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道霞光
-
2 # 永書101
王維的《鳥鳴澗》的確不如《山居秋暝》那麼出名,一來《鳥鳴澗》詩意場景幽靜甚至有些無趣,而《山居秋暝》則是新雨、清泉、竹喧、浣女、蓮動、漁舟等等,幾乎都是歡歌笑語,一派祥和幸福,擱誰都會更喜愛《山居秋暝》。但讀者喜愛並不代表《山居秋暝》的文學藝術水平要高於《鳥鳴澗》,相反,我的觀點是:王維的《鳥鳴澗》相對來說略勝一籌。我先附上《鳥鳴澗》詩文原文: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關於這首《鳥鳴澗》,我之前答過另一個問題,質疑《鳥鳴澗》中的第一句,“人閒桂花落”,那位題主認為春天不可能有桂花,是作者誤筆。為了更好鑑賞這首詩,我把我對有人質疑桂花的看法,作為前兩個鑑賞小標題。我認為王維《鳥鳴澗》不存在誤筆,相反,王維把桂花放在《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第一首、第一句,正是王維的文學藝術自信心使然。
1、的確有桂花春天開放桂花品種繁多,至少有四季桂、日香桂等兩種以上桂花在春天會開花,馥郁芳香,並不罕見。作者王維春天遊歷江南,看到桂花靜靜地落下來,應該是很平常的真實場景描寫。
3、以動寫靜鑑賞這首詩主要是把握王維“以動寫靜”的高超藝術手法。《鳥鳴澗》著力描繪春天的山間在夜色之中的靜謐、唯美之感,全詩用人閒、花落、鳥鳴、月出四個明顯動態的情景,來刻畫出夜色中山景之幽靜,而且極為自然,毫不做作,實在是唐詩中的經典之作。類似的寫法,在唐詩中還有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頗具異曲同工之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最後,我附上自己翻譯的《鳥鳴澗》譯文,以及自己創作的《鳥鳴澗》草書書法作品,作為回答問題的結束語。順祝題主學習進步,生活愉快!
寂靜的山谷,桂花無聲飄落,
萬籟俱寂,似乎空無一物。
明月升起,驚飛山中棲鳥,
在春天的溪澗裡不時地鳴叫。
-
3 # 使用者60397079085
怎樣鑑賞王維的《鳥鳴澗》?
王維的《鳥鳴澗》是他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其人因事被貶至江南,此詩即在江南所寫。寫此詩時,唐朝處於一個安定的盛世時期。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岀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如下:
人很閒適,桂花漱漱下落;
夜很安靜,春山寂寂空曠。
明月初升,驚動春山夜鳥,
時兒啼鳴,在那春澗心中。
略加辨析: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人閒”之語,不可小視。它既表明春山空寂安靜,又暗示當時的時代背景——唐朝處於自初年以來的盛世:開元年間。社會安定,人才有可能閒適。這種安靜,是十分的安靜。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很小的桂花下落,人是不可能有感覺的。只有在非常安靜的條件下,桂花或飄於作者眼前,或落到作者衣服之上,或因為安靜而讓作者嗅到其芬芳,才有可能發現桂花下落。所以說“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而“夜靜春山空”又起到啟動下兩句的作用。
“月岀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寂靜的夜晚裡,在寂靜的春山中,開始時繁星點點,佈滿天空。漸漸的月亮升了起來,本來很安心地睡覺的鳥兒看到月亮,也受到了驚動,於是在春澗之中時兒鳴啼幾聲。但是,它們只是鳴啼而已,並不是飛動,這就是表明環境安定,進而還暗示社會安定。你看,在三國時期,曹孟德不是有“繞樹三匝,無枝可依”之句嗎?那就是社會動盪的寫照呀!月“岀”則鳥受“驚”,鳥“驚”則時“鳴”,使得整首詩的一個“靜”字有了“動”感,是靜中有動,以動寫靜也。花落、月岀、鳥鳴這些動的景物,使得安靜的夜晚富有生機。同時,透過個體的動,更顯示整體的靜,是動靜相依。這裡的動,就是以靜為前提的。如果沒有靜,花落沒有、月岀與否、鳥鳴了嗎,都可能注意不到。這就是辯證法。
20191108
-
4 # 此箋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那是屬於王維的笑看雲捲雲舒;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是屬於王維的淡看花開花落。
王維的詩,不僅詩畫合一,而且禪意十足。這首《鳥鳴澗》,早已超出了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範疇,呈現出空靈澄澈、清冷幽邃的禪理趣味,表現出詩人寧靜閒適、恬淡自適的審美追求。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其實這首《鳥鳴澗》毫不遜色於《山居秋暝》,反而在意境上更勝一籌。浮躁的時候,讀讀這首詩,總有一種萬籟歸於寂靜的獨特感受,就連人間煙火也不復存在,無悲無喜,無恨無怨,正是“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那麼,詩人是如何做到呢?
首先,詩人善於捕捉自然界的微妙變化,採用以動襯靜的藝術手法,描繪出清幽淡遠的山水畫卷;
其次,詩人融情於景,詩中有禪,將自己“情走淡薄、旨歸靜趣”的審美追求融於空寂曠遠的山水景色之中。
具體來看: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只有內心恬淡寧靜的人,才能在靜謐的夜晚感受到山水之間一絲一毫的變化。許是桂花悄悄飄落在詩人的肩頭,許是飄飄衣袂在晚風的吹拂下傳來陣陣清香,敏銳的詩人捕捉到了這種清清淡淡的變化,化做了這靈動的詩行。
桂花落,春山空,一切寂靜無聲。萬籟俱寂,始於詩人的萬念歸一,終於詩人的萬境歸空。一個“靜”字,一個“空”字,寫盡了夜晚的清幽,也寫盡了詩人的空靈。詩人此刻的靜默,無關悲喜,無關榮辱,只有那如夜的寂靜,如山的空靈。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明月朗照,山鳥啼鳴,似乎是被突然出現的月光所驚擾,這幅春山靜水畫卷,一下子活動起來,富有生機,飽含活力。詩人運用這以動襯靜的藝術手法,為這份畫卷增添了生命的活力,更反襯出山水春色的清幽靜寂。
所謂“鳥鳴山更幽”,山鳥啼鳴與春澗潺動,此起彼伏之間,更顯春夜裡的“靜”與“空”。鳥語、花香、夜靜、山空,如此尋常的自然意象,在詩人王維的排列組合下,營造出空曠悠遠、幽靜淡遠的美好意境。總之,這首《鳥鳴澗》,詩人王維以淡墨的筆觸,勾勒出寂靜幽清的山水畫卷,營造出空曠淡遠的藝術境界,傳達出詩人恬淡自適的審美意趣,富有禪理與詩意。心情浮躁的時候,不妨讀讀這首詩,感受一下物我兩忘的空寂心境。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萬籟俱靜,萬境歸空,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
-
5 # 封護勝463
唐代詩人王維的《鳥鳴澗》很美,表現了夜間春山的靜寂和清幽之美。這是在友人皇甫嶽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五首組詩中的一首。
在《山居秋暝》中寫了修身養性時所居的輞川山莊,也是有山有水的很美的地方。
王維的《鳥鳴澗》為什麼這麼美呢?我們先來看看是怎麼寫的:
起句非常閒逸優美“人閒桂花落”,桂花樹是枝葉茂盛而花朵很小,能感覺到
桂花的飄落,說明當時詩人心情很好,很輕鬆閑逸,或是落花的香氣,或是落花沾衣,
表現出詩人的閒情逸致。
第二句“夜靜春山空”,在這寂靜的夜色裡春山是那樣的空曠幽靜,更是突出了
詩人的這種心情,與景緻相得益彰。
第三句"月出驚山鳥”,在寂靜的夜色中,升起了一輪明月,
皎潔的月光給寂靜空曠的山谷帶來了生氣,已經習慣了夜寂靜
空曠的山鳥都驚了。
最後一句“時鳴春澗中”受驚的山鳥時不時地鳴叫在山澗
中,這是動靜的結合,由此突出了夜色山中靜美。
王維用了二十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優美的畫面,在詩人的山水詩裡突出地表現了景緻
的幽靜安逸,用了花落,月出,鳥驚,幾個生動的畫面,突出了夜色春山的靜寂空曠,
使詩歌充滿了生機活力,不落俗套。尤其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已成為了
千古名句,直到如今也是朗朗上口婦孺皆知。
-
6 # 梧桐樹邊羽
王維的詩《鳥鳴澗》,沒有《山居秋暝》那樣熟悉,怎樣鑑賞這首詩?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岀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是一首小詩,屬於《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一首,是王維去皇甫嶽的云溪別墅做客時的作品,也是組詩中最出名的一首。
時值開元盛世,政通人和,社會安定,歲月靜好。王維的這首小詩正是一首閒適、靜謐的寫景作品,沒有大的思想寓意,沒有所謂志氣高昂,只有對山水和自然的入微觀察和靜心體會。
我們原來說過相對於李白的詩“處處有我”,“字字皆我”的“有我境界”,王維的詩就是“無我”之境。作為一個山水畫家,王維深刻地懂得如何構建一幅“詩中畫”,或者說如何寫一首“畫中詩”,他是他作品之外的畫家,寫作品的時候就凌駕於作品之上,作品完成後則把筆一丟,人已不見。我們讀李白的詩代入感極強,會隨著詩仙的感情波動起伏,但我們讀王維的詩,代入的是畫外觀者的身份,只會跟隨著詩佛的眼光去感觸他要表達的一切,至於領悟到什麼程度,全憑自己。
《鳥鳴澗》在格式上是一首古體詩,王維的古體詩很多,基本上都不按平仄關係來,但是讀起來卻通順清朗,抑揚頓挫,毫無發音滯塞的問題。在格律剛剛形成的盛唐,這非常正常。因為平仄格律是一套不完全歸納法,多的是四聲標註平仄搭配合理的發音未被收入平仄四套基本格律中去的情況。
我們從作品可以看出來,王維基本上是不甩格律的,而杜甫是格律的重要旗手,至於李白,他可能自己也搞不大清楚,反正有沒有格律對他寫詩毫無影響,寫七絕他是高手,寫歌行他更是高高手。這三位大詩人正是盛唐詩壇亂象中詩人們的三種態度。最終是杜甫一錘定音,決定了中國詩壇的走向。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賞析王維的詩,講究的是用心體會。
“人閒桂花落”,這一句一直以來有歧義,因為下一句是“夜靜春山空”,那麼春天裡哪來的桂花呢?這裡有幾個說法,一說是“春桂”,也就是山礬,這種解釋是最務實的。另有一說就是文藝修辭了,認為藝術高於生活,金桂飄香,唯美至極,有何不可?但是這裡還真不可。因為這是組詩,在內容上是寫實的,不能全憑想象造成邏輯混亂。你要這樣說的話,我還認為“春山空”也就是因為覺得這山太美了,就用“春”字來形容呢?
所以我們這裡應該理解為“春桂”,文學想象在意識層面上可以汪洋恣肆、縱橫九天,但是在世俗和自然上面必須要務實、細緻,建立起基礎的邏輯可信,才能說高於生活。但絕不是瞎編。李白的天姥山神鬼莫測、虛無縹緲,可他不也要在標題《夢遊天姥吟留別 》中寫清楚只是一場夢嘛,文藝創作高於生活,但絕不能脫離生活。
不過不管是什麼“桂”,王維都沒看見。因為這是深夜,他這兩句詩實際上已經是在用聲音寫景色。他是聽到的。此時的詩人應該是進入了冥想的階段,因為實在太安靜了,落花這種無聲的變化都被他感知到了,從這個側面描寫山裡的寂靜。同時,用“春山空”這種春喧的意境反襯出“空”了之後的靜謐。花開花落,都屬於Teana之音,唯有心真正閒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
這裡就很有“禪心”的味道了。
後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還是在寫安靜,只不過換了景色,用的是更能襯托幽靜的鳥鳴。這種以動寫靜的手法用的人很多,如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同樣是以動寫靜,以聲寫景。月亮出來了,驚醒了山中的鳥兒,偶爾一兩聲的鳴叫更讓山澗增加了空幽的感覺。
王維的作品,大都喜歡營造一種靜謐的感覺,和他的山水畫特別契合。這首小詩也就是這樣,透過落花、月出、鳥鳴這些細小入微地觀察和描寫,反襯出大的環境、整座春山的幽靜。
而這些動態的存在,讓整個作品安靜卻不枯寂。和平仄格律之類的規則相比,古詩詞這種意境營造方法才是我們最應該體會、學習的地方。
回覆列表
王維的《鳥鳴澗》
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遊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還有一種看法是此處的桂花不是描寫花,”桂花”與“桂華”通,此處是指月亮。
根據這一解釋,此兩句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雖然在季節上照應了桂花一般在秋天開放著一現實規律,但問題是下面出現的兩句詩“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與這兩句詩發生了衝突。一個晚上不可能同時出現月落和月升兩個現象,顯然這樣的解釋存在著更大的漏洞。
王維素有“詩佛”之稱,他的很多詩都被認為是充滿禪意的作品。也有人認為,這首詩中人的閒適,夜的靜寂,山的空曠,鳥的鳴叫,而後的再次平靜,反映了佛教虛幻寂滅的思想。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主要描寫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恬適淡然的人生態度,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該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透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