太監,誤入慈慶宮。不知何故,前後兩審卻不相同,前審中的″吃齋討封"的結論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純粹的″瘋狂的結論,就連狡猾的性格判斷都沒了。胡、嶽等人的意見是:按照法律,將張差斬首即可。

    可此事在宮中乃至京城,已鬧得滿城風雨,社會輿論譁言。人們議論的矛頭直指鄭妃一夥,指責前兩次的審問虎頭蛇尾,意在包疵幕後主謀,此時的鄭貴妃已成眾失之的。皇帝對外界傳聞很是惱火,在鄭貴妃的唆使下,他下令刑部對張差嚴加看押,不準任何人探望,想等事態平息之後,再作處理。然而身系太子安危的大臣對案件如此審法頗為不滿,心想,雖然慈慶宮禁衛不嚴,但也不是誰想進就可以進得了的?這背後肯定有陰謀。於是刑部有一王姓官員,極富責任感,他抱著這種疑問,偷偷地來到刑部大牢,暗中對張差做個司法鑑定,他認為張差思維正常,並非他人所說的瘋癲之流。於是對張差進行了突審。

    張差見事已至此,就如實的供述了整個做案過程,供詞中說:我小名張五,父張義病故。有鄉人馬三舅,李外父,叫我跟不知名老公,說"事成後與爾幾畝地種",老公騎馬,小的跟走。於初四到京城。……到不知名街道大宅子,一老公與我飯,後又給我一根棗木棒,讓我先衝一遭,撞著一個,打殺一個還聲稱打殺了我們救得你。於是領我從後門進到宮門上,守門的太監攔阻我,我一棒將他打倒,隨後老公多,就被擒獲了,那小爺命大。更重要的是在後期的會審中,張差還供出了所有涉案人員的全部資訊,重中之重是張差供出了指使他的太監是誰?這兩個太監一個是龐保,一個是劉成,這案情更明瞭了,因為這二位太監都是鄭貴妃的親信。好在鄭貴妃在皇帝跟前十分得寵,明神宗又不想讓事態擴大,於是便讓鄭妃去求太子的諒解。在太子面前,鄭貴妃為開脫罪責,以求太子諒解,竟然一再的向太子下拜。太子顧及父親的顏面,只好回拜,並原諒了鄭貴妃。

    五月廿八曰,已二十五年不上朝的明神宗,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帶著太子及皇孫們在慈寧宮召見群臣。此時皇帝對太子說:″你有什麼話,跟大臣們都說出來,別顧忌"。太子道:″似此瘋癲之人,決了便罷,不可株連"。……

    由此可見,這父子倆在.給.″梃擊案"定調子,張差之舉源於瘋狂,不要誅連他人。見此情形,眾大巨只好作罷,.。五月廿九日張差被凌遲處死,之後龐劉二人也被秘密處決,梃擊一案就此無從查起,成為歷史謎.案。縱觀整個案件,鄭貴妃是該案主謀是毋庸置疑的,否則她為何不顧及身份去拜太子呢?劉龐二人又為何被秘密處死呢?然而,正.值案件接近招然若揭之際,卻急轉真下變成了千去之謎,這又有誰有知道呢?

  • 7 # 陌生人147308471

    梃擊案是發生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場有關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政治事件。

    當時,萬曆帝的皇后無子嗣,王恭妃生子朱常洛,鄭貴妃生子朱常洵。開始,因王恭妃是宮女出身,鄭貴妃得寵,萬曆帝想違背“立嗣立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為太子,引發國本之爭,遭到朝中大臣和東林黨的反對,不得已只好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後來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皇帝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以凌遲。又在宮中密殺了龐保、劉成二太監,以了此案。

    張差梃擊案背後主使是不是鄭貴妃已無定論,也有人懷疑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而梃擊案真相究竟如何,恐怕無人知曉了。梃擊案遂成為晚明三大疑案之一。

  • 8 # 秋風拂檻

    梃擊案是明末三大奇案之一,也是一樁懸案。在中國封建時期,歷代王朝的禮制中,皇帝立嫡長子為繼承人,即太子,如果皇后沒有兒子,就立長子為太子。明神宗在位期間,由於皇后沒有兒子,於是朝中大臣主張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明神宗寵幸鄭貴妃,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是朝臣堅持立朱常洛為太子,皇太后李氏、皇后王氏也支援立朱常洛,神宗皇帝沒有辦法,只好策立常洛為皇太子,常洵為福王。

    萬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黃昏時分,一個身材高大的陌生男子手持一根粗大的棗木棍闖入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打倒了幾個守門的老太監後,便直奔太子就寢的大殿而去。朱常洛的貼身太監見外邊的太監攔截不住,馬上關閉了大殿的大門,並臨窗大聲呼喊“抓刺客,抓刺客。”後來,宮裡的侍衛們聞訊趕到,與同時趕來的幾個太監一起才將這名陌生男子制服,交由東華門的守衛指揮使朱雄收監。後來經過審訊,這名陌生男子名叫張差,張差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指使他做的。朝臣有人懷疑是鄭貴妃想要謀害太子,但是神宗不願意事態擴大,就讓鄭貴妃去見太子朱常洛。貴妃見太子後,極力為自己開脫,並向太子下拜。神宗也在一旁幫鄭貴妃開脫,最後朱常洛只好答應神宗,這個案子,把張差這樣瘋顛的人處決了就行了,不必再有株連。並說又說:“我父子何等親愛,外廷有許多議論,說你們為無君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皇太子都這麼說了,群臣們也不好再說什麼。沒過幾天,刑部就結了案,將張差被凌遲處死。龐保、劉成在張差死後,見死無對證,便百般抵賴,最後,被神宗密令處死。到此,這個案子就算最終結了案。

    本案中鄭貴妃嫌疑最大,但是其中還有很多的疑點:一、太子的寢宮為什麼張差那麼容易就進去了,他是怎麼避開皇宮和慈慶宮的守衛的?二、張差要去殺太子,為什麼不拿刀,反而拿了一根棒子?三、此案過後,鄭貴妃勢力大衰,神宗不得不放棄立福王朱常洵為皇太子,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太子朱常洛是最大的收益者。因此有人懷疑這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不管怎樣,梃擊案真相究竟如何,恐怕無人知曉了。梃擊案遂成為明末三大迷案之一。

  • 9 # 情繫蒼生心懷故土

    梃擊案發生後,最大受益者是誰呢,自然是依然太子位不太穩當的太子朱常洛,但梃擊案後,不僅坐穩了太子位,一直想要為自己兒子爭奪太子的鄭貴妃也受到了冷落打擊。

    案子發生時,當時朱常洛的支持者有皇后和皇太后,還有當時最大的黨派,東林黨,這時的朱常洛也三十多歲了,自然有自己的心腹和一些出謀劃策和押寶的投機者。所以這事最有可能就是一些東林黨人看清了形式,策劃的這個案子。

    東林黨,就是幕後的黑手。

  • 10 # 西樓飲月

    梃擊案是明朝三大迷案之一(另外兩大案分別是紅丸案和移宮案)。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公元1615年5月30日),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個瘋漢子闖入了慈慶宮,持棍亂打太子朱常洛,鬧出了震驚朝野的一樁大案。事後,在刑部和皇帝之間繞了一圈後,皮球被踢給了太子朱常洛。最後“老實人”朱常洛息事寧人。說這事是瘋子張差的個人行為,與他人無干。於是張差問斬菜市口,案子就這麼結了。但是官方的鐵案不等於民間的共識。關於梃擊案的幕後主使歷來眾說紛紜,幾百年來唯一的定論就是此案並未水落石出、真相還隱藏在迷霧的背後。

    關於梃擊案的主謀,我以為可能性有以下三種:

    一、確實是張差的個人行為,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雖說幾百年後,大洋彼岸出了樁精神病患者刺殺總統的案子。但當時里根在戶外,刺客手裡有槍,不必貼身進擊,可操作性很強。而瘋漢張差手頭只有冷兵器,太子又宅在紫禁城中。按常理來說如果沒人協助,張差是沒法作案的。但是萬事皆有可能,哪怕是萬中唯一的機率我們也不能當它不存在。

    二、鄭貴妃是主謀

    不得不說鄭貴妃的嫌疑的確最大。因為事成之後她和她的兒子是最大的受益者。請注意,這兒說的是事成之後。但是以張差的武器裝備來看,這事兒實在難成。鄭貴妃若是真有膽(心估計是有的),就不能給張差一把刀麼?就算鄭氏頭髮長見識短,她的黨羽能夠把皇宮守衛支開就想不到給刺客一把利刃?這委實有些匪夷所思啊。

    三、此案為太子黨的苦肉計

    朱常洛雖然貴為太子卻實在是算不上根正苗紅。想當初萬曆一時興起,和端洗臉水的宮女那啥了一次,沒成想卻珠胎暗結。原本萬曆同志是不想認賬的,無奈明朝太監對皇帝的房事實在是看得緊,皇上在何時何地與何人擦槍走火,賬本里都記得清清楚楚。只好不情不願地讓那個宮女生下了長子朱常洛。故此萬曆同志一直都不待見這貨。若不是一幫子文臣拼了老命爭國本,太子之位是輪不到他的。皇帝想立的其實是皇三子,這一點至死未渝。所以說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是不穩的。那他該怎麼辦呢?那就想轍唄,太子身邊歷來是不缺智囊的。前面提到,刺殺成功最大的受益人是鄭貴妃一黨,那麼若大事不濟呢?太子自然就成最大的贏家了。話說張差剛被抓的時候胡言亂語,裝瘋賣傻。結果王之寀同志(各位看官一定要注意王同志的站隊問題)一參與,什麼話都往外說了,矛頭直接對準了鄭貴妃及其家人。要知道萬曆同志雖說不怎麼在乎自己的江山(幾十年不上朝的主)。但對鄭貴妃還是挺上心的。所以當太子深明大義、將大事化了之後。皇帝必然是領他的情的。而且經過這麼一鬧,萬氏一黨爭太子的心只怕也沒了(膽破了)。所以梃擊一案算是基本為朱常洛接班繼位鋪平了道路。因此太子是有動機安全地“刺殺”自己的。而且,我以為,這個可能性是最大的。除了基於獲利最大者嫌疑最大的推理外,這個案子能夠迅速的偃旗息鼓也讓太子一黨顯得可疑。指控張差獨自作案明顯沒有太大的說服力,而太子一出手就能把它辦成鐵案,原因何在?皇帝只要愛妃無恙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個可以理解。但是大臣們也就此沒了聲息是很值得玩味的。要知道,這可是一夥在爭國本中把明神宗折磨得死去活來的那幫狠人啊。

  • 11 # 春秋風雲

    嫡長繼承製對維護封建統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試圖廢長立幼,輕則波濤翻湧,宮廷動亂,重則埋下隱患,國家危亡。發生在萬曆43年(1615)的梃擊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五月初四的傍晚,一名叫張差的壯漢手持一根木棍,突然闖入太子居住的慈慶宮,打傷守門太監,正準備向太子行兇時,太子內侍聞訊趕到,在前殿逮捕壯漢。明神宗朱翊鈞立即命令法司提審問罪,張差胡言亂言,一會說吃齋,一會說討封,問了數小時,問不出頭緒,只好交刑部定論。郎中胡士相重新提審,這次他交待:“鄰居李自強、李萬倉燒了我的柴草,我氣憤不過,就到京城告狀。有個不知姓名的老公公告訴我,拿根棗木棍就能告狀。我就趕到皇宮宮門,打傷了許多人。”。

    刑部提牢主王之宷覺得蹊蹺,以餓飯相要挾,張差才道出真言。他本名張五兒,35歲,比較近的親戚有馬三舅、李外父等人,有個老公公許諾完事後給30畝地酬謝。

    明神宗又令員外郎陸夢龍再審犯人,陸夢龍說:“如畫出入宮路徑,說出遇到的人,不僅可以免罪,還可以償還柴草”。張五兒交待:“馬三舅名馬三道,李外父名李守才,和我都住在薊州井兒峪。前面不知姓名的老公公,實際上是修鐵瓦殿的龐保。三舅和外父常到龐保住的地方送灰。龐保、劉成二人在玉皇殿前商量,還有我三舅、外父他們騙我混入宮中,一頓酒飯之後,將一根棍子交到我手中,又將我帶到慈慶宮前,讓我見人就打。許諾如能打死穿黃袍的人,重重有賞。如被人捉住,他們會出手相救。一道密謀的還有姐夫孔亮。”,隨後又畫出入宮路徑。陸夢龍派人調查取證,逮捕了馬三道等人,經核實,張五兒所說基本無誤。

    龐保和劉成作為太監,怎有膽量作出大逆不道之事?背後必定有人指使。朝臣有一些人懷疑是鄭貴妃想要謀害太子,王志、何士晉、張問達上奏譴責外戚鄭國泰“專擅”,鄭貴妃如坐針氈。其實,懷疑鄭貴妃指使不無道理。王皇后無子,神宗偶爾臨幸宮女,生下長子朱常洛,爾後,鄭貴妃生下兒子朱常洵。鄭貴妃機靈風趣,很討神宗喜歡,神宗欲立朱常洵為太子,無奈朝臣及太后反對而一拖再拖。直到皇長子朱常洛20歲,實在不能再拖了,才封他為太子。鄭貴妃眼看兒子與皇位失之交臂,怎可就此罷休?

    但目前形勢對已不利,鄭貴妃向神宗哭訴,神宗要她向太子表明心跡,太子菩薩心腸,父子兩個都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奷徒罪將張五兒凌遲處死。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五次會審龐保、劉成二人,因死無對證,二嫌犯有恃無恐,均否認渉案。六月一日,神宗密令太監將龐劉處死,以此儘快結案。

    梃擊案發生後,圍繞朱常洛這個人,又發生了“紅丸案”和“移宮案”,三大案一直是黨爭的題目,朝堂之上竟然一直吵鬧不休,標誌著大明王朝紛亂和衰亡的開始。

  • 12 # 北辰272055996

    梃擊案發生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夜,是由一不知名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慈慶宮刺殺太子引發的政治事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梃擊案"。

    當時萬曆帝的皇后因身體原因未生育,王貴妃生子朱常洛,鄭貴妃生子朱常洵。因王貴妃身份卑微,鄭責妃得寵,在封建帝制年代,子以母貴,萬曆帝就想冊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於是就引發了儲君之爭。這立太子之事遭到了朝中大臣和東林黨的反對,皇帝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只好遵祖制立朱常洛為太子。於是就引發了張差闖慈慶宮棒擊太子的政治事件。

    五月初四夜,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充滿節曰的氣氛。突然,有一手持木棍的男子出現在慈慶宮前,將守門太監打倒,趁混亂時衝入宮中,欲謀刺殺太子。這時,太子府內侍韓本用趕到同聞聲跑來的太監將.闖宮男子擒獲,交與東華門的守衛指揮使收監。次日,太子面見父皇說明昨夜之事,領旨後立即派人調查審理此事,於是案子交給了巡城御史劉廷元手裡。

    劉廷元根據多年的辦案經驗,又結合圍繞褚君事件所發生的明爭暗鬥,劉廷元深知該案的複雜性,弄不好就引火燒身呀。對於此事件劉廷元左右為難,不敢輕意的下結論。於是就提審這陌生男子:″疑犯名叫張差,薊州人。經多次訊問,本人呶呶稱吃齋討封等語,話非情實,詞無倫次,按其跡若涉瘋癲,稽其貌似.黠猾"。就是說此人看似瘋狂,.又象狡猾之徒,又象是有不軌之心,於是認定對該案要認真對待,從嚴從重擬罪。而我劉廷元官小言輕,不勝此重任。

    於是案子交於刑部衙,由胡士相和嶽駿聲等人負責審理。刑部這些官員皆通名哲保身之道,深知此案的複雜性,他牽扯到宮中的政治鬥爭,審訊過程稍有不甚,就有可能被捲入到政治的漩渦之中,性命休矣。於是刑部的這些官員就就拿疑犯"稽涉瘋癲"大做文章,初十曰他們上報了審問結果:張差薊州人,因經營柴薪生意,與同行李自強搶生意,李自強竟然一把火燒了張差所囤積的柴薪。張因氣瘋癲,並於本年四月進京告狀。路上受人欺騙說拿一木棒可以當做冤狀。張差無知信以為真,拿著木棒,四處亂撞,最後打傷太監,誤入慈慶宮。不知何故,前後兩審卻不相同,前審中的″吃齋討封"的結論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純粹的″瘋狂的結論,就連狡猾的性格判斷都沒了。胡、嶽等人的意見是:按照法律,將張差斬首即可。

    可此事在宮中乃至京城,已鬧得滿城風雨,社會輿論譁言。人們議論的矛頭直指鄭妃一夥,指責前兩次的審問虎頭蛇尾,意在包疵幕後主謀,此時的鄭貴妃已成眾失之的。皇帝對外界傳聞很是惱火,在鄭貴妃的唆使下,他下令刑部對張差嚴加看押,不準任何人探望,想等事態平息之後,再作處理。然而身系太子安危的大臣對案件如此審法頗為不滿,心想,雖然慈慶宮禁衛不嚴,但也不是誰想進就可以進得了的?這背後肯定有陰謀。於是刑部有一王姓官員,極富責任感,他抱著這種疑問,偷偷地來到刑部大牢,暗中對張差做個司法鑑定,他認為張差思維正常,並非他人所說的瘋癲之流。於是對張差進行了突審。

    張差見事已至此,就如實的供述了整個做案過程,供詞中說:我小名張五,父張義病故。有鄉人馬三舅,李外父,叫我跟不知名老公,說"事成後與爾幾畝地種",老公騎馬,小的跟走。於初四到京城。……到不知名街道大宅子,一老公與我飯,後又給我一根棗木棒,讓我先衝一遭,撞著一個,打殺一個還聲稱打殺了我們救得你。於是領我從後門進到宮門上,守門的太監攔阻我,我一棒將他打倒,隨後老公多,就被擒獲了,那小爺命大。更重要的是在後期的會審中,張差還供出了所有涉案人員的全部資訊,重中之重是張差供出了指使他的太監是誰?這兩個太監一個是龐保,一個是劉成,這案情更明瞭了,因為這二位太監都是鄭貴妃的親信。好在鄭貴妃在皇帝跟前十分得寵,明神宗又不想讓事態擴大,於是便讓鄭妃去求太子的諒解。在太子面前,鄭貴妃為開脫罪責,以求太子諒解,竟然一再的向太子下拜。太子顧及父親的顏面,只好回拜,並原諒了鄭貴妃。

    五月廿八曰,已二十五年不上朝的明神宗,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帶著太子及皇孫們在慈寧宮召見群臣。此時皇帝對太子說:″你有什麼話,跟大臣們都說出來,別顧忌"。太子道:″似此瘋癲之人,決了便罷,不可株連"。……

    由此可見,這父子倆在.給.″梃擊案"定調子,張差之舉源於瘋狂,不要誅連他人。見此情形,眾大巨只好作罷,.。五月廿九日張差被凌遲處死,之後龐劉二人也被秘密處決,梃擊一案就此無從查起,成為歷史謎.案。縱觀整個案件,鄭貴妃是該案主謀是毋庸置疑的,否則她為何不顧及身份去拜太子呢?劉龐二人又為何被秘密處死呢?然而,正.值案件接近招然若揭之際,卻急轉真下變成了千去之謎,這又有誰有知道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考靠邊停車時沒有打轉向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