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電競蘇呵呵

    現在有很多家長說孩子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沒有主動性,那麼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哪些呢?應該怎麼解決呢?第一、現在社會資訊流通較快,導致孩子比以前要早熟的更早,然而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模式仍然處於以前的思路和方法,這就導致孩子覺得所學的內容很幼稚,從而出現厭學的心理。第二、外界的誘惑太多。以前的孩子娛樂方式很少,但是現在的孩子不一樣,手機和網路遊戲的泛濫、網路小說、早戀等問題層出不窮,原因是物質生活的豐富,基本上孩子手裡都有手機,面對網路的種種誘惑,孩子很難抵擋。第三、家庭關愛的缺失。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物質社會,很多家庭中父母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孩子的興趣培養和教育,認為對待孩子只要給的物質豐富就是對孩子好了、認為把孩子送到一些輔導機構就能讓孩子的成績提高。然而,在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中,物質屬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跟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理解,有句話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有多少家長能做到這點呢?針對上面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首先是家庭方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營造有利於孩子學習的氛圍,在注重孩子物質的基礎上,積極培養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抵制誘惑的能力。然後學校方面,一方面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注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多舉辦一些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動,純粹一點。

  • 2 # 青顥家庭教育

    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應該是教育中最需解決也是最底層的問題。如何清醒地認識並解決這一難題,需要我們從根本上提高對這一問題的認知。

    首先,我們要了解人類天生具有好奇心,有探索世界的意願,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人的大腦是不喜歡思考的,雖然人類的大腦能做很多事,但思考並不是它最拿手的,甚至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避免思考的。因為思考是緩慢的、費力的、不可靠的,大腦傾向於用記憶而不是思考來指引行動。也就是說,所有學習這類費腦的事,大腦是不擅長乾的。

    儘管大腦不是為了思考所生,但其實人還是喜歡智力活動的,因為解決問題能夠給人帶來愉悅感,這裡的“解決問題”指的是任何成功的認知活動,比如一段艱澀的文章,一項智力遊戲,一道數學題目,成功的思考可以帶來滿足感、成就感。

    但人類的好奇心也是極其脆弱的。愉悅感源於解決問題的過程,在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上毫無進展是不會有愉悅感的,實際上,它還會使你感到沮喪。所以僅有好奇心並不能保證思考的進行。

    所以,孩子的學習興趣需要我們小心去呵護,需要我們不顧一切去保護孩子的求知慾,而不是用繁重枯燥的重複練習一點點磨滅孩子學習的興趣。

    所有學習都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完整體系,符合孩子的當前的認知,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成就感能帶給孩子極大滿足,從而主動去探索事物,挑戰困難,也就具備了學習的主動性。

  • 3 # ns雪茄

    初中開始每週5天6/9回家後學習到12點以後你覺得你夠不夠,週六,日還要補課等等時間排的滿滿的所以好多孩子厭煩。

  • 4 # 薔薇的新生

    學生最初的學習興趣主要來源於對這些學科的好奇心,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的驅動力,最終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消失一部分是由於自己的原因,比如想要學好學精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堅持起來不容易,有的人會因此放棄學習;還有就是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從而經常督促孩子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慢慢的就變成被動的學習,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裡,學習興趣也就沒有了。

  • 5 # 熱搜令

    從心理學上說,好奇、學習是人類的天性。從進化論的角度說,人類正是因為學習天性的釋放才走出動物界,從猿變成人。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說,正是因為學習推動了科學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走出矇昧,走向文明。

  • 6 # 紅藝軒根雕工坊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決於多種元素,比如家庭、學校、自身……但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自覺性。要想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最好還是有自控能力……儘量做到上課專心聽,下課專心學,儘量別玩手機及遊戲……保持每天都有好心情、好心態……必須做到“溫故而知新……”加油!✊✊✊祝你學習進步!學業有成!

  • 7 # 弓長張15973

    謝邀,學習興趣與主動學習是相輔相陳的。一個人對某事物有興趣,則會主動去探尋,去追索,去探討,去研究,去尋找機會了解。現在一部分學生缺失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其原因很多,但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家長功利過勝,迫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有的家長不顧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不瞭解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味強求孩子全才,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參加多種"興趣班",幾乎沒有一分鐘的自由空間,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動手,自己動腦,自己問自己的機會,只知道教師如何講,如何教,自己跟著學就行了。還有很多家長,從來就是用別人孩子的長處來比自己孩子的短處。開口就是某某孩子怎麼好,自己孩子如何差,極大的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主動學習的興趣,產生了一種一切聽父母安排,"爭當好孩子",木偶式的學習態度。其二,社今環境對教師的壓力,形成部分教師得過且過。由於社會上部分家長對教師職業的不理解,總認為教師是神,不能理解和原諒教師的過失,不能從主體上尊重教師的勞動,挑刺找毛病,不能讓教師安下心來研究學生,研究教學,研究學生心理特徵和興趣愛好。迫使教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形成了一種"自由"式的學風,自由式的班風,甚至自由式的校風。只要平安渡春秋,就啊彌陀佛。絲毫沒有引導興趣,更談不上誘導學生自主學習。其三,社會上的各種興越班、補習班給家長期望值太高,造成學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在學校學好學壞一個樣,有補習班幫我解答問題,沒必要主動去努力。特別是極少數學生選對了自己的興越愛好而成功了,(如音樂,美術,體育,外語)這些機構則不失時機,大作廣告,大肆宣揚,有的甚至大肆抵毀學校教育,這些家長還要大作文章來證明,造成一部分家長的相信。橫加干涉自已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切實際的強求,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決心。所以,造成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缺失的因素太多。還有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等。(謝謝)

  • 8 # 李小汪老西

    說到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很多人都會想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對於學習你只有感興趣,才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感興趣,不論你怎麼努力,往往也會功虧一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師傅領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這些話聽起來確實非常有道理,也符合我們觀察到的情況。大部分優等生普遍對學習比較感興趣,即便是在學習中遇到很多困難,他們也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克服種種困難。而一些後進生普遍會感慨:“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或者我對某個科目提不起興趣,我感覺我自己學不會。”

    但仔細想一想,這裡說法很有可能是顛倒了因果關係,並且有很多特殊的情況,還值得探究。

    如果你和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交流,會發覺有一部分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他們對學習並不感興趣。他們學習成績之所以比較好,很多是來自外界的“驅動”,比如父母要求比較嚴厲,再或者是好勝心比較強,考試成績比較差,自己臉上覺得無光。

    而還有極小部分優等生,他們是真的對學習感興趣,即便是沒有人強迫他們去做,他們也喜歡搗弄一些公式,去鑽研一些考試根本不考的題目,因為他們從中能夠得到很大的樂趣,能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導致有些學生對學習感興趣,而另外一些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學習興趣。

    對學習興趣的錯誤認識

    我們一般對學習興趣的理解是,如果我對學習感興趣,那麼我就會發自內心的喜歡做這件事情,如果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即便是老師或者家長強迫去學習,我會感到很痛苦,學習效果也很差。

    按照這樣的內涵來理解學習興趣,我們自然會得到兩個結論。

    一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差,是因為對學習不感興趣,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妨設想這樣一個場景。

    小明這次考試又考了倒數第一名,老師找到小明語重心長的對小明說:“你要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的大學,下次不能再考倒數第一了”

    小明一臉茫然的對老師說:“老師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一聽老師講課就想打瞌睡”。

    老師語重心長的對著說:“你要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小明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下次小明仍舊考了倒數第一名。

    這樣的場景就不斷的迴圈往復上演。可能小明小學還沒畢業,他自己都已經放棄了“自我治療”,但是家長和老師還在告訴他,你要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

    二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對哪個科目感興趣,我們就鼓勵她學習這個科目,學生對哪種學習方法感興趣,我們就鼓勵讓他嘗試這種方法。

    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的學習理論,在一些家庭教育中比較常見。

    比如,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在看英語課外書,就認為孩子對英語感興趣,然後給孩子報了個英語輔導班;看到自家的孩子,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在拉小提琴,就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對小提琴感興趣,然後給孩子報了個小提琴輔導班。

    這種以學生自我為導向的學習理論,在國外也不乏擁護者,有人還在學校做了專門的嘗試。

    比如2008年紐約市的一所學校,大力提倡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導向,在學校裡面,不管做什麼,只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是被允許的。在這所學校裡面,沒有分數沒有測驗,學生也不會被強制要求,做任何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在開始的時候,有些學生確實有很有創造力,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探索出了一些效果不錯的學習方法,但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學生並不是很多,最終的實驗結果,毫無疑問這所學校的學生成績非常不理想。

    所以真正的學習興趣,肯定不是僅僅出於喜歡,甚至在一開始的時候,和學生喜歡不喜歡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學習興趣的形成過程

    學生在學校裡的學習成績,除了受到學習興趣的影響之外,還會受到家庭教育、天賦等影響,而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天賦,都有很大的不同,為了更清晰的說明興趣是如何產生的,不妨舉一個,很多成人都熟悉的例子。

    就能打撲克牌來說,很少能聽到有人說,自己對打撲克牌不感興趣,但如果是一個新手,情況可能完全相反。

    一個新手,在第一次接觸到撲克牌時,他可能根本不知道出牌的規則是什麼,更不會對牌進行隨意的拆分、組合,這個打牌的過程中,他可能感到的只是緊張,他看到的都是別人為什麼都這麼厲害,他想到的是為什麼我每次輸得這麼慘。

    此時,他對打撲克肯定提不起任何興趣,如果沒有朋友、家人的指點,他連續輸了很多次,可能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擅長打撲克牌,更別提他對撲克牌感興趣了。但經過了朋友或者別人的指點之後,他慢慢的找到了門道,並且連續贏了好幾次,此時相信,下次再有人約他打撲克牌的時候,他會對撲克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同樣的,如果不考慮家庭環境、天賦等方面的因素,有些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並不是喜歡,而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良性發展的道路。

    有些學生是因為家庭教育,或者其他原因,從一開始就對學習,或者某個科目有濃厚的興趣。

    而有些學生一開始,對學習並不感興趣,甚至比較討厭學習,但因為外部的原因,比如家長的監督,或者老師的表揚,促使他們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進而獲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力,而自信心會讓他們更加堅信自己能學好,即便是遇到困難,他們也比其他學生更有毅力,透過克服困難,獲得成就感,慢慢的就會對學習或者某個科目有更濃厚的興趣。進而,進入到良性迴圈的通道。

    而另外一些後進生,一般都是因為在學習上難以獲得成就感,學習帶給他們的更多的是挫敗感,越學成績越差,慢慢就放棄自我治療,進而陷入惡性迴圈當中,最終表現出來的是,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沒有動力,甚至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

    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的兩個常見原因以及對策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有很多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往往是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在小學、初中階段,有些教師採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

    比如,有些老師特別喜歡照本宣科,或者上課時,把一些簡單的知識講得非常複雜,來彰顯自己作為教師的權威和專業。

    如果學生在心理上,特別某個教師的為人處世方式,那麼很容易“恨屋及烏”的討厭某個科目,或者以拒絕學習來對抗老師。

    再或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他在嘗試尋求老師、父母的幫助時,被老師潑了冷水。

    有不少老師看到學生問的問題比較簡單,或者是自己課堂上反覆強調過的,很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我自己就不止一次聽到有的老師對學生說:“都什麼時候了,這樣的問題還不會”。

    這種“批評式”的教育,很容易導致有的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而另外一方面,有可能是因為老師、家長被“興趣”這兩個字矇蔽了,認為興趣就是孩子喜歡什麼就讓孩子做什麼。

    孩子今天喜歡數學,明天喜歡語文,後天又喜歡英語,今天在這裡折騰一下,明天去折騰一下,但對任何一個科目,他們都獲得不了成就感,慢慢的學生,自己就會覺得自己其實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根本就提不起興趣。

    所以,想要真正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是要善於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他能夠把這些閃光點放大,能夠獲得成就感,能做的比其他大部分人都好,進而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羨慕。

    另外一方面是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先鼓勵孩子自己去克服,如果他真的沒有辦法克服,那就不要再告訴孩子,你要自己嘗試去克服,而是要給他提供適當的幫助,讓他能夠是你的邁過這道坎。同時,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家長、教師在給他們安排學習任務或者考試時,要根據學生現在的實際能力,平衡好“學習難度”和“學習獲得感”兩者的關係。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陪你走過人間煙火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