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鎮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嗜酒如命,不拘禮法,常有驚人之舉。比如說,他的鄰家是個酒店,酒店的老闆娘長得很漂亮,他常到她店裡喝酒,喝醉了便躺在她旁邊睡覺。老闆一開始有意見,後來仔細觀察,發現阮籍根本沒有打他老婆的主意,也就不在意了。又比如,鄰家有位小姑娘,有才有貌,只可惜命薄,還沒出嫁就死了。阮籍和她家也不認識,卻跑去大哭一場,“盡哀而去”,真是性情中人。

    阮籍的好朋友嵇康,和他一樣狂放。嵇康因為反對司馬氏擅權,被強加謀反的罪名,死於非命。阮籍也不喜歡司馬家,司馬昭想為司馬炎娶阮籍的女兒,他就連續喝醉兩個月,不給司馬昭開口的機會。這可真是不識抬舉,大夥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可他竟然平安無事。事實上,阮籍在司馬氏的統治下,一直過得悠哉遊哉,得以善終。為什麼?

    亂世生存第一法則——不說人是非。阮籍放浪形骸,經常喝得爛醉如泥,但是,那就是無論喝到哪個程度,他都不會說別人的壞話。當然,也不會說別人的好話。不捧人,也不得罪人,誰都對他沒意見,這就是阮籍的聰明之處。司馬昭由此讚歎,阮籍真是“天下之至慎者”。這個評語,很難和一個好酒貪杯之徒聯絡在一起,可阮籍偏偏做到了,可見他確實有過人之處。

    亂世生存第二法則——不評品時事。魏晉士人,大多喜歡高談闊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阮籍卻是個例外,他壓根不關心政治,不談論政治。當然,這都是表面的。如果看阮籍的八十二首《詠懷詩》,他其實並沒有活在空氣中,而是對社會現實進行了觀察、思考和批評的。只不過,他的文字極其隱晦曲折,沒有給人抓到任何辮子,所以也就不會惹禍上身。說句題外話,這是魏晉時期,如果落到清朝,他不一定有這麼好彩。

    亂世生存第三法則——大事不調皮。阮籍可以用醉酒兩個月的方式來拒絕司馬昭的求婚,但是到了司馬昭篡位,逼著傀儡皇帝曹奐下詔給自己加封晉爵的時候,阮籍受命執筆寫《勸進表》,他僅僅是裝作喝醉了一宿。等到使者到他府上索取文章,他才突然想起有這麼一個任務,於是下筆如飛,很快把《勸進表》寫好。看來,什麼時候醉,什麼時候清醒,阮籍還是把握得很到位的。

  • 2 # 軒轅說文史

    說道名士一般我們首先都會想到的是魏晉風度,那麼提到魏晉風度時“竹林七賢”那是繞不開的話題了。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稱得上名士呢?要劃分名士與非名士之前就要先搞明白名士的資質了。

    《禮記·月令》上說:“季春之月,勉諸侯,聘名士。”翻譯成白話就是,在晚春的這個時節要去勉勵諸侯,聘請名士來做官。隱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做官,那麼似乎隱成了曲線為官的手段了。

    在中國歷史上的上古時期,對所謂名士的定義大體是,指那些其德行貞絕,道德通明,在野隱居一時沒被發現或沒被起用者。簡而言之,就是那些還沒做官的有德者。

    例如那個古今“最長壽者”彭祖,留下五千言《道德經》的老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的莊子等。

    這樣一來就會有一些圖謀不軌的人假裝隱居以達到最終做官的目的,這就是一些沽名釣譽的假名士了。

    說道真名士,首推的還是竹林七賢的阮籍啦。那麼為什麼說阮籍就是真名士呢,本期就來說一說這阮籍的那些個名士的風度。

    據《晉書》上記載,阮籍(210年—263年)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今河南尉氏人。

    210年出生於一個書香的官宦之家,父親阮瑀是歷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家,曾經做過曹操的司空軍謀祭酒,掌管記室,後為倉曹椽屬。

    所不幸的是,阮籍的父親在他三歲時就去世了,父親死後,家境也就隨之清貧許多,好在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最終把他撫養長大。

    阮籍有位學問淵博的族兄,成為了阮籍的老師。由於阮籍勤奮好學,再加上天賦異秉,八歲時就能寫詩文,後習琴,同時練就了一項絕技,世所無及的長嘯。

    長至少年後更加好學不倦,酷愛研習儒家的詩書,從中領略到了以道德高尚、樂天安貧的古代賢者為其人生的效法榜樣。有濟世之志,同時還練習武術。

    阮籍少年時便胸懷天下,對國家的政治命運頗感憂慮。據史載,曾登當時的廣武城,觀看項羽和劉邦交戰過的古戰場時,便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可見其志向不一般。

    中國古時候是個極講仕途的國度,自古以來,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做官。

    但當阮籍成年後,當時的政治背景變天了。司馬氏在和曹氏的權利鬥爭中逐漸佔了上風,一些不滿司馬氏的官宦和士族被殺。

    阮籍心向曹氏,對司馬氏的多次應召入仕都沒有答應,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當時有個叫蔣濟的太尉聽說了阮籍的才名,便想徵他為官。

    於是就向身邊的椽屬王默詢問,徵求他的看法,王默最終給予確認。搞笑的是在阮籍聽到這個訊息後的第一反應是,立馬就寫了一封個人意見書,還親自送到當時的郵局都亭,請郵遞員幫把這封意見書轉交蔣濟。

    就因為這封意見書差一點惹了禍,原因是陰差陽錯,蔣濟把他的書中內容會錯了意,當他們約定在郵局見面時蔣濟還以為阮籍是已經答應來上任了。

    怎麼辦,想來想去還是好言相勸吧。如此一來再加上週邊鄰居的勸說,搞得阮籍是後路沒了,最終不得不勉強上任吧。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阮籍的公務員沒幹多久就告病辭官了。阮籍始終不願為官的苦衷從他的一首名叫詠懷詩中是可以看出來的。

    詠懷詩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由於阮籍生活的時代是魏晉的轉換期,當時的政治是黑暗的。雖有雄心壯志但卻壯志難酬,無奈之舉就是借酒澆愁。

    阮籍何嘗不知道借酒是消不了他這個愁的,澆的只是他胸中的塊壘罷了。《晉書·阮籍傳》說:“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善彈琴。”

    詩中正是說明了作者心中的苦悶,夜不能寐,起坐以琴排解。在月光下徘徊,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帳幔上,幾分涼意的清風吹拂在衣襟上,這樣的氣氛是悽清的。

    相傳大權在握的司馬昭為了拉攏阮籍,採用了傳統結親的辦法。阮籍為了逃避這門親事採用了喝酒裝醉的方式給予回絕。

    這酒一喝就是六十天,每天喝的都是醉醺醺的,幾乎不醒人事,如此這般搞得對方始終無法開口,最終司馬氏知難而退。

    阮籍還有一項絕技就是用青白眼的方式和人對話,什麼意思,就是對一些他討厭的人,用白眼看他們。如果是他喜歡的人,那就是用青眼看,這就是後來所謂青眼有加的來歷了。

    《世說新語》上記載,在阮籍的母親去世期間,有一次他的好友,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哥哥嵇喜,聽說阮籍的母親去世了,過來致哀。

    阮籍是不認同司馬氏的,正巧嵇喜就是在朝為官的。這一下子就激起了阮籍那根敏感的神經,也就是這些人不是我阮籍喜歡的,於是也就不管那些守喪時的禮節了,上來就是一個白眼,搞得這個嵇喜是灰溜溜的走了。

    後來這個嵇喜的弟弟嵇康來致哀時卻是帶著美酒,還帶來了琴。你道這阮籍是啥表情,好像他老媽的去世對他沒有任何影響一樣,由原來的哭喪的表情轉為大喜,對他弟弟的白眼轉而為青眼。

    當初阮籍和嵇康以及山濤他們一見面後就情投意合,一段時間後山濤的妻子發覺丈夫和他們這兩個人的交往非同一般,就問山濤是什麼情況。

    山濤就對妻子說,他們兩個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誰知他妻子問他是有目的的。隨後就對山濤說:“從前僖負羈的妻子也曾親自觀察過狐偃、趙衰,我也想看看他們,這應該沒有問題吧?”

    有一天,山濤的這二位好基友來了,妻子就勸山濤留他們過夜,並給他們準備好酒好肉。晚上,山濤的老婆悄悄的來到他們留宿的屋外,靜靜的觀察這兩個人的言行和舉止,真是好不愜意,竟留連忘返,直至天明。

    事後山濤就問他妻子,“你覺得這二人怎麼樣?”他的妻子說的倒是直接:“ 你的才智情趣比他們差得太遠了,你只能以見識氣度和他們交朋友啦。”

    詠懷詩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

    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

    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崑崙西,何時復回翔。

    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

    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是以鳳凰自喻,這樣自喻的目的無外乎是為了抒發其孤獨無奈的苦悶心情和壯志難酬的悲傷情懷。

    從鳳凰“飲醴泉”、“棲山岡”、“徹九州”、“望八荒”等詞語,更進一步的可以判斷出其志向之遠大和高潔。

    阮籍《詠懷詩》中的飛鳥暗指的意象,大體有三種意義。如以奇鳥似鳳凰、玄鶴等喻其高潔的志向和對現實的追求。

    如有時用高鳥如鴻鵠或海鳥寄予其逍遙之夢,或借孤鳥寒鳥起興,寫其孤苦之思。各種不同的飛鳥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側面,這也許就是阮籍複雜、矛盾多重人格的原因吧。

    公元263年的十月,司馬昭也和當年的曹操一樣,封晉公,位相國,加九錫。進一步的控制了整個皇權,歷史的一幕再次重演。

    逼傀儡皇帝下詔加封進爵時,司馬昭屢次謙讓,緊接著就是公卿大臣的“勸進”,這是少不了要走的規定流程啦。

    當時阮籍正在擔任的是步兵校尉一職(這是他的第二次仕途了),當然也在被要求寫勸進表的大臣之列了。

    這次的阮籍又採用了老辦法,那就是喝酒,每次等使者來催要勸進書時,就以酒醉為由搪塞。

    但這次的司馬昭可沒有再次的容忍他,最終阮籍權衡後不得不違心的寫下勸進表,就在上交此表之後不到一二個月的時間後,時年五十四歲的阮籍就去世了。

    是真名士當自風流,那些以爭權奪利為目的的所謂名士,只不過是一群沽名釣譽者,怎能算的上名士,當然也就稱不上什麼風流了。他們對民族對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最後中飽私囊。

    阮籍希望的是,堅持做一個真我,一個原色,本色的我。透明如水,如水一樣柔軟平易,如水一樣順其自然,神聚則汪洋恣意,形散則化霧成煙。無論人或物,皆以原色為本,以本論質,以質為珍!

    阮籍

    軒轅

    眾生世相青白眼,

    憂怨撫琴夜不眠。

    誰解箇中真境意,

    詩文聊寄詠懷篇。

    文:軒轅

  • 3 # 必讀歷史

    公元210年,“學二代”兼“官二代”阮籍在河南開封這個地界出生了。和古代大部分名士才子的家世背景相似,阮籍也是出身於儒學世家。當時的文學界有七個奇葩大神,號稱“建安七子”,阮籍的老爸阮瑀便是其中之一。阮瑀是當年叱吒風雲的霸主曹操的高階秘書,上至國家級別的軍國表彰,下至曹操個人名義的書信、文賦,多是阮瑀手筆。可惜大神的身子骨不好,阮籍三歲那就阮瑀去世了年,留下孤兒寡母。

    阮籍醉臥

    阮籍童年雖父愛缺失,但在曹丕和建安六子的關懷下,阮籍的人生過得倒也平靜,並且出色的完成了早期的教育。不僅文化課成績獨領風騷,還主動要求報各種興趣班,又是彈琴又是擊劍,藝術特長和體育特長雙管齊下。

    魏晉時期,政治極度黑暗,司馬家族大權獨攬,為了排除異己,動輒大開殺戒、株連無數,天下名士盡削其半。連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偶像天團“竹林七賢”也分崩離析。阮籍雖然對司馬氏心懷不滿,卻又深感一個人的力量如此微薄,於是,只能用宿醉和避世來明哲保身。

    竹林七賢圖

    可是“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這句話不僅適合超級英雄的世界,同樣適用於每一個處於一定位置的人。更何況阮籍這樣的大名士,司馬昭需要他這麼個人作為自己禮賢下士的典型。這官不當也得當。於是阮籍對司馬昭說:“我曾經去過東平,喜歡那裡的風土人情。願為東平太守。”司馬昭一聽,那感情好,沒想到這老小子這一次這麼上道,就立刻讓他掛印上任。

    赴任那一天,阮籍騎上一頭小毛驢,優哉遊哉地來到東平。到任之後他說:我在竹林那寬敞地方住習慣了,你們這太窄了,憋屈,把牆都給我拆了。於是,他開始在東平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上班期間,他先是把衙門的牆拆了,讓所有工作人員互相監督、透明化辦公;上班再也不能嗑瓜子看韓劇了;再就是精簡了法令條例,將往日混亂不堪的東平府整治得井井有條。分工明確執行效率大大提升。等一切走上正軌,他大袖一揮,騎著小毛驢就回了洛陽跟司馬昭彙報:報告領導,我破除了橫亙在人民公僕和人民之間的一道壁壘!滿打滿算,也就十來天。

    阮籍一生的最高職位,是步兵校尉。不是說他做不了高官,而是這麼個小官是他主動跟司馬昭求來的。因為這個不痛不癢的閒職,特別適合養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阮籍聽說那個單位存了很多好酒。他只想蹭酒買醉,無意升職加薪,不和你對著幹,但也別指望我給你抬轎子,這就是阮籍的政治態度。

    在史書典籍記載,大多風流名仕大多崇尚老莊哲學,但其實,許多名士骨子裡是一個真儒生,嵇康是,阮籍也是。在他們心裡有周禮的尊卑長幼,有君臣之禮,有儒生最初的政治抱負。因此他們不願意與偽君子同流合汙,不願意與卑劣小人為伍。否則,王勃不會寫那一句:“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有人認為阮籍的放蕩不羈是真性情的表現,比如你看不上一個人,放到現在,我們頂多就是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阮籍可不給你笑,不但不笑,人家直接翻翻白眼,而且是一點黑眼珠都沒有的白眼,讓人看著怪瘮得慌的。只有喜歡的人,阮籍才會露出水汪汪的黑眼球,時間久了,阮籍的青白眼也就成了一種交友訊號。同道者亮紅燈,非同道者,請往他處,我阮籍的小廟容不了你們!

    魏晉,是一個“人的覺醒”的時代。可是,覺醒的人都被幹掉了;而沒有被幹掉的,只能選擇沉默、裝睡。公元263年,寒冬,大雪紛飛。魏晉時期的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的大才子阮籍,在一場宿醉後,再未醒來。

    終其一生,阮籍都沒有實現他塑造的“大人先生”的人格境界,他有些膽小,顧慮太多,不能完全為他的理想粉身碎骨。但他不懦弱,寧可用放蕩不羈的的行為掩蓋他對時局的失望,用大醉逃避官場的傾軋,也要努力地不讓自己失去本心。他的悲壯,他的深邃,他的率性無奈以及他悽愴蒼涼的命運浮沉共同構成了他倔強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消除身上的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