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程的新視界
-
2 # 清香花葉
如果小孩之間經常發生吵架,依我之見,最好要因情而論:首先要看是多大的孩子,其次要看是為何事引發矛盾。
如果孩子幼小,因玩耍,爭東西,搶先後,耍嘴皮,說來畢竟孩子視野不廣,心胸不寬,辨別不清,判斷不明,見識不全,考慮不周,父母應當給孩子多多開通和教導,多多解釋和勸慰!教他學會怎樣尊重,謙讓和包容別人,五湖四海皆兄弟,萬事以和化為貴!
如果是孩子稍大,因知識,為技能,爭高低,論強弱,辨分明,求真理。我想那不是壞事,說明孩子有智慧,有能力,有主觀,有遠見,有上進,讓他們多多訓練和切磋,多多探索和發揮,更有利於大腦思維的靈活與運用,更有利於大腦意識的加強和提升!無論將來踏入社會各個環節和領域,都有自己應變和處理事務的能力,父母應當不斷地培養和鼓勵!
總之,世界是變化的,矛盾的,爭吵的,只要孩子愛知識,愛學習,力求進取,分清懂得,怎樣面對矛盾,應變矛盾和處理矛盾,我想孩子長大後,總會有他一片美好的天地!
-
3 # 哈庫拉與瑪塔塔
有人的地方就有摩擦和衝突,這句話對孩子也同樣適用。
雖然我們都明白,孩子之間的日常交往中,發生衝突是很常見的事情。但當孩子發生衝突後,有的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先收拾孩子一頓,有的家長十分護犢子,有的家長不做表態……
那麼,孩子之間吵架,我們到底怎麼教育最合適呢?
轉移注意力: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性,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先停止爭吵。
先冷靜,再處理:孩子之間吵架時,先要保持冷靜,持中立態度查明原因,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讓孩子自己解決:讓孩子自己去分析對錯,瞭解他對事情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明自己的立場:當孩子受傷或感覺委屈時,我們要關愛孩子,站在孩子這一邊。在平復了孩子的心情後,再透過分析,引導孩子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如何解決問題。
保留孩子尊嚴:如果確實需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請不要對孩子的個性和人格作出侮辱式的評判。避免讓他人覺得孩子是個“壞孩子”,從而嘲諷、排斥孩子。
我們一定要教給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去維護自己的安全,小時候透過家長和老師,長大後透過法律,要學會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
4 # 寒石冷月
小孩子之間吵架,家長最好不要介入,只需要旁觀即可。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一:讓孩子自己去面對矛盾。可能有些家長護犢子心切,就怕自己孩子吃虧,結果你一介入,對峙雙方立刻就出現力量不對等。結果會使介入家長的孩子立刻找到了“幫手”,你看要麼出手更重,要麼就拉著爸爸或媽媽說對方小朋友的種種不是,身為家長你此時該怎麼辦?不管你怎麼辦,都會讓你的孩子缺少了一次自我面對矛盾和化解矛盾的機會。如果家長參與的次數多了,反而會讓孩子對大人心理依賴更強,一旦和小朋友發生矛盾時自感無助,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喲。
原因二:小孩子之間吵架都是雞毛蒜皮小事,吵過之後,很快就和解了。我兒子在五歲時,和同學兒子一起在我家玩耍,兩個孩子同齡,玩著玩著就打起來了。開始還是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發展到最後,相互拿組裝玩具打對方的頭,結果兩個孩子頭都打起了包。兒子哭著找我評理,我說這是你和好朋友的事,你們自己解決,我沒有參與打架,我不管。看到我不管,孩子自己一邊玩兒去了,過了不到十分鐘,兩個孩子又湊到一起去玩兒了,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瞧,家長不介入孩子反而能自已和好。
原因三:家長不當介入,容易誤導孩子,對孩子心理成長不利。有些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小朋友吵架,很容易批評自己孩子不會讓著人,或者責怪對方小朋友不懂禮貌,不管你批評或責怪哪一個孩子,都容易誤導孩子。使兩個孩子都會對介入的家長不滿,但是對孩子來說卻又意識不到自己哪錯了。不知錯在哪的吵架,自然會把責任推給對方,這樣的孩子很容易以後遇事不講理,或者得理不饒有。這對孩子沒有絲毫益處。有些孩子愛撒謊,或者逃避責任,也恰是從和別人吵架開始的,而這一切都與家長不當介入有關係。
上述三個原因分析,不知道家長認為我說的是否有道理?如果你以前做錯過,不妨對比思考之,以後理性看待孩子與小夥伴吵架的現象就行了。但是事後教育和引導必須要進行,和孩子一起回憶當時情景過程,逐段分析對與錯,知錯改錯,並敢於向對方認錯,或者學會寬容對方,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
5 # 大視野育兒
A衝過來,緊緊地抱住小女生,然後“吧”的一口親了上去……
A搶到了飛機不給大家,飛機的主人在後面苦苦地追……
A和B中間坐了個小女孩,兩人合夥抱住了小女孩……
B在午睡時一直扒拉旁邊的小女生……
憤怒的媽媽們
之前還只是聽孩子們說幼兒園這倆男孩怎樣怎樣,昨天媽媽們可是親眼看到了這一切,憤怒之火立刻就被點燃了!
“家長會覺得別跟小孩子一般見識,讓孩子自己解決,可這樣往往就委屈了自己的孩子,還助長了那些孩子的囂張氣焰。”一個很溫和的媽媽也忍不住了。
“這些孩子不懂規矩,那我們就得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一個比較有力量的媽媽憤憤地說。
“和老師說說,管管這倆孩子!”一個媽媽也在想辦法。
幾條路
面對孩子被欺負,我們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忍耐,礙於面子不插手
2、站出來指責對方孩子
3、請老師出面
4、給自己孩子撐腰,做示範
常用方法結果及有效性1、忍耐,礙於面子不插手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助長了對方的氣焰2、站出來指責對方孩子雙方家長友盡3、請老師出面收效甚微4、給自己孩子撐腰,做示範效果好,但部分家長實施起來有困難
熟人社會里,或者是一些性格比較溫和的家長,往往採取方法1。
一位家長就是礙於面子讓孩子分享玩具,或者看到別人想玩了,會把正在興頭上的孩子從搖馬上抱下來。結果兒子會任人搶走他自己的玩具,甚至看到有人來了馬上扔下玩具然後躲在家長身後。好好的孩子被逼成了社交退縮。這對孩子的自信自尊都會有很大的打擊。
選擇方法2的是一些霸氣側漏的家長,幼兒園放學後不時能看到一個媽媽摟著大哭的兒子,對另一個孩子憤怒地喊:“你憑什麼打人!家長沒教過你嗎?你得給我孩子道歉!”熟悉的家長會在旁邊幫腔:“是啊,都這麼大了,不能打人了。”
但是,打人的孩子誓死都不道歉,最終家長既羞愧又氣憤地把孩子帶走了……然後,這兩家就結仇了。“你傻呀,還跟他玩,找罵嗎?!”
而欺負得大哭的孩子,下次依舊被人欺負,而他依舊只會回去找媽媽。
方法3是大部分家長的選擇。讓老師出面制止欺負行為,這樣孩子就能夠被保護。
但翻開老師的工作流程就會發現,幼兒園老師要負責講課、組織活動、摁睡午覺、準備加餐、梳辮子、開會……我們一家人照顧一個孩子都忙不過來,還能寄希望於管30個孩子的老師去管教那些欺負人的孩子?老師只能起引導作用,孩子行為的糾正,更多要靠家庭。對方家長可能沒有發現孩子的問題,或者發現了也沒時間管教,更可能是沒辦法管教,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自保。
“看到他們來了就死死抱住你的玩具。”
“他們再靠近你就走開,或者把他們推開。”
方法4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操作,來看看這兩個爸爸教科書級別的操作吧!
超Man的爸爸們
孩子們追著第一架飛機,A也跟著追,突然他找到機會拿到飛機就不撒手,一個勁的跑。小女孩追著想把飛機要回來,可怎麼都追不上。這時候女孩的爸爸一把摟住A,抓著飛機問:“這是你的飛機嗎?”A一看立刻鬆手跑了,再不敢拿小女孩的飛機了。
但A又盯上了另一個女孩的飛機,開搶。開始孩子們還讓他玩,可後來他搶了就不還,女孩也著急了,女孩的爸爸瞅準機會一把奪過飛機,往包裡一放:“你不遵守規則,不玩了。”
爸爸們並沒有指責或者用暴力解決問題,只是在提醒A:玩遊戲是有規則的,你不遵守規則那就不能參與進來。
這裡並不是說爸爸們做得比媽媽好,只是剛巧昨晚兩個爸爸的表現都非常棒。
也有媽媽將方法4用得很好。比如孩子們玩小推車,推車的主人同意小女孩們玩,A伸手就要把小推車拉走。一個媽媽拽住小推車,很堅定地和他說:“這是某某的推車,他已經給女孩玩了,你要是想拿走,得經過主人同意才行。”A拉了很久沒拉過來,最後他沒抗住規則,放手了。
最高階的方法
方法4效果最好,既給自己的孩子撐了腰,也讓孩子在家長的示範中學會了什麼是規則,以及規則的作用:遵守規則就能愉快玩耍,不遵守規則就不能融入集體。
但要用好方法4,得有兩個前提:
a、家長自身內心強大。
b、用規則,不用情緒。
方法1的家長想要升級到方法4,最重要的就是做到a。嚴重後果前面已經說了,不想得罪人,孩子就會成為我們軟弱的替罪羊。勇敢邁出第一步,後面的步子就會越來越順暢。
方法2的家長要想升級到方法4,最重要的就是做到b。那兩個爸爸能不生氣嗎?當然生氣。但被情緒裹挾只會讓自己從有理變成“喪失理智”。法律支援正當防衛,但盛怒之下很容易防衛過當,雙方家長友盡還是小事,腎上腺素飆升的爸爸們要是一個巴掌拍過去,最終不但不能給孩子撐腰,還可能要受到懲罰。“野獸家長”和“有力量的家長”之間,隔的就是一個修養。
弱者變強
那個曾經被別人搶了東西就不知所措的女孩,昨天對A說“這是多多送給Dora的禮物!你不能拿”然後從A手裡拿過玩具塞回到Dora手裡。還和媽媽強調“不是拿,我是從A那裡搶回來的!”
因為爸爸的支援和示範,小女孩見另一孩從一個家長手裡搶走了她的飛機,她立刻義正言辭地說:“這個飛機是我的,必須由我分配!”
你看,家長強大了,孩子馬上就變強大。
而且要想孩子變強大,告訴孩子在學校該怎麼做是不夠的,還應該多創造機會帶著孩子接觸人,在現實中給孩子做示範,身教才是最高階的教育!
-
6 # 39健康網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總免不了因為搶玩具、搶零食等原因而發生爭吵,當孩子吵架時,家長該怎麼做?
為什麼孩子之間會吵架?
孩子之間吵架,除了我們看到的表面原因,如爭搶玩具、零食等,還和家庭環境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1.模仿父母和電視電影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家裡父母經常吵架,或者他們經常看含有暴力成分的影視作品,他們就很容易在生活中模仿,並形成蠻橫粗暴的不良性格。
2.溺愛和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非常溺愛,全家圍著孩子一個人轉,這樣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好強性格,在和小朋友相處時就容易發生摩擦。還有的家長怕孩子吃虧,會教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就打回去”,這樣的縱容也會讓孩子容易與小朋友發生爭執甚至動手打架。
3.孩子不會處理矛盾
孩子畢竟小,不懂得怎樣化解矛盾,當他們想要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又無法說服對方時,只能透過爭吵來解決問題。
孩子吵架時家長該怎麼做?
1.不要急著干涉
有的家長深怕自己的孩子吃虧,當看到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吵時,會第一時間為孩子“撐腰”,但這樣只會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當我們發現孩子吵架時,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再需求妥善的處理方式。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其實是很容易被轉移的,當孩子間發生爭吵時,我們可以先將其中一個孩子帶離現場,或者用其它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們,比如拿出新的玩具、書籍或零食,注意力被轉移,爭吵自然就會停止了。
3.讓孩子自己解決
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家長的干涉有時候會激化矛盾,因此我們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讓孩子自己分析對錯,讓他們自己解決矛盾,還能幫助他們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幫助他們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係。
4.保留孩子的尊嚴
如果發生爭吵的過錯在自己的孩子,我們就一定得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一定要注意批評的方式。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尊心,在批評孩子時不要用嘲諷的語氣,不要對孩子進行人格和個性的侮辱式批判,更不能當著眾人的面動手打孩子,以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回覆列表
小孩子之間吵架是常用的事,也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就是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鎮定自己的情緒,正確分析情況。當孩子之間出現吵架等問題時,很多家長可能就是劈頭蓋臉一頓亂罵,有時候認為是別的小孩的錯時,就直接限制自己孩子與他玩耍。這些都是不對的。此時的家長,更應該鎮定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發生的根源,找出發生吵架的原因,讓孩子自己想想解決的辦法,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2.理性對待吵架雙方。如果你發現確實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你可以告訴孩子他在這件事中做的是對的,他做的比對方好,想辦法讓孩子丟掉委屈。如果自己孩子是不對的一方,則要批評教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去給對方孩子道歉,做一個有擔當的孩子。其實,孩子之間的吵架,無論誰對誰錯,都應該多理性教育少嚴厲責罵。
3、互相交心,鼓勵交往。家長和孩子之間交心,孩子和孩子之間交心。孩子之間的吵架,往往都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比如:對方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說了我一句壞話。孩子當時打架了,過會兒可能就和好如初了。所以家長和孩子交心,瞭解孩子的心理,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和人交往,孩子和孩子之間學會交心,培養孩子正確控制自己的情緒,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