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一粒粟
-
2 # 尋根拜祖
項伯就是項羽的災星,至少三次出手幫助劉邦,讓他躲過了滅頂之災,項伯也因此被劉邦賜姓劉,封為射陽侯。放著自家人不支援,反而吃裡扒外勾結劉邦,項伯因此被後人譏笑。倘若他助侄子項羽成就帝業,封侯只是起步價,何至於得了塊小封地,後來還被奪封了。
項伯至少給予劉邦三次幫助,分別是:
第一次:函谷關前,給劉邦通風報信
劉邦攻入關中後,拿著楚懷王的雞毛當令箭,立刻封鎖函谷關,想關起門來稱王。結果被自己的部下曹無傷,在項羽面前擺了一刀。項羽當即揮兵函谷關,所謂天險,在項羽的勇猛面前就是朽木一塊,迅速被攻破。
項羽計劃第二天就滅了劉邦,以項羽的戰鬥力,失去函谷關庇護的劉邦,在他面前就是不堪一擊的豆腐渣。
就在劉邦危在旦夕的時候,項伯夜闖劉邦營地,把這條軍事行動計劃,透露給了好友張良。在張良的引薦下,項伯與劉邦見了面,並答應幫他說服項羽取消軍事行動,並讓他一早就去項羽大營,親自做解釋。
如果沒有項伯的通風報信,劉邦死到臨頭都不知道!
第二次:鴻門宴阻止范增刺殺計劃
這段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不細說。項伯為了幫劉邦,可以說毫無顧忌地站到了劉邦這一邊,親自拔劍上陣,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項莊。
第三次:項羽分封諸侯,項伯幫劉邦討得漢中
秦滅亡後,項羽大封諸侯。不過項羽這件事做得很不公平,導致後來天下紛爭不斷。其中劉邦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起先他僅僅得到了巴蜀之地,親手打下來的三秦之地,被項羽封給了章邯等三人。
項伯在張良的收買下,親自為劉邦當說客,說服項羽將漢中之地封給了劉邦。這樣一來,劉邦實際擁有了秦嶺以南大片沃土,也為將來兵出漢中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如果沒有漢中地區,劉邦很可能被困死巴蜀!
項伯為什麼會背叛項羽,史書沒有太多明確交代,但從分析中,還是可以略知一二。
因為張良的關係,被劉邦收買項伯第一次幫劉邦,是由於張良的關係。項伯當年殺人,被秦朝官員追拿,在張良的救護下,他才躲過了大難。項伯之所以夜闖劉邦大營,其最初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幫劉邦,而是為了救張良。
之所以轉而幫助劉邦,完全是張良的原因,當然,也許跟劉邦不遺餘力的賄賂,甚至跟他結成兒女親家也有關係。
可見項伯此人有個最大的毛病,為了個人的小義,完全不顧集體的大義,甚至為了個人的私利,隨時可以犧牲集體的利益。
張良這是吃準了項伯的這個軟肋,輕而易舉地虜獲了項伯。或許此後項伯已經變成了劉邦安插在項羽陣營中的棋子。
項羽的猜忌心理,內部缺乏凝聚力項羽陣營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缺乏凝聚力,這跟項羽耳根太軟有關係。或許他個人能力太出眾,骨子裡不大瞧得起自己的部下,總覺得自己勇冠三軍,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一切。所以項羽對部眾相對來說比較吝嗇,甚至苛刻,乃至於猜忌。
當初陳平一條並不高明的離間計,讓項羽集團的頂樑柱范增,輕而易舉地被項羽排斥,結果鬱悶死在回鄉的路上。
連范增都能被猜忌到這種程度,其他諸將,包括英布、季布、龍且在內,都一度不敢多說話。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項伯也受到了猜忌,但項伯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想獨善其身恐怕難度也會比較大,至少危機感還是有的,親情也不能代替這樣危機感。
不排除項伯真心認可並支援劉邦有沒有可能,項伯真心擁護劉邦呢?也許存在,至少不能排除。
當初項伯幫助劉邦後,能與劉邦結為女兒親家,說明項伯對劉邦有不同凡響的認同感,否則如果為了錢財,就當一次交易好了,為何無事生非,弄出那麼多麻煩,就不怕將來在項羽面前東窗事發嗎?
所以,很可能項伯被好友張良說服,認定劉邦才是真龍天子,至少比他那個侄子強,後來他其實就是劉邦的間諜!
有一個明擺的事實,假如項羽取得天下,他這個叔叔至少封侯,最大可能是封王。改投劉邦,封侯基本是他的上限,這個簡單的賬項伯不可能不會算。他認定項羽能給的“王”就是水中花,而劉邦的“侯”卻是實實在在的,非此不足以解釋項伯的背叛行為。
-
3 # 劉一千五
項伯這個人在歷史上很有普遍意義。
在彼時彼地彼種環境下,誰分得清楚漢的最後歸宿?
後人一提項伯就是個"罵"字當頭。抨擊他壞了侄兒的大事。
而項羽好牌打得稀爛,由強盛到衰敗,並不是叔叔項伯造成的。
項伯只不過有點蠢,其心地也壞不到哪裡去,更遑論背叛項羽了。
事情還得從張良談起。
項伯常殺人,臣活之就這句話,說出了項伯與張良有生死之交。項羽一家是楚國的鐵桿死忠,自項燕為王翦所殺。這口氣就窩在項氏家族心中。所以在秦始皇統治之下,項梁在會稽"陰部勒徒眾",早就要反秦了。
項伯殺了許多秦吏,這是要足夠膽氣和執著的,而被追捕。碰上大名鼎鼎的博浪沙主謀張良。他們一塊兒反秦。不用說,項伯殺了了許多人,張良救過他幾回。
後來"鴻門宴"頭晚,項伯去救張良,算是不忘朋友。只是,被劉邦利用了。項伯答應幫忙。
也難怪,兩大反秦勢力,剛過了翻秦始皇的牌,又想翻對方的牌。項伯作為二巨頭之外的特別人物,他覺得有點地位化干戈為玉帛,他責無旁貸。畢竟這會兒秦帝國還存在著宗室王公群臣。還在咸陽宮裡活著。
劉邦和項羽,一個十萬人馬,一個四十萬人馬。這在史書上是鐵板釘釘的事。也許歷史上的兵力對比,就這一次沒爭議。
其他都是海綿汲水,象曹操十幾萬馬吹成八十三萬,號稱百萬,要與孫權"會獵於吳"。前秦荷堅百萬人馬被東晉八萬人馬完敗,前秦倒底來了多少人馬?沒人知道。水份如發水牛肉,淌出的水滴也是兵!
劉邦劣勢,項羽強勢。項伯覺得有寬大為懷的氣度,幫弱者一把,他認為沒錯。所以他在救朋友的同時,又捎帶把朋友的朋友給救了。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好心幫了倒忙,由此害了楚國上下。
鴻門宴上,這回是項伯成了正宗的"攪屎棍",是歷史上最完整版的自作聰明。但決定權並不在他手中!項羽如果要解決自己認為的患害,縱有十個群魔亂舞,也擋不住劉邦一行的悲催命運。
退一萬步講,范增對項羽除了"恨鐵不成鋼″外,他又能如何?一樣氣得吐血。由此可見,船上人不努力,只怕你坎上人掙斷腰。
項羽分劉邦於巴蜀。
秦之遷人,常居蜀若一丈長的棧道一抽卻,巴蜀即成"天牢"。劉邦給張良無盡財寶,張良用財寶給朋友項伯,項伯說動項羽把漢中給劉邦。劉邦有了漢中,天牢就變成天府。事情於此就大有可觀了。這一次,還是項伯成全劉邦,完全是項羽剛愎自用,盲目相信三秦王的遮蔽作用而造成的。
滎陽對峙,項羽要把太公做湯鍋涮羊肉。項伯又出面了,這回項伯糊塗之極,簡直就是高樓建甌了。沒法說他是不是他患了美爾尼綜合症,反證這次是出了名的老年痴呆,呆得非常厲害:
天下事未可知,殺之無用,徒增禍耳這次不僅讓君王形象一落千丈,先使君王計策徹底失敗,次使劉邦,太公,呂后逃過一劫。
項伯如此糊塗,反證出項羽識人不明。項羽識人不明,方才一步一步走向頹敗。
上述幾例,說明:
項羽無智,項伯少識,劉邦無義,張良不仁。項羽識人不明,少有智謀,終至於自刎而死;項伯少識,因小失大,客觀上幫了君王倒忙;劉邦無情,後來對待項伯真是冷血,恩情淡如水;張良利用項伯的心無成府,成全了自己的"智謀之士",算是不仁不義。
-
4 # 遙望燕園
鴻門宴是一場大戲。
項羽、劉邦、范增、張良、項伯、項莊、樊噲等,都在這場大戲中奉獻了最精彩的演出,尤其是項伯,明明是項羽的小叔叔,卻不像范增那樣幫項羽謀劃剷除劉邦之法,反而用自己的身軀為劉邦擋劍,致使在筵席上舞劍的項莊沒法藉機行刺劉邦。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項伯不幫項羽殺劉邦,反而幫著劉邦擋劍呢?
按照《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項伯之所以這麼幫劉邦,起因在於張良。
早在項氏起吳之前,項梁、項伯兄弟都是大秦帝國的通緝犯,為躲避大秦帝國的追捕,兩人分頭行動,項梁躲在會稽,項伯躲在別處。躲在別處的項伯幸得張良的幫助,方才躲過大秦帝國的抓捕,因此可以說,張良於項伯有救命之恩。
其後,項氏起吳,劉邦起沛,張良又以韓司徒的名義成了劉邦事實上的臣子,及至鴻門宴前,項羽採納范增的建議,意欲偷襲駐軍灞上的劉邦,項伯擔心張良會在這場偷襲中成了冤魂,故而深夜來到灞上,以實情相告,打算帶張良逃命。
頗有知恩圖報的模樣。
但張良認為,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張良不能眼看劉邦身處大難而一走了之,所以一定要把這個訊息轉告給劉邦。如此,劉邦和項伯相見,劉邦當即款待了項伯,並約為兒女親家,請項伯為他到項羽面前說好話,說他劉邦願意臣服於項羽。
於是,酒足飯飽,項伯又回到鴻門,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向項羽報告,項羽認為,劉邦既已臣服,就不需大開殺戒了,但亞父范增卻認為,劉邦若真能孤身前來鴻門,正是天賜良機,項羽可趁此機會,兵不血刃地幹掉劉邦,以除後患。
是以有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戲碼。
項伯已經承諾了劉邦了,要護劉邦周全,做人豈能言而無信?所以才為劉邦擋劍。
《史記》中的這種解釋也說得通,也一直都為大眾所接受。
但是,項伯首先是一個政治人物,其次才是一個講信義的普通人。
作為政治人物,以什麼手段消滅對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消滅對手。從這一點來講,項伯、項羽、范增三人的訴求應當是一致的。
之所以項伯為劉邦擋劍,一定是因為,在項伯的思維裡,劉邦不是對手,而是盟友。有這種看法很正常。
鴻門宴前,劉邦和項羽同為懷王之臣,同奉懷王命攻秦。更早之前,項梁還活著的時候,劉邦是和項羽並肩作戰的將軍,二人是真真正正的戰友,並曾約為兄弟。
劉邦之外的其他諸侯,章邯是殺害項梁的兇手,魏望豹、趙王歇、韓王成、燕王韓廣、司馬卬、臧荼等人要麼跟項羽沒什麼交情,要麼就是跟項羽接觸時間短,還沒培養出足夠的戰友情。
因此,在項伯或項羽的眼裡,劉邦是比其他諸侯更可靠的一個存在。
這裡比較讓人奇怪的是,為什麼范增要除劉邦?果真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劉邦是能跟項羽爭天下的人,所以要先下手為強?還是范增心中另有打算呢?會不會范增想挑劉項二人爭鬥,好讓遠在彭城的懷王坐收漁翁之利呢?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
-
5 # 小劉解讀
霸上孤軍勢莫支,鴻門一劍事尤危。射陽不與留侯舊,楚漢興亡未可知。
項伯:霸王項羽的叔叔,項氏集團的重要人物。一個自詡為“義”士的政治糊塗蟲,最終以一個“義”字,間接的葬送了西楚政權的統治地位,同樣的成就了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義字當先,第一次“救駕”。在“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懷王之約下,劉邦首先佔領了秦都咸陽,並且封鎖關口阻止項羽進入。項羽大怒,聽取了亞父范增的建議,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以項羽的軍事實力要打敗劉邦很容易,更何況“鉅鹿之戰”一戰成名令諸侯“膝行而拜”,楚軍正是士氣高漲的時刻。項伯義字為重,夜見張良。因為早前張良對他有“義”,所以項伯無論如何都要救張良一命。張良聽說此事後,馬上就要告訴劉邦。張良給項伯解釋說:你因為我們之間曾經有“義”而救我,現在劉邦對我很“義”。如果我今天自己逃了而沒有告訴劉邦,我就會成為天下最無“義”之人。你有“義”而陷我於不“義”,我不幹。
劉邦在危機時刻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讓項伯決定做一個政治投機者。劉邦見項伯之前問張良:你和項伯誰年齡大?得到肯定回答後,劉邦決定“以兄事之”。不難想象劉邦滿臉堆笑地捧起酒杯對“伯哥”一番溜鬚拍馬,並當場許為“兒女親家”。項伯被這個“親情氛圍”突然打蒙,這是在侄子項羽那裡永遠得不到的家庭溫暖。項伯熱淚盈眶的想到:就是沒有侄子項羽這棵大樹,最起碼還有劉邦可以依靠……
一場危機輕鬆化解。
危機時刻,第二次救駕項伯連夜回到楚軍大營把情況跟項羽一說,項羽同意劉邦前來“述職”並擺下鴻門宴。
項羽消除了對劉邦的威脅,但是鴻門宴還有一個重要的人嚴重威脅著劉邦--范增。范增見項羽做不了殺劉邦的決定,立即召集項莊上演“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最危急的時刻項伯挺身而出,要求與項莊對舞,化解了劉邦第二次危機。
正是有了兩次“救駕”之功,所以在劉邦稱帝后,項伯不但沒有獲罪,反被賜姓劉,封射陽侯。但是,相比之前的“活躍”,項伯淡出了歷史的舞臺。其中原因,耐人尋味。
還有當初劉邦許下的“兒女親家”,估計項伯“不敢說,更不敢問”。射陽侯爵位也只傳了他一個,他的兒子有罪,侯國被奪。另一個兒子以謀反罪被滅三族。至此,整個項伯家族消失。如果再給項伯一次選擇的機會,他還會選擇幫助劉邦嗎?
回覆列表
項伯這個人是很講義氣的,但可惜是隻講小義,不論大義。
項伯出身在沒落的貴族之家,早年曾行俠仗義,犯法逃跑,得到同樣是貴族出身的張良的大力幫助,得以逃避了秦朝法律的懲罰,從此對張良是感恩戴德。誓要報答張良。
鴻門宴之前,項羽要攻打劉邦,是項伯偷偷把訊息告訴張良,懇求張良隨自己逃跑,被張良引薦給劉邦後,劉邦可是情商滿滿,又是倒酒,又是送禮,還和項伯約定兒女婚姻,一頓猛於虎的操作,把項伯的心完全拉倒自己身邊。
回到項羽身邊,項伯馬上替劉邦賣力的宣傳,直到把項羽的心也說軟了,倒覺得對不住劉邦一樣。
在鴻門宴上,又是項伯處處以身體保護劉邦,免受舞劍的項莊的刺傷,可見,對劉邦來說,項伯是千古功臣,而對項羽來說,可就是吃裡扒外,千古罪人了。
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重重圍困,半夜,四面楚歌,項伯看到情勢不妙,項羽要完蛋,再次逃跑,到劉邦的隊伍中尋求庇護去了。
戰後,劉邦勝利,順利登上皇位,為感謝項伯對自己的恩義,劉邦賜項伯劉姓,並封為射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