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媽生活vlog

    家中孩子缺少父愛會顯得性格比較內向,膽怯。一個家庭裡父愛,母愛缺一不可。所以那些選擇離婚的父母,在做決定之前還是多為孩子考慮。除非萬不得已,別輕易分開。

  • 2 # 初心小小

    我不知道這裡所說的“缺位”是何種意義上的缺位,但就我們家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家孩子爸爸也算是“缺位”的吧,他的工作不是天天都能回家的那種,有時候三天回來一次,有時候一週回來一次,有時候半個多月回來一次。孩子小的時候,他回來簡單看過我們娘倆,便提出想去側臥睡覺,因為孩子晚上老鬧,他休息不好。次日早上六七點就匆匆走了。後來換了工作,終於有時間陪伴孩子一下,但每次他帶孩子,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孩子哭了也是哄不住,帶不了多會兒就抱給我了。新換的工作工資不高,為了保障家庭生活質量,他又回原來的公司上班了,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但每次回來,他都好聲好語的跟孩子相處,跟孩子玩孩子喜歡的遊戲,不在家的日子會給孩子打電話,雖然做不到一天一次。但孩子還是能夠感受到爸爸的愛,所以雖然孩子有點粘我,但對於爸爸也不是太陌生,而且爸爸能帶孩子玩一些我辦不到的遊戲,所以孩子對於爸爸也有一份期盼與依賴。

    所以我想說爸爸的缺位對孩子肯定是有影響的,畢竟孩子享受的愛不是完整的,就像別的小朋友都有的,我卻沒有,肯定是不高興的。那既然都缺位了影響也是有的,那如何改變?我想不妨可以試試以下辦法:

    一、讓陪伴孩子的家人給孩子樹立關於爸爸的概念,讓孩子瞭解為什麼爸爸沒在家。如果原因不太適合說,那就告訴孩子關於爸爸的優點,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一個很厲害的爸爸。

    二、瞭解一下孩子的愛好,願望,現在陪伴在孩子身邊的人都沒帶他實現的,讓爸爸帶他去玩一下,建立一個同理心,慢慢跟孩子建立感情。

    三、爸爸每次回去都要帶個孩子喜歡的禮物,陪他玩一會兒,讓孩子慢慢接納爸爸。

    五、如果孩子比較大一些,可能用寫信的方式也不錯,比如可以打包一份禮物和一封信先以這種方式慢慢跟孩子聯絡起來,等有了情感,再慢慢迴歸應該也可以。

    實際上不管是缺位還是喪偶式育兒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都會存在,只願我們都能在陪伴孩子時提高陪伴質量,比如不看手機等,讓我們不只身在孩子旁,更能心在孩子身上,溫暖整個家。

  • 3 # 玉豆豆瓜瓜頭兒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家庭和孩子,我就是一位從喪偶式育兒走過來的單親媽媽,父親的缺位對孩子的影響,我有切膚之痛。在家庭中,父親和母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兒童心理的發展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1、父親缺位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角色認知。父親代表了力量,為男孩提供了一種男性的基本行為模式,男孩子往往把父親看作是自己未來發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親。父親缺位的男孩往往少了陽剛之氣,父親缺位的女孩在以後找老公的時候會識人不清。

    2、父親缺位的孩子,往往會沒有自信和安全感

    3、父親缺位的孩子社交能力弱,常常表現出不善於與人打交道。

    所以,父親在家庭中不應該是隱形人,應該在家庭中時時刻刻庇護好家人,做母親堅強的後盾,為家庭營造和諧安定的氛圍,陪伴好孩子,為孩子做好榜樣,引導孩子堅強自信,積極向上

  • 4 # 尋一教育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父親缺位,必然給孩子造成深遠影響。

    但是依然需要辯證的去理解“缺位”二字。

    一。缺位可以不缺愛。

    有的父親確實很忙,經常加班;或者長期在外地工作。可是他仍然關心自己的孩子,和孩子通電話,接影片。一旦在他回家了,一定會抱抱孩子、親親孩子。在為數不多的時間裡,陪孩子講講故事,玩玩球。

    甚至這個爸爸還不太會陪孩子玩。但是孩子能感受到爸爸的真誠。

    儘管大多數事情都由媽媽代勞了,比如生病了送醫院,比如陪孩子做些體力活。

    這樣的情況,孩子在長大過程中還是會喜歡和尊敬這個爸爸的。

    二。缺位也缺愛。

    這種父親屬於沒有責任感的,不管工作忙不忙,都會想辦法推託,打心底不願意管小孩,或者認為孩子就是屬於媽媽管的。

    這種父親也許表面上對孩子還算客氣,比如不對孩子發火,孩子找他也是敷衍應付,但總得來說不聞不問。

    那麼這種感情,孩子遲早能感受到的。

    虛偽不真誠的愛,對孩子是一把軟刀子。孩子慢慢會和父親保持距離,遇事也不再尋求父親的支援和幫助。

    孩子和父親的關係就會若即若離。很難有深的情感聯接。

    總結,缺愛是關鍵。

    真正的缺少父愛,孩子會在父親那裡學不到身份認知、性別認知、責任感、親密關係。會造成孩子自卑、敏感、多疑,在生活中缺乏勇敢,不敢面對和征服困難。

    長大後,孩子更會逃避父親形象,不願意做父親或父親那樣的人。

    如何迴歸:

    關鍵如何改變這個父親的固有思想。如果他只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或者他原生家庭的影響。那麼可以告訴他時代變化、育兒觀念、育兒方式都在變化。

    告訴他缺少父愛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然後結合家庭情況,看他是否捨得犧牲一些事情(比如出差的工作、比如自由的時間)。

    孩子依戀父母的有效期非常短,3-6歲是關鍵期,小學是性格發展期。既然養了孩子,就不應該逃避應有的責任。在孩子依戀自己的時候缺席,在老年了再後悔!

  • 5 # 二的一地

    母親的愛細膩溫柔,而父親的愛一般比較粗獷深沉,兩者表達的方式不同,孩子的感受也會不同。他們從父親那裡得到了社會的情感財富,有了父愛的寶寶,可獲得更好的人格發展。

    專家認為:父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有目的性,想要培養孩子什麼才能,什麼品質,父親都是有計劃的,而母親在這方面就會差一些。在生活習慣的培養上,父親更能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

    父親的可以透過多陪伴孩子來彌補缺失。

    父親每天陪伴15分鐘的孩子,他們的智商明顯高於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

    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在思想上給予高度的關注,這種關注可以讓孩子內心更加強大。

    陪伴孩子做喜歡做的事情,孩子的愛好應該多一些,廣泛一些,父親就應該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快樂成長。

    給孩子做好榜樣,我們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應該多去給孩子做示範,讓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

  • 6 # 心理諮詢師的會客廳

    前幾天,我們學校一位高一班主任老師請我為他們班的一位男生做一次心理諮詢。

    她說,這位男生很沒有紀律觀念,老師要求上交手機,別的同學都交了,他偏偏不交,說沒手機他活不了。早上不願按時起床,做課間操時一個人留在教室。班主任老師找他談話,軟硬兼施,恩威並用,見效不大。

    我問這位男生的家庭情況如何。

    她說,孩子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溺愛中長大。孩子父母均在外地,尤其是父親,是海上的緝私警,一年難得見到孩子幾次。對於孩子的不爭氣,孩子父親說,他冒著生命危險在工作,在賺錢養家,可孩子現在卻是這個樣子,他十分痛心。

    聽了這個情況,我說,孩子沒有規則感,要讓他有所改變,估計很難。而且,接下來一定還會有事情發生,學校需小心看管。

    果然,沒過幾天,這位學生在寢室偷偷抽菸,把菸頭丟在床上,引起棉被起火,幸虧同寢室同學發現及時,才免了一場災難。

    在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父親的缺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在家庭中,母親培養孩子的親密感,父親培養孩子的價值感。尤其對於男孩子,父親就是一個榜樣。父親的缺位,孩子便沒有了可效仿的物件。

    那麼,對於在外地工作長期不能在家陪伴孩子的父親來說,怎麼做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缺位呢?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位父親,工作上需要出差,經常不在家。於是,只要出差回來,在家裡短短的幾天裡,他會把後面一段他不在時家裡的日需用品採購回來,這樣,即使他人不在家,但是他為這個家操的心、投入的愛,家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以上這位父親的做法,是否可以給其他父親一些啟示呢?

    另外一種缺位,是人在家,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陪伴。

    孩子玩孩子的,父親該玩手機玩手機,該看電視看電視。

    這樣的缺位,缺的是一份責任心。

    只要父親真正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缺位的狀態就能改變。

  • 7 # 毛豆娛樂網

    10月16日,巴薩隊長梅西在妻子和兒子以及球隊的陪伴下,在巴塞羅那領取個人第六座歐洲金靴獎。

    在頒獎典禮上,主辦方請梅西的兩個兒子上臺為父親頒獎,大兒子蒂亞戈端起獎盃,卻被二兒子馬特奧搶走交給爸爸,梅西照顧完老大又趕緊親吻老二,安排了好一陣子,兩個調皮的孩子在安靜下來,但二兒子依舊閉著眼睛做起了鬼臉。

    頒獎典禮的畫面向眾人展示了梅西一家幸福美滿的畫面,也有網友開玩笑地說:原來梅西帶兒子也是一幅手忙腳亂的樣子……

    父親本就應該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力量,也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影響最大的角色之一。但在很多家庭教育中,父親這個角色卻是缺位的,要麼是父親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感受不到父愛,要麼是父親在身邊但卻是隱形人,對孩子不管不顧。

    父親為什麼會缺位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影響

    傳統觀念中,母親對孩子的教養是理所應當,而父親的角色更多的是需要養家餬口。所以父親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付出的時間就相對少很多,也有很多人會暗自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責任。

    女性的溫柔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比如孩子的吃飯、選衣服等等方面,女性有著天然的優勢,而父親則因為不大擅長這型別的事情,很可能會躲在母親後面,慢慢在育兒教育中成了隱形人。

    子女性別對父親的教育也有影響

    有研究顯示,孩子的性別不同,也會對父親的教育產生很大影響。

    如果孩子是男孩,父親更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來教育,但如果是女兒,父親在教育方面的付出就會少,而且隨著女兒年齡增長,父親的教育付出會逐步下降,這一點在國內外都是一樣的。

    對於兒子和小女孩,父親會有心理的認同感,性別認同以及愛的體現,促使父親更願意花費時間來教育。

    父母的教育、職業和家庭經濟狀況會有影響

    父母,尤其是父親的教育、職業和家庭經濟情況都會對父親在育兒方面的投入產生很大影響。

    《社會發展研究》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就曾提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職位越高,父親對孩子的育兒教育投入就會增加。這一方面是因為教育程度高,父親對性別角色的認知會改變,另一方面是,母親受教育程度和職位高,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會上升,“議價能力”也會上升。

    父親缺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1. 孩子對於性別的認同感產生缺失

    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很重要,對於兒子來說,父親就是模仿的榜樣,如果父親的缺位會導致孩子缺乏模仿物件,轉而學習女性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對男性的認同感就會變差。

    同樣,對於女兒來說,父親是性格堅毅果斷等等特徵的代表,這是與女性不同的性格特徵,能幫助女兒認識不同性格,強化自身性別的認知,父親的缺位也會弱化女兒對性別的認知。

    2. 造成孩子的心智、體能的損失

    相比母親,父親在邏輯數理、智慧、視覺空間、體能、自然觀察等方面都有優勢。所以在育兒時,父親可以做一些母親無法做到的動作,觀察、思考一些不同於母親的事情,這對孩子的思維、創造力、觀察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而父親的缺位,對孩子在心智、體能方面潛在的優勢無法得到挖掘,對以後學習成績也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對世界產生片面的認識。

    3. 對孩子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父親跟孩子的互動多半是建立在遊戲基礎上的,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對人際交往、求知慾、好奇心、獨立、探索等等有更多的認識。

    但如果缺少父親的育兒教育,孩子必然會對遊戲產生陌生感,會產生社交恐懼症,沉默寡言,甚至情緒不穩定等情況。

    另外,父親在家庭中的還起著行為規範制定監督的職責,父親缺位也會導致孩子對規則的認識不足,對道德行為規範產生誤解等情況。

    父親該怎麼迴歸崗位

    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邁克爾·蘭博曾提出父親育兒投入的概念,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定的參考,他將操作分為三個維度:互動性、可接近性和責任性。

    跟孩子多互動

    父親可以從跟孩子互動開始,逐步承擔育兒中的責任和義務。

    比如可以多喂孩子吃飯,多跟孩子一起玩遊戲,輔導孩子做作業,或者帶孩子一起去戶外運動,哪怕天天接送孩子,也是一種很好的互動方式。

    隨時準備迴應孩子

    父親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在身邊提出一些簡單要求的時候,父親應該隨時停下來跟孩子進行互動,讓孩子知道父親是隨時可以聯絡到,有要求的時候能得到父親的迴應,下次有需要他們會更樂意尋求父親的幫助。

    比如,父親在家裡看書的時候,孩子碰到有個字不認識,希望父親能幫忙解答,父親應該停下來認真幫孩子解答問題,而不是隨口一句:“找你媽去。””

    多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育兒事情

    孩子有很多事情需要得到父母的幫助,比如幫孩子挑選衣服,陪孩子上輔導課,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如果以往都是媽媽在做這些事情,爸爸也可以開始慢慢承擔相應的責任,讓孩子感受來自父親的關注。

    用心關注孩子

    有些父親因為工作原因,需要經常出差或者常年在外,很多孩子的重要節日都沒辦法參加,這些父親更應該關注親子互動中的品質。

    比如,孩子生日的時候,父親即便在出差,也可以選擇一份孩子喜歡的生日禮物;經常跟孩子打電話,進行影片聊天,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小細節等等,都能讓孩子體會到來自父親的關心。

    “父親在位理論”的提出者克蘭珀(Krampe)指出,孩子對父親有先天的內在感知和需要。父親和孩子的關係是獨特的依戀關係,這種特殊的關係能夠塑造孩子的人格,影響他們的人生。

    作為父親,因為種種原因可能無法做到完美,但一定有很多辦法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濃濃真愛,而不是讓孩子對父親的印象停留在“背影”階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幼嬰兒喝的酸奶有哪些?