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hhhnd28005

    帥才必須有運籌帷幄的本領,因為他是領導者與最基層執行者之間承上啟下的紐帶和橋樑,所以,任用帥才應注意把握好五個標準:(1)分、明、勤。不分則不能使人心誠服,沒有凝集力的集體是什麼事也做不成的;不明則是非不清,意圖不朗,會使人無所適從;不勤則紀律荒廢,事務得不到認真及時的處理。所以,只有將才自身做到分、明、勤,才能帶出一支高素質的隊伍。(2)不怕死,即帥才首先要有一點捨生忘死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作為帶兵之將要有身先士卒,敢於衝鋒陷陣的精神,才能引導士兵拋頭顱,灑熱血;作為從政之將,要有獻身事業,以身作則的精神,只有把精力全部貫注於事業之中去,才有資格要求自己的屬下做到這一點。(3)不逐名利。為追求功名利祿而來的帥才,必然不會很好地控制個人的慾望,當自己晉升得慢一些時,就會怨氣沖天,這樣的將才再有才能,他也會影響屬下去爭搶薪水的高低、待遇的優劣,進而導致為毫釐之利而傷和氣。(4)身心健康。為將之才上要溝通領導,下要聯絡士卒,既動腦又動手。十分操勞辛苦。如果身體虛弱的人,會因過度勞累而吃不消,容易生病;如果缺乏精神支柱的人,就會因日久而產生厭煩情緒,離心離德,難當重任。所以對於將才來講,體格強健,精神飽滿是很重要的。(5)忠義血性。如果說為帥之才必須要同時具備以上四點要求有些過分苛求的話,那麼這第五點是絕對不可少的。因為帥才有優劣之分,也有擅長的區別,有的人多謀善斷,有的人勇敢沉著,有文經之才,也有武緯之士,各自會發揮不同的作用。但無論何種人才,若沒有起碼的忠肝義膽,血氣良心,則最終是無法使人信賴和依靠的。所以,選拔使用帥才要注意考察這五個方面。在清末年間,中國歷史出現了怪圈,那就是清廷所豢養的八旗軍和綠營兵雖然為數達到80多萬,但打起仗來卻派不上用場,倒是曾國藩自建立湘軍之後,力量不斷髮展,繼而繁衍出淮軍、楚軍、粵軍等等,為日後清統治的瓦解埋伏了定時炸彈,也為二十世紀初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種下了禍根。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患呢?這都與帥才的任用有直接關係。例如: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入門弟子,對於李的才能,曾國藩持肯定的態度,但對於他的德行,曾國藩一向不敢恭維,認為李年輕氣盛,急功近利,太看重金錢,過於講求實際,如果放在自己身邊多薰陶幾年就好一些,但是當時的戰事異常緊張,為了再組建一支淮軍與湘軍成呼應之勢,非李鴻章這樣有魄力,有才能的人出馬不可。所以,曾國藩千叮嚀萬囑咐送李鴻章回到了家鄉,果然,李鴻章很快招募了淮勇。並用洋槍將軍隊武裝起來,形成了中國歷史上較早的現代化武裝力量。可是,李鴻章統率淮軍之後,並沒有像他的老師那樣,對清廷唯唯諾諾,而是把淮軍牢牢抓在手中,作為個人的進身之階和政治資本。有了淮軍的護駕,他在上海經營的近代企業不斷髮展。有了淮軍的基礎。他在山東營造的北洋水師就成了私人的力量;有了淮軍的功業,他一個仗接一個仗的打,並且毫不猶豫地從慈禧太后手中領得一枚枚帥印、官印,而最終也領得了賣國賊的罵名聲。畢竟,19世紀後半期,是他的政治舞臺。現在我們回眸一顧,不免要探討一下曾國藩對李鴻章的任用是功績?是錯誤?其實歷史不是簡單的對與錯的積木組合。李鴻章與曾國藩相比,晚一個輩分,在那個劇烈動盪,觀念迅速更新的年代裡,他不可能像曾國藩一樣委曲求全。他比老師的眼界更開闊,他要處理的事務比老師更復雜。所以,對於李鴻章開洋務運動之先河、創造近代海軍等功勞,我們不可抹殺,對於他“避戰自保”,屈辱求和的行為我們也要批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基礎,如何轉行做產品運營或者文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