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入南風

    歷史人物,我最喜歡 秦宣太后。

    秦宣太后羋月雖出生楚國王族,但並非嫡出公主,地位不高。

    秦國當時向最強大的楚國求親聯姻,楚國捨不得嫁嫡出公主,便講羋月嫁了過去。

    羋月嫁到秦國被封為八子,便稱“羋八子”。羋八子一生為秦惠文王嬴駟誕下三個兒子。在母憑子貴的後宮裡,她生下三個兒子,卻依然只是“八子”,其中與惠後脫不了干係。

    秦惠文王死後,其子嬴蕩繼位,稱“秦武王”,因為愛好比試力氣,在一次舉鼎中身亡,後來透過一系列現在還無法考證的運作,羋八子的其中一個孩子,在別國當質子的 嬴稷 繼位,史稱“秦昭襄王”,母親羋月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開啟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垂簾聽政生涯。

    你以為宣太后羋月開掛的人生結束了?

    嬴稷繼位後以惠後為首,發動七公子之亂,聯合其他諸侯國蠢蠢欲動,除此之外,秦國還面臨著義渠部落的侵襲,如此內憂外患,宣太后不慌不忙,辦起了喜事,向母國楚國求親,並將秦國的一位公主也嫁入楚國,親上加親,如此,楚國便出面調停眾國;另一邊,宣太后講義渠首領翟驪宣到宮中,當時的翟驪年紀輕輕二十多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喝多了酒對舞女動手動腳。當時羋月也有四十歲左右了,但是徐娘半老 風韻猶存,翟驪便倒在了宣太后的溫柔鄉里,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此期間,宣太后和翟驪還生了兩個兒子。

    藉著這個機會,羋月花幾年時間終於平息了諸公子之亂,秦國得以休養生息。

    還有一點,宣太后羋月最終同意嬴稷殺掉翟驪和他的兩個兒子,因為她最終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 2 # 吳斯末

    最喜歡的是司馬懿。

    三國時期能人輩出,司馬懿算不上英雄,卻能歷任四朝元老屹立不倒,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司馬懿秉承家教,從小喜怒不形於色。黃巾起義爆發後,父親生死不明。他即使心中悲憤,但卻知道自己身小力薄,而選擇默默讀書,引而不發。

    司馬懿二十三歲當了會計。這為他以後統領千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主帥要對軍隊車馬糧餉一清二楚,方能運籌帷幄。

    曹操看出司馬懿是個人才,請他效力,他卻拒絕了。曹操當時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懿深知拒絕曹操是什麼後果,所以他只能裝病,這一裝就是七年。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足不出戶,裝病七年,這麼強的忍耐力,有幾人能做到呢?

    七年過去了,曹操又想起了司馬懿,知道他在裝病,下令把他抓來,讓他當曹丕的家庭老師。

    司馬懿深得曹丕喜愛,隨著曹丕在奪嫡中勝出,司馬懿成了曹丕身邊不可替代的人。

    司馬懿嶄露頭角的第一計,便讓關羽送了命,讓蜀、吳戰爭不斷,國力消耗。此時他建議曹操囤糧備戰,為魏國一統天下奠定基礎,正因如此,曹操臨死也沒捨得殺了他。

    曹操去世後,司馬懿當上了曹丕的秘書長。後來漢獻帝讓位,曹丕登基,司馬懿拜撫遠大將軍,負責處理京城一切事務,可調動軍隊,大權在握。

    曹丕死後,司馬懿又成了託孤重臣。他棄文從武,開始翻開軍事生涯的嶄新一頁。

    三國時期,只有諸葛亮與他伯仲之間。兩人在戰場上鬥智鬥勇,最後的贏家是司馬懿。兩次對戰,司馬懿都堅守不戰,即使對方每日謾罵,司馬懿都微微一笑。諸葛亮無計可施,最後病死。司馬懿再也沒有了對手。

    曹芳登基,司馬懿第三次成了託孤之臣,這時司馬懿已經是四朝元老,權傾朝野,無人能及。

    司馬懿一生想著效忠大魏,可面對功高震主的司馬懿,即便他沒有反叛的想法,在一些人心裡,依舊是眼中釘肉中刺。

    代表皇權勢力的曹爽步步緊逼,司馬懿依然選擇容忍,只要不危及到生命,他會一直隱忍下去。

    司馬懿又裝病兩年。但曹爽對司馬懿亡心不死,不斷試探,惹怒了司馬懿,他偷偷募集三千死士,隱藏起來,最後打敗了曹爽,司馬懿又一次笑到了最後。

  • 3 # 王勞米歷史匯

    我最喜歡的是柴榮

    在那樣一個極度黑暗動盪的時代,柴榮的橫空出世真的是感動天感動地的。作為皇帝,他無疑是出色的【不僅僅是不錯呦】,極有前途的,因此直到現在,還是很多人會討論說,如果他不死......(知乎上有過,參看殷守甫的回答吧。感興趣去搜吧,不知道怎麼放連結。。。。)

    且不說這有何意義,但至少表明了,大家對柴榮,對他的“三十年”宏圖,是充滿了期待的,因此才會覺得遺憾和可惜。

    簡單說來

    柴榮是五代十國第一明君。【這也是史學家公認的,沒什麼爭議吧?】

    下面一點點來說

    “在位短短的5年間,他清吏治,選人才,均定田賦,整頓禁軍,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曆法,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

    再選取歐陽修的一段話:

    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

    以上是文治武功。

    看看他即位後這麼短的時間做了多少有利於國家百姓的事情吧,並且前前後後五次親征。

    我覺得這些成績沒什麼好爭議的吧?柴榮的確是一位有能力有抱負,事必躬親嚴於律己的出色的皇帝。是那個黑暗時代最為耀眼的皇帝。

    下面是一些爭議:

    關於滅佛運動

    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

    柴榮此舉的確打擊了佛教,影響的確是非常深遠,加上柴榮本身能被詬病的少,因此這一點就尤為放大了。

    但請注意,那時候很多人是將寺廟作為避難所的,多好啊免稅免徵的,你柴榮還非得逼的使得別人還俗,又得重新下田插秧了又得給你交錢了!

    可是此舉的作用呢?錢籌到了,有了強化軍隊攻打南唐的資本,勞動力 財政收入 軍隊都是大大擴充了。

    還有一點,滅佛不是全毀,也不是硬逼這些僧人全部還俗娶媳婦,柴榮有下令,“男子女子如有志願出家者……男年十五以上,念得經文一百紙,或讀得經文五百紙,女年十三以上,念得經文七十紙,或讀得經文三百紙者……”

    只要你可以按要求背出經文,你就可以好好做你的和尚尼姑,誰讓這麼多偽僧人存在呢?若寺廟全是這些個偽僧人存在,只怕也不會有什麼發展吧?

    關於嗜殺

    真是不知道從何說起了。

    是殺了臨陣脫逃還想拉劉詞的援軍一起逃跑的樊愛能和何徽?要知道高平之戰的重要性,這些個可恨的老鼠屎不該殺?

    是楚州屠城?

    陸游《南唐書》記載:“周兵死傷亦甚眾,世宗怒,盡屠城中居民,焚其室廬。”

    屠城一事是確確實實發生了。但當時情況如何呢?

    柴榮再次親征,先克濠州,再馬不停蹄攻打泗州,接著率兵沿著淮河兩岸追擊南唐軍隊,一直到楚州。必須要讚許柴榮身上這種有進無退一馬當先,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霸氣。但此時身心俱疲的柴榮遇上頑強抵抗的張彥卿,有多頑固?城破後仍然率一千多人與後周軍隊巷戰,直至全軍覆沒,同時也使得後周軍死傷慘重。【參看了《如果這是宋史》】

    因此,盛怒之下,造成了僅有的一次屠城。

    但,必須客觀說一句,屠城在古代戰爭中本身就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一種常用的手段。更不用說在五代十國那個混戰黑暗時期了,黑暗到什麼程度呢?吃人的大將多了去了。【屍體醃製作軍糧的秦宗權,還有李處耘王彥升王繼勳......】

    《棗強縣誌·大事記》記載:“後梁太祖乾化二年(912),梁、晉爭奪本縣縣城,梁獲勝,幾乎全城百姓被殺”。

    郭威造反回京時給手下的甜頭就是你們可以大肆劫掠。

    後唐李存勖,偷襲梁國都城幽州,又沿途拔寨屠城,殺人無數。

    另外,柴榮之前攻打壽州,花費多少人力時間,長達17個月,遠比楚州困難吧?按說劉仁瞻這麼頑固可憎,柴榮在進城之時也該屠城以洩憤,可是他厚葬了病亡的劉仁瞻,併為其送行。

    《舊五代史》中有說,柴榮整改了之前嚴苛的法律,廢除了什麼凌遲處死隨意處死的條例,然後改善成了《大周刑統》,也就是《大宋刑統》的雛形。

    因此,個人認為下面的說法更公正一點:

    薛居正:“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逮至末年,漸用寬典,知用兵之頻並,憫黎民之勞苦,蓋有意於康濟矣。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說柴榮衝動易怒,常常後悔自己所為,我比較同意。比如南唐孫晟,剛剛殺完,柴榮就後悔了。但說他嗜殺,絕不同意。

    司馬光:“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

    《歷代通略》:五代諸君,多刻其民而驕其軍。世宗獨能嚴軍而恤民,治律歷,興禮樂,正刑統,禁私度僧尼,毀佛像鑄錢。注意元元,留心邦本,於五代十二君中,獨稱為最美!行善政,史不絕書。論者謂五代之君,世宗第一,唐明宗次之,周太祖又次之。餘無稱焉當矣。

    范文瀾:“周世宗唐明宗打天下可謂並駕齊驅,但唐明宗的治天下不可與周世宗同日而語”!

    好吧,就先這樣。

  • 4 # 運小貝

    我最喜歡的人是項羽,因為項羽有成為一個王者所必須的全部要素。

    雖然項羽在楚漢相爭之時敗給了劉邦,但是這不是項羽的能力不行,項羽只是項羽以一己之力要對抗劉邦的整個集團。論勇武霸王之戰力自然不是劉邦大將樊噲可以比擬的。

    不說霸王的武藝樊噲等不能比,就是力氣也不是樊噲可比的。

    劉邦最出眾的是御人之術,手下謀士武將眾多,首先謀臣劉邦有張良負責戰略戰術甚至諜報。項羽有什麼,只有一個接近七十歲的范增沒辦法自己還要當寶,後期沒了。

    劉邦有蕭何為他物色人才,負責劉邦的後勤供給。項羽這些都需要自己來,沒有獨擋一面的人。

    武將方面張良蕭何不停的為劉邦招募有才能的武將。項羽之後龍咀英布等將,說實在的比樊噲強不了多久。

    軍事統帥劉邦有韓信,項羽也只能自己上。

  • 5 # 屈羽徹民汗燁

    光武中興之主——劉秀 李靖評價:獨能推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賢於高祖遠矣,毛澤東評價: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人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在家讀書,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轟轟烈烈,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南懷瑾評價: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大概算來,只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無論是帝王,將相,學術大儒都對光武評價深遠,我個人喜歡劉文淑的原因不在其優秀的軍事才能,也不是對陰麗華的那份執著,而是他那份對功臣的態度和做法,可以說劉秀是歷史唯一一個對開國功臣沒有殺戮的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一個不是沾滿有功之臣的鮮血,站在帝王的角度,也是無可厚非的。

  • 6 # Teacher黃

    要說歷史上的人物,我喜歡的真的不少。首先當數秦穆公,他把秦國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諸候國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後來的秦國又發展成了“戰國七雄”之首,到後來,到了秦始皇的時候 ,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 7 # 仁者厚德載物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民族英雄袁崇煥,袁崇煥是明朝頭號抗金名將,他擊敗的對手是中國曆代名將中最強大的。

    袁崇煥作為文官出身的一代名將,智勇雙全,赤膽忠心,兩袖清風,在明朝軍隊對後金主力連戰連敗的危局下,民族英雄袁崇煥橫空出世,力挽狂瀾。

    1626年2月的寧遠大戰,袁崇煥指揮一萬多明軍以少勝多,大勝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帶領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殺死殺傷一萬多後金軍,使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

    1627年6月的寧錦大戰,袁崇煥指揮明軍大勝滿清開國君主皇太極以及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濟爾哈朗阿濟格豪格德格類嶽託薩哈廉瓦克達等後金悍將帶領的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等,擊斃覺羅拜山巴希等,後金軍主力傷亡慘重,皇太極被迫撤退。

    民族英雄袁崇煥可以說是唯一讓努爾哈赤皇太極等後金主力畏懼的明朝將領 。

    可惜民族英雄袁崇煥有崇禎帝朱由檢等一群吃裡扒外的豬隊友,1629年6月袁崇煥就上書提醒崇禎帝說皇太極有西向窺視中原的動向,但崇禎帝不但麻痺大意,反而逮捕袁崇煥派去協防遵化的關寧軍將領王威,袁崇煥派去協防薊州的關寧軍將領謝尚政等也被當地明朝官員譴回。

    可以說崇禎帝等人是導致皇太極從薊州進攻北京的罪魁禍首,袁崇煥掛念北京的崇禎帝與老百姓的安危,帶領幾千關寧鐵騎千里迢迢救援北京,而崇禎帝及北京軍民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認為是袁崇煥為了與皇太極議和故意引狼入室脅迫崇禎帝,拒絕袁崇煥的關寧軍進城修整,北京的明軍甚至辱罵關寧軍是奸細並殺害關寧軍士兵。

    1629年12月,北京保衛戰全面爆發,袁崇煥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帶領幾千關寧鐵騎在缺衣少食天寒地凍露宿城外的惡劣情況下浴血奮戰,大勝莽古爾泰阿巴泰多爾袞阿濟格多鐸豪格等的幾萬後金主力,幾千後金軍慌不擇路淹死在運河中。

    就在袁崇煥奮不顧身血戰打退後金軍主力的時候,卻被崇禎帝恩將仇報逮捕下獄,1630年8月,袁崇煥被崇禎帝自毀長城千刀萬剮傳首九邊。

    鐵骨錚錚的民族英雄袁崇煥在遇害之前仍然對冤殺他的崇禎帝等毫無怨言,留下“忠魂依舊守遼東”的千古絕唱。

    民族英雄袁崇煥救援北京卻被崇禎帝冤殺以後,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投降後金暨滿清的明朝將領層出不窮,1631年祖大壽殺害何可綱投降後金,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帶領一萬多明軍及紅衣大炮投降後金,不久尚可喜也投降後金,明朝失去了對後金的大炮優勢,滿清軍多次長驅直入進攻明朝內地,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孫承宗盧象升等明朝將領戰死,洪承疇吳三桂等明朝將領帶領十幾萬明軍主力在松山大戰被皇太極的清軍主力打得慘敗,洪承疇等被俘投降滿清,明朝在與後金暨滿清的戰爭中江河日下敗局已定,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超領兵對戰魏國五子良將其中兩個,會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