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長87811
-
2 # 予N王衛衛
我覺得。我是不會買電動車。電池壽命算下來比尤還高。再說了,充電的地方少。你總不能跑個長途還需要規劃好地方充電,萬一跑到那兒沒電不能充怎麼辦?
-
3 # 電動車私董會
2019年是電動車的變革之年,
在龐大的市場保有量基礎上,新國標執行將帶來新的一個紅利期。
大概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趨勢會從今年開始發生:
1.品牌集中度的加速提升,市場的集中化壟斷快速呈現。
2018年行業前五名銷量在1500萬臺左右,佔據了行業近一半的份額,以雅迪愛瑪兩強為龍頭,雅迪建立了行業首家破500萬臺的里程碑,兩強總量近1000萬臺,吹響了品牌價值的號角,對行業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著新國標的執行,越來越多的小品牌因為沒有品牌沉澱會逐步被市場所放棄,經銷商更加趨向於代理有實力和背書的品牌,預判2019年行業前十名將佔到行業2/3左右的份額;
2.自研車型的加快上市,行業往產品價值迴歸。
新國標執行帶來的是車型銷售的門檻提高,目錄,3c,檢測都需要較高的費用、同時國家在嚴控檢測關,近期還取消了一些機構的檢測資質。以雅迪,新日為代表的上市公司在2018年已經投入了鉅額的研發費用,從單純的組裝企業往研發型企業在加速發展,2019年包括soco等品牌也都更多的有原創車型上市,行業內此前的一款爆款車型百家複製的局面會逐步被打破,自研產品的競爭力將逐步上升到企業的戰略層面。
3.智慧化的普及也將成為2019年的大趨勢之一。
在小牛吹響了智慧電動車的號角後,目前業內諸多品牌都有自己的智慧高階車型,但是這些車型的銷量普遍不甚理想,更多價值還停留在品牌高度的支撐層面。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各種技術包括遠端控車,指紋識別,語音互動,人臉識別等等科技應用都會呈現在各大品牌的新品上。但是過度的功能應用並不代表真正的智慧方向,企業還停留在自嗨狀態裡面。
真正以使用者需求為出發精心打磨的智慧車將在今年有個別品牌會進行全系產品普及,把智慧概念轉化為對使用者,對渠道的價值,這是對電動車企業戰略層面規劃的pk。
4.以資料賦能門店為核心邏輯的新零售將逐步開始對行業進行意義巨大的改造。
目前行業的二網銷量已超過傳統的大店,精品店,旗艦店。使用者從資訊獲知,購買便捷性,產品需求度上都被移動網際網路進行了深刻的教育,如何重新深度理解並重構人,貨,場三要素,如何藉助網際網路工具和物聯網入口構建流量池,進而逐步過渡到資料賦能的新零售體系,把線上資訊流和店面體驗銷售形成裂變,將是部分大廠著力打磨和佈局嘗試的重點。
電動車的前一個十年紅利期已經過去了,在2019這個變革之年,抓住下一個十年紅利期的船票,將是渠道商最為關切的事情,也是廠商真正實現互動互享,一體化破局的關鍵之年。
-
4 # 前瞻產業研究院
純電動汽車:產銷佔新能源汽車總量近八成
純電動汽車是完全以可充電電池為動力的汽車,因此續航時間是發展瓶頸。由於純電動汽車完全不涉及燃油,對環境友好,發展前景受廣泛關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計劃以發展純電動汽車為主。
2011-2018年1-11月中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統計情況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增速均超過100%,前行之路卻充滿變數?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指內燃機+電機驅動的新型混合動力汽車。介於傳統燃油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之間的插電式混動汽車,使消費者免於對續航里程的焦慮,加上節油效果突出,成為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新寵。不少車主甚至直接把其當作傳統燃油車來使用。2018年1-11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24.66萬輛和23.86萬輛,同比增長130.27%和127.58%,增長態勢強勁。
2011-2018年1-11月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統計情況
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居高不下,技術有待突破
以氫氣為能源、真正實現零排放的燃料電池汽車,在國際上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新能源汽車。然而,降低燃料電池成本是國內外一直在攻克的難題。氫轉化為電的過程需要鉑催化劑,鉑的造價較高。另外,氫的儲運成本也仍然無法達到可以推廣的水平;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缺乏,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2017年全球共有328座正在運營的加氫站,中國建成可執行加氫站僅有7個。
2017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達到1275輛,同比增長了103%;2018年1-11月產量是465輛。國內燃料電池汽車仍處於起步階段,與日本、歐洲、美國還有相當的距離。
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
5 # 多斌修車
新國標的實施以後促使電動車技術改革,更加促進電動車智慧化和人性化發展的趨勢。不管電動車是向哪個方向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百姓的需求性質而相隨發展潛力。不管是廠家製造產值完,智慧化概念而作為表面現象;沒有研發生產,真正符合普通老百姓強大需求的生活適應性交通。生產出在科技時代剛超前智慧化的電動車,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些表面喜歡真正購買的人群可是寥寥無幾。
存著電動車發展最高潮的十年紅利期來說,很多知名品牌就是在這10年當中做起來的,在百姓的心目中留下好的影響,才促使他的銷售業績突進猛增,把企業迅速做大知名度轉化為品牌價值。也是每個企業所希望得到價值。是在這10年,電動車發展前景中,有多少家生產企業都是靠組裝車輛發展起來的。真正能夠大力資金投入到搞研發的品牌是少之又少,到現在新國標實施以後有很多大品牌企業都意識到,不做研製生產,新的符合自己知名品牌的車款是很難在以後的銷售市場站住腳,更不能談,更有利的發展自己的企業知名度和生產價值。
新國標實行後的又一個紅利期,很多大型企業都磨拳擦掌想要關注這個時期,做一番大事業,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他們必須有前期規劃和過幾年的目標發展規劃,並且真正的賦予行動才有實現的希望。後發展的趨勢大概有這麼幾個方向,我簡單的說一下。
1、品牌集中度提升,向壟斷化發展。取得新國標規範規則標準要求取得了電動車生產許可證,也就是那些知名品牌和經濟實力比較強的一些企業,只佔到全部生產電動車企業的1/3。大多數小工型的生產企業,沒有技術支撐,電和資金支援。他們會逐漸的被邊緣化,市場淘汰。他們的命運很悲慘,市場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逐步發展的,不能更好的適應市場和資金支援,有一天,被市場淘汰的離你已經不遠了。
2、大品牌企業自行研發車款,尋找資金支援;爭取申請符合國家生產許可證的多款式。自研車型的加快上市,行業往產品價值迴歸。 新國標執行帶來的是車型銷售的門檻提高,目錄,3c,檢測都需要較高的費用、同時國家在嚴控檢測關,近期還取消了一些機構的檢測資質。這些標準要求是必須做的,也是他們一心想要爭取的。如果是這方面的條件具備,他們會大力自行研發生產賦予自己技術專利的產品。
3、智慧化和人性化的普及,到底有多大市場,不是他們說了算,而是有普通老百姓生活需求實用性和有價效比的電動車;才能有效的開啟銷售市場。不是有些企業為了宣傳自己的知名度,而這也是概念性的產品大力宣傳,這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真正結合老百姓生活需求的產品才能更好的生產和銷售。不能把你前10年普及化的百姓生活需求電動車產品。是真正給他們創匯增值的方向。如果迷失了方向盡玩虛的,也很難在以後的市場開啟銷路。
4結合網路發展,更好的銷售市場。網路銷售已經是給自己創匯提高銷量的好地方。沒有哪一個大星期啊,會劈開兩類網路營銷手段。他們會更加開發賦予自己的營銷模式,以增加銷量,創造業績,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
-
6 # 中研網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總體規模分析
一、企業數量結構分析
目前,國內已經有200餘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累計獲得生產許可的車型達到4000多個,但是實際投產車型卻僅為總數的25%左右。
2018年9月3日,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釋出了關於對擬上報《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1批)》企業清單進行公示的通知,擬將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企業名單(按合格證上傳數量統計)上報工信部,其中不乏華晨汽車、長安標緻雪鐵龍、長安鈴木、凱翼汽車等耳熟能詳的車企。
二、人員規模狀況分析
全國的汽車企業直接從業人數超過300萬,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車的從業人數約10-20萬人。
三、行業資產規模分析
圖表:2018年上半年主要新能源汽車企業資產情況對比
四、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根據“關於2017-2022年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財政支援政策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以及“十三五規劃”,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人民幣,而與之相關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2000億,充電基礎設施規模1300億元。市場規模迅速擴充套件,受益最大的將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高階鋰電池。
圖表:2015-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規模
1、中國市場規模領跑全球,但保有量佔比不足1%
近年來,各國不斷在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發力,競爭日趨激烈。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市場排名中,中國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2017年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為53.8%和53.3%,佔全球市場的59%,領先優勢明顯。與傳統燃油車相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體量仍較小。
2、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持續攀升,客車增長乏力
在補貼、免徵車購稅、雙積分政策以及地方補貼陸續落地等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特徵明顯,乘用車、客車市場增速呈現差異化。根據中汽協資料,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58萬輛,同比增長72%,高於整體市場53%的增速,市場份額由2016年的67%提至75%,進一步向傳統汽車市場分佈靠攏。而新能源客車受補貼退坡、市場需求單一(大部分是城市公交需求,一線城市公交替換逐步完成,二、三線城市增長乏力)及高鐵和航運衝擊下客車市場萎縮等多重因素影響,2017年出現近1.9%的降幅,僅銷售12.7萬輛,未來隨著交通需求變化及成本因素影響,增長乏力態勢或將持續。
3、乘用車車型種類明顯增多,且向更高續航、SUV發展
在節能減排壓力以及各地支援政策的促進下,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快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隨著國內傳統車企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積累,市場車型種類大幅增加,車型更加實用化。2018年釋出的第5、第6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共涵蓋約65家乘用車企業的400款產品,其中純電動車型340款,續駛里程超過250km的車型佔近75%。2018年初,市場開始出現續駛里程更長、智慧化和網聯化程度更高的產品,產品呈現大型化、品質化發展趨勢。A級及以上車型和SUV集中呈現,甚至包括MPV、B級車,如比亞迪宋MAX、蔚來ES8、威馬EX5/6。
4、純電動貨車市場保持高增速,市場潛力巨大
現階段新能源專用車市場以純電動運輸類貨車為主,2017年純電動運輸貨車銷量佔比近9成,合計銷量超8萬輛,同比增速超過200%,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同時,集約化、資訊化和智慧化發展的物流企業對貨運“降本增效”的訴求不斷升級,推動物流市場運輸車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在排放要求日趨變嚴的趨勢下,高排放老舊柴油貨車替換純電動貨車需求將激增,未來市場發展將持續呈現倍數增長。一方面,政策的限制將倒逼物流和運力平臺推動物流電動化發展。另一方面,以純電動物流車為載體聯合打造智慧物流體系也將賦予電動物流車巨大推力。在市場、政策等多重有利因素驅動下,部分物流巨頭相繼提出了物流電動化的計劃,未來純電動貨車市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市場滲透率有望大幅提高。
5、私人消費佔比持續擴大,市場逐步下沉
2016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車私人消費市場的發展主要依靠限購城市的帶動,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品種類逐步豐富,產品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產品日益符合消費者需求。新能源汽車私人領域消費佔比大幅擴大,2017年推廣應用41萬輛,佔總量的近57%,較2016年提升近25個百分點。公共領域推廣應用31萬輛,佔比43%,以城市公交、出租租賃、企事業單位用車為主。僅從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看,私人消費佔比提至78%。但受新能源汽車牌照數量限制,限購城市所能帶來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是有限的,2017年8個限購城市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近30萬輛,佔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42%,市場容量基本飽和。同時隨著公眾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的提升,二、三線城市及非限購城市的消費潛力也開始顯現,尤其在私人消費領域,濰坊、鄭州、長沙、青島等非限購城市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均超1萬輛,居全國城市排名前10位,合計近5萬輛。
回覆列表
現在道路上的車輛特別多,尤其在上下班的時候,堵車的機會經常看到。電動車的出現方便了人們上下班出行難問題,同時提升了我們的環保問題,深受人們的喜愛。2019年電動車的數量還在巨增,生產電動車的廠家們都在自己的電動車上下功夫,好品牌的電動車是每個廠家追求的夢想,同行之間的競爭也相當激烈。交警部門也制定出了相關的政策,對這個突飛猛進的電動車進行管制,比如像掛牌,駕駛證。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電動車隨便亂放,亂走,交警沒辦法管。這樣一來,我們的電動車大軍,逐建的走向正規化,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