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外科小徐
-
2 # 阿巖說事
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長期由於胃酸等胃部消化液反流至食管,引起的得食管黏膜炎症、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病變,是一種常見的食管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反酸、燒心、咽喉灼燒甚至有些人會由於咽喉灼燒導致半夜驚醒、失眠。
造成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多是由於食管黏膜受到不正常的刺激,發生了水腫和充血而引起的炎症。
那麼造成反流性食管炎的刺激因素包括哪些呢?1.愛喝濃茶、烈酒
很多老一輩兒人都有著不好的飲食習慣,比如平時困了愛喝濃茶、累了愛喝烈酒,覺得這樣又解乏又舒服的。但濃茶和烈酒,都會刺激到胃腸道黏膜,長期的黏膜刺激就會造成損傷,引起胃酸分泌異常,導致食管返流。
2.喜歡吃太燙的食物
很多人喜歡吃過燙的食物,還說什麼“一燙抵三鮮”,尤其是吃火鍋的時候,覺得越是剛撈出來的越好吃,完全不顧燙嘴,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一般來說咱們的食管正常的耐受溫度在40-50℃的之間,超過65℃時就會造成食管黏膜損傷,導致食管炎,嚴重的甚至會誘發癌症。
3.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以麻辣著名的川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當大家享受麻辣帶來的美味時,卻忽略了辣椒等刺激食物對腸胃黏膜的損傷,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有過吃完麻辣火鍋的第二天鬧肚子的情況,這就是由於辛辣等刺激食物使腸胃功能混亂,長此以往也會導致反流性食管炎
日常預防和調養方法1.高枕無憂
雖然現在醫學批評“高枕無憂”是頸椎病的誘因,但睡覺時將頭部抬高15-20釐米,能有效改善食管返流。頭部抬高後,胃酸會因為重力的作用下沉,相較於平躺,能大幅度減輕胃酸返流問題
2.吃飯不易過飽,儘量選擇低脂肪的食物
高脂肪飲食會促進小腸黏膜釋放膽囊收縮素,易導致胃腸內容物反流。吃飯過飽,會增加胃部壓力,同樣容易引起食管返流。
3.減肥
過度肥胖者腹腔壓力會增高,將促進胃液反流,特別是平臥位更嚴重,應積極減輕體重以改善反流症狀。
4.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能有效調節胃腸道分泌紊亂。造成反流性胃炎的原因之一就是胃腸道分泌紊亂導致胃酸分泌過多。益生菌中的A態基源菌,比如青春雙岐桿菌BH-20、嗜酸乳桿菌等。青春雙岐桿菌BH-20具有強耐氧性、強耐酸性、強定植力、強繁殖力四大特點,使活菌能夠真正定植於人體腸胃中,在胃腸粘膜上形成一層菌膜,促進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吸收率,促使菌膜下方潰瘍面的癒合,殺滅有害菌,幫助修復腸胃黏膜損傷,維護腸胃的菌群平衡。恢復胃酸的正常分泌。
-
3 # 炯心685
我是一個反流食管炎患者,現己完全康復所以針對這個有發言權。
首先反流食炎本人不建議吃什麼西藥,我吃了半年多一點好轉都沒有,而且副作用大。中藥還比較靠譜,但要找一個比較好的中醫。
我是中西醫都試過也沒好轉經老人講食療方法冶好的。現在一年了也沒復發而且小酒照喝。現在介紹給你方法:每星期吃一個豬肚,早餐一定要吃麵食。晚上饅頭,麵條都可以。三餐要定時只能吃半飽。飯前喝湯,飯後半小時不得喝水。用餐庫三小時不能平躺。食物不能涼的也不能過熱。早晚吃點山藥粉補充營養。不要使用刺激性食物。堅持半年,保證你康復。
-
4 # 電影院小紅票
我被這個病折磨了兩年,現在徹底好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起初我的症狀就是胸悶,喉嚨堵的慌,呼吸費力,經常吃過麵食就燒心,晚上睡覺返酸水。我感覺我得的這個病是因為我超愛吃辣的燙的導致的。去醫院檢查了很多專案,就連胃鏡都沒發現食管有問題,但是症狀一直都在,陸陸續續吃了很多醫生開的藥,自己百度看別人吃的藥,結果症狀依舊。我這人遇事就愛琢磨,覺得這個病吃藥是治不好的,還是要靠養胃。從那以後,我每天不再吃辣的,燙的食物了,每頓飯只吃原來的1/3,每天晚上小跑20分鐘,再快走20分鐘,就這樣堅持了兩個月,體重從180斤降到了155斤,現在之前的所有症狀都沒有了,但是我依舊不敢吃辣的了,我怕復發。其實這個病就是這麼簡單,只要把胃伺候好了,自然食管也就好了。
-
5 # 心血管黃醫生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於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爛、潰瘍等病變。本病臨床症狀表現多樣,輕重不一,主要有反酸、反食、反胃、噯氣、燒心、胸痛、吞嚥困難等,內鏡下表現為食管黏膜的破損。RE易反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是一種難治性慢性疾病。臨床治療包括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及外科介入治療等。
1. 改變生活方式
改變生活方式是治療RE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抬高床頭,減少彎腰和前傾動作;飲食節制,定時定量,睡前2~3小時避免進食;保持心情舒暢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應貫穿於RE的治療始終,甚至疾病康復後。如此可減少藥物維持治療的劑量,縮短療程,增強治療效果,降低複發率。
2. 藥物治療
胃酸抑制劑仍是臨床最常用且療效確切的方法,其中質子泵抑制劑(PPI)是治療本病公認的一線用藥,該藥起效快,緩解症狀迅速,耐受性好,運用較普遍。目前市場上PPI主要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目前常用的H2受體拮抗劑有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和尼扎替丁等,其抑酸能力相對較弱,療效顯著低於PPI,適用於輕、中症患者或無糜爛GERD患者的維持治療。
促進胃動力藥在治療RE的應用仍有爭議,目前常用的促進胃動力藥主要有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及依託必利等。該類藥物透過增加食管下端括約肌壓力,使食管蠕動功能改善,從而促進胃內容物排空,以減少反流的程度及頻率,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主要適用於胃排空延遲者。該類藥療效偏低,但可促進PPI的吸收,臨床常被作為PPI的輔助治療。
臨床常用的胃黏膜保護劑有硫糖鋁、枸櫞酸鉍鉀、氫氧化鋁凝膠、鋁碳酸鎂和氫氧化鎂合劑等。該類藥物能對損傷的黏膜起機械性保護作用,可與十二指腸液結合,亦可中和胃酸,故能減少膽鹽及胃酸對食管黏膜的損傷。胃酸抑制劑及促進胃動力藥症狀改善不明顯者應考慮是否存在十二指腸液胃反流,可給予相應的胃黏膜保護劑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藥物包括:帕羅西汀、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等。
3. 外科介入治療
RE患者內科正規治療經久不愈者,或服藥無效者,為避免長期服藥而提高生存質量,必要時可採用外科介入治療,包括開腹抗反流手術和腹腔鏡胃底摺疊術,其目的是阻止胃內容物返流入食管。
-
6 # 醫師楊浩
反流性性食管炎最常見的症狀為反覆的反酸、燒心,症狀較輕的可表現為噯氣(愛打嗝);也可有胸骨後疼痛的感覺,需與冠心病相鑑別;有些人可有咽部不適,有異物感,是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的誘發因素之一。出現以上這些情況時,儘早行胃鏡檢查明確診斷。
反流食管炎如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多種因素(食物、藥物等)引起的胃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從而使胃酸、胃蛋白酶及膽汁等反流物損傷食管粘膜組織。因此,治療的原則就是減少刺激、促進胃腸蠕動、減少反流情況,從而達到控制症狀、治癒食管炎、減少復發和防治併發症的目的。
常用的具體措施如下:
1.減少消化道刺激戒菸、戒酒,清淡飲食,避免硝酸甘油、鈣通道阻滯劑及抗膽鹼能藥物等,並注意餐後不宜臥床,維持合理的體重、保持大便通暢等等。
2.藥物治療
最常用有抑酸藥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和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如果長期有症狀,可使用抑酸藥長期維持。
3.手術治療
有嚴重症狀,而且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也不好的患者,可以考慮抗反流手術治療。
-
7 # 降酸聯盟
相信很多人有過反酸、燒心的症狀,並且很大一部分人反酸、燒心的症狀總是反反覆覆,長期吃藥成了唯一的選擇。可現在有新的治療方法,安全,方便,有效,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目前對反流性疾病的治療,基本都是用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等,這些藥的原理是抑制胃酸的分泌。
我們消化食物不僅僅有胃酸還有消化酶的參與,胃酸的酸性越強,消滅細菌和消化食物的能力越強。而消化酶是需要酸才能被啟用,胃酸的酸性越強被啟用的消化酶活性越強,消化食物的能力也越強。在胃液的消化酶中90%是胃蛋白酶。
那麼,反流性疾病是胃酸導致的?還是消化酶導致的呢?
美國的反流性疾病專家Jamie A. Koufman, MD(傑米·考夫曼)與Nikki Johnston, PhD(尼基.約翰斯頓)博士的最新研究發現,反流性疾病是胃蛋白酶3b活性過高導致的,在炎症部位都發現了與組織相連的胃蛋白酶3b,是胃蛋白酶的活性過高導致了反流性疾病。滅掉胃蛋白酶活性就不會對組織造成傷害。
如何滅掉胃蛋白酶活性呢?
Jamie A. Koufman, MD(傑米·考夫曼)與Nikki Johnston, PhD(尼基.約翰斯頓)博士在實驗室的研究發現,胃蛋白酶需要酸來啟用,當pH2.0時活性達到峰值(100%被啟用),當pH8.0時活性逐步降低,當用 pH8.8的天然鹼性水,能夠將人體胃蛋白酶進行永久滅活。
酸會導致反流性疾病嗎?
當然不會,酸只是個“幫兇”,“真兇”是消化酶。為什麼不是酸呢?我們瞭解一下反流到食管的內容物的酸度,也就是pH值,內容物的pH值是3.5左右,而我們喝的碳酸飲料和啤酒的pH值是2.5左右。也就是說,啤酒和碳酸飲料的酸度更強。
沒有胃內容物的反流,喝啤酒和碳酸飲料是不會導致反流性疾病的,所以導致反流病的不是酸,而是胃蛋白酶。
關於反流性疾病的治療的新突破?
現在普遍使用的是PPI質子泵抑制劑,也就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等。但有40%~80%的咽喉部反流患者並不適合接受PPI(質子泵抑制劑)的治療。質子泵抑制劑會引起很多不良反應,如腹痛、噁心、腹瀉和便秘。還有研究顯示,經PPI(質子泵抑制劑)治療的GERD(胃食道反流)患者與心肌梗死之間的關聯性增加,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
但值得患者慶幸的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Craig H. Zalvan(克雷格·艾文)博士與健康科學與實踐學院的Barbara Greenberg(芭芭拉·格林伯)博士,做了一個治療反流性疾病的對比實驗。一組用埃索美拉唑和蘭索拉唑治療咽喉部反流疾病,另一組用天然鹼性水(pH大於8.5)聯合地中海飲食(95%的植物性食物)治療咽喉部反流疾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治療效果是一樣的。患者可以在不使用埃索美拉唑和蘭索拉唑治療的情況下,用鹼性水聯合地中海飲食也能有效地控制病情。
研究者認為鹼性水聯合地中海飲食效果更好,因為這是一種有效而且是無風險的治療方法。研究者建議,疑似出現反流病的患者在進行任何藥物干預之前,應嘗試飲食療法。
為什麼鹼性水聯合地中海飲食效果會更好?
因為,喝水與吃藥的發揮作用的場景稍有不同。鹼性水(pH大於>8.5)飲用後可與食管粘膜接觸,直接對附著在食道上的胃蛋白酶進行滅活,而質子泵抑制劑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並不能直接作用於患處,因此鹼性水聯合地中海飲食效果會更好。
-
8 # 醫露
西醫診斷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要依靠胃鏡,透過胃鏡來進行檢查。可以看到食道哪個部位有炎症,食道有出血,或者是有糜爛的情況,就可以把它診斷為反流性食管炎。
西醫認為該病是由於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或食管酸廓清能力降低,或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壞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或胃、十二指腸功能失常胃排空異常等而引起的。
而中醫認為是由於飲食不節,情志失調,脾胃虛弱過勞或久病而致本病。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要注意的是:
進餐後不要立即臥床;
睡覺時可將床頭抬高一點;
另外要避免引起腹壓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等;
由於巧克力、咖啡、濃茶以及高脂肪食物等會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壓力,引起或加重反流,因此也要避免食用。
食管炎的嚴重程度和反流症狀無相關性,有些患者有典型症狀,有些僅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等消化不良等症狀,要注意與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鑑別。
反流性食管炎和咽喉炎症狀相似,兩者又有著緊密的關係,平時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在飽餐後馬上平臥,避免做彎腰、下蹲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反流性食管炎若早期診斷,並予以積極治療較好;但若延誤診斷,且治療不及時、不恰當,一旦形成瘢痕和狹窄等器質性病變,則常需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後一般不影響生活質量。
持續分享健康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覆列表
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藥物是抑酸藥,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H2 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適用於胃酸分泌過的患者,能夠減少胃酸分泌。
2.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抑酸作用強,為本病首選用藥,能夠迅速控制症狀、治癒食管炎。
3.抗酸藥:如氫氧化鋁、鋁碳酸鎂等,可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減少酸性胃內容物對食管黏膜的損傷。
4.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託必利等,增加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改善食管蠕動功能、促進胃排空,從而減少胃內容物的反流。
嚴重者可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