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雖然《倚天屠龍記》中的大部分門派都有自己的根據地,但是這些門派的精英分子,經常會分散在全國各地執行任務。如果朝廷貿然出兵搗毀這些門派的根據地,那麼這些門派中的一些殘餘分子,就會隱藏起來跟朝廷作對。

    名門正派都很“老實”

    《倚天屠龍記》中的門派分為名門正派和明教兩大陣營,其中名門正派都有自己固定的根據地,而明教則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戰。雖然名門正派一直喊著抗元的口號,但是名門正派很少跟朝廷作對,反而經常攻擊真正抗元的明教人士。

    縱觀整個《倚天屠龍記》,跟元軍作戰的人都是明教出身。六大門派遭到趙敏屠殺後,仍然沒有團結起來對抗元軍,反而去參加毫無意義的屠獅大會,白白犧牲了幾個豪傑的性命。

    六大門派和明教相互制約

    六大門派興盛的時候,明教受到六大門派的制約,一直不能全心全力的對付朝廷。趙敏襲擊六大門派之後,六大門派的實力衰退,明教的勢力迅速發展,全國各地的明教教徒爭相起義,打的元軍毫無招架之力。

    如果趙敏不抓走六大門派的高手,明教受到六大門派的制約,很難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恢復元氣,更不可能放開手腳去攻擊元軍。可以說這些所謂的名門正派,實際上就是朝廷不記名的“鷹犬”,他們做的事情(圍攻光明頂),正是元朝朝廷最想做的事情。

    如果朝廷攻佔名門正派的老巢

    如果朝廷將名門正派的老巢全部攻佔,那麼名門正派肯定會跟明教站在一起,朝廷就要同時面對名門正派和明教的雙重打擊。名門正派中不乏有一些武林高手,這些高手想要刺殺一兩個元朝高官,就像探囊取物一樣簡單。

    而且名門正派裡面有很多江湖豪傑,他們都有著出色的統帥能力,如果這些人全都加入起義軍,肯定會給元軍造成巨大的打擊。

    總結

    元朝朝廷最希望看到明教和名門正派自相殘殺,最怕看到明教和名門正派聯合在一起抗元。因此雖然名門正派的地盤都十分固定,但是朝廷為了不激怒他們,只能對他們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直到了趙敏襲擊六大門派,明教和名門正派的平衡被打破,名門正派才跟朝廷正式翻臉。

  • 2 # 御汁貓

    倚天屠龍記應該屬於中武世界吧?按照裡面的人物設定,是可以憑藉自身武功以一敵百的,像張三丰那個bug,如果全盛時期的話,那趙敏帶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炮灰,強如玄冥二老這種頂級高手也擋不住張三丰百餘招,原文中鶴筆翁在武當山挾持幼年張無忌時,張三丰無聲無息接近鶴筆翁,在其想抓住張無忌以輕功離開時,卻感肩頭十分沉重,好似千斤重擔般,回頭一看,只見張三丰不知何時已將手掌搭在肩頭,只需勁力輕輕一吐,鶴筆翁小命就得歸西。

    而再說玄冥二老,兩人聯手可以說是倚天屠龍記裡一等一的頂級高手,即便分開單打獨鬥,恐怕也能跟楊逍這種級別的不相上下,可是這等高手卻連張三丰何時近身都察覺不到,一瞬間小命就握在張三丰手裡了,由此可見張三丰的武功之高恐怕已經到了高武境界了,還有一個描述,就是張三丰帶中了玄冥神掌的張無忌去少林求救的時候,少林寺居然做好了全寺僧人打張三丰一個人的準備,還說全部人打你一個,你也不見得能贏這句話,這放眼整個武林,也沒有哪個人敢單挑整個少林寺的吧?就張三丰的戰力而言,玄冥二老聯手恐怕也過不了三百招,更遑論那些阿貓阿狗級別的炮灰了

  • 3 # home531

    小說和真實是有差距的,小說裡的各大門派在現實裡邊根本達不到那個規模,譬如青城派,據現任青城掌門自己說他們師傅弟子也就8個,加上外圍不會超過2-300人。少林寺現在算髮揚光大了,可實際上僧人也就幾百人,武當比少林還不如。就這麼點人還比不上一個大點的土匪窩。當時政府連山賊都撲滅不了哪來那個功夫撲滅這些名門正派。

    而且各大門派除少林 武當這樣有強烈宗教性質的連一個固定的山門都沒有,很多就是一個武館甚至就是師傅家裡帶幾個徒弟,徒弟給師傅拜師費然後學武,師傅靠徒弟的貢獻生活,並不會像小說那樣有大量金錢仗劍走天涯,去做大俠什麼的。

    結合上邊分析可以看出在政府眼裡他們也就是一群地方上孔武之人罷了,就像現在的健身會館,只要你不去違法,搞事,政府也懶得管你。

    至於要收拾明教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提出了明確政治綱領和目標,那就是推翻元朝,建立漢人政權,而且也實際上在各地組織起義,自然會被政府鎮壓。

  • 4 # Dasanway

    那些江湖人士在武俠小說裡都牛逼的不行,一個個似乎可以翻雲覆雨,其實在朝廷眼裡都是一些渣渣,只要大軍一到就會灰飛煙滅,只要他們不造反,不亂搞,不去擾亂國家的正常秩序,朝廷睜隻眼閉隻眼才懶得管他們。

    還有,這些江湖人士都是一些流竄分子,今天一個地方,明天一個地方,去剿滅不划算。

    再則,許多的江湖人士都是被一些大家族大商人招為護院或者私底下的打手,不然,他們天天竄來竄去的吃風喝屁嗎?朝廷只要統治好那些家族和商人,這些江湖人士就翻不起什麼浪花。

    江湖人士都是寄生蟲,他們不勞作,不耕耘,朝廷也管他們收不上稅,就讓其自生自滅好了。

    也有許多義俠,國家被侵略的時候,國家就會徵召他們上前線當炮灰,一茬茬的收割,既讓他們揚了名,又為國家擋住敵人的攻擊,事後稍微給予一些名譽,就夠江湖人士樂呵了。

    江湖人士和現在的黑幫派也差不多,或者一些獨來獨往慣偷,對於朝廷來說就是雞肋,吃著沒有味道,看著有些隔應,還不如不看,就讓他們自由自在的活在他們的武俠世界裡。

  • 5 # 雨緣竹讀書

    朝廷和武林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對於武林人士,朝廷通常採用三種方式:招安、圍剿和按兵不動。在倚天中,朝廷為什麼沒有派兵去討伐各大門派呢?

    對於有著良好聲譽的武林門派,朝廷一般會採用招安的方式。倚天發生的時代背景是元末明初,那個時候天下大亂。各地起義的軍隊很多,明教只是其中一個。各大門派只參與武林上的事情,不參與政治。

    各大門派人數較少,六大派加在一起的人數都沒有明教多。一個單獨的門派根本形不成氣候。即使中原第一大派少林派,人數也不過數千人。在這數千人中,還有一部分人不習武。所以朝廷不擔心他們會造反。

    朝廷和六大派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明教

    明教源自波斯,從北宋時期傳入中原。明教追求的目標是和平、光明、善美、秩序和潔淨,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隨著明教隊伍的壯大,明教有了自己的管理體系。既有武林高手,又有軍事人才。北宋時期還好,畢竟皇帝是漢人。到了元朝,皇帝變成了內古人。這就給了明教造反的機會。所以朝廷必須要剿滅明教,要不然皇權難保。

    明教的崛起必然會使武林重新洗牌。除了少林和武當,剩下的門派都害怕明教。因為明教教主陽頂天的武功略高於三渡之一的渡厄,左右光明使加上四大法王的武功不低於武當七俠。再加上五散人、五行旗和天地風雷四門,哪個門派都幹不過明教。反過來明教想滅哪個門派都是輕而易舉的。

  • 6 # s大番茄

    元朝末年,武林中盛傳,誰能同時擁有屠龍刀和倚天劍,就將得知隱藏其中的巨大玄密,由此引發了武林中對於屠龍刀和倚天劍的爭奪

    各大門派大都是正義之士,在自己的地盤上不鬧事,專心習武,還把自己區域上的紛爭都搞定了,幫助貧苦百姓。有時候國家有難這些武林人士也會挺身而出自發的幫助國家度過危難,有一顆除暴安良的心,心懷天下大義,這樣的俠義之士朝廷為什麼要去討伐呢

    少林派:相傳為達摩東來所創,位於嵩山少室山。以禪入武,以少林七十二般絕藝領袖武林。空聞大師武功大力金剛掌

    武當派:相傳為宋末張三丰張真人所創,講究以柔克剛。與少林並稱武林兩大門派。張三丰太極拳太極劍法,易筋經,武當九陽功

    峨嵋派:創派始祖郭襄,外號小東邪。滅絕師太武功是滅劍式,絕劍式,四象掌

    華山派:位於華山,以劍法相傳,著名人物有風清揚,穆人清,袁承志等。鮮于通武功是三光劍法,封喉釘

    崑崙派:西域大派,六大門派之一。何太沖夫婦武功是無聲無色劍招,崑崙劍法一十五式

    崆峒派:位於崆峒山而得名,著名武功為七傷拳

    明教:相傳自波斯傳入中國,設有左右光明使,四大護教法王

    波斯明教:由聖處女繼任教主,下設十二寶樹王,風雲三使

    天鷹教:白眉鷹王殷天正出走光明頂後所創,張無忌當上明教教主後併入明教

  • 7 # 海倫兒朱

    《倚天》新修版中,各大門派真沒有一直待在自己地盤不動,他們幹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就是齊赴光明頂討伐明教。

    而朝廷雖然沒有明面上沒有派兵討伐各大門派,但以趙敏為核心的勢力卻專攻武林,著實做了不少大事,萬安寺一役,要不是張無忌出手相救,六大派高手幾乎就要全軍覆沒。

    所以,問題進一步清晰為,朝廷打各大派,為什麼不明著來?

    拋開歷史上的元朝統治政策,咱們單按書中的脈絡來看一看:

    首先,各大門派不是朝廷鬥爭的首選。

    朝廷為什麼不首選中原武林而是先選明教呢?這和對抗行為有關係。

    武林名門正派和朝廷對抗的行為有嗎?確實也有。但是不成體系。

    比如張松溪,就曾經在晉陝一代豪傑聯合反抗蒙古韃子的起義事件中殺了一名告密的叛徒,幫了晉陽鏢局總鏢頭雲鶴一個大忙。

    但他行事的根本目的是幫助五弟張翠山消解龍門鏢局的滅門大仇,而不是為了民生問題。

    另外,張松溪自己也知道,自己殺了叛徒,官府只見人死在衙門,知道有人暗中對抗,但要說是誰,其實是找不著主兒的。找不著主兒,就不好定位敵人。

    別隻看到誰誰誰三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也有多少高手在千軍萬馬中毫無用武之地?

    真正有威脅的,是明教下邊朱元璋這種軍事力量。這種力量實際連明教總壇的控制都脫離了,以致朱元璋後來敢直接和張無忌叫板。這種武裝勢力才是朝廷心腹大患。

    其次,朝廷也是忌憚武林人士的。

    前面講張松溪的案子找不到人,多半兒就扣在了整個武林身上。

    還有,比如張三丰,就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張真人威名太盛,不僅武功高,門派正,歲數更在那兒擺著,有這麼一個泰山北斗和朝廷為敵,中原武林就都不肯歸附。

    但是,中原武林是一個生態。

    就像亞馬遜雨林,全燒光了,估計地球生態就毀了一大半,所以朝廷的措施不是團滅,而是擒賊先擒王,旨在收心。

    最後,明教很關鍵。

    《倚天》中,朝廷一直致力討伐的是明教,只因為明教“素來和朝廷官府作對”。

    可其實,明教勢力很早就有,《射鵰》中周伯通給郭靖講《九陰真經》的來歷時就有提及:《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就曾被徽宗皇帝派去打摩尼教,也就是“明教”。

    小夥伴兒看出點兒門道沒?明教並不像丐幫,專門對抗契丹啊、大金啊這種異族殘暴統治;明教並不是單純對抗元朝這個韃子朝廷,它對抗的是朝廷官府,從宋朝一直對抗到元朝。

    關於明教的宗旨,聖火令上寫得更明白:自教主以下,“皆以普救世人為念,決不圖謀私利”,可以“為民抗官、殺官護民”。

    可以說,明教對抗的是當權者,對老百姓不好,就要和你對抗。

    明教公然和朝廷作對,當然是打擊的首要標杆,而標杆是不能樹太多的。標杆樹立了,目的就達到了。

    明教被打擊,行事當然就隱祕詭異;人數多了,難免良莠不齊;再加上明教中人有個性的也不少,和名門正派勢必難以融合。

    比如,苦頭陀為了潛入汝陽王府取得信任,曾經公然殺了教中三名香主;韋一笑上光明頂為了抵禦寒毒,不光吸了峨嵋弟子的血,連楊逍的童兒也沒放過。自己兄弟都能當作籌碼或者不在乎,別派的性命就更不必放在心上。

    且不說討伐的實際效果怎麼樣,光明頂百餘年的經營確實被燒成了白地,這時候,朝廷就要出手。六大派下山路上,幾乎全部被趙敏手下活捉。

    朝廷想要滅一眾江湖人士,真是分分鐘的事兒。

  • 8 # 彌江小地主

    蒙古人搞破壞是把好手,講建設就是外行了,建朝為元后,他們把國家治理得一塌糊塗,各地民不聊生,烽煙四起,朝廷軍隊忙著四處撲火,哪裡顧得上這些江湖門派,對他們而言,不過是癬疥之疾罷了。

    這個時代,是朝廷對地方掌控最為薄弱的時代,地方上只求安穩,何必多事呢。

    江湖幫派如雜草般野蠻生長,六大門派脫穎而出,但他們從來沒有旗幟鮮明地表示要驅除韃虜,反而如同衛道士一般譴責行為怪異的明教,數次交鋒後,雙方結為死仇,直至張無忌橫空出世,否則江湖還將繼續分裂。

    再從實戰的角度分析:

    第一:地理位置

    除了少林、武當的位置稍微正點外,其餘各門派的地理位置都是在崇山峻嶺間,道路狹窄,無法保證大軍通行,無法保障後勤供應;並且,因為山太大了,就算朝廷大軍克服了重重困難,兵臨此處,也根本無法做到圍攻那些門派,人家完全可以逃離到大山更深處。

    第二:戰鬥力

    江湖人士,個人戰鬥力自然超過朝廷士兵,只要不是正面衝陣,打游擊戰的話,無論是爆發力、耐力、輕功等,都是江湖人佔優勢,毒殺、暗器、機關、陷阱等等手段,完全可以虐殺所謂的朝廷大軍。更何況,還可以刺殺敵軍主帥,實施“斬首計劃”,假如張三丰之類的高手專心去搞暗殺,就算大頭目殺不到,中小頭目完全可以殺得乾乾淨淨的,保證讓將令傳遞不下去。

    第三:戰爭的意義

    就算朝廷團滅了六大門派,能收穫什麼好處?對於穩定統治有幫助嗎?

    答案是否定的,中原武林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朝廷如果滅了其中的代表,反而會更加激起其餘江湖人士的反擊。

    朝廷是不會花大錢做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的,所以才讓汝陽王蒐羅江湖敗類來對付武林同道,妄圖一統江湖。

  • 9 # 金玉滿堂傑哥

    主要是朝廷的願不願意搭理他們了哦,各大門派如果沒有公開打著反對朝廷的旗幟就不會理的,沒必要哦,一是看不上,其次是沒有必要哦,明教才是需要剿滅的哦,主要是明教打著反朝廷的旗號了哦!

  • 10 # 李四三

    我認為倚天中真正對立朝廷的只有明教,其他門派雖然嘴上說著要驅元,但不敢明面上活動,做下小動作還是可以的,表面奉元背地驅元,元朝雖暫時統一了天下,但還是漢人居多,這些拉山頭的既然願意去做原來的事還不明面上反對我那倒也可以交易。

    但到了六大派圍攻光明前,朝廷不想再等了,要不就投降,要不就滅掉,舉棋不定最要不得,這才有了成昆計劃的實施,而且這次手段軟了很多,先把武學這些東西套出來,估計是神鵰時期看到了武學的好處,也是等六大派、明教聚齊,小幫派歸順後才實施計劃。

    因為此時大多門派都已經從戰亂後復出並得到休養生息,可謂養肥後一網打盡。

    最後六大派這些名字是很好聽,但元朝人知道這些不過是一群講道理的山大王而已,我認為如果可以坐下來好好談他們也不願意這樣兵戎相見,肯定是無法交流或根本不聽,既不想有投元的意思也沒有讓地盤的打算,元朝不想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罪之人被錯放vs無罪之人被錯判哪個危害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