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ron2019

    人類歷史就是一場戰爭史,千百年來人類社會真正安定和平,沒有戰爭的年份是少之又少只佔整個人類歷史的1%。

    元朝時期,蒙古軍隊所向披靡,從北方草原開始大舉進攻南下中原,攻城掠地。在一舉覆滅大明王朝之後,一鼓作氣向西挺進,攻下大批歐洲土地。

    之後元軍回過頭來又看上了東面的日本,於是積極籌備,調兵遣將準備東渡,要一舉拿下日本。

    在軍事物資準備就緒之後,超過千艘的巨大的艦隊出發了。不料在中途海上遇到了特大風暴或者是龍捲風,把艦隊吹得七零八落,船隻翻覆沉沒,士兵葬身魚腹。整個艦隊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幾乎全軍覆沒,只得狼狽撤回。

    元朝統治者驚恐於遭受的損失,以為這是上天給予的警示和懲罰。從此以後放棄了進攻日本的想法。日本於是倖免了覆頂之災。

    歷史上類似這樣因為天氣原因改變了一場戰爭的結局,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命運之類的情況還有很多,你知道還有哪些呢?

  • 2 # 扭曲的油條

    1西班牙“無敵戰艦”的覆滅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佔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它首先遇到的對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大多數步兵失去戰鬥力。“無敵艦隊”還沒有與英國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從而導致厄運的發生。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軍覆沒。

    2查理12世入侵俄國

    1700年彼得一世對瑞典宣戰,目的是要把瑞典趕出波羅的海地區。當時的瑞典是一個超級強國,它的勢力範圍包括如今的瑞典、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俄羅斯的一部分。

    戰爭開始並不順利,俄國軍隊在納爾瓦戰役遭到人數比自己少很多的瑞典軍隊痛擊。這次勝利極大地助長了查理十二世的自信,他入侵丹麥、波蘭、立陶宛以及薩克森;8年後,又開始把目光投向俄國領土。查理計劃一直打到莫斯科。彼得使用了一種令瑞典人大感意外的戰術:撤退途中在自己的土地上放火,燒掉了所有的房屋、莊稼以及各種用具,結果沒有住房而寒冬又至,瑞典人被迫改變進攻路線,向南朝烏克蘭進發。烏克蘭盛產水果、穀物以及各種食草牲畜。如果兩個月之前來到這裡,它將是軍隊理想的休整之地。但他們11月才來,記憶中最寒冷的一個冬季即將接踵而至。瑞典人自然對寒冷的天氣不陌生,但即使最鬥志昂揚計程車兵也無法長期對抗惡劣的自然條件,蜷縮在沒有被俄華人燒掉的幾個窩棚裡作戰。

    曾經多達4.1萬人的瑞典軍隊到了春天只剩下兩萬人。即便在倖存的兩萬人中,還有三分之一的人生病或殘疾。

    不顧在冬季遭受的消耗,瑞典人再次發起攻擊。在1月初,他們攻擊了韋普利克這個小小的堡壘,雖然得手,但損失不小。經過幾次交鋒後,瑞典人又遭遇到了俄國天氣的另一面――春天,所有的冰雪迅速融化,大地來不及吸收,結果路面變成泥濘骯髒的沼澤,車輪陷在裡面無法動彈。除了坐下等土壤變幹,他們別無選擇。

    瑞典軍隊在1709年5月開始攻打波爾塔瓦城。但在冬天飽受折磨的瑞典軍隊如今只有1.7萬人,他們抵抗不過4萬以逸待勞的俄國士兵的反攻。除了查理和1500名心腹,瑞典全軍覆沒。

    3鷹爪行動失敗

    鷹爪行動是美國政府於1980年4月24日,為解救伊朗人質危機事件中被伊朗政府扣押的52名人質而採取的一次軍事行動。此次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該行動的失敗也直接導致了美國特別行動指揮部和美國陸軍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的成立。

    1979年11月4日上午10點30分,3000名武裝學生襲擊了位於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並劫持館內的66人當做人質。這群學生最後釋放了幾名婦女和非裔美華人,將剩下的52名美華人囚禁起來。起初,卡特總統嘗試經由協商討回人質,但是1980年4月,談判破裂。於是展開一場希望成功的援救行動,代號“鷹爪行動”。

    這項任務一開始就不對勁,飛在伊朗大沙漠上方150米處的直升機,與一場哈布風暴正面相遇,因此能見度低至1600米。那時的情況正如一位飛行員描述的那樣:“像飛行在一碗牛奶中。”

    這些直升機駕駛員因為嚴禁以無線電對話,原本計劃彼此間以視覺保持聯絡,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完全不可能做到。這些原本一起行動的直升機,此時各自獨立運作。

    就在他們認為已經度過了最糟糕的時刻時,卻又遭到第二個沙塵暴的猛烈襲擊。直升機開始一架架到達預定會合的地點,每架都遲到50~90分鐘。於是他們決定,任務不可能完全按計劃繼續執行下去。這些直升機補給燃料後開始返航,但是其中一架飛機激起了使人視線不良的塵雲,並撞上一架C-130,兩架飛機都墜毀,造成8名美華人罹難。

    解決人質危機的轉機出現在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前,伊朗表示有意解決人質危機。1981年1月19日,在阿爾及利亞等國的斡旋下,美伊簽署瞭解決人質危機問題的協議:美國分三次歸還伊朗140億美元的資產,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則釋放全部美華人質,1月20日,被扣押了444天的52名美華人質獲釋離開伊朗,曠日持久的人質危機終於得到解決。然而人質危機雖然結束了,但美伊關係卻從此陷入了仇恨與對抗的更大危機中。

    4長島戰役

    一場大霧為華盛頓留下了活口:1776年8月2 2日,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長島戰役中,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軍本來可能遭到徹底的挫敗,可是由於一場適時的大霧掩蓋美軍順利撤退,為其以後的反攻埋下了伏筆。

    由於大霧,敵人沒有能發現防線無人防守。

    在整個這段時間裡,濃霧始終聚集不散,看來幾乎是出於天意,在濃霧籠罩著長島,掩護美軍撤退的時候,河道的紐約一側,卻是萬里晴空。逆風也漸漸停息下來,河面變得十分平靜,木槳船幾乎可以滿載航行,同時又吹來了一陣順風,把帆船逆向對岸。全部軍隊、大炮、彈藥、糧草、牛隻、馬匹和馬車都順利地登上了船,到天明時,大部分都安全地到達紐約。除了幾門重炮之外,幾乎沒有把什麼東西遺棄給敵人。

    5拿破崙入侵俄國

    當拿破崙在1812年將目光投向俄國時,他似乎就是一個無敵的戰神。他率領的60萬“大軍”,征服俄國似乎也是必然――俄國的軍隊只有18萬人,而且沙皇亞歷山大從未有過率軍征戰的經驗。拿破崙也仔細研究過瑞典查理十二世命運不濟的侵略戰,他認為透過周詳的籌劃,法華人將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撤出俄國。

    有一點拿破崙沒有充分考慮到,那就是俄國不僅有嚴寒的冬季,而且氣候往往處於兩個極端。攻擊剛開始,士兵們就遭遇強烈的暴風雨,渾身溼透。拿破崙的軍隊用馬車拉著重型武器以及夠每個士兵吃14天的糧食出發來攻打莫斯科。大雨之後,很多馬車不得不扔掉,因為輪子都被泥濘掩埋。

    軍隊穿過立陶宛、奔向莫斯科時,夏季的炎熱使部隊吃了不少苦頭。他們沒有帳篷,因此無論乾溼,都在露天睡覺。水井很少。

    俄華人拒絕大決戰。法蘭西人前進,俄華人撤退。法蘭西人繼續前進,俄華人再次後退。俄國總是有大片的土地可供撤退。這樣幾個月過去後,拿破崙的主力部隊已減少到10萬人――絕大多數死於炎熱和疲憊,而不是步槍子彈。

    幾周後,拿破崙抵達了莫斯科。然而,他們卻發現莫斯科已是一座空城。留在莫斯科的俄華人從彼得大帝身上學會了一招。等最後一批俄國軍隊離開以後,他們縱火燒掉任何對隨後可能趕到的法華人有用的東西。大火連續燒了3天3夜,沿途的一切俱為灰燼。等火最終熄滅下來時,拿破的勝利果實已經化為烏有。在拿破崙清楚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無意投降後,他於10月18日下令撤退。

    11月6日,瓢潑大雨變成了雪,白茫茫地蓋住了大地。法華人並沒有準備冬季軍服。他們的制服甚至都遮不住肚子,裡面只有馬甲,而頭盔反而把熱量吸走。從莫斯科洗劫來的絲綢、皮草、裙子都成了法華人抵禦寒冷的材料。

    11月25日,帶著僅剩的5萬人,拿破崙來到了貝爾齊納河。可河上的橋樑已經被俄華人破壞。要是能夠再冷一點,河水就能結冰,然而,天氣卻剛好冷到使河水冰冷刺骨,漂浮著冰塊,可就是無法渡過。一些勇敢計程車兵冒著幾乎必死無疑的危險下到水中去定位水下支撐物。經過一整夜不停的工作,到11月26日早晨,“大軍”終於可以過河了。

    寒冷還在繼續。多達4萬人在短短的4天裡消亡――他們的屍體散落在街頭。

    挺進俄國的60萬大軍,最後只剩下3萬人回到法蘭西。同樣被遺棄在俄國的還有16萬匹馬以及法蘭西“大軍”的800門大炮。

    俄國的勝利被認為是拿破崙王朝滅亡的開始。

    6希特勒入侵蘇聯

    當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時,他不是不瞭解拿破崙的教訓,他選擇了忽略這個事實。他推斷,斯大林一直會因為他們兩國之間的互不侵犯協議而感到放心,進攻蘇聯只需一場短時間的會戰,跟蘇聯的冬天無關。

    “巴巴羅薩行動”的第一階段對德意志帝國而言大獲全勝。他們長驅直入,深入到蘇聯內地。在某些地方,德軍不到一天便挺進80千米。

    1941年8月下旬,德軍戰果輝煌,希特勒下令手下將領停止向莫斯科前進並轉向烏克蘭,在那裡,德軍可以在農產豐富的土地上狼吞虎嚥。這次耽擱給德軍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10月2日,希特勒下令重新進攻莫斯科,莫斯科城進入高度警戒狀態。接著,德軍就遭遇到泥濘了。

    坦克的車軸陷入泥濘中,致使它每前進一步都變得蹣跚且損耗相當大的能量。道路變成了沼澤,甚至連礫石路面的道路也往下陷。補給卡車經過的路面,留下一個個泥坑。

    希特勒最終被迫同意撤退。閃電戰無法征服蘇聯,希特勒不得不面臨著長期戰爭的損耗。為了生存,他必須控制巴庫的油田,不讓蘇聯人佔領此地。沿途,希特勒的軍隊要佔領伏爾加河河畔極具戰略地位的城市斯大林格勒。

    1942年6月,在溫和的夏季,德軍朝斯大林格勒展開猛攻。一開始的空中轟炸將這座主要為木結構的城市燒成平地,剩餘的建築物變成瓦礫堆。

    “蘇聯完蛋了!”希特勒這麼宣佈,但這有點言之過早。11月19日,在風雪的掩護下,蘇軍展開攻擊,德軍損失慘重。

    12月16日,伏爾加河終於封凍。德軍由於炮彈短缺,無法炮轟伏爾加河。朱可夫的第六十二軍團建造了一座新的渡河冰橋。在接下來的7周內,卡車及其他車種將食物、武器、醫療補給品和溫暖的衣物運到蘇聯軍隊。

    德軍繼續忍受大約徘徊在零下35℃的氣溫。每天僅500卡熱量的食物維持生存,他們對肝炎、腹瀉及斑疹、傷寒等毫無抵抗力。他們無法洗漱,因為沒有足夠的燃料可以融化冰雪。

    7天氣不好免受核武器的小倉

    為減少盟軍傷亡,加速戰爭程序,迫使日本投降,並抑制蘇聯在遠東的擴張,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在日本東京在內的六個城市(東京、京都、新潟、小倉、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古都,出於戰後對日本統治的政治需要被排除;東京此前受到過多次轟炸,不容易評定原子彈效果;新潟是日本重要的鋁製品生產基地,但距離過遠;小倉是日本九州的重要工業基地,但投擲當天氣象條件不佳;經過考慮,美軍把核攻擊目標選定為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廣島是日本的陸軍之城,是日本防衛本土的第二總軍司令部所在地,所有前往中國、北韓、東南亞、南洋諸島的日本陸軍均從廣島起航。長崎則是日本工業特別是造船業的重要基地。

    8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舉世聞名,盟軍由此開闢了歐洲的另一個戰場,直接牽制德軍的戰鬥力,從而逐漸扭轉戰局。而盟軍的計劃是要將數百萬人的部隊投送到法國的海灘,從那裡入境。這麼多的人力需要極為龐大的運輸規模,當然需要良好的天氣,比如,登陸時至少要有5公里的能見度,風不能太大,海面比較平靜;適宜的天氣最好能持續一陣子。

    根據分析,理想的攻擊時期是春天,4月的好天氣機率是40%,5月的好天氣機率是30%,然而因為要集結更多兵力,最後計劃延遲到6月。6月的攻擊時間有兩個,第一個是6月4、5、6三天,如果這三天不成,後備的時間是6月19日。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6月的4日、5日連續都是暴風雨天氣,預測顯示在6日黎明的幾小時內會有好一點的天氣,但是溫度會急劇降低,同樣會增加登陸的難度,最後,三個氣象預測中心以2比1的結果,建議攻擊選在那個時間。這是個大膽的決定,大膽到艾森豪威爾在行動前就準備好了行動失敗後該說的話,萬一失敗了就進行釋出。

    4日、5日的連續暴風雨天氣讓德軍巡邏隊以及偵察機沒能勘測到盟軍的準備行動,而德軍也自大地認為,既然己方如此不便行動,盟軍也應該不會組織軍事行動,與此同時,盟軍還編織了在其它地方調動兵力的假象,讓德軍安心,所以隆美爾居然抽空在6號給妻子慶祝生日去了!

    登陸當然很慘烈,尤其在奧馬哈海灘,德軍從高向下射擊,給盟軍的平面登陸造成巨大阻力,最後,美軍以死亡1465人,傷3184人,失蹤1928人拿下了這個海灘。

    合上“諾曼底登陸”這一頁,人們發現,幸虧盟軍大膽地抓住了6日凌晨那幾小時的時間視窗,否則如果計劃拖延至6月19日,歷史將完全改寫。因為6月19日那幾天諾曼底遭遇了連續4天的暴雨侵襲,就算盟軍能登陸,補給品也上不了岸,而如果時間再往下拖,德軍可能就會發現盟軍在諾曼底一帶的運動,兵力就會向這邊集結,結果就完全不一樣。6月4、5、6日的天氣,先是暴雨而後短暫好轉,正是那一點點變化,改變了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判斷溼氣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