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
2 # 曹老師xixi
嚴顏是劉璋收下將領,在劉備進軍江州的時候,被張飛擊敗。被俘後不畏所懼怒斥張飛,被張飛認為忠勇,遂釋放待為上賓,之後便無記載了。在演義中嚴顏和張飛劉備演繹了一段故事,還隨劉備一起入川攻漢。
嚴顏因為是次要人物,記載減少,估計病死的可能性大,本身年齡較大,已經不利於帶兵打仗了,再者作為原蜀中將領,劉備除了幾個主動投誠的將領大臣,對原蜀臣都沒有委以重任,可能會為維穩給嚴顏安排一個閒職養老,最後嚴顏年老病逝。
-
3 # 神舟六
《三國演義》中並未記述老將嚴顏是如何死的。根據其它描述作一推測。
老將嚴顏是有名的”寧做斷頭將軍,不做投降將軍”之人。張飛活捉後又義釋嚴顏,因此降了劉備。
嚴顏降後,屢建奇功,克雒城,引降吳蘭吳懿雷銅。劉璋降後,嚴顏因功勳卓著,在劉備自領益州牧後被封為前將軍。封嚴顏為前將軍,趙雲為鎮遠將軍,黃忠為徵西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關羽為寇將軍,張飛為徵虜將軍,嚴顏職位最高。
劉備攻打漢中時,黃忠為主將嚴顏為副將大破張郃夏侯尚。後來又讓嚴顏往巴西閬中守隘替張飛魏延來同取漢中。
至此老將嚴顏就再也沒有在書中出現。書中不交代,說明其實老將嚴顏一直在閬中鎮守。直至張飛死後,嚴顏病死於閬中任上。
-
4 # 一貳一橙
作為蜀漢三老將之一,身世卻是撲朔迷離了:出生不詳,家庭不詳,師承不詳,就連什麼時候去世也不詳,嚴顏稱得上是“蜀漢最不詳老人”。
嚴顏的結局如何,《三國演義》裡沒有明說,但我推測這是羅貫中不能說,嚴顏可能是被張飛活活打死了。
嚴顏協助黃忠擊破張郃,奪取天蕩山之後,去閬中接替張飛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的時候,嚴顏作為黃忠副將,和張郃大戰於葭萌關,並且兩人合力大敗張郃,之後計取天蕩山,斬殺夏侯德。給霍峻、孟達等看不起老將的人立了個下馬威。
接著劉備乘勝追擊,以黃忠、法正直取定軍山,趙雲為奇襲部隊,從小路協助黃忠。讓嚴顏去巴西閬中替代張飛、魏延守城,劉備自領大軍直攻漢中。嚴顏就這樣退出了漢中戰場,來到了巴西郡閬中休息。
因為嚴顏本來就是巴郡的守將,而巴郡和巴西郡同屬巴地,劉備這樣安排也自然是因為嚴顏在巴地有著極高的民望,由他鎮守最適合不過了。可劉備怎麼都想不到,本來一場合理的調配卻成為了嚴顏的催命符。
關羽戰死,張飛報仇心切,嚴顏勸諫,竟被活活打死嚴顏到了閬中之後,一切順利,無風無浪地過了幾年。等到關羽被殺害於臨沮,劉備禦駕親征東吳時,嚴顏的安生日子也就到頭了。
劉備在奪下了漢中之後,依舊任命張飛為閬中太守,而嚴顏則作為他的副手,兩人一起鎮守閬中,這也是很正常的。而直到張飛在閬中聽到了關羽遇害的訊息之後,日夜痛哭,根本停不下來。手下諸將一見張飛哭就勸,話勸不了就用酒勸,可張飛一喝酒就停不下來,最後導致的惡性迴圈就是:張飛哭,喝酒,喝了酒一醉就生氣,一生氣就痛打手下人,生完氣再哭,哭了再喝,喝了再醉,醉了再氣,氣了再打人。而嚴顏很不幸地就成為了被張飛鞭撻的其中之一。
嚴顏很看不過張飛瘋子一樣地亂打人,張飛不止打,還是要打死才罷休,“多有鞭死者”。何況被打的人應該還有不少是自己的舊部,那作為副手的嚴顏自然要勸諫張飛少喝酒。但以嚴顏直率的性格,說話不會繞彎彎,有什麼就說什麼,而張飛喝醉之後連閻羅王都得怕三分,又怎麼可能把嚴顏這個老頭放在眼裡呢?
所以結論就是:嚴顏因為直言不諱惹惱了張飛,而張飛也借醉行兇,不顧嚴顏為蜀漢立下的汗馬功勞,竟活活地把他打死了。
這事劉備是知道的,但他不能說,已經死了一個弟弟了,難道還要處罰另一個嗎?只能好好地勸張飛了,“朕素知卿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這次我就算了,下次不行了,輕描淡寫地就把嚴顏的事帶了過去。
而羅貫中也因為這個原因不能寫下來,畢竟亂殺功臣,這是書中的正派五虎將的一大汙點,不能寫啊!
-
5 # 藍天影視精剪
嚴顏,東漢末年武將,初為劉璋部下,擔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劉備進攻江州,嚴顏戰敗被俘,張飛對嚴顏說:“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回答說:“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張飛生氣,命左右將嚴顏牽去砍頭,嚴顏表情不變地說:“砍頭便砍頭,何為怒邪!”張飛敬佩嚴顏的勇氣,遂釋放嚴顏並以嚴顏為賓客,之後的事蹟不在正史中出現。
-
6 # 龍泉市龍飛刀劍123
嚴顏是一個不怕死的英雄,在面對張飛要殺了他時,依然面不改色,讓張飛對他產生了佩服之情,不將嚴顏殺害。而嚴顏是怎麼死的呢?史書上記載,嚴顏是自殺而死,在戰場中因發現很多部下戰死,看取勝無望,拿刀自刎而死的。這樣的英雄人物在戰場中身亡,他的屍體最終被送回老家巴西,以王侯之禮葬之。
-
7 # feiguogong
嚴顏,東漢末年武將,初為劉璋部下,擔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劉備進攻江州,嚴顏戰敗被俘,張飛對嚴顏說:“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回答說:“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張飛生氣,命左右將嚴顏牽去砍頭,嚴顏表情不變地說:“砍頭便砍頭,何為怒邪!”張飛敬佩嚴顏的勇氣,遂釋放嚴顏並以嚴顏為賓客,之後的事蹟不在正史中出現。
人物生平
嚴顏初為益州牧劉璋巴郡太守,鎮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建安十七年(212年),劉璋懾於北方曹操和漢中張魯的威脅,遣法正於荊州(今湖北)迎劉備入益州(今四川),嚴顏拊心嘆息說:“這是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深山裡,放出老虎來護衛自己。”
結果確如嚴顏所料,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領荊州兵入川增援。大軍到達江州,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將其攻破,佔領江州,並生擒嚴顏,張飛對嚴顏大喝到:“大軍到來,你怎麼不投降還敢與我大戰!”嚴顏回到:“你們無理侵奪我們疆土,我們這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令牽下去斬首,嚴顏面不改色大聲說道:“斬首就斬首,你發的什麼怒!”嚴顏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張飛將其釋放,並將其引為上賓。
嚴顏怎樣死的?
他是怎麼死的,歷史並無記載,只是傳說蜀都被克後,他自殺了!
卻說嚴顏力戰誘敵,奮鬥多時,忽聽東邊陣中騷亂,知博得脫,大喜。正歡喜間,張合殺至,直至王纛之下,見是員老將,心下詫異。想張合卻是有見識的,心念一動,便知中計,急大呼曰:“陣中走了方博!”魏延等一時慌亂,急欲找尋時,失卻蹤跡矣。嚴顏心中快意,放聲大笑,惱動張合,親提大刀來戰嚴顏。二將大戰三四十合,勝負未分,嚴顏見左右漸漸稀少,身上各處傷失血不止,心知無幸,大呼曰:“且住,願降!”合打馬約退。顏藹然笑曰:“吾主在東,且容相別。”老將往方博去向拜了八拜,猛然拔劍,往項上刎去,可憐一腔碧血,灑落塵埃,一縷英魂,望斷鄉關!張合等眾將莫不掩面。顏良顧謂文丑曰:“方博帳下勇烈忠誠之士,何如此之多耶?”
嚴顏既死,餘眾皆力戰而亡,未有降者,張合等感嘆不已。歸告劉備、孔明,備聞走了方博,懊喪不已。孔明命歸還嚴顏屍首,以彰其忠。博等親迎嚴顏靈體,命移回巴西以王侯之禮葬之。博親主哭祭,落淚成血。川中子弟之兵,巴郡江州百姓聞顏噩耗,萬戶哀哭,家家掛孝,伏道而泣者,汪洋如海。
歷史評價
蘇軾:“先主反劉璋,兵意頗不義。孔明古豪傑,何乃為此事。劉璋固庸主,誰為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碪幾。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淚。吁嗟斷頭將,千古為病悸。”
蘇轍:“古碑殘缺不可讀,遠人愛惜未忍磨。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訛。嚴顏平生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軍中生死何足怪,乘勝使氣可若何。斫頭徐死子無怒,我豈畏死如兒曹!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壯氣吞黃河。臨危閒暇有如此,覽碑慷慨思橫戈。”
文天祥:“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李贄:“豪傑遇豪傑,可為至仇,亦可為至親。蓋兩家氣味原是一家,故分則他人,合則自己也.此翼德所以釋嚴顏,而嚴顏並不懼翼德也。不比小人相與,外為至親,內為至仇,合時原分,而分時何得再合也。此君子小人之辨,無不如此,亦不獨張飛、嚴顏兩人已也。”
《三國演義》:“白髮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日,浩氣卷長江。寧可斷頭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將,天下更無雙。 ”
-
8 # 王松林
三國裡的嚴顏怎麼死的呢?這個問題難倒很多人,因為三國演義中沒有記載,於是,就有了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戰死的,有的說是自殺的,有的說被人害死的,有的說是病死的,有的說是老死的,一時間,人們腦洞大開,續寫嚴顏的死。
一種說法是自殺的。三國志裡有關於嚴顏的記載,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璋兵敗失益州,嚴顏聞訊後自刎於守土。羅貫中直接忽略掉了這個部分以彰顯劉備奪取西川的正義性。關於這一點文天祥也曾說到:“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對於嚴顏這位將軍歷史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於他的忠義,和能力都給予了肯定,蘇軾則為他的死感到惋惜,同時也讚揚了他的忠誠。
《三國演義》:“白髮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日,浩氣卷長江。寧可斷頭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將,天下更無雙。 ”對於嚴顏這位將軍歷史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於他的忠義,和能力都給予了肯定,蘇軾則為他的死感到惋惜,同時也讚揚了他的忠誠。
還有一種說法,死於戰場。 嚴顏力戰誘敵,奮鬥多時,忽聽東邊陣中騷亂,知博得脫,大喜。正歡喜間,張合殺至,直至王纛之下,見是員老將,心下詫異。想張合卻是有見識的,心念一動,便知中計,急大呼曰:“陣中走了方博!”魏延等一時慌亂,急欲找尋時,失卻蹤跡矣。嚴顏心中快意,放聲大笑,惱動張合,親提大刀來戰嚴顏。二將大戰三四十合,勝負未分,嚴顏見左右漸漸稀少,身上各處傷失血不止,心知無幸,大呼曰:“且住,願降!”合打馬約退。顏藹然笑曰:“吾主在東,且容相別。”老將往方博去向拜了八拜,猛然拔劍,往項上刎去,可憐一腔碧血,灑落塵埃,一縷英魂,望斷鄉關!
另一種說法:張飛入川,破巴郡,擒太守
<<三國志>>張飛傳——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嚴顏被稱為斷頭將軍,及“斷頭將軍”典故由來是因為這句話(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後嚴顏聞成都克,自斷頭也)是後人根據重慶忠縣石寶寨(嚴顏故鄉)的縣誌與傳聞,來猜測的!
還有一種說法,被人殺害。 忠州記述嚴顏的文字在有名的忠縣石寶寨。那些文字意思是,張飛義釋了嚴顏,嚴顏並沒有投降,他在成都被殺的訊息傳到忠州後自己做了斷頭將軍。我相信這段文字的真實性。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或許覺得嚴將軍不必如此。但在古代,真正的高士在無力迴天時都會做類似的選擇:或隱居,或自殺,自絕於人世。更何況嚴將軍心中,有那斷頭將軍巴曼子的忠義身影。巴曼子,這位春秋戰國時代小國巴國的將軍,為了平定巴國的內亂,請楚國出兵幫忙,答應事成後以三城相謝。事成後巴將軍卻不同意割讓城池,因為巴國的人民不願做楚國的奴隸。巴將軍對來討城的楚國使者說:“我有一個更貴重的東西,請你拿去酬謝楚王吧。”楚使帶回去的,是巴將軍的頭。傳說巴將軍自己把頭砍下,血噴三丈餘高,而身子久久不倒。事實上,楚王並沒有因此興兵征伐巴國,他只是長嘆一聲:“如此忠臣,惜不忠於我。”然後以上卿之禮厚葬了他。巴將軍就此成了巴蜀永遠的英雄,嚴將軍也義無反顧,追隨了他。
《三國志》裡的《蜀志·張飛傳》記載,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 “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這裡張飛確實義釋了嚴顏,並很敬重他,“引為賓客”。但從這段文字裡看不出嚴顏投降了,更看不出他號召手下投降,所以張飛才需要“所過戰克”。當然張飛對嚴將軍的“引為賓客”,也有可能只是一種變相的軟禁。《三國志》在這裡對嚴顏的描繪極為正面,且栩栩如生。對張飛義釋嚴顏的行動,《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論說,“有國士之風”。《三國志》裡再沒有對嚴顏將軍的其他記載。劉璋手下的與嚴顏同級甚至更低的人投降了劉備後,都獲賞賜,很多並受重用,《三國志》都有他們的傳,雖然大都較短。如果如《三國演義》所說,嚴顏真投降了劉備,那麼依據他在演義中的事蹟來看,他絕對是蜀漢數得著的大將,不可能不入傳,楊戲的季漢輔臣贊裡也應該提到他。《三國志》是信史,後來的史書,比如宋代的《資治通鑑》,對張飛義釋嚴顏一段都完全採用了《三國志》的說法。另有一些史書對嚴顏將軍有零星記載,但都不構成對《三國演義》的支援。比如《四川通志》記載:“漢將軍嚴顏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廟在墓後。”但這並不說明嚴顏是蜀漢將軍,因為東漢巴郡太守也是漢將軍。而且《四川通志》修於清嘉慶年間,甚至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對遙遠的三國曆史的有些記述,不排除是依據傳聞。這裡比較有意思的是指出嚴顏墓不在忠州,而在同在四川的巴中。當然巴中和忠州相隔並不遠, 這個記載有可能是真實的,而在嚴顏故里忠州烏楊區將軍村的將軍墓則可能是衣冠冢。
其它還有一種說法。三國志最後一次提到嚴顏,是讓他去鎮守巴西,替回在那裡鎮守的張飛和魏延。後面沒有提到他再上陣,所以他肯定是病死的,或者年齡已大,老死的。
無歷史記載,只能憑想象了,也不知道那個是真那個真假。
回覆列表
我知道的嚴顏,最後出場的時候就是,和老黃忠一起去救劉封,孟達,然後代替張飛去守巴中去了。
以後就沒有出現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