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光電視機
-
2 # 何如習字練拳
周星馳是香港電影甚至華語電影的奇蹟,是眾多港星中的藝術才華擔當!無論做演員做導演都是頂尖水平。作為型別片的傑出代表人物,稱其為無厘頭喜劇的一代宗師亦不為過。因為他開創的喜劇模式和表演風格不但給觀眾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且深刻影響了大批後生代演員。
但是我個人主觀上還是更喜歡周潤發,發哥的地位在我心中無可替代。
發哥只是演員,他不像雙週一成的其他兩位那樣深入參與到影片製作的全過程。但發哥有一點大家容易忽略,就是他主演的作品題材多樣、型別廣泛,對多樣人生的演繹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出神入化又帶有統一的個人魅力。
這是作為演員很難達到的一個境界,固然與其高大英俊的先天條件有關,但更令人激賞的是他絕無僅有的特質魅力,大導演李翰祥、謝晉評價周潤發達到了一個演員的最高境界,誠非虛言。
上海灘許文強、英雄本色小馬哥、賭神高進、秋天的童話船頭尺、阿郎的故事、臥虎藏龍、孔子、無雙等等,無不深入人心,賦予角色無可替代的魅力,發哥是演技之神,但他超越了演技的範疇。
-
3 # 林歌
1992年,由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2》《武狀元蘇乞兒》五部影片,成為當年香港電影十大賣座影片的前五名,這一年,也常被電影學者們稱之為“周星馳年”。周星馳在90年代的香港影壇,可謂呼風喚雨,風生水起,他與一幫富有才華和幹勁的電影工作者一起,為人們貢獻了一部又一部經典的喜劇作品。
步入新世紀的香港,在經歷“九七”動盪焦慮和大陸經濟逐步穩步提升的大背景下,香港人對於世界的認知也從焦慮逐漸轉為理性的平和。香港集體告別那個處處透射著狂喜或極悲的年代,開啟了追逐源自於內心快樂與充實的新旅途,而隨之告別的,不僅僅只是那個時代,還有那個屬於周星馳的“無厘頭”式極致悲歡。
2002年4月21日晚,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第21屆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由周星馳執導的《少林足球》風頭無兩,影片共摘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與傑出青年導演獎等七項大獎。
周星馳在從影多年後,終獲苛刻藝術家們的欽賞目光,而此時的他,不僅僅是頒獎晚會上的璀璨之星,更是香港電影的救市之星。《少林足球》在香港地區的最終斬獲票房6073萬元港幣,一掃香港電影持續多時的低迷狀態,而這也是香港票房第一次突破6000萬大關。
此時的周星馳,距1982年那個默默無聞的宋兵乙,已經過去了二十年光景。從跑龍套到大明星,周星馳用一系列星光熠熠的數字,告訴這個世界一個關於夢想與堅持的故事,而這份執著與感動,也正是電影《少林足球》的主題。
在現代社會結構的衝擊下,傳統的習武之人在社會中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少林足球》給出了我們這樣的答案,大力金剛腿五師兄靠撿廢品為生;練過旋風地堂腿的掉頭髮帥哥,每天卻在洗碗,洗馬桶;還有一分鐘幾十萬上下的“商務精英”二師兄,以及被叫做肥仔的“輕功水上漂”等等。
這種戲謔的表達方式,不僅是對傳統武術遭遇窘境的客觀描繪,更是群摹了一張來自社會底層各類小人物的人生百態圖。對於周星馳扮演的五師兄來說,他窮的,也許只剩下夢想了,而對於其他師兄弟來說,他們窮的,也就只剩下窮了。
中國俗語講,窮則思變。對於這些在社會底層掙扎生存的小人物來說,他們缺的也許不只是堆積如山的鈔票,還有對生活的激情和對美好的嚮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求新與求變,永遠是落後者的唯一出路,而一波三折的經歷過後,阿星也終於把自己的夢想,成功傳染給了其他師兄弟。
不同於以往周星馳作品的是,從《少林足球》開始,周星馳開始注重對於電腦特技的大量使用。當武俠動作和視覺特效,足球運動結合起來時,周星馳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力,給足球運動設定了各種天馬行空的反物理執行軌跡,而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表現面前,我們不僅沉醉於周星馳技法愈發成熟的導演鏡語,更是認識了一個全新的周星馳。
對於經典敘事格式的迴歸,對於言語幽默修辭的減少,對人物貼近正統意味的塑造,這似乎象徵著周星馳極致無厘頭時代的終結,而我們也就此告別了,那場逝去歲月裡的浪漫風雪,那個風流倜儻的唐伯虎,那個瘋邪情深的至尊寶。
漫畫風格的影像特技,極具想象力的視覺呈現,直指人心的情感線索,夢想與愛情在這裡都得到了理想化的描繪。周星馳將一個簡單的勵志雞湯,拍成了一部商業娛樂性十足的電影,這是他為千千萬萬個微渺小人物撰寫的史詩,更是從風雨中一路走來,對自己的一份致敬。
有人說:“周星馳最感興趣的,是來自貧寒童年對於功夫片的記憶,邵氏,李小龍,張徹……及其包含的正義感,情義和動作哲學。”
如果說《少林足球》是周星馳對於功夫片的一次初探,那麼到了他的下一部電影作品《功夫》,其對於“功夫夢”的窺求野心,從宏大意涵的片名便可探知一二。
當電影鏡頭越過 “豬籠城寨”四個大字時,破舊的樓前一幅繁忙鮮活的市井景象,這裡有隊擁擠的人群、開店的裁縫、洗澡的小理髮匠、罵街的 “肥婆四”、喝得迷糊的二叔公等……
周星馳曾表示《功夫》中的豬籠城寨還原了他的童年居所,那裡有雞毛蒜皮的日常瑣事,有相濡以沫的情義愛思,也有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更有周星馳對於那份逝去童真的親切懷戀。
電影《功夫》透過一種遞進式敘事方式完成整體結構的搭建,在影片開頭,鱷魚幫老大被斧頭幫所廢,隨著一支“暗黑爵士舞”,象徵著斧頭幫的時代降臨。
當斧頭幫準備血洗豬籠城寨時,三位平民好漢挺身而出,挽救城寨居民於危難。
隨後,斧頭幫找又來琴魔雙煞,在城寨一一挫敗油炸鬼,哩咕強和裁縫。
此時,更厲害的武林高手包租公包租婆現身,透過太極拳和獅吼功,擊敗琴魔雙煞。
不死心的斧頭幫又從精神病院請來火雲邪神,最終擊敗了神鵰俠侶楊過、小龍女。
至此,影片的主線不斷重複著“強中自有強中手”的真理,敘事結構也在一場場的高手過招中層層遞進,而主人公阿星則一直處於旁觀者的視角,並在副線中不斷延伸出一段關於童年傷痕的閃回影像。
在這場高手對決的“擂臺賽”中,當火雲邪神擊敗的楊過和小龍女後,完成最終對決的使命,則又回到了那個街頭小混混阿星身上,而影片至此便完成了敘事邏輯的環形架構。
無論是《少林足球》中的那雙破球鞋,還是《功夫》中的那根棒棒糖,周星馳都在情感線索的發展中植入意涵象徵,球鞋被阿美二次修補,棒棒糖被啞女重塑復原,都與主人公的情感發展狀態密切關聯。
比比皆是的經典臺詞和橋段,極富創意的動作特效以及深刻的人文內涵,這座屬於周星馳的電影藝術豐碑就此矗立。或許,當時的周星馳不會想到,《功夫》中的種種經典情節,會被後人不斷的戲仿,玩味和品鑑,而這其中,也包括後來的自己。
當正義與邪惡的故事塵埃落定,繁華的都市依舊車水馬龍,那個飽嘗孤獨與失落的啞女,在一個充滿夢幻與童真意味的糖果店門口,與阿星再次相遇,而他們牽起的手,是對那道斷裂多年情愫的二次縫合,洗盡鉛華的江湖浪子,大隱隱於市的絕世俠客,所有的情仇愛恨,都在此刻化作這一世最真摯的美好。
新世紀以來,周星馳的電影體現出兩大趨勢,一是對於特效的運用愈發注重,二是對自身角色趨近邊緣化的詮釋,而這些創作表徵,在影片《長江7號》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嚴肅的家庭親情加上科幻的元素,這樣全新的型別題材,對於周星馳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與挑戰。
作為一位商業票房成績優異的導演,周星馳深知觀眾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於是他在影片中植入不少精心打磨的幽默橋段,用以維持周星馳“喜劇之王”的金字招牌。
不可否認的是,周星馳並不是神,輿論對其過度的神化,只會讓觀眾一次次的感到期望與現實的落差,也會讓周星馳創作的心態愈發疲憊。當週星馳在《長江7號》中,用《功夫》的經典橋段用以自我致敬時,我們似乎也能夠感受到,那份來自笑聲背後淡淡的無奈。
在《長江7號》中,觀眾在嚴肅的現實拷問與幽默的搭建橋段之間來回奔波,對於影片主旨的注視卻漸漸失焦,最終也只能將情感投寄到那個萌萌的七仔身上。
縱觀新世紀以來周星馳創作風向的變化,不見其往日對傳統經典文字的顛覆性演繹,不見縈繞於言語戲謔的唇齒之魅,而漸漸多了對於影像特技的追求和對於內心期許的發掘。
從《少林足球》對於夢想的描繪,到《功夫》對正義的演繹,再到《長江7號》對父愛的解讀,周星馳總是在尋找打動自己的內心力量,進而將這股力量轉化為影像的魅力,用以打動觀眾。
“開拓電影市場,希望全世界都能看到我的電影。”這是周星馳一直以來的夢想。因此,周星馳不得不從那個小圈子中跳出來,用更多的肢體語言和視覺特技,來解決其作品在國際傳播和時代語境下文化輸出的困境。
周星馳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前三部電影,有達濟天下的俠義情懷,也有直抵人心的溫馨情感,無論是影片的格局大還是小,它們都是周星馳電影風格從轉變到成熟的精緻藝術品。
在《長江7號》之後,周星馳選擇將自己隱沒於攝像機之後,不再出演自己執導的電影,而在這時期,內地已經完全成為周星馳倚重的受眾市場。同時,中國快速步入消費社會,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人們開始對於情懷二字的價值愈發看重。
此時的周星馳,又重新拾起了對於經典文字重新演繹的拿手好戲,而在周星馳接下來執導的三部影片中,他又會有著怎樣的藝術思潮復魅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
4 # 小驢大俠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很難比較高低。如果非要比的話周星馳只有兩點可以比過一是星爺多了導演的名頭,二是星爺開創了喜劇無厘頭的表演風格。其他的真的沒有什麼可比的了,畢竟兩週都是影壇風雲人物。
一、周星馳(星爺)1980年進入演藝圈,198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IQ 成熟時》。1988年星爺開始轉型電影演員,同年跟萬梓良、李美鳳出演動作片《捕風漢子》。
1990年憑藉《一本漫畫闖天涯》確立了自己的無厘頭的表演風格。
1994年開始自導自演首部電影《中國產凌凌漆》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從此星爺就一發不可收拾推出多部好評電影更是屢次獲得大獎。
直到2016年《美人魚》的上映奠定了星爺不可動搖的喜劇之王地位,影片上映19天票房就突破了30億。
二、周潤發(發哥)對於發哥來說最近幾年的曝光率確實很少了,因為發哥已經退出影視圈專心和大嫂過二人世界了。雖然發哥已不再拍電影了,但發哥的影響力直到今天也不會輸給任何一個真正的大咖。我所說的大咖是成龍,洪金寶這樣的人物,並非是那些當紅的流量小鮮肉。
發哥被第一次熟知的那就是1974年和趙雅芝主演的《上海灘》。作為八零後我們那時的同學和夥伴都是追著看,作為六零後的父輩們也是很著迷這部電視劇。
1976年發哥開始涉足影壇,在80年代憑《英雄本色》、《監獄風雲》、《賭神》等電影成為香港“暴力美學”風格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90年代與成龍、周星馳並稱為“雙週一成”。2007年獲美國AZN電視臺 “亞洲卓越獎頒獎禮”終身成就獎”。
發哥不僅是影視劇演員,而且還是攝影家和國家一級演員。
發哥和星爺都是公益人物,他們都是做慈善的。
三、綜上所述星爺和發哥都是成就很大的,兩者可比性很小。如果說最喜歡誰那就看自己的個人愛好了。個人是兩個人我都喜歡。
-
5 # 花街無心z
個人更加喜歡周星馳,周星馳開創了無釐頭的先列,稱為一代宗師也不為過,而且周星馳的電影更加貼近現實,帶有批判性,讓人在歡笑中感受到現實的無奈。但實事求是來講,周潤發的國際地位,作品成就更高。不過兩者都是一代偉人,為中國電影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周潤發,1955年5月18日出生在香港,1974年畢業於TVB藝員訓練班,1976年初涉影壇,這時的周潤發年僅21歲。發哥的成長速度飛快,1980年的《上海灘》讓他紅遍大江南北。隨後開始登陸大熒幕,在電影中擔任男主角。80年代是周潤發最火的時候,1985年憑藉《等待黎明》獲得臺灣金馬獎影帝和亞太影展影帝。隨後的《秋天的童話》再獲金馬影帝,87年的《英雄本色》88年的《龍虎風雲》和90年的《阿郎的故事》又為發哥帶來了三座金像獎影帝,可以說是周潤發和成龍兩個人撐起了80代的香港電影。在國外周潤發也有不計其數的粉絲!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商人,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周星馳發展的黃金時間是90年代,作為無厘頭喜劇的開創者,周星馳把無厘頭表演風格演繹的出神入化,喜劇片繼槍戰片和動作片後,成為人們非常喜歡的電影型別。星爺在90年代對香港電影的影響可謂首屈一指,90年代10部票房最高的香港電影,星爺一人就佔了5席。人們把周潤發,成龍和周星馳稱為雙週一成,這是對周星馳最大的肯定。
-
6 # 貝克11111
兩人都是超級巨星,成就肯定周潤發最大,周星馳的確是喜劇之王,但他的片子型別比較單一而且有地域的限制,不像周潤發什麼型別片子都能演而且創造無數的經典角色,是真正演技與票房號召力都達到巔峰的演員
回覆列表
雖說網上有“一年一影帝,拜百年周星馳”之說,但是我也不敢以此認為周星馳在電影作品方面比周潤髮成就更大。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雙週一成”之說,“雙週”指的就是周星馳與周潤發,喻為香港票房的保證,由此可見周星馳與周潤發在影視成就上可謂是不相上下的。 大家都知道周星馳的作品大多數為“無厘頭”的喜劇,例如《逃學威龍》三部曲、《破壞之王》《百變星君》等等也是讓人捧腹大笑,留給了一代人難忘的回憶,成就可謂非同一般。而周潤發涉獵的略廣,例如《監獄風雲》系列、《英雄本色》系列、《精裝追女仔》等也是精彩至極,甚至還參演過好萊塢電影《替身殺手》《再戰邊緣》《安娜與國王》等,成就不可為不大。所以說“雙週”在影視成就上是不相上下的。 雖然“發哥”也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演員,但是相對於周星馳而言,我更喜歡周星馳,畢竟他是我從小到大喜歡的演員,也是我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