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幕後煮SHI者
-
2 # 源稚生
誠邀。
在中國,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是漢高祖子孫,為漢朝宗室。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在長達十餘年的統一戰爭裡,大將軍大司馬吳漢戰功赫赫,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鄧奉的叔叔鄧晨是劉秀的二姐夫,鄧晨隨劉演、劉秀兄弟起兵反抗王莽,鄧奉也是劉秀的鐵桿粉,官至破虜將軍。
《資治通鑑》:吳漢循南陽諸縣,所過多侵暴。破虜將軍鄧奉謁歸新野,怒漢掠其鄉里,遂反,擊破漢軍。佔據淯陽,與諸賊合從。《後漢書》:夏四月,大破鄧奉於小長安,斬之。
建武二年,破虜將軍鄧奉正好從洛陽請假回新野探親。見吳漢軍暴行,大怒,率鄉民起義,擊敗吳漢軍隊,盡獲輜重,屯據老根據地淯陽。鄧奉乘機分兵四處,陸續擊破漢軍其他各部,很快就控制了南陽郡的大部分地區。不僅如此,他還與周邊的延岑的漢中流民軍、董訢的南陽流民軍、更始政權殘部、楚黎王秦豐聯合起來,互通聲氣,結成了聯盟。
吳漢劫掠南陽,鄧奉奮起反抗,為何光武帝偏袒吳漢,也要處理鄧奉呢?這件事總體而言,吳漢劫掠鄉里,縱兵為禍,犯了很大的錯誤,但是鄧奉犯得就不是錯誤,而且違反了原則,挑戰了光武帝劉秀的底線了。
吳漢曾任新朝宛縣亭長,後在漁陽郡販馬為業。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為安樂令。後歸順劉秀,封偏將軍、建策侯。此後,吳漢斬殺苗曾、謝躬,平定銅馬、青犢等農民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后,吳漢任大司馬、廣平侯,先後掃滅劉永、董憲、公孫述、盧芳等割據勢力。吳漢死後,諡號忠侯。吳漢作為“雲臺二十八將”的第二位,官至大司馬,封廣平侯,對於劉秀可謂是忠心耿耿。
反觀鄧奉,他叔叔鄧晨是光武帝的二姐夫,鄧晨跟隨劉秀兄弟反抗新莽,而鄧奉因為保護了陰麗華,陰識一家,劉秀稱帝后,感謝鄧奉的幫助,封他為破虜將軍,顯然鄧奉的功勞不足以和吳漢相提並論。
鄧奉起兵雖然是激於義憤,但他背叛了信任重用他的劉秀,也使剛剛平定的南陽郡又陷入兵火之中,不但劉秀不能諒解他,連他的老朋友孫憙也多次寫信責備他。建武三年四月,光武帝劉秀親征,漢軍士氣大振。鄧奉戰敗從堵鄉逃到淯陽,董訢投降。鄧奉再敗,退至小長安聚。劉秀率諸軍緊追。四月,鄧奉知道形勢已經不可挽回,決定投降,於是他就請朱祐請出來,然後脫掉上衣,光著上身由朱祐押著他一起來到劉秀大營中請罪。大將岑彭和耿弇覺得鄧奉叛變現在又投降,如果不處理他,不利於懲治叛亂,於是鄧奉悲劇了。
光武帝劉秀之所以處理鄧奉而保留吳漢:首先,二人不可同日而語,吳漢忠心耿耿,功勳卓著,鄧奉相比差很多;其次,鄧奉叛亂,重來兵火,為光武帝劉秀所不容,而且開戰火的地方還是光武帝的老家南陽;最後,大將岑彭和耿弇的勸說也起到了作用,作為光武帝劉秀的心腹,自然是容不下叛亂的,鄧奉的結局自他反叛就已經註定的,吳漢沒事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
3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建武二年三月,劉秀在攻下洛陽後,派各路大軍攻略南方,大司馬吳漢進兵至宛城,開始平定南陽,一路勢如破竹,卻在此時突然惹惱了蟄伏在新野的一頭猛虎。
這頭猛虎,正是劉秀二姐夫鄧晨的侄子、老婆陰麗華的表弟、寵臣鄧禹的堂兄,新野豪傑、少年英雄鄧奉。
想當年舂陵劉氏與南陽豪傑共同舉義反莽,鄧奉卻沒有參加,而待在南陽守土自保。南陽這才在襄陽軍閥秦豐的瘋狂進迫下得以完卵。後來劉秀持節北上,為保安全還讓妻子陰麗華及其家人回新野暫住,接受鄧奉的庇護。可以說,鄧奉不但是劉秀的親戚,也是劉秀的恩人,所以劉秀定都洛陽之後,表彰鄧奉拜其為破虜將軍,隨同征戰。
但誰能想到,鄧奉與劉秀這麼好的關係,兩人最終居然會兵戈相向。
事情的起因來自一次回鄉探親,適逢鄧奉休假,便在打仗的間隙回老家看看,不料正遇上吳漢在南陽一帶活動,或許是軍糧不足吧,吳漢的軍隊竟然打起了老百姓的主意,所過之處燒殺搶掠,以至廬舍蕩然,鄉親們流離失所,嚎哭道旁,這豈不讓鄧奉怒氣填胸,慨不能忍?
鄧奉也知道,如今天下大亂兵匪不分,軍糧時常供應不上,除了治軍嚴謹的關中馮異部與河北李忠、岑彭部外,漢軍其餘各部都時有搶掠事件發生,但南陽這個地方可不一般,這裡不僅是鄧奉的老家,還是劉秀、鄧禹、岑彭、賈復、朱祐乃至吳漢以及很多漢軍將士的老家,人不親土親,兔子都不吃窩邊草,你吳漢哪有在自己家門口燒殺搶掠的道理?當然吳漢也有苦衷,他雖是南陽人,他手下卻都是幽州兵、多沾戎狄之風,千里打仗只為財,哪裡還有什麼崇高理想不成?
於是,鄧奉爆發了,既然劉秀封他做破虜將軍,那麼他就破一破吳漢這個虜,打狗震主人!你說他鬧事也罷,你說他造反也罷,反正為了南陽的父老鄉親們,拼了!
於是,鄧奉聚眾登高一呼:“吳漢公然掠吾鄉里,吾誓擒此狂夫,為諸君取笑。”遂領南陽子弟大舉反攻吳漢。吳漢天下名將,身經百戰,所率數萬幽州突騎,轉戰河北無有不破,可這次竟全不是鄧奉數千南陽兵的對手,一戰既不能勝,頓時陷入困境。鄧奉又道:“吳漢性勇鷙,嘗自為軍鋒居前。當先襲其輜重,以破其膽。漢雖勇,非吾敵也。”遂遣一偏師繞漢軍之後,出其不意襲獲吳漢糧草輜重。這些糧草輜重或許大多就是漢軍在南陽搶的,現在還給南陽百姓,也算是物歸原主。
而漢軍糧草被奪,又遭前後夾擊,頓時大亂,丟盔棄甲,狼狽奔逃。南陽軍遂一路追殺,連破漢軍,進而屯據淯陽,與南陽各路變民聯合,共同圍攻宛城。
劉秀感覺很頭疼,他沒想到鄧奉這麼厲害,一仗就打得漢軍損失慘重,吳漢是漢軍的大司馬,手裡還握有漢軍最精銳的幽州突騎,他都打不贏,難不成要劉秀御駕南征麼?可是東、西、北三面的戰線也都需要他坐鎮洛陽統籌攻伐,他實在抽不開身哪!
於是,建武二年十一月,劉秀只得以廷尉岑彭為徵南大將軍,率領耿弇、賈復、王常、朱祐等八位名將的全明星陣容南下,去平鄧奉之亂。這些名將大多是南陽本地人,劉秀派他們去,那就不光是打仗,而是要藉助他們在當地的根基與人緣,挽回南陽百姓的民心,消除吳漢造成的不利影響,平息叛亂的根源。至於吳漢,他畢竟是漢軍最高將領,在軍中威望甚高,河北諸將唯其馬首是瞻,不可因一鄧奉而自毀長城,況且東漢帝國從實質上來說是個股份制公司,吳漢斬殺苗萌,力奪幽州十郡五萬突騎,乃是當之無愧的漢軍第一大股東,劉秀這個董事長其實也奈何不了他,只能口頭教育兩句算了,
當然,不能處置總能調動,既然吳漢已失南陽民心,不宜再丟人現眼,故劉秀將其轉調東方戰場,去與虎牙大將軍蓋延合攻梁帝劉永。
然而這一次,劉秀再次低估了鄧奉的恐怖實力。面對岑彭大軍強力壓境,鄧奉竟然主動北上迎擊,率一萬精兵與岑彭大戰於堵鄉(今河南方城東)。漢軍連戰而不克,執金吾賈復奮勇突擊,卻身受重傷,幾乎不免,不得已送回洛陽調養;建義大將軍朱祐更是全軍覆沒,自己還被鄧奉活捉了。揚化將軍堅鐔也被圍困在宛城,身受多處重傷,孤城危殆。三國時有三英戰呂布,東漢這是九雄鬥鄧奉,鄧奉比呂布牛逼多了。
鄧奉和朱祐打小便相識了,互相之間非常熟悉,他深知朱祐為人質直,且“將兵率眾,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虜掠百姓。“所以也並不為難朱祐,反而將他奉若上賓,閒時還和他下棋飲酒,朱祐趁機勸鄧奉投降,說何必要讓我們漢軍自相殘殺、使親者痛仇者快呢?但鄧奉生性高傲,不肯就此投降,除非吳漢肯爬到他跟前磕頭認錯,哈哈哈……
在這種情況下,劉秀只得親自出馬、御駕南征了,建武三年初夏,劉秀在擺平二十萬赤眉、拿下關中後,終於騰出手來,調集耿弇、賈復、岑彭等各大主力,傾巢南下,合攻鄧奉。這一次,漢軍出動了所有能出動的精兵強將,史書稱“車騎一日不絕”。
劉秀親自出手,志在必得;但鄧奉對這位傳說中的昆陽戰神一點兒都不怵,竟然派了數千精兵堵在劉秀大軍的南征路上,道路險阻,劉秀的車駕根本過不去。
在這種情況下,劉秀只得出動突騎衝擊了,他命令岑彭耿弇率領全部騎兵壓上,死命往前突擊,狹窄的道路上,一時人仰馬翻,血流成河,畢竟皇帝親自督陣,何人不敢效死?於是鄧奉這數千兵力終於撐不住了,只得且戰其退,一路敗退至小長安聚。劉秀漢軍則一路秋毫無犯,前所未有的軍紀嚴明,遂順利開至小長安聚,將鄧奉軍隊團團圍住。
不出意外,鄧奉果然敗了,他走投無路,只得請出了之前俘虜的老哥們兒朱祐,要他幫忙說情乞降,朱祐一口應允。於是,鄧奉與朱祐一同來到漢營,然後很沒創意的脫去上衣,向劉秀肉袒謝罪。
一般到了這種時候,劉秀都會寬恕敵人的。當年的殺兄仇人朱鮪前來請降,劉秀為了大局也既往不咎。積弩將軍馮愔在關中叛亂,被其護軍扭送來降,劉秀因其是馮異親戚,也給了他特赦。赤眉諸將挖了劉秀的祖墳,可謂罪大惡極,可光著膀子說兩句好話,劉秀也不再追究。何況這一次,鄧奉與劉秀關係匪淺,是老相識、舊功臣還是親戚、恩人,再加上事情本吳漢先做的不對,怎麼說也該放他一馬。
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鄧奉與其說是造反,不如說是兵諫。他拼上身家性命,給了新政權一個震撼,一個教訓,要大家莫因亂世就不惜百姓,莫恃武力就為所欲為,這個世代仍有很多潛龍在野的能人志士與錚錚男兒,莫一得志就看輕了天下英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即便得了天下,也要戰戰兢兢、慎之又慎,何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所以鄧奉,這是我們唯一必須歌頌的劉秀的敵人,因為他明明是既得利益者,卻敢於反抗權威、反抗“天命所歸的聖主”,而在沉默中選擇爆發或死亡,為所有被壓迫的民眾揚眉吐氣!中國不僅需要岑彭這樣的智者,為統治者平息干戈;更需要多一點鄧奉這樣的勇者,為統治者敲響警鐘!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岑彭與耿弇等將領忽然跳了出來,堅決要求斬殺鄧奉,以儆效尤,言:“鄧奉背恩反逆,使我漢軍暴屍經年,損失慘重,又致賈復重傷,朱祐見獲。陛下既至,仍不知悔善,還大逆無道敢與陛下對陣,兵敗乃降。若不誅奉,無以懲惡。”
劉秀明白了,諸將這是連番敗於鄧奉之手,傷筋動骨,惱羞成怒,拉不下面子啊。
名譽是軍人的生命。岑彭耿弇等人枉稱天下名將,卻加起來還不是鄧奉一人對手,好兄弟賈復和朱祐還差點為此喪命,最後還得皇帝親自出馬才搞定,此仇此怨,這可叫他們怎麼咽的下這口氣!
面對諸將不依不饒、死纏爛打般的勸諫,劉秀終於妥協了。鄧奉雖然很有才,且其情可憫,但他又怎能因鄧奉一人,而傷了眾將之心、壞了國家法度?況且就算不殺鄧奉,劉秀也再無把握能駕馭得了此桀驁之將,萬一讓他逮著機會叛逃敵國,則又生一大禍患,沒辦法,劉秀只能揮淚斬了鄧奉!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可憐鄧奉,他的悲劇不在於他不能打,而正在於他太能打了,結果一代名將,隨風而去。
-
4 # 大飛熊騎士
劉秀不一定想殺鄧奉的,畢竟鄧奉再牛逼,也架不住劉秀的御駕親征。當時的天下,論軍事能力,有誰能和劉秀相提並論?誰能復刻當年的“昆陽之戰”?就算雲臺二十四將,除了馮異似乎沒有敗績外,其他將領或多或少都被對手打敗過。比如,這次鄧奉因為吳漢軍的暴行舉兵造反,就連續打敗了劉秀手下一堆名將,如吳漢,岑彭,賈復(重傷),耿弇,朱佑(被擒),王常等等。單單前四位都是排在雲臺二十八將前七的名將,而鄧奉都得罪了,這還活得了嗎?所以,岑彭和耿弇都勸劉秀殺了請罪的鄧奉。那麼,鄧奉該死嗎?吳漢又該不該被放過?
鄧奉造反,吳漢肯定是有責任的。《三國志.鄧艾傳》記載鄧艾進入成都,居功自傲,對蜀中的大夫說:“你們太幸運了,遇到了我,要是碰到吳漢,你們人頭不在了。”說的是後來吳漢在成都屠殺一事,但是這事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這不管,主要是證明了吳漢雖然能征善戰,但是軍紀不好,這是事實。亂世之中,我們也不好要求吳漢的覺悟有多高,只是吳漢在征討南陽董訢造反時,太不講究了。其他地方也就罷了,畢竟南陽郡是劉秀兄弟的起兵之處,和“舂陵派”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吳漢沒有約束軍紀,這絕對了不妥當的。這也是鄧奉造反,趕走吳漢,圍攻堅鐔於宛城,理由之所以在。
吳漢已經失誤了,但是,鄧奉就乾脆造反了,這是不是“火上加油”,更不妥當了嗎?當然,鄧奉有出於“義憤填膺”的理由,有“舂陵派”和對劉秀,陰麗華有恩的資本,然而,正是鄧奉的處理不當,讓這些資本無用武之地,導致身死。比如說,如果鄧奉不是用舉兵來應對吳漢的問題,而是報告劉秀,劉秀也不可能坐視不理呀,這就避免了把事情鬧大。
那麼,可能有朋友認為,說得簡單,這一來一回,南陽的百姓早就生靈塗炭了。所以,鄧奉出於愛護百姓,宗族,是必然要舉兵的,起碼把吳漢趕跑了再說。但是,大飛熊認為趕跑吳漢就算了,後面岑彭率領一干大將來討伐,你鄧奉就該投降了。鄧奉這時候投降,無非是得罪吳漢和堅鐔,還有一線生機,劉秀,陰麗華和舂陵派也好為他開脫。可惜,鄧奉卻和岑彭等人對峙了大半年,這性質就不同了。
所以,從鄧奉後期的表現來說,已經超出了“義憤”的範圍,動機不簡單了,可能帶著個人野心的意味。最後,劉秀御駕親征,鄧奉還是再度抵抗,直到窮途末路時才認輸,這已經失去最後機會了。劉秀是個有氣度的帝王,就這樣還一度想放了鄧奉,但是被耿弇,岑彭等人勸阻了。大飛熊認為,並非了是劉秀手下這些名將“輸不起”,而是鄧奉確實自己作了死,不殺不足以震懾有野心的人。至於吳漢,是在河北最先加入的一員大將,還帶著漁陽突騎入股,和劉秀關係也親近,縱然有失誤,總是功大於過的。
回覆列表
沒辦法啊,鄧奉方面雖然事出情有可原,而且有恩於劉秀。但是劉秀被眾將架到那個位置了,可以說不得不殺鄧奉以安眾將。再怎麼說,吳漢只是治軍不嚴,瑕不掩瑜,有錯無罪。而鄧奉連賊抗漢,屬於犯上作亂,死罪難逃。仗打了一年,劉秀給過他機會,他自己不珍惜,還是要繼續跟漢軍對抗,這已經超出一開始起兵驅逐吳漢的範疇了,性質變了。另外權衡利弊,吳漢身後是河北勢力。再加上本來屬於小錯,所以註定了劉秀只能保吳漢殺鄧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